第4章 吃肉的感覺
字數:4623 加入書籤
周懷民從袖口裏掏出一張紙,交給允貞,“既如此,你先在平安堂做個布告主事,這是咱保民社的社兵名單,需要按照名單造冊,冊中須有姓名、性別、出生年月、籍貫、職銜等,每冊預留嘉獎、刑罰等頁。”
其實禹廷璋並不想讓自己女兒做這跑腿傳話、拋頭露麵的活,有傷風化,心裏接受不了自己女兒如此不體麵。
但世事逼人,不做工就沒飯吃,自己帶著這兩個孩子逃荒,女兒隻有被流寇禍害,自己倒斃路上的份。
相較之下,還是如此便好。
而且他來到村裏這幾天,村裏都是親族,不管你是男是女,是老是幼,是婦女還是少女,都要為了活著,去幹活。
撿柴、拾糞、摘花、紡線、淘洗、晾曬、織布、拉貨、下地。
為了一天吃的兩頓,在這生產力低下的時代,都要付出所有的人力和時間。
哪裏有那麽多斯文人的破規矩。
後世人想象古代生活最大的毛病就是以偏概全,聽說了明清的男女授受不親,便認為人人都是如此。
看了幾篇文章,講的明朝經濟發達,便認為整個大明都是如此。
看了幾個視頻,講的工錢很低,便認為整個大明都很低。
現實情況根本不是這樣,分析任何事物都不能脫離環境。
江南文風濃厚,經濟發達,流傳下來的史料和記載也很多,所以後世更多了解的是南方的大明。
而其他地方,幾乎都是小透明。
在崇禎八年的北方,生態環境脆弱,物價飛漲,無論是糧食產量、風俗習慣、工錢水平,都和南方不同。
就拿後世的南方、北方,在交通如此發達,融合如此密切之下,仍還是相差巨大。不要說明末了。
日頭漸高,不知不覺已過去一個時辰。
“二民弟,我們要站到什麽時候?”周懷慶忍不住問道。
周懷民講道,“在保鄉社裏,你成為社兵,就不要再叫家裏的稱呼,社兵都叫我社長。”
“社長,我們要站到什麽時候?”
“站到吃飯,以後大家就這樣的操練規矩。”周懷民說道。
旁邊的土灶大鍋裏,白菜燉豆腐的香味開始飄了過來。
眾人早上就沒吃飯,都空著肚子等著中午這頓免費的。
這會站立了半天,每個人一直咽唾沫,眼睛一直往土灶那裏瞟。周懷慶不自覺的擦了擦嘴角的口水。
“我檢舉第一隊的周懷慶剛才擦嘴。”第二隊的隊長周懷彪喊道。
“你他娘……”
“第一隊記錯一次,第二隊記功一次。周懷慶罵社兵,違反三大注意,說話要和氣。再給第一隊記錯一次。第一隊現在記錯兩次,一會最後盛飯。”周懷民打斷了周懷慶的施法。
第一隊其他四個人恨死周懷慶,但又敢怒不敢言。這幾十號早上沒吃飯的男勞力,等排到自己,也許隻剩菜湯了。
眾人除了自己緊繃著不動,都在尋其他隊的錯處。
“第三隊的周德旺的腿動了!”第四隊的隊長周懷武斜眼道。
“第三隊記錯一次,第四隊記功一次。”
周懷武看著周德旺這叔輩的滿臉吃癟,滿是得意。
日到頭頂,飯菜已好,雜糧餅配白菜豆腐。第一鍋裏的還放了一些肉。
“好了,上午操練結束,第二隊和第四隊先吃,然後其他隊,再是第三隊,最後是第一隊,三個鍋裏隻有第一鍋有肉。”,周懷民說完,各社兵鬆了口氣,兩腿僵硬,第二隊和第四隊趕緊跑去盛飯。
“嗯,香,真香。”周懷武端著碗一邊搖著頭細品,一邊大聲喊道,“還是第一鍋有肉的白菜燉豆腐香。”
“老保嫂,你的勺子不要抖啊,把那麽一大塊肉都抖掉了!我的五花肉!”
盛上第一鍋的社兵們都開懷大笑,蹲成一排,呼哧呼哧的吃著飯。
後麵蹲著的兩隊是又氣又饞,揪著心眼巴巴的看著第一鍋的熬菜全沒了,都不理周懷慶和周德旺。
這倆人知道自己拖了後腿,周德旺是埋著頭不說話,周懷慶一直在鍋邊轉悠,拉著德平嬸的胳膊大喊道:“德平嬸,你少給他們盛點啊,一會我們都沒菜。”
“去!”德平嬸推開他,沒好氣的說,“自己不好好練,活該吃不上。”
正在排隊盛飯的周懷禮道:“你不要在這裏搗亂啊,過一邊去,下午你再練不好,還是沒你的飯,不,是沒你第一隊的飯。”
這些堂兄弟和宗親,便是自己以後起事的資本。
劉邦靠著沛縣的狐朋狗友,殺狗的、養馬的、吹喪的,出了蕭何、曹參、樊噲、周勃,得以舉事爭霸天下。
劉秀的核心班底"雲台二十八將"中,如鄧禹、吳漢、賈複和岑彭都來自南陽。這些人原本隻是地方普通士族,但在戰亂中逐漸嶄露頭角,展現出卓越才能,終為劉秀統一天下的得力助手。
曹操自三英戰呂布,虎牢關前解散之後,回到鄉裏,聚起曹氏、夏侯氏親族,荀彧、郭嘉、夏侯惇、夏侯淵、曹洪等將,一夜之間成為一方諸侯。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朱元璋的鳳陽一縣的老鄉,徐達、湯和、常遇春等人皆附近鄉裏,開局一隻碗,驅除韃虜,立國大明。
創建一個新的王朝並構建其治理體係,實際上隻需一個縣的人才儲備便已足夠。
真正罕見的是具備識人慧眼的領導者。
以曆代開國君主為例,無論是劉邦、朱元璋還是劉秀無一不是天賦異稟的傑出人物。
社兵們有了上午的磨煉,下午的操練就簡單多。
兵不練不足以強,說的就是團隊的協作能力。同樣是三個社兵對戰三個流賊,依靠兵種配合的軍陣,社兵一方就能完勝。
行止有矩,進退如一,如臂使指才能爆發強大的戰鬥力。
要讓社兵都能理解上下左右,前進後退,形成肌肉般的記憶,從而協作有序,就是要多練。
下午周懷民操練的就是向左轉,向右轉,向後轉,向前走,向後走,向右看齊,向左看齊。
說起來容易,但參加過軍訓就知道有多難。難得是一個隊伍的統一,你看這十個隊就沒有一次統一過,總有左右不分的笨蛋。
無他,唯手熟爾。隻有多多操練。
經過一個時辰的敲打,開始略有成效,十個隊總算能按令執行,雖然隊形還是歪七扭八,但基本的左右前後已能分清。
兩個隊為一組,互相指正練習,記錄錯誤。
這些隻需兩三天,就能基本熟練,到時即可配裝兵器,操練軍陣。
周懷民早已規劃好,社兵前期先采用鴛鴦陣。
現在主要矛盾是防範土寇。至於流賊,真的打來了那便逃命吧。
不過流賊大軍不會吃飽了撐得來攻打小山村,主要還是熟悉本地富家鄉紳的土寇。
對付土寇,鴛鴦陣是再適合不過的,武器好製作,對付非正規軍很有效,一群土匪,隻是為了給自己劫掠金銀糧米,各自為戰,而且也沒甲,又不會隊列沒有配合,遇上軍陣,狼筅一架,隻有逃命的份。
鴛鴦陣所需武器也相對簡單,周家溝是山村,家家都有柴刀,配木柄、木盾便是。
於是找人來到主院,把周老爹栽種的竹林砍倒,拖到工具坊。
之前周老爹為鏢師采買的一些獵弓木槍,大約有一二十支,用這些竹竿,能製作幾十個狼筅。可解燃眉之急。
不過對於五十人社兵來說,武器還是遠遠不夠,怎麽辦呢?
喜歡明末:從人民中來到人民中去請大家收藏:()明末:從人民中來到人民中去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