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技術專利與改良
字數:4094 加入書籤
周懷民於是把這專利政策再給這些工匠重新講解了一遍,如果把自己的技術改良提交給了周記認可專利,如被投入生產,則可有豐厚的專利費可報大半輩子衣食無憂。
“諸位師傅們,你們如果在工坊做工期間做的技術改良,因為是做工期間,也利用了周記工坊的器具、材料,所以呢,專利報酬中的十分之五需繳納給周記。這個希望你們能理解。”
工匠們心裏暗算,再加上專利保護費的三成,那自己能落得兩成,按東家說的,每年有幾十兩到幾萬兩收入不等,那也是一筆不小的收入,何況這天下哪裏去找這麽心善的東家,在自家做工,還能給自己保護專利。
剛來工具坊時,聽說能發五兩的安家費,都已經不可置信,還以為這周家溝是專販賣流民的人販子窩呢。
誰知這村裏村民雖說不怎麽喜歡他們吧,但也隻當他們是外地來此做工的人。
而不是外麵每個村都厭惡要追趕的流民。
當什麽都不能當流民。
這大冷的天,流民晚上夜宿荒野,找麥垛鑽入湊合一晚,能醒來就醒,醒不來就醒不來。
白天挖草根、吃樹皮。實在沒吃的,隻能劫掠路人當食。這活的還算是個人嗎?
宋斌一邊聽著周懷民講解,一邊感歎,也就是自己運氣好,一路被別的村莊趕過來,流落在煤窯那邊,被周懷祺撿著,不然那幾日大雪的天,不出三日就得在外凍餓而死。
周懷祺得知自己曾在村裏做過打鐵學徒,便送到這工具坊,東家還給了安家費,還分配了一個新挖的窯洞,每日來這裏上工。
雖然窯洞是簡陋了點,但畢竟還有死棉門簾,也打的有草鋪。自己用安家費買了煤爐、煤球、鍋碗瓢盆,現在又能在雜貨店買到米麵、油鹽醬醋。平時還可以和村民買一些白菜。
自己現在有住的,有吃的,衣食無憂,已是很滿足。
多日相熟之後,得知這工具坊主事譚鐵匠,也是逃難過來的,脾氣也好,隻要每日做完,也不打罵。
宋斌對當下的生活特別知足了。
還有一個最重要的感覺,在這裏能感受到一種平生從未感受到的東西,就是尊重。
這東家每次來工具坊,都是對每一個人特別的尊重。
但如果沒完成任務,被譚主事上報了,也會毫不留情的克扣工食銀。
不僅僅是自己,旁邊這些工匠也是,每日幹勁十足。
大家都是一塊逃亡而來的,有滎陽的,有密縣的,豫東一帶現在被流賊禍害的到處都是家破人亡。
特別是那些本來就貧苦的人家,本來靠做一些粗淺的活,每日一二十文勉強過日,但流賊過境,要麽有的東家被搶被殺,要麽有的東家為了安全,縮減開支,貧苦人家就徹底斷糧。
現在正是二月,青黃不接之時,在家實在熬不下去,隻得到豫西這裏討食。
宋斌正發呆呢,聽到周懷民提及自己名字,趕緊回神。
“剛宋斌的想法很好,做工匠,一定不要循規蹈矩,前任師傅如何教,自己就如何做,一代又一代,一年又一年,幾百年過去,還是老樣子。“ 周懷民朗聲道。
“我之所以用周記名譽擔保,提出這專利登記,就是為了鼓勵大家多假想,大膽的假想,多求證,小心的求證。一旦你們有了改良技術,就能掙得一筆不小的財富。”
“這財富是你們用智慧和汗水掙來,我周記已收取該收取的費用,你們得到的並非是周記賞賜,而是自己實實在在的勞動收入。”
“這蒸汽機的鼓風,大家想一下,如何解決。誰有好的技術,最好做出成品來。可以隨時和我稟報,我親自給你們登記專利。而且本次還有賞銀。”
“這蒸汽機就放在工具坊,你們可做實證使用。”
眾人聽了,心潮澎湃,本來想著能有吃住的安穩日子,已是滿足,現在想著,萬一自己能有改良專利,掙的幾百兩銀子,豈不是還能吃肉喝酒娶個婆娘?
個個在思索這個鼓風該如何改良。
“這個鼓風現在用人力也可,倒不太著急,現在有一件要緊事,需要你們工具坊立刻去做。”周懷民見眾人躍躍欲試,忙說了眼下最急之事。
周懷民隻所以急著冶鐵,有兩個目的,一是造炮,二是造甲。
造炮任道而重遠,現在連火藥還沒呢,隻能慢慢來。
而這甲,便能立刻造出,為社兵著裝。
這時代什麽鎖子甲、布麵甲、劄甲花樣繁多,但做起來工序繁多,為二百多個社兵一一著甲,需要等待好久。
周懷民想的是,借鑒後世的防彈衣,把多層棉布用米漿捶打壓實,裁出長方形,中間有圓孔,可套頭。
兩邊縫上繩結,可係上保護前胸後背。
前胸後背縫上許多長方形布袋,布袋中插入鐵板,布袋口也有係繩,防止鐵板掉落。
如此,隻需三個工序,鑄鐵板、裁衣、縫布袋、插鐵板係繩。勞動分工協作,即可快速生產。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缺點就是防護性肯定沒有太好,畢竟布袋與布袋之間是有間隙,怕刺。但有甲和無甲那差別真是太大。
先從無到有吧。
和譚鐵匠大致描述了要鑄造的鐵片大小和用途,又撿來一片廢木板,讓木工拿鋸,修成樣板,鐵片都按照此樣板大小鑄造,即讓他催促葫蘆穀那邊加緊不停地冶鐵,趕快出幾十個樣品出來。
“東家,我有一個想法,不知道對不對。”眾工匠正要比照著樣板開始翻砂,製作模具,宋斌突然說道。
“有想法就大膽說,不對又如何?不試試怎麽知道是對呢,你說。”周懷民鼓勵道。
“我們這裏的黏土比我老家那好很多,我也聽譚師傅給我們講這的黏土更耐高溫,我想著是不是可以燒一些陶瓷模具,來鑄造鐵片。”宋斌心裏也沒底,心情忐忑的把自己的想法說出來。
“為什麽會這麽想?”周懷民問道。
“每次做模具,都要翻砂,還要晾曬,如果要鑄造鐵片,每造一個鐵片,都要做一次模具,特別麻煩。如果鍛造,就更耗時耗力。”宋斌道,心想,其實更累啊,隻是不想那麽累而已,但他又不敢說,豈不是讓東家認為自己是偷奸耍滑之輩。
“哈哈,是不是還特別累?”周懷民揶揄道。
宋斌尷尬的笑了笑。
“這沒什麽不好意思的,偷懶是技術提升的動力,特別是我們工匠,更要留意如何改良技術,從而更省時省力。宋斌你這個想法,我認為是可行的,你可試一試。”
“不過我擔心這陶瓷模具會被鐵水燒穿。”
“第一個做出這翻砂模具的人,估計心裏也是這麽想的,而且陶瓷而已,我們村最不缺的就是陶瓷。”
宋斌受到東家的鼓勵和肯定,橫下心,一定要弄一個看看。
“民哥!”禹允貞站在遠遠處,大喊道,“黃冶村的黃必昌到了!”
喜歡明末:從人民中來到人民中去請大家收藏:()明末:從人民中來到人民中去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