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生之多艱
字數:4046 加入書籤
這偷麥賊說道:“老爺,能不能先解開,再不解開我胳膊都要廢了。”
周懷民示意周懷禮給他解綁。
他站起一邊活動筋骨,一邊道:“我五口之家,有十畝旱田,今年大多旱死,算下來每畝隻收三四鬥。每畝正稅是兩分,十畝的正稅需繳納兩錢銀子。”
“現在每畝又加了遼餉九厘,十畝遼餉就是九分銀。”
“今年府裏以剿匪的名義,攤派了助餉,每畝又加征五厘,十畝合計五分銀。”
“我家有丁兩個,我和我爹,丁稅也要兩錢。”
“勞役折銀了五錢,另有火耗銀,正稅十中取二,這七七八八,算在一起,我家十畝地,兩丁,一共要繳納一兩八分銀。”
旁邊的蘇文佩不解,問道:“現在糧價一直在漲,一石米都要二兩三錢,你賣一石米,還能有個七八錢的剩餘。”
這偷麥賊無語,道:“可是我十畝的收成隻有四石,我賣了一石,剩下三石也不過兩個月的口糧,我再去買糧,可是要花二兩三錢才能買到,而且我還要留種子,買鹽,買藥,買布,買煤球各種日常花銷,你說,我們怎麽能活到明年?”
周懷民點了點頭,問道:“你叫什麽名字?哪個村的?”
“我叫孔誌。”
孔誌身邊另一個偷麥賊憤恨道:“孔誌他好歹還有十畝地,我是佃種鄰村郭老爺的二十畝,家裏有三丁。我不光要交稅,還要給郭老爺交租,還是定租。我今年的收成,租都交不上,想賣地都沒得賣,我該怎麽活?”
幾位老爺都沉吟不語。
周懷民問:“你們都是一個村子?”?
有些人點頭,大部分搖頭,還有些人在痛哭流涕。
“你們哭什麽?”
痛苦的幾人哽咽道:“回老爺,我們在這綁了一夜,家裏婆娘和孩子都不知道。你們要是想賣了我,也要把銀子留給他們才成。”
周懷民心情沉重,言道:“我不賣你們,我給你們指條生路,三日內,你們再來這裏,我給你們找工做,一個月能掙個一二兩的,我和縣尊說說,給你們寬限一個月。你們掙了銀兩,再去交稅,這工除了農忙時間,可以一直做。可願意?”
一眾人聽了如同從地獄中又活了過來,都不相信,再問道:“周老爺,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做工嗎?”
周懷民道:“可以喊上你們同村的人,能喊多少是多少,都來。”說完,示意周懷禮都放了。
眾人脫了束縛,竟然不走,還在不可置信中,隻見周懷民擺擺手:“回家去吧。三日後再來。”
周懷民見眾人走遠,方和幾位老爺們笑道:“別怪我私自做主放走他們,我們殺也殺不得,困也困也得,還要倒貼飯,這事總要有一個根治的法子才好。”
兩位老爺毫不介意,笑道:“周會長有何想法?”
周懷民道:“兩位老爺都是咱農會數一數二有實力的,我想我們三個聯合,做一個大生意。”
兩位互視,喜道:“詳細說來。”
“我們三人共同出資,成立一個築路廠,既然此刻在北林莊發起,就叫北林築路廠。招募饑民,把各個農會的道路,按照周家溝的鄉道,鋪設一遍。你們都見過。”
王老爺一聽,頓時來勁:“好,周會長的提議,總是好的。這事我加入。”
王老爺村北的造紙坊早已開工,其實也特別簡單,隻需騰出兩三間房屋,做抄紙間,院裏搭建涼棚和發酵池即可。從周記購買一壇壇純堿和硫磺,利用北林莊打麥場的麥秸,即可原地生產,目前紙已生產了幾十刀。每刀一百張紙。
楊老爺撫須頷首:“我隻出資,不出人,我年紀大了,這會長啊,我都想讓我大兒子做,反正平時大多都是他在做。”
王老爺嘶了一聲,問道:“不對啊,那我們賺誰的錢呢?”
周懷民笑道:“沒問題,楊老爺隻管收錢即可。我們當然是賺周記的錢。”
兩位疑惑:“你是在賺你自己的錢?”
周懷民道:“可以這麽說,但也不能這麽說。我們這個北林築路廠,需要有一個大總管,我們三個肯定沒精力管這個。你們有沒有好的人選?”
王老爺道:“給我堂弟一個機會如何?他家裏不富裕,但人踏實肯幹。”
周懷民笑道:“可以,但咱們三人生意歸生意,一切要守規矩,如此便能長久。先讓他籌備,三日後,等那些外村的村民來了,即可編隊組織修路。”
王老爺笑道:“這個道理還是懂的。我和周會長不打不相識,知道周會長是最重規矩的人。隻是我不明白,周記這下子要出一大筆錢,那如何從其中掙回來呢?難道真的要做慈善?”
周懷民道:“這就是羊毛出在牛身上。周記出資,讓北林築路廠承包路段,當然,也有其他一些小路段,會分包給付老爺他們的小築路隊。北林築路廠,除了支付給築路工的工錢,也會花錢購買各村工坊的泥沙、磚、碎煤渣,購買周記的工具、礦渣。而咱們二十多個農會村,都鋪設了煤渣路,就實現了村村通。各村人來往更密切,掙錢和花錢的速度就會快很多。這錢,就在這裏麵。”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王老爺和楊老爺麵麵相覷,隨之哈哈大笑:“你給我們講了,我們也聽不明白。反正咱三個有錢一起掙就行。”
“那是自然,也隻有我三人才有實力做這個事。”
三日後。
王老爺的堂弟王守誠,帶著自己選定的各個管事,擺好桌椅,在一一登記。
周德旺的第四哨,在旁維持秩序,讓外村來打工的人排好隊。
來人竟有二三百人之多,這些村民這幾個月,通過外嫁的閨女,走動的親戚,都對農會相當的了解,也曾苦苦相求,在他們村開設農會,都被周懷民堅定拒絕。
這次聽孔誌說,周會長、王老爺及楊老爺弄了一個什麽築路隊,要多達幾百人的人工。每月能掙個一二兩銀子,都蜂擁而來。
這多好啊。幹上一兩個月,就不用擔心畝稅丁稅,自己打的糧食也不用賣,都能留著吃。雖然肯定撐不到秋收,但能省點就省點吧。
三個老爺的合資銀早已到位,王守誠先成立幾個運輸隊,派遣幾位管事,拿銀去周記采買礦渣、煤渣,去白窯陳老爺那裏采買來了河沙。
孔誌成了第三築路隊的管事,手下帶著二十個築路工,被分派到了高業溝至三家鋪路段。
短短幾日,孔誌的經曆像過山車一般,前些日子還在家裏唉聲歎氣,鋌而走險和村裏人商量去北林莊偷糧,現在卻已成了北林築路廠的管事,工食銀每月二兩!
自己隻需幹滿一個月,之前覺得像一座大山一樣的畝丁兩稅,突然也覺得沒什麽了。
聽說這一切,都是由周記買單!
一時間,剛麥收後的村子裏還沒安靜幾天,隨著各個築路隊開始施工,農會村子裏又熱鬧起來。
西寺村專賣綠植的李夢祥,早聽到風聲,趕到了周家溝。
喜歡明末:從人民中來到人民中去請大家收藏:()明末:從人民中來到人民中去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