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登封招工

字數:5070   加入書籤

A+A-


    對於周懷民來說,當下趁機在登封鋪設農會,是個非常好的時機。
    但他再三思慮,並不打算在登封鋪設農會,原因有三。
    其一:四處戰亂,能躲則躲。
    河南當前是個四亂之地,特別是從陝西到汝州,從汝州到歸德府這一條線,農民軍和官軍你追我逃,來去如風。
    對於周懷民來說,當下他惹不起流民軍,也惹不起官軍,隻能偏安一隅,當個本土鄉賢,守鄉安民,默默積攢實力。
    崇禎八年十一月,也就是兩個月後,高迎祥、李自成到時被洪承疇追趕出陝西,和張獻忠匯聚在河南府靈寶。
    屆時,河南巡撫陳必謙率左良玉、祖寬東西夾擊三人,農民軍遂東逃,攻打洛陽。
    陳必謙急率兩軍救援洛陽,高迎祥、李自成逃到偃師、鞏縣,張獻忠逃到嵩縣、汝州。
    其二:社兵人少,難以防守。
    現在登封已破敗不堪,在登封鋪設農會,投入大,產出低。
    還需花費精力防守在汝州附近遊蕩的農民軍。
    其三:抓主要矛盾。
    目前周懷民麵臨的主要矛盾,是需要大量的勞動力。
    當下最急缺的還真不是田地,而是人口。
    人口就是工業勞動力,人口就是兵源。
    周懷民見登封知縣李湣兩眼熱切望著自己,急於求得禦寇之策。
    笑道:“首先,當務之急,是解決李際遇的棉被問題。他貪得無厭,五千條棉被,即使是我,也不能一夜籌備。”
    李湣急道:“那周會長能籌措多少?”
    “縣尊,我三日內可為你籌措一千條棉被,每條棉被市價八錢,合計八百兩,不知縣尊是以糧購買,還是以銀購買?”
    李湣尷尬道:“這……”
    八百兩,他現在真的拿不出來,庫銀早被李際遇席卷一空,他剛來一兩個月,屁股還沒坐穩。
    登封的大戶鄉紳已經死亡殆盡,不死也逃了,借都沒地方借。
    糧食是有一些,剛收的秋稅。
    但好不容易收了一點秋稅,再買棉被,豈不是更難完稅?
    也隻能先救自己的命了,賦稅又不是隻有登封縣完不成,反正都在拖欠著朝廷。
    李湣道:“我用糧食購買。”
    周懷民笑道:“如此就好說,一千條棉被先拖著李際遇,他也不是一個濫殺無辜之人,三日內搞到這麽多棉被,這已經是我們的極限。”
    李湣點頭:“我自會和他解釋,到時再拖幾日。但這樣也隻是飲鴆止渴,並不能讓賊寇土崩瓦解啊?”
    周懷民道:“我是這樣的想法,隻要嵩山裏的鄉民願意來鞏縣做工吃飯,我便願意替鄉民折色包稅。”
    李湣眼睛一亮,但隨即又黯淡下來,狐疑道:“這會不會太麻煩你?”
    張國棟笑道:“縣尊,我們也是為了掙錢,隻是沒有像別的鄉紳那麽貪罷了。願意從利潤裏麵拿出一些替村民包稅。”
    李湣恍然,這才對嘛,我說鞏縣的賦稅怎麽完的這麽快,肯定是被他包稅了。
    他想通了,狂喜道:“妙啊!”
    “哪個村民願意在山中風餐露宿的,若周會長能替他們包稅,一是解了我這邊的苦難,好給府裏交待。”
    “二是解了村民的苦難,我也是憐憫,但心有餘力不足。”
    “如此一來,此消彼長,嵩山土寇的部眾自會消減。”
    “隻是該如何做起?”
    農會總務堂知事黃必昌道:“此事容易,隻需縣尊動筆發下榜文即可。讓無力繳納賦稅的村民,來這裏保民大營,此處距登封也不太遠,我們會沿途設站,引導村民來此。貴縣再派得力師爺和稅吏,來此核對,來一戶,我們包一戶。你們押解走。”
    李湣連連擺手:“不,不,賬目和銀在你們這裏就好,到時直接押解到府。周會長的信譽,我是知曉的。如果你們運到登封,就是白送給李際遇。”
    幾人幹笑兩聲。
    李湣剛回到登封第二日,一千條棉被便從鞏縣運來,拉走了糧食。
    他撫摸著倉房裏一條條新棉被,直搖頭感歎。
    這周懷民有本事,有信用。別的都不說,隻說這棉被,這年月可不是誰能隨便拿出這麽多棉被的。自己縣為啥就沒有這種出眾的士紳?
    便下發榜文,告知縣民,去鞏縣做工包稅一事。
    三日後,李際遇果然來取,李湣費了一番口舌,拖延了些時日再送剩餘之數,把他哄走。
    其實李際遇也是隨口一說五千條,他沒想到這李湣是個實在人,真的湊了一千條棉被。
    帶著意外之喜,回去把棉被發放給有功的部眾家屬。
    部眾大多為不識字的窮苦村民,領取後美滋滋的拆解開麻繩,打開棉被,裏麵掉出一張紙來。紙上有字,也不認識,但也沒關係,還畫著畫呢。
    畫上一男一女,和兩三個孩子圍坐桌旁,開懷大笑,桌上盡是好饃好菜,還壘著三個元寶。
    有的村民也就看一下,存放起來當擦屁股紙用。
    有的村民剛好身邊有識字的人,好奇問道:“這上麵寫的什麽?”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那人拿起念道:“到鞏縣入農會,有飯吃,有衣穿,有工做,有錢賺。兩口每月能掙三兩。”
    “吹牛吧,每月三兩?俺們一家子掙半年還攢不到一兩。”
    每個棉被夾帶一張,一千張農會宣傳單,在嵩山深處散發開來。
    商務堂書辦們、保民報社記實們、保安堂大夫們、總務堂書辦們,匯聚一堂,挑燈抄了大半夜,手都腫了。
    眾人哀怨道:“周會長,你想想法呀,現在抄送的活越來越多,今天又來這裏趕工,這萬一以後再抄個五千張的,我們可是忙不過來。”
    周懷民也想過印刷,但現在條件不允許啊。
    雕版印刷?別扯了,這玩意根本不符合農會靈活多變的印刷任務。
    活字印刷?有做泥模那功夫,都抄完了。
    宣傳單這字和畫逐漸在嵩山裏傳開,有村民還聽說:“這事應該不假!知縣老爺都發了榜文!去了就包稅,再不用躲在山裏!”
    像一些單身光棍們,感覺在這裏倒是逍遙快活,打糧一次,收獲頗多,自己一人吃飽全家不餓。
    但那些拖家帶口的,就難熬了。
    一家幾口人,有老有小,柴米油鹽、衣物保暖、看病用藥、吃喝拉撒,哪樣在山裏都是費神的事。
    聽了這些,心裏就動搖,後來聽說縣尊也發了榜文,又能做工,又能包稅,陸續有人帶家人下山往鞏縣而去。
    “這周懷民欺人太甚!我不找他的麻煩,他倒是背後使陰招,來挖咱的牆腳。”李際遇拿著宣傳單,坐在聚義堂裏,使勁甩著,嘩啦啦作響。
    堂下眾首領也都看了。
    陳世俊道:“之前我說過,這姓周的慣會收買人心,你們都還不信,如今可是領教到了他的手段?”
    陳金鬥拿著宣傳單,邊看邊自語:“此人果然不一般,即便是收買人心,一千條棉被也不是誰都能湊齊的。”
    老虎哥道:“老弟,看來這周懷民真的富足的很,不如我們再去攻打任莊,包稅的稅銀也必在那裏。”
    陳金鬥笑道:“老虎哥,那任莊現在既有趙良棟的防守,還有周懷民的保民大營,我等幹嘛去送死。”
    “那你說該如何?直接去攻打他們楊家莊?楊家莊他們倉庫多的很。”
    陳金鬥搖了搖頭:“不可,陳大哥不是說了,他們不但有社兵,各村還有農兵,一旦我們深入,一定難以脫身。”
    “那你說打哪裏?”
    陳金鬥笑道:“我們分兵兩路,一路佯攻桂花廟這個小村,那保民大營必定去救,到時我們再取保民大營和趙良棟的倉房。”
    陳世俊撫掌笑道:“妙,咱們人多,正好分兵,待桂花廟社兵回去救援保民大營時,我們路上再設一路伏兵。”
    眾人聞之,哈哈大笑。
    看向李際遇,李際遇滿意點頭道:“就如此辦,你們各部速去準備。”
    喜歡明末:從人民中來到人民中去請大家收藏:()明末:從人民中來到人民中去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