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探討流民
字數:4404 加入書籤
呂維祺,明代著名理學家,萬曆四十一年進士,授兗州推官,擢升吏部主事,因魏忠賢事,辭官回家,崇禎元年複官,任南京兵部尚書。
崇禎八年因剿寇不力被罷官。歸居洛陽,設立“伊洛會”招門徒立說著書。
崇禎十三年底,李自成進攻洛陽,呂維祺勸福王朱常洵散財餉士,以濟時荒,福王不聽,呂維祺乃盡出家私,設局賑濟。
城陷,呂維祺被俘,農民軍中有認識呂維祺者,欲釋放招降之,呂維祺不屈,於洛陽周公廟引頸受死。
“爹,這就是周會長。”呂兆琳介紹道。
呂維琪看著眼前這位年輕人,約莫二十歲左右,身材挺拔,穿著樸素,麵帶微笑,兩眼有神,朝自己作揖行禮。
“見過呂老,我叫周懷民。”
呂維琪虛扶,含笑點頭。
其他幾人一一介紹,行禮見過。
呂維琪指著已遠去的公交馬車:“此馬車我平生首次見,此物極好,我見車上還有老叟,馬夫沒收他錢,我和他搭話,他說去高業溝,十幾裏地不用行走,少受許多罪。”
呂兆琳指著後麵跟來的馬車,苦笑道:“我們坐自家馬車到黑石關村,我爹非要搭乘這公交馬車。”
周懷民道:“呂老體察民情,可敬可佩。”
呂維琪道:“馬車上安裝的可是叫玻璃?我曾在洛陽見過,是你們這裏所產。如此昂貴之物,你們也不怕被村民敲碎偷了去?”
周懷民解釋道:“這玻璃不似琉璃,是人工所製,並非如琉璃般珍稀,價格也一直在走低。馬車夜裏會鎖到這車站倉房,有馬夫看守。”
呂維琪端詳著車站,見集市的商販來這裏喝水,喝完就走。
“你們這茶水也是費不少煤炭,這麽多人喝水,一文錢都不收?”
楊君嶽道:“站裏會賣茶葉,若隻喝熱水,不收一文錢。村民喝燒開的水,不易患病。”
呂維琪欣然一笑,扭頭對兒子說道:“此乃利民之善舉,我看我們伊洛會在洛陽也可仿效。”
王修安心道,這老爺子不懂經濟,我們這裏是規模效應,羊毛出在牛身上,你隻仿效這一環豈不虧死?
呂兆琳不敢忤逆,隻是點頭稱是。
心道,爹,咱們和這些人沒法比,他們這裏喝水是不要錢,但來到這裏就要交攤位費、要上廁所造糞、要到楊家莊食肆喝點熱湯麵、到各大廠坊采買。
他們有這些撐著呢,費點煤那是九牛一毛。咱們可是純費煤,真正的大善人。
呂維琪用腳蹉了蹉煤渣路,問道:“為何你們用煤渣鋪路,卻沒有灰塵?”
周懷民講解道:“這煤渣路並非全是煤渣,而是由煤渣、黃泥、河沙混合製成,有一些固化地麵、吸水的作用。不過拉貨的板車和大雨會損毀地麵,平時多有維護。”
“已經很好了,從洛陽一路走來,官道車轍已有三四寸深,年久失修,甚是難走。”他站在車站的十字路口,左右張望。
隻見東南西北四條寬闊整齊的煤渣路,兩旁各栽種柳樹,輻射四方。
東北方向便連接著會場集市。
一排排的木板和磚頭搭建的攤架,架前有賣米糧雜麵、豆腐吃食、活雞活鴨、藤編竹椅、手工製作、泥人雜耍等各色商販,吆喝叫賣。
各自在攤位竹竿上,係上自己的攤招,迎風搖晃。
附近村中婦女、老人、孩童穿行其中,挑挑揀揀,人聲鼎沸。
會場四周橫著各色板車、獨輪車,遠處還有一排紅磚基座的土坯房。
“那邊一排的土坯房是用來做什麽?”
周懷民指著遠處:“那是一排公共廁所,方便會場集市的商販們上茅房用,若是任由他們隨地大小解,會有瘟疫蔓延。”
楊君嶽補充說:“這公共廁所,就是利用集市聚集的人來產糞,再拉到糞廠堆肥。”
呂維琪聽了,恍然明悟,原來還可以這樣,笑道:“你們是有做生意的頭腦,怪不得你們縣完稅那麽好。”
王修安說道:“我們堆肥是有改良技術,肥力相對更高一些,畝產也有所增加。”
呂維琪點頭,感歎道:“當下各地百業凋敝,哪裏都是流民聚集,路人都不敢單行。我看隻有你們這裏,章法有序,百姓安居樂業。”
他又疑道:“為何路邊沒有流民停歇?洛陽城腳下流民窩棚眾多,已尾大不掉。”
王修安聽了,心裏直樂,那您可不知道,我們想要流民還來不及呢。
周懷民講道:“隻要來我縣的流民,都被我們農會安置了,分配到各廠做工掙錢,流民大多進建築廠。”
呂維琪聽了,大有興致,這是河南府一直苦惱的問題。
洛陽畢竟是方圓百裏的大城,流民聚集到這裏,一是相對來說安全,二是多少還能有一些短工做,有些求生的機會。
故而城牆腳下,流民都搭起了窩棚,想討口飯吃,越聚越多。
不過死在窩棚裏的人也不少。
若是強趕流民,於官聲不好,河南府內沒人願意出這個頭,百害而無一利,不讓進城就行。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而福王府那群人,是根本不管的。
呂維琪也曾再三去找福王勸諫,開倉濟糧,以振民心,也好拱衛洛陽,但福王隻哭窮。
“你們詳細說來,這流民是如何一個安置法?”幾人一邊往村裏走,一邊聊。
周懷民講解道:“流民中無論男女,均可入廠,建築廠主要是鋪路架橋,修蓋房舍。發給他們工錢,他們再到雜貨店購買柴米油鹽,得以維生。”
呂維琪疑道:“流民按三口之家來算,一家人一個月需吃一石米,如今米價高漲不下,竟有一石一兩八錢,你們發多少工錢才能夠保障流民生活?”
“若是夫妻或父子兩人做工,一家每月可掙二兩左右,省著吃,勉強生活。”
“這工錢已很高了,洛陽城裏,一個掌櫃的工食銀也莫過於此。”呂維琪忽想起最讓府裏犯難的事,急忙追問:“那這麽多流民,每日在你們這裏做工,又住在哪裏呢?這天已寒。”
“邙山賊寇杜二、嵩山賊寇李際遇,把鞏西、鞏北、鞏南一帶的村子劫掠一空,戶丁減半。我們把流民安置到這些村子的空房裏,現在都已住滿,再來的流民不得已,隻能租住在一些畜棚裏。”
“原來如此,這個法子好。”呂維琪轉頭問兒子:“洛陽附近村莊,也有不少焚毀,拋地的丁戶,把流民安置到附近村子如何?”
他轉念一想,又搖頭:“此事僅安置不行,還需像你們這樣,以工代賑,流民方能安居樂業。”
恍悟道:“怪不得你們把全縣的路都鋪設一遍,如此規整美觀,這真是一環套一環。你們幾個是有才幹的鄉賢,我請教你們,若是在洛陽附近辦築路廠,能否可行?”
幾人慌道:“學生不敢。”
周懷民道:“呂老,這築路並非易事,因為鋪路架橋並不產生收益,自古都是鄉紳捐一裏路,捐一石橋,這都是大大的善舉了。若是築路廠購置物料,給眾多流民發放工錢,這錢又從何來?”
呂維琪也想到這一點,按說這事當由官府買單,但這年頭,為了剿匪,巡撫要錢,陛下也要錢,各州府防衛也要用錢,哪還有閑錢給流民發工錢?
“唉……”心有餘而力不足,他搖了搖頭,又疑道:“那你們這築路廠是何人出資?”
喜歡明末:從人民中來到人民中去請大家收藏:()明末:從人民中來到人民中去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