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聲名所累,應對探問

字數:5050   加入書籤

A+A-


    《詠鵝》帶來的轟動,加上之前《白蛇傳》、《天仙配》打下的基礎,讓“小河村神童陳平安”這個名號,徹底在青溪鎮及其周邊地區傳開了。
    一時間,陳平安成了附近十裏八鄉最熱門的話題人物。
    不僅是普通村民好奇,就連鎮上那些平日裏自視甚高的讀書人,也開始對這個年僅幾歲就能作詩、寫書的農家孩子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各種各樣的目光,開始聚焦到這個偏僻的小山村。
    方敬儒先生的蒙學館,也因此變得“熱鬧”了不少。
    時常會有一些陌生的麵孔,提著點薄禮,前來“拜訪”方先生。
    名義上是請教學問,或者探討文墨。
    但言談之間,總會有意無意地將話題引到陳平安身上。
    “方先生,久聞您教導有方,門下出了位驚才絕豔的‘神童’啊。”
    “是啊是啊,那首《詠鵝》,渾然天成,我等拜讀之後,亦是讚歎不已。”
    “不知…那位陳平安小友,今日可在館中?我等也想一睹其風采,沾沾文氣。”
    方敬儒先生人老成精,自然明白這些人的真實來意。
    大多是好奇心作祟,想親眼看看這“神童”究竟是何模樣,順便…或許還存著點考較試探的心思。
    對此,方先生心裏其實是有些不悅的。
    他既為弟子的才華感到驕傲,又擔心過多的關注會給他帶來不必要的麻煩,甚至影響他的心性。
    尤其是在經曆了上次孫童生之事後,方先生更是堅定了要讓陳平安“藏拙”的念頭。
    因此,每當遇到這種情況,方先生總是會先將對方恭維一番,然後輕描淡寫地說道:“諸位謬讚了。平安那孩子,不過是記性好些,偶得一兩句歪詩罷了,當不得‘神童’之名。”
    “至於今日嘛…唉,那孩子貪玩,許是又跑到哪個山溝裏去了,未必在館中。諸位若隻是尋他,怕是要白跑一趟了。”
    試圖用這種方式,將這些不請自來的“訪客”擋回去。
    然而,總有那麽些運氣好的,或者掐準了時間來的,正好能碰上陳平安在蒙學館裏。
    比如這天下午,就有兩位穿著體麵的中年文士,聯袂而來。
    自稱是鎮上某書院的先生,特來拜會方敬儒。
    寒暄過後,果然又將話題引到了陳平安身上。
    恰好,陳平安因為要向方先生請教一個問題,並未立刻放學回家。
    方先生無法再推脫,隻好將陳平安叫了出來。
    “平安,這兩位是鎮上博文書院的張先生和李先生,特意來看看你。”方先生介紹道,同時暗中向陳平安遞了個眼色。
    陳平安立刻心領神會,上前一步,恭恭敬敬地行禮:“學生陳平安,見過張先生,李先生。”
    姿態放得很低,眼神清澈,帶著孩童應有的好奇和一絲靦腆,完全看不出之前舌戰孫童生時的那份銳氣。
    那兩位先生仔細打量著陳平安。
    見他雖然穿著普通,但眉清目秀,眼神靈動,不卑不亢,心裏先有了幾分好感。
    “嗬嗬,果然是鍾靈毓秀,不同凡響啊。”張先生笑著誇讚道,“陳小友,我們都讀了你的《詠鵝》詩,當真是…嗯…清新可喜,童趣盎然。”
    他本想用更華麗的詞藻,但看到陳平安稚嫩的年紀,又覺得不太合適。
    “先生謬讚了。”陳平安小臉微紅,似乎有些不好意思,“那都是…瞎寫的,當不得真。”
    “哎,小友何必過謙。”李先生也笑著開口,“聽說小友不僅能作詩,還…‘寫’了那本風靡全鎮的《白蛇傳》?當真如此?”
    終於問到了關鍵點。
    這也是他們此行最主要的目的之一,求證傳聞的真實性。
    陳平安似乎更加不好意思了,低下頭,小聲道:“那…那不是我寫的。是我聽村裏一位老爺爺講的故事,覺得好聽,就…就記下來,托趙秀才幫忙謄抄整理的。學生年紀小,哪裏會寫什麽書嘛。”
    再次將功勞推給“白胡子老爺爺”和趙秀才,將自己的角色定位為“記錄者”和“整理者”。
    這個說法,既解釋了話本的來源避免了“創作”帶來的驚世駭俗),又顯得合情合理孩童記性好,記錄故事)。
    兩位先生聽了,對視一眼,都露出了恍然大悟的神情。
    原來如此。
    這樣就說得通了。
    難怪那話本故事奇特,文筆卻略顯稚嫩。
    看來傳言多有誇大之處。
    這孩子或許確實聰明,記性也好,但要說獨立創作出那等作品,還是不太可能的。
    想到這裏,兩位先生心裏那點因為“神童”之名而產生的壓力和審視感,頓時減輕了不少。
    看向陳平安的目光,也變得更加溫和,如同看待一個聰明伶俐的晚輩。
    “原來是這樣。”張先生笑道,“那小友也是了不起了。能將聽來的故事記得如此清楚,還能記錄下來,已非尋常孩童可比。”
    “是啊是啊。”李先生也附和道,“看來方先生當真是教導有方,將小友這塊璞玉打磨得如此出色。”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巧妙地將功勞分了一部分給方敬儒,不得罪人。
    陳平安立刻接口道:“是啊。都是先生教得好。學生愚鈍,若非先生悉心指點,恐怕連字都認不全呢。”
    順水推舟,將“聰明”歸功於老師教導有方。
    這番應對,既謙遜得體,又不卑不亢。
    既滿足了對方的好奇心解釋了傳聞),又沒有過分暴露自己的“異常”。
    還順帶捧了老師一把。
    簡直是滴水不漏。
    兩位書院先生對陳平安的好感度再次提升,覺得這孩子不僅聰明,還很懂事,知進退,將來必成大器。
    又隨意問了幾個關於蒙學課業的問題。
    陳平安都按照方先生之前的叮囑,回答得中規中矩,隻在一些細節上略顯早慧,並未再展現出之前那種令人震驚的“妖孽”水平。
    兩位先生對此也很滿意,覺得這才是符合“神童”身份的正常表現過於妖孽反而不真實)。
    一番交談下來,賓主盡歡。
    兩位先生滿足了好奇心,還“發掘”了一個好苗子。
    陳平安則成功地應付了這次探問,沒有暴露底牌,還贏得了“謙遜懂事”的好評。
    方先生也鬆了口氣,覺得弟子總算把自己的話聽進去了,知道“藏拙”了。
    送走了兩位先生。
    陳平安臉上的笑容漸漸斂去,眼神恢複了平靜。
    剛才的應對,看似輕鬆自然,實則每一步都經過了精心計算。
    應付這種場麵,對他來說並不難。
    難的是,如何判斷來訪者的真實意圖?
    哪些人是真心欣賞,可以結交?
    哪些人是心懷叵測,需要提防?
    哪些人又是可以利用的資源?
    剛才那兩位先生,態度溫和,言語得體,似乎並無惡意。
    但他們看自己的眼神深處,那份揮之不去的審視和探究,還是讓陳平安心生警惕。
    在這個時代,人心難測。
    低調策略,能維持多久?
    當自己未來展露出更多“異常”時,是否還會有人相信“運氣好”和“老師教導有方”的說辭?
    會不會有人不相信,試圖用更極端的方式來試探自己,甚至…挖掘自己身上的秘密?
    這些,都是懸而未決的隱憂。
    看來,提升實力,依舊是根本。
    隻有擁有足夠的力量,才能無懼任何探問和試探。
    在那之前,隻能繼續…小心翼翼地扮演好“神童陳平安”這個角色了。
    喜歡老陳家祖地冒煙出狀元了請大家收藏:()老陳家祖地冒煙出狀元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