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 簡報風波,初觸虎須
字數:6005 加入書籤
清晨的禦書房,景泰帝翻開了第一期《大夏簡報》。
這份簡報的版式,與傳統的奏疏截然不同。
字跡清秀,條目清晰,每一條信息都用簡短的標題概括,讓人一目了然。
第一條標題《北境急報瓦剌部落小股騎兵再犯榆林衛,守將虛報戰功,殺良冒功以求賞。》
景泰帝的眉頭,立刻皺了起來。
兵部的奏報上,寫的可是“榆林衛大捷,斬敵三十餘”。
他繼續往下看。
第二條標題《民生要聞山東登州府因去歲大旱,今歲春荒,已有流民聚集之勢,地方官府隱瞞不報。》
景泰帝的麵色,愈發陰沉。
戶部的文書裏,還說山東各地糧價平穩,百姓安居。
第三條標題《京城觀察城西鐵獅子胡同有民女被權貴惡奴當街強搶,京兆尹府受理此案,三日未有寸進。》
看到這裏,景泰帝手中的茶杯,被重重地放在了禦案上。
他抬起頭,對一旁侍立的馮保說道“去查,這三件事,給朕查個水落石出。”
馮保心中一凜,連忙躬身領命。
他知道,這位年輕的陳學士,送來的不是一份簡報,而是一把鋒利的刀子。
一把,能割開大夏朝這件華美袍服,露出裏麵膿瘡的刀子。
接下來的幾日,景泰帝每日清晨的第一件事,便是閱讀《大夏簡報》。
這份小小的報紙,仿佛為他打開了一扇全新的窗戶。
讓他看到了一個,與奏章裏那個歌舞升平的“盛世”,截然不同的,真實的天下。
而陳平安的公房,也成了整個翰林院,乃至整個皇城裏,最神秘、最引人注目,也最讓人敬畏的地方。
每日都有來自各處的情報,源源不斷地匯集於此。
再由陳平安的筆,變成一行行直達天聽的文字。
王進徹底沉迷於這種“運籌帷幄,決勝千裏”的感覺之中,每日裏神采飛揚,樂此不疲。
這日,王進急匆匆地跑進陳平安的公房,臉上帶著一絲凝重。
“陳老弟,出大事了。”
他遞過來一份剛剛從南直隸六百裏加急送來的密信。
陳平安展開信紙,快速瀏覽。
信是王進安插在漕運總督衙門的一名舊友寫的。
信中,詳細揭露了現任漕運總督高斌,假借“漕糧損耗”之名,與地方豪紳勾結,每年將數十萬石的漕糧變賣,中飽私囊的驚天黑幕。
其手段之大膽,數額之巨大,令人觸目驚心。
而這位漕運總督高斌,正是當朝首輔嚴嵩的得意門生。
“此事,非同小可。”
陳平安放下密信,麵色也變得嚴肅起來。
這已經不是簡單的貪腐,而是動搖國本的巨蠹。
“要報上去嗎?”王進問道,聲音裏帶著一絲猶豫,“這高斌,可是嚴閣老的心腹。動他,就等於是在老虎嘴上拔牙。”
“報。”
陳平安的回答,隻有一個字。
“箭在弦上,不得不發。若此時退縮,我們之前所做的一切,便都成了笑話。”
他拿起筆,沉思片刻。
他並未直接在簡報上點名道姓地揭露此事。
那樣做,太過直接,容易被對方抓住“捕風捉影”的把柄,反咬一口。
他換了一種更為巧妙的方式。
在新一期的《大夏簡報》上,他寫下了一篇分析文章。
標題是《論曆代漕運之積弊與損耗之謎》。
文章引經據典,先是分析了曆朝曆代漕運存在的“漂沒”、“鼠耗”等正常損耗。
隨即,他話鋒一轉,將大夏朝近十年來,每年官方呈報的漕糧損耗數據,與曆史平均數據,做了一個詳細的對比。
用清晰的數據圖表,直觀地展示出,近幾年所謂的“損耗”,已經高到了一個極其不正常的程度。
文章最後,他提出一個看似不經意的疑問
“數額如此巨大的超額‘損耗’,究竟是天災,還是人禍?是流入了碩鼠之腹,還是另有他途?此事,關乎國計民生,或未可不察也。”
整篇文章,沒有一句指控,沒有一個名字。
但字字句句,都像重錘一般,敲在了所有知情人的心上。
這份簡報,照例被送到了景泰帝的案頭。
景泰帝看完這篇文章,沉默了良久。
他將簡報遞給馮保。
“讓嚴嵩,也看看吧。”
半個時辰後,內閣首輔府邸。
嚴嵩看著手中的《大夏簡報》,那雙總是半眯著的眼睛裏,第一次,透出了森然的寒光。
“好一個陳平安,好一篇《論漕運之積弊》。”
他將簡報緩緩放下,聲音沙啞。
“這是在向老夫,下戰書啊。”
一旁的徐階,早已是義憤填膺。
“老師!此子太過猖狂!竟敢將矛頭,直指我們的人!若不給他點顏色看看,日後,還不知要如何無法無天!”
嚴嵩端起茶杯,輕輕吹了吹。
“急什麽。”
他的臉上,又恢複了那副波瀾不驚的模樣。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樹大,方能招風。他現在跳得越高,將來,才會摔得越慘。”
“傳我的話,讓都察院的何禦史,準備好奏本。”
次日,早朝。
氣氛,從一開始就顯得格外凝重。
朝議剛剛開始,都察院右僉都禦史何文遠,便手持象牙笏板,排眾而出。
“臣,有本要奏!臣要彈劾翰林院侍講學士陳平安!”
此言一出,滿朝皆驚。
何文遠是出了名的“炮筒子”,也是嚴黨在都察院裏最重要的一枚棋子。
“講。”景泰帝麵無表情地吐出一個字。
何文遠朗聲說道“陳平安奉旨創辦《大夏簡報》,本意是為陛下拾遺補缺,廣開言路。然,此子卻假公濟私,將一份內參,辦成了攻訐同僚、製造事端的工具!”
“其昨日所刊發之《論漕運之積弊》一文,在毫無真憑實據的情況下,含沙射影,影射朝廷命官,在朝野內外,造成了極其惡劣的影響!”
“此等行徑,與東漢末年黨錮之禍時的清流名士,有何區別?皆是自命清高,以空談議論,擾亂朝綱!”
“臣懇請陛下,立刻下旨,查封《大夏簡報》,並嚴懲陳平安,以正視聽,以安百官之心!”
話音剛落,徐階立刻出班附和。
“何禦史所言,乃是老成謀國之言!臣附議!”
一眾嚴黨官員,也紛紛跟上。
“臣等附議!”
一時間,朝堂之上,攻訐之聲四起,矛頭全部對準了站在隊列中,一言不發的陳平安。
王陽明與李默等人,皆是眉頭緊鎖,正欲出班辯解。
龍椅之上,景泰帝卻突然笑了。
“何愛卿,言辭激烈,忠心可嘉。”
他看向何文遠,慢悠悠地問道“隻是,朕有些好奇。陳平安的文章裏,可曾提到過任何一位官員的名字?”
何文遠一愣,回答道“未……未曾。”
“那他可曾說過,漕運衙門一定存在貪腐?”
“也……也未曾。”
“哦?”景泰帝的笑容變得玩味起來,“他既未點名,也未定論,隻是根據數據,提出了一些合理的疑問。怎麽到了你何禦史的嘴裏,就成了‘攻訐同僚,擾亂朝綱’了呢?”
“莫非……”
景泰帝的聲音,陡然轉冷。
“是你何禦史,心中有鬼,覺得陳平安的文章,說中了什麽?”
何文遠頓時麵如死灰,撲通一聲跪倒在地。
“臣……臣不敢!臣絕無此意!”
景泰帝不再看他,目光掃過徐階,掃過所有附議的嚴黨官員。
“朕,倒是覺得這篇文章,寫得很好。”
他一字一句地說道。
“它提醒了朕,是時候,該好好查一查我大夏的米倉裏,到底藏了多少隻碩鼠了。”
他轉向都察院左都禦史於謙。
“於愛卿。”
鐵麵禦史於謙,從始至終都未發一言,此刻聞聲出列。
“臣在。”
“朕命你,即刻成立專案,親任主查。給朕,徹查漕運之事!”
景泰帝的聲音,在大殿中回蕩。
“無論查到誰,涉及到誰,一律,嚴懲不貸!”
“臣,遵旨!”
喜歡老陳家祖地冒煙出狀元了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老陳家祖地冒煙出狀元了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