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八章 裕民同誌
字數:3601 加入書籤
晚上九點左右,治喪委員會第一次全體會議正式結束。
治喪委員會全體成員,再次來到齊裕民同誌的遺體麵前,向‘黨的孩子’齊裕民同誌,表達最崇高的敬意。
奉天省委書記、治喪委員會主任陸懷遠,代表奉天省委、省政府,親切慰問齊裕民同誌的家屬。
黨媒、央媒、省市各級媒體,紛紛現場報道齊裕民同誌的噩耗。
晚上十點左右,奉天省委、省政府的主要領導,登車返回。省委常委、秘書長馬玉龍,代表奉天省委、省政府留守。
楊劍陪同陸懷遠,回到一號別墅,提前接到消息的保姆杜紅嬌,早已準備好了晚餐。
陸懷遠沒有胃口,他象征性地吃了幾口,然後就去了書房。
楊劍也沒敢多吃,急忙跟了進去,“老板,喝杯茶吧。”
陸懷遠沒接,而是開口要支香煙,楊劍替他點燃,自己也陪了一支,以示對齊裕民同誌的哀思。
“初到奉天,第一個想見的就是裕民同誌。那時候隻覺得......裕民同誌的氣色不太好,便為他推薦幾位京城的專家。”
陸懷遠一邊抽煙,一邊回憶,“可誰能想到,這一查,就查出了癌症呢?”
楊劍安慰道:“命運天注定,聚散不由人。我調過裕民書記的體檢報告,上半年還沒問題,是下半年突然長出來的。”
陸懷遠望著手中的香煙,苦笑著搖頭,“不抽煙的人,反而得了肺癌。父親抽了大輩子的旱煙,反倒連個咽炎都沒有。”
話音剛落,楊劍接話道:“這證明基因才是關鍵,而外因隻是誘發疾病的一部分吧。”
“那你認為,咱們省的基因是什麽呢?”陸懷遠突然發問。
打楊劍個措手不及,他想了想,試回道:“若是從北洋軍閥時期論起,那時候的奉天省,可以用‘官富民窮’來形容。”
“等到了民國以後,則是非常符合‘外強中幹’的特征。”
“唯有到了建國以後,咱們東三省終於找到了自身的歸宿。‘共和國的長子’,‘重工業的搖籃’。”
“因此,我認為東三省的基因應該是,以鋼鐵之誌,鑄強國之梁!”
楊劍的回答,陸懷遠比較滿意,正如楊劍的脊梁,也好似由鋼鐵鑄成的一般。
沉默半響,陸懷遠起身說道:“時間不早了,你也早點睡吧。明天是假期,辛苦你去幫幫玉龍同誌。”
“嗯,那我叫小周過來陪您。”省委書記的身邊不能沒人,楊劍還是覺得唐小周更加合適。
陸懷遠沒有開口表態就是默認,楊劍跟在陸懷遠的身後上樓,照常服侍陸懷遠洗漱、入睡。
回到自己的客房,楊劍看眼時間,即將午夜十二點了,掏出褲兜裏的手機,直接打給副處長唐小周。
響了幾聲才通,唐小周的聲音傳來,“處長,有急事兒?”
“沒有。明天早點過來替我。”楊劍說完就睡,唐小周卻徹夜難眠,“處長到底是啥意思呐?”
....................
翌日早上七點整,楊劍準時被鬧鍾吵醒,拉開窗簾一瞧.......天空灰蒙蒙的,仿佛要下雪似的。
入廁的時候,楊劍突然想起宋子豪答應的進口馬桶了,便給宋子豪發條信息,提醒宋子豪快點落實答應送給省委的特殊讚助。
發完信息,楊劍順手翻閱一遍手機裏的未讀短信,挑些重要人物回條節日問候。
至於那些不重要的........楊劍根本就回不過來,目測全省的主要幹部,都給楊劍發來了元旦的祝福。
還有許多許多的陌生號碼,楊劍根本就不知道對方是誰,也沒時間點開他們發來的短信。
七點半,唐小周到了,楊劍把他迎進來,並叮囑幾句今天的安排。
八點整,楊劍與唐小周陪陸懷遠用早餐,全程都沒有言語交流。
吃完早餐,楊劍跟陸懷遠話別,跟唐小周交班,然後便走出一號別墅,步行來到省委一號樓。
望著麵前‘纖塵不染’地二手帕薩特,楊劍在心裏誇讚專職司機張明學,‘真是個貼心的好兄弟!就差沒把那輛最新款的霸道車送給大哥了!’
楊劍的二手帕薩特,隻要停在一號樓,就有專業人員定期開去保養維護,機關後勤處的負責人真他娘的上路子!
一腳油門下去,楊劍駛出省委大院,向著盛京市殯儀館疾馳而去。
為了祭奠齊裕民同誌,盛京市委、市政府連夜在盛京市的主要路口、標誌建築,以及數個機關單位的門口,掛上追思齊裕民同誌的橫幅。
且今天各大報刊、各路新聞媒體的頭版頭條,也都是關於齊裕民同誌的訃告,以及齊裕民同誌的專題報道。
楊劍突然奇想,自己死那天,能有齊裕民同誌一半的待遇就行!!!
.............................
開往盛京市殯儀館的主幹道,被實施為期四天的交通管控措施。
沒有通行證,私家車輛禁止通行,想死都得換個地方去停屍,上哪說理去啊???
好在盛京市不止一個殯儀館,尋常百姓可以換個地方去追悼,想死都得先給領導騰地方,當官真好!!!
剛要拐進殯儀館,楊劍突然看見了正在執勤的,盛京市公安局長常傑峰。
常傑峰早就認出了楊劍的帕薩特,但卻沒好意思招手,擔心楊劍很忙。
思考片刻,楊劍臨時停靠在常傑峰的麵前,放下車窗,探頭說句:“常局長,上車暖暖身子。”
“好!”常傑峰微笑著坐進副駕駛,搓搓雙手,哈哈熱氣,“降溫了,要下雪。”
楊劍遞去一支香煙,“辛苦你們了,裕民書記在天有靈,肯定會保佑你們一生平安。”
常傑峰接過香煙,反手為楊劍點燃,“裕民書記,一路走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