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八章 綿裏藏針(一)
字數:3504 加入書籤
僅僅放出一段開頭的內容,當事人薛康就慌了,因為錄音帶裏的對話全是真實的,且後續的內容更勁爆!
於是乎,薛康急忙開口辯解,想要打斷陳翔聆聽後續的對話,“陳書記,楊處長,請您二位先聽我解釋——”
話音未落,陳翔怒不可遏地指向房門口,“滾出去!滾!”
眼見陳翔發火,眼見楊劍不善,薛康隻能灰溜溜地走出辦公室,靜候陳翔與楊劍之間的談判。
冷靜下來的薛康,已經猜出了楊劍的意圖,如果楊劍真想發難,完全可以把這本錄音帶交給相關部門來處理。
可楊劍竟然帶著這本錄音帶,直接找上門來,直接放給陳翔聽,那就不是魚死網破,而是想要利益置換!
薛康能想到的東西,陳翔自然也能想到,否則他也不會讓薛康滾出去。
但是,陳翔需要時間來思考,來應對,便靜靜地聽完整本錄音帶。
播放器停止的一刹那,楊劍就開口發難:“陳書記,我相信薛康的所作所為,肯定與您沒有任何的關係。”
“但是,我實在想不通,薛康為什麽要害我?害死我對他有什麽好處呢?”
“所以,當我意外收到這本錄音帶的時候,我並沒有第一時間交上去,而是想過來問個清楚,死個明白!”
楊劍主動摘清陳翔,完全是沒辦法的辦法,也可以理解成是權力的妥協吧。
因為以陳翔的背景與謀略,就算是他指使薛康授意王勇刺殺楊劍,那也可以全身而退,最多犧牲掉薛康而已!
但是,站在楊劍與陸懷遠的角度,如果用這本錄音帶隻為幹掉薛康,隻為楊劍出口惡氣,那就有點得不償失了。
因此,楊劍要用這本錄音帶,要用自己失去的半截腸子,換取省委書記陸懷遠對奉天省內的絕對掌控權!
換言之,楊劍要用自己的性命,逼退陳翔爭選奉天省委專職副書記!阻攔陳翔進步的速度!
同理,陳翔不僅猜出了楊劍的意圖,他還能猜出這是來自省委書記陸懷遠的脅迫呢。
可是,如果自己選擇撇清關係,選擇犧牲掉薛康........
一旦薛康刺殺楊劍的事情被曝光,自己也難逃幹係,風言風語肯定一籮筐,這對中組部的考核,依舊會產生很大的負麵影響!
並且,楊劍敢來,陸懷遠敢幹,肯定會提前算到各種可能!
這是一場必輸局,至少陳翔找不到獲勝的地方,翻盤的可能!
該死的薛康,到底是誰指使你這麽幹的?難道是家中的那個瘋婆娘?!!
權衡片刻的陳翔,隻能盡量安撫楊劍,拖延時間,“楊劍,先且不論這盤錄音帶的真假,我都會給你一份滿意的交代!”
“陳書記若是不信,可以交給專業部門辨別一下真偽,或者叫回薛康,咱們當麵對質。”
“我信!”陳翔急忙改口,他確實相信錄音帶裏的內容,外加楊劍也不會拿假錄音來興師問罪。
“那陳書記打算給我什麽樣的交代?”楊劍連聲逼問。
麵對楊劍的咄咄逼人,陳翔隻能盡力周旋,先替薛康收拾爛攤子。
因為一旦自己的秘書被帶走立案調查,那可真能讓李博文笑掉大牙,李博文準會落井下石,那就徹底被動了!
思考片刻,陳翔以退為進,他信誓旦旦道:“你想怎麽辦!咱就怎麽辦!你要薛康償命,我陳翔絕不阻攔!”
“陳書記,我楊劍之所以先把錄音帶交給您,完全是念及咱倆之間的交情還算可以。”
“不然,我隨時可以把這盤錄音帶交給任何人,任何部門,然後靜候組織還我一個公道!”
“但是,為了顧全大局,為了不影響您的名聲,我選擇了隱讓,我選擇帶著誠意來找您談一談。”
“說實話,我是背著陸書記來的,博文書記還不知道這盤錄音帶的存在。”
“您問我想怎麽辦,我可以非常明確的回答您。”
“別再發生類似的事情了,我楊劍就是個秘書而已,我想陪著我的孩子平安長大!”
針對陳翔的‘以退為進’,楊劍選擇了‘綿裏藏針’,看似楊劍在向陳翔示弱,實則楊劍在不停地戳向陳翔的心窩窩。
例如楊劍的這句,‘我是背著陸書記來的’,完全可以理解成,咱倆談出結果,我再告訴陸懷遠。
例如楊劍的這句,‘博文書記還不知道這盤錄音帶的存在’,完全可以理解成,咱倆談崩了,我就把這盤錄音帶交給政法委書記李博文來處理。
例如楊劍的這句,‘別再發生類似的事情了’,完全可以理解成,昨晚的行刺,也是你陳翔指使的,就看我楊劍想不想把帽子扣在你陳翔的頭上了。
這一套‘綿裏藏針’的組合拳下來,打得陳翔措手不及,他第一次發現,年僅29歲的楊劍,竟然如此地老練、狠辣!
最為令陳翔感到震驚的是,楊劍竟能在占據絕對上風的時候,做到收放自如!
例如楊劍的那句,‘陳書記,我楊劍之所以先把錄音帶交給您,完全是念及咱倆之間的交情還算可以。’
這句話完全可以理解成,今天談好了,談妥了,這盤錄音帶就交給陳翔來處理,楊劍可以當作什麽事情都沒發生過。
有那麽一瞬間,陳翔都懷疑楊劍是個妖孽,楊劍這小子也太他媽的會談判了吧?!!
假以時日,楊劍這小子的政治悟性、政治手腕、絕對會成為奉天省內的翹楚!
到時候,怕是像我這樣的身居高位的......也要掂量掂量楊劍的分量了!
他媽的!陸懷遠的眼光與運氣,怎麽就這麽好呢???
陳翔突然覺得,一個秘書楊劍都這麽難搞了,再加上一個省委書記陸懷遠......貌似在奉天省內沒得搞了!
上兵伐謀,不戰而屈人之兵,楊劍同誌沒有白讀千古第一兵書《孫子兵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