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5章 鐵壁銅牆固錢塘,巧借民心築王基
字數:3033 加入書籤
塘江,這條被譽為江南命脈的大江,此刻正值秋汛將至,江水滔滔,奔流不息。沿岸的數座重鎮和數萬頃良田,都仰賴著那幾座曆經百年風雨的古老石壩,來抵禦隨時可能到來的滔天洪水。
然而,此刻,在這條關乎數百萬百姓生死的江堤之上,卻呈現出一幅極其詭異的景象。
一邊,是吳應熊大軍潰敗後,由“新朝”官府派來接管防務、但實則早已軍心渙散、隻知勒索百姓的數千“官兵”,他們三五成群,倚在堤壩上打盹賭錢,對那些因為江水上漲而憂心忡忡的百姓的求助置若罔聞,甚至還時常以“加固堤防”為名,強行征收“防洪捐”,弄得是怨聲載道,民不聊生。
而另一邊,一支打著“肅王討逆,安民為先”旗號的軍隊,卻在他們對麵不遠處的另一段江堤上,熱火朝天地展開了一場聲勢浩大的“修壩”工程!
這支軍隊的統帥,正是剛剛被蕭煜任命為“忠武將軍”的李長青。
他並沒有像那些“官兵”一樣,耀武揚威,騷擾百姓。反而做出了一個讓所有人都大跌眼鏡的決定。
他下令,將全軍所有的兵器都暫時入庫封存!所有將士,無論是身經百戰的降兵,還是新招募的工兵,都脫下甲胄,拿起鐵鍬、鋤頭、扁擔、推車與那些被秦家和本地鄉紳組織起來的數萬名普通百姓一起,加入了加固和修繕堤壩的浩大工程之中!
士兵們與百姓們一同吃住,一同勞作。他們肩挑手扛,搬運著從山中開采來的巨石;他們齊心協力,將混合了糯米汁和黃土的特殊粘合劑,填入堤壩的每一條縫隙;他們甚至在夜間,也會舉著火把,在江邊巡邏,時刻監視著水位和堤壩的變化。
而更讓那些百姓感到驚奇和感動的,是李長青帶來的這支軍隊,與他們之前見過的所有官兵,都截然不同!
他們紀律嚴明,秋毫無犯。從不拿百姓一針一線,甚至還會主動幫助那些孤寡老人挑水砍柴。
他們的夥食,雖然簡單,但卻幹淨衛生。因為蘇傾離在他們出發前,特意為他們製定了一套《野外駐軍防疫手冊》,裏麵詳細規定了如何搭建廁所、如何處理垃圾、以及……如何用最簡單的方法,確保飲水和食物的安全。
他們甚至還帶來了一支由“杏林學堂”速成班畢業的“醫護兵”組成的醫療隊!這些年輕的“醫護兵”,每日都會在工地上來回巡視,為那些不小心受傷或中暑的百姓和士兵,進行最及時的、免費的包紮和治療!
一時間,“肅王之師,仁義之師”的美名,如同春風般,迅速傳遍了塘江兩岸!
那些之前還對這支“反叛”軍隊心存疑慮和恐懼的百姓,此刻早已是真心擁戴,簞食壺漿,夾道歡迎!他們自發地將家中最好的糧食和蔬菜送往軍營,將自己最健壯的子弟送到李長青的麾下,誓要為這位“真正為民著想”的王爺和將軍,盡自己的一份綿薄之力!
而在李長青的身後,那位一直默默協助他、負責統籌所有後勤物資和民間力量的秦家大管家——魯忠,看著眼前這軍民魚水情深的感人景象,心中也是感慨萬千。
他知道,這一切,都源於那位早已將人心算計到了極致的蘇小姐,臨行前交給李長青的那三個“錦囊”。
第一個錦囊,寫著“以工代兵,收攏民心”。
第二個錦囊,則是一套詳細的、包含了數十張精密圖紙的《水利工程改造與防禦方案》!
這份方案,才是李長青此次行動真正的“殺手鐧”!
它不僅僅是簡單的“加固堤壩”,而是一場由蘇傾離親自設計的、結合了現代水利工程學和古代機關陣法之術的、顛覆性的“水利戰爭”布局!
這份方案要求李長青,在加固主要堤壩的同時,必須秘密地,在幾個極其隱蔽的、隻有秦家才掌握的江段,修建數個小型的“分洪閘”和“泄洪渠”!
這些“分洪閘”的控製機關,都隱藏在江對岸的山林之中,由最精銳的秦家暗衛和飛鳥寨勇士日夜看守!
其目的,便是在敵人真的狗急跳牆,炸毀主壩之時,他們能在一瞬間,打開這些“分洪閘”,將滔天的洪水,引入早已規劃好的、由數個巨大的湖泊和沼澤組成的“蓄洪區”之中!從而最大限度地減小洪水對下遊城鎮和良田的衝擊!
不僅如此!蘇傾離還在這份方案中,極其大膽地提出了一個“引水反攻”的設想!
她要求李長青,利用這些“分洪閘”,在塘江的某個特定支流的上遊,秘密地修建一個臨時的“高位水庫”!將一部分江水引入其中,積蓄起來!
一旦蘇文宇的後續大軍抵達,或者……吳應熊的殘部試圖沿江反撲,他們便可以……在最關鍵的時刻,瞬間打開水庫的閘門!用那從天而降的、萬馬奔騰般的“人造洪水”,給予敵人毀滅性的打擊!
當魯忠第一次看到這份充滿了“奇思妙想”和“驚天殺機”的水利改造方案時,他幾乎是驚出了一身冷汗!他怎麽也沒想到,水……這種看似最柔弱的東西,在蘇小姐的手中,竟然能變成如此可怕的、足以淹沒千軍萬馬的致命武器!
而蘇傾離交給李長青的第三個錦囊,則更為神秘。
上麵隻寫了寥寥數語:
“民心如水,可載舟,亦可覆舟。待水利既成,民心歸附之日,便是我軍……北伐之時。屆時,開此錦囊,內有破敵良策。”
李長青雖然不明白這第三個錦囊中到底隱藏著什麽玄機,但蘇傾離之前那神乎其技的“食物相克”之計,早已讓他對其智謀佩服得五體投地!
他相信,蘇小姐一定早已為他們,鋪好了通往勝利的最後一條道路!
就這樣,一場聲勢浩大的“民生工程”,在塘江兩岸如火如荼地展開了。江南的百姓,隻知道肅王殿下派來了一位愛民如子的好將軍,為他們修壩築堤,防治水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