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7章 民工終結者,惡魔龍治民(二)

字數:3268   加入書籤

A+A-


    為了能吸引女人的注意,龍大才子揮毫潑墨,寫了一則征婚廣告貼在了一家的大門上:
    家窮人醜,一米四九,
    小學畢業,農村戶口。
    破屋三間,薄田兩畝,
    一年四季,藥不離口。
    有鍋有灶,老婆沒有,
    今在這裏,廣證女友。
    革命道路,並肩攜手,
    你願否?
    這首廣泛流傳的打油詩,曾經在網絡上被各路大神稍加改動,拿來自我調侃,但估計沒幾個人知道,原創作者竟然是一個殺人魔王!
    可是老話說的好,嫁漢嫁漢,穿衣吃飯,僅憑這幾句打油詩就想找老婆,那是不可能的。
    龍治民的口碑實在是太差了,僅僅是好吃懶做這一項,已經在附近出了名,那個年代的農村,男人身強體壯,勤勞能幹才是找看破的硬指標,龍治民一樣都沒占。
    當時我過農村實行的還是生產大隊的管理體製,大家都需要去隊裏幹活賺工分,正常男性壯勞力每年最基本的要求是要完成四百分,可是龍治民連一百分都賺不到。
    別以為龍治民是因為身材瘦小才完不成,其實在那個吃大鍋飯的年代,就算是每天幹活摸魚,隻要出勤時間夠用,最次也能混個基礎要求的四百分,就跟現在上班混基本工資差不多。
    但龍治民連最基本的工資都懶得混,別說是去大隊幹活了,就連每次隊裏分糧食,他都懶得去拿。
    別的村民每次都早早過去,生怕去晚了分不到好糧食,但龍治民根本就不去,反正隊領導也不敢看著我餓死,老子才不費那勁呢,寧可餓死也不能背糧食累死。
    大隊領導沒辦法,每次隻能派人把糧食送到龍治民家裏,這小子不但不搭把手,甚至連一句感謝的話都沒有。
    後來村裏有了新政策,要幫這些搬遷過來的村民蓋新房子,這本來關係到他自己家的利益,可是龍治民連這事都不上心,每天都裝病不去幹活。
    這樣一個男人,根本就沒有女人能相中他,隻要不傻就知道,嫁到這樣的人家裏,不是餓死就是得累死。
    眼看著征婚廣告根本就沒效果,可把龍治民愁壞了,主要問題是自己都三十多歲了,還沒碰過女人呢,天天憋的太難受了,最後沒辦法,他把目標盯上了智障人士。
    那個年代由於醫療條件有限,幾乎每個村裏都有那麽一兩個智商有問題的人,說白了就是傻子,這類人每天基本上就是到處流浪,有些家屬都懶得去管。
    1977年冬天,龍治民就盯上了一個嚴重的癡呆患者,他看這個女傻子不是自己村的,就用點吃的給騙到自己家裏了。
    接下來的幾天,龍治民徹底撒了歡,跟自己的傻寶貝日夜笙歌,結果快樂的小日子還沒過幾天呢,那個傻子的家屬就找到村裏來了。
    村幹部簡單一調查,就得知龍治民前幾天領回家了一個傻女人,趕緊派了幾個民兵去龍治民家裏,把人解救了出來。
    這種事如果放到現在,肯定是要蹲監獄的,但在那個年代農村人的法律意識淺薄,而且這種事時有發生,對方家屬隻是罵了他一頓,就稀裏糊塗的過去了。
    龍治民雖然在法律層麵上逃過一劫,不過在道德層麵上卻備受譴責,在村裏的名聲算是徹底的臭了。
    但是龍治民壓根就不在乎,而且還理直氣壯的放出話來:“好女人都不跟我,你們讓我咋辦?我還能活活憋死啊?正常女人我這體格子打不過,所以我隻能找傻子解決!”
    到了1978年,龍治民已經出嫁的妹妹聽說了此事,既然傻子你也不嫌棄,那就別出去丟人了,老妹兒給你介紹一個吧!
    這個女人叫閆淑霞,小時候得過腦膜炎,把腦子燒壞了,而且行動還不太方便,有點半身不遂,每天的狀態就是往床上一坐,神神叨叨的自言自語。
    閆淑霞的老家在商縣金陵寺鎮,離龍治民居住的楊峪河鎮不太遠。
    這家人雖然聽說了龍治民個子矮,還非常窮,但是並不知道他懶得出奇。
    自己女兒這種情況,就別要要求太高了,人家起碼是個正常人,自己這傻姑娘有人接盤就不錯了。
    龍治民更是無所謂,腦子有病根本不算事,半身不遂更不是問題,隻要你仙人洞裏水長流,不耽誤老子耕地就行了,老子去年跟那個老傻子玩的都挺樂嗬,這個起碼要年輕不少。
    兩個人很快就領證結婚了,第二年就生了個女兒,別看這對夫妻都長的奇形怪狀,但是兩人的孩子卻很正常。
    孩子斷奶後就被龍治民送到了她外婆家裏,也是外婆給帶大的,龍治民案發之後,外婆一家怕影響到孩子,又改名換姓搬去了新疆。
    有了這個女兒之後不久,國家就開始推行了計劃生育政策,在多子多福、傳宗接代的老傳統影響下,當時老百姓對這個政策並不理解,因此推行難度很大。
    龍治民在家裏一琢磨,自己現在一個孩子都得送去老丈母娘家養,再生估計都得餓死,看來這個政策對自己沒啥影響。
    既然這樣的話,那老子莫不如響應國家號召,既能受到表揚,還能免費給媳婦做個絕育手術,何樂而不為呢?
    結果讓龍治民沒想到的是,他這個舉動一下就引起了村幹部的關注,本來工作一直沒有進展,現在竟然來了個主動上門的支持者。
    龍治民馬上就被村裏樹立成了榜樣,戴上了大紅花,開大會提出表揚,並授予先進分子的榮譽稱號,一時間村裏人都稱呼他為龍先進。
    可是榮譽稱號這玩意不能當飯吃,龍治民的日子過的依然沒有任何起色,老婆啥活都幹不了,他還啥活都不想幹,兩口子三天餓九頓,要不是丈母娘一家幫襯著點,估計他倆都快餓死了。
    龍治民開始琢磨了,怎麽才能既不用吃苦受累,又能賺到錢花?最後琢磨來琢磨去,終於想到了一條發家致富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