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墟痕詭紋魚人種族說明

字數:11139   加入書籤

A+A-


    一、種族本源與生態基底
    詭紋魚人是歸墟痕河流)孕育的原生智慧種族,其存在可追溯至歸墟痕形成初期的“濁流紀元”。傳說它們是“洪流之母”撕裂自身靈核所化——軀幹保留魚類的流線型特征,體長約1.52.3米,背部覆蓋著密致的黏液鱗片,鱗片顏色隨群類而異;四肢演化出類人形態,手掌與腳掌生有半透明蹼膜,指間可分泌防滑黏液;頭部融合了魚與兩棲生物的特征,眼距寬且瞳孔呈豎瞳,鰓裂位於頸部兩側,可同時呼吸水與空氣但離開水域超過6小時,皮膚會因脫水呈現龜裂狀詭紋)。
    其最顯著的標誌是體表“詭紋”——這並非靜態紋路,而是由活性生物熒光細胞構成的動態脈絡,會隨情緒、力量運轉甚至交流需求變換形態與亮度。詭紋的核心是“紋核”,位於胸腔靠近心髒處,是魚人力量的本源,也是區分群類的關鍵:紋核形態決定詭紋樣式,紋核能量屬性決定天賦傾向。
    魚人以部落為基本單位,集群而居,活動範圍覆蓋歸墟痕全流域從上遊的“裂石險灘”到中遊的“迷霧深潭”,再到下遊的“腐殖三角洲”)。它們信奉“洪流之母”,視歸墟痕為神聖領域,對闖入的外來者包括地穴人、人類、其他異種族)抱有極強的排外性,唯獨對歸墟痕特有的“幽光水母”保持敬畏——傳說水母是洪流之母的信使,會指引魚人找到“濁流之心”歸墟痕的能量源頭)。
    二、八大詭紋群類與部落集群詳解
    1. 電棘群類紋核:棱形導電晶核,詭紋呈藍白色閃電狀,遇敵時高頻閃爍如電弧)
    部落構成:
    雷鰭部主戰力部落):體型最大,平均體長2.1米,背鰭呈鋸齒狀,可儲存高壓電流,是群類的軍事核心。
    電梭部偵察部落):體型纖細,體長1.6米,鱗片光滑如鏡,擅長在激流中高速穿梭,負責警戒歸墟痕中段的“導電礦脈帶”。
    棘水部幼體培育部落):雌性占比70,腹部鱗片柔軟,紋核能量溫和,負責守護產卵地“雷光淺灘”。
    外貌細節:皮膚呈青灰色,鱗片邊緣泛著銀藍色光澤,閃電狀詭紋從紋核延伸至四肢末端,情緒激動時紋路會爆出細碎電火花。鰓裂開合頻率快,呼吸時會發出“滋滋”的電流聲。
    核心能力:
    【單體技能·電流穿刺】:將紋核能量匯聚於指尖,釋放直徑約3厘米的電流束,可擊穿3厘米厚的岩石,對生物造成神經麻痹。
    【群體技能·雷霆水幕】:十名以上雷鰭部魚人同步振鰭,在水麵形成覆蓋50米範圍的電網,網內生物肌肉強製痙攣,持續10秒。
    【種族天賦·導電感知】:對周圍100米內的生物電流波動極其敏感,可在黑暗中精準定位活體目標。
    曆史淵源:電棘群類的祖先是第一批掌握“濁流之心”電能的魚人,傳說雷鰭部初代首領曾徒手抓住歸墟痕的“天落雷”一種自然現象,指閃電墜入河流形成的能量團),將其融入紋核,奠定了群類的力量根基。
    矛盾與聯盟:與深淵群類為世仇,因爭奪“導電礦脈帶”爆發過“九次雷影之戰”——雷鰭部試圖用電網照亮深淵群類的黑暗領域,深淵群類則以暗能量汙染礦脈反擊;與岩脊群類的石牙部為盟友,石牙部為其提供導電礦石,電棘群類則幫石牙部擊碎堅硬岩層。
    2. 深淵群類紋核:漩渦狀暗能量核,詭紋呈純黑色,無自主發光,僅在接觸生物時浮現暗紅色邊緣)
    部落構成:
    暗潮部統治部落):紋核最大,暗能量最濃鬱,首領“墨渦”活了130年,是歸墟痕最年長的魚人之一。
    噬影部伏擊部落):體長僅1.5米,皮膚可隨環境變色,擅長在水底暗溝中潛伏,是群類的“影子殺手”。
    深潛部資源部落):頭部有特殊觸須,可探測水下500米的地形,負責開采深海的“幽晶”一種發光礦石)。
    外貌細節:皮膚呈深墨色,鱗片細小且排列緊密,幾乎與皮膚融為一體,在黑暗中完全隱形。眼睛退化,眼窩凹陷,代之以頭部兩側的六根感知觸須,可探測生物磁場。詭紋平時隱藏在皮膚下,隻有發動能力或觸碰活體時,才會浮現出流動的黑色漩渦,邊緣泛著血紅色微光。
    核心能力:
    【單體技能·暗影虹吸】:接觸目標後,詭紋迅速蔓延至對方體表,吸收其生命力轉化為自身能量,每接觸10秒可恢複15體力。
    【群體技能·無光領域】:噬影部魚人集體釋放暗能量,在100米範圍內製造絕對黑暗,非深淵群類生物進入後會持續流失視力最多失明30分鍾)。
    【種族天賦·水壓抵抗】:可承受深海1000米的水壓,在歸墟痕最深的“無底淵”也能自由活動。
    曆史淵源:深淵群類是唯一能在歸墟痕“無底淵”生存的魚人,傳說它們的祖先是被其他群類驅逐的“棄民”,在黑暗中意外覺醒了暗能量紋核,從此以“黑暗的主宰”自居。
    矛盾與聯盟:與電棘群類的雷鰭部水火不容,視對方的“光明”為對黑暗的褻瀆;與藤纏群類的寄生部暗中勾結,寄生部為其提供深淵植物作為偽裝,深淵群類則幫寄生部奪取其他部落的共生水藤。
    3. 晶鱗群類紋核:多麵體棱鏡核,詭紋呈透明菱形,能折射光線,遇光時呈現彩虹色漸變)
    部落構成:
    棱鏡部祭祀部落):鱗片最亮,可折射七種色光,負責主持“光祭大典”,信奉“洪流之母的光輝形態”。
    碎光部戰術部落):鱗片可反射出刺眼強光,擅長擾亂敵人視線,配合其他部落發動突襲。
    琉璃部工匠部落):鱗片含水晶質,可打磨成“光鏡”歸墟痕的特殊導航工具),是群類的技術核心。
    外貌細節:皮膚呈珍珠白,鱗片如透明水晶,陽光下會折射出彩虹光暈。詭紋是細密的菱形網格,從紋核延伸至背鰭,光線越強,紋路越清晰,甚至能在體表形成光斑圖案。眼睛大而圓,瞳孔可收縮成細線,適應強光環境。
    核心能力:
    【單體技能·光刃切割】:將陽光或幽晶光芒聚焦於鰭部,形成鋒利的光刃,可斬斷3厘米厚的金屬。
    【群體技能·幻光迷陣】:棱鏡部與碎光部協同,折射光線製造立體幻象,最多可模擬50個魚人虛影,持續20分鍾。
    【種族天賦·光脈感知】:能通過光線流動判斷歸墟痕的水流方向與能量節點,是天生的“河流向導”。
    曆史淵源:晶鱗群類的祖先曾在“裂石險灘”發現一塊巨大的“日光水晶”,吸收其能量後紋核發生變異,從此掌握了光的力量。棱鏡部的“光祭大典”便是為了紀念這一事件,每年夏至日,它們會將日光水晶抬至河麵,讓陽光折射出的光柱直達天際。
    矛盾與聯盟:與血鰭群類的殘殺部為死敵——殘殺部曾在“光祭大典”期間突襲棱鏡部,掠奪了半數日光水晶,導致棱鏡部聯合聲呐群類的回音部反擊;與聲呐群類的嘯浪部是盟友,嘯浪部的超聲波可增強晶鱗群類的光線折射範圍,二者共同守護歸墟痕上遊的“光之峽穀”。
    4. 血鰭群類紋核:心形血晶核,詭紋呈腥紅色脈絡狀,隨血液流動搏動,受傷時紋路會擴張並滲出紅色黏液)
    部落構成:
    殘殺部主戰部落):體型粗壯,平均體長2米,鰭部邊緣呈鋸齒狀,布滿戰鬥傷疤,是群類的武力代表。
    血祭部宗教部落):體表詭紋最複雜,會用自身血液繪製祭祀圖案,信奉“流血方能獲得洪流之母的恩賜”。
    紅潮部掠奪部落):行動敏捷,擅長長途奔襲,常掠奪其他部落的資源,被稱為“歸墟痕的紅色蝗蟲”。
    外貌細節:皮膚呈暗紅色,鱗片邊緣鋒利如刀片,背部有三道突出的骨刺,骨刺尖端常年沾染凝固的血液。詭紋是網狀的血管狀紋路,情緒激動或受傷時會變紅、膨脹,甚至從紋路中滲出紅色黏液具有腐蝕性)。眼睛呈血紅色,瞳孔在戰鬥時會擴大成圓形,充滿嗜血的凶光。
    核心能力:
    【單體技能·血怒狂擊】:主動撕裂傷口,讓血液流入紋核,短時間內力量提升200,拳頭可擊碎岩石,但持續10分鍾後會陷入1小時的虛弱期。
    【群體技能·紅潮席卷】:殘殺部與紅潮部聯合衝鋒,體表滲出的血液在水麵形成紅色血膜,接觸血膜的生物會產生強烈的眩暈感,持續5分鍾。
    【種族天賦·血液再生】:吞噬生物血液後,傷口愈合速度提升3倍,每天最多可通過此能力恢複致命傷一次需消耗相當於自身體重10的血液)。
    曆史淵源:血鰭群類的起源與一場“血河之戰”有關——遠古時期,魚人各族爆發混戰,一支弱小部落為生存飲下了被詛咒的“濁流之心”血液,從此獲得了嗜血的力量,但也被其他群類視為異類。血祭部的“血誓儀式”便是延續這一傳統,部落成員成年時需飲下首領的血液,以證明對群類的忠誠。
    矛盾與聯盟:與晶鱗群類的棱鏡部、琉璃部為世仇,多次掠奪其水晶資源;與深淵群類的噬影部是臨時盟友,噬影部為其提供黑暗伏擊場地,血鰭群類則為其提供新鮮血液,二者常聯手襲擊電棘群類的棘水部因其幼體血液能量最純淨)。
    5. 岩脊群類紋核:不規則岩石核,詭紋呈灰黃色岩石紋理,嵌有金屬光澤斑點,紋路堅硬如甲殼)
    部落構成:
    石牙部采礦部落):頜骨最堅硬,可咬碎花崗岩,負責開采歸墟痕沿岸的礦石,是群類的資源核心。
    鑿山部工程部落):前肢演化出鑿狀爪子,擅長挖掘隧道與洞穴,歸墟痕的“岩石迷宮”便是其傑作。
    岩盾部防禦部落):背部鱗片融合成一塊巨大的岩質盾牌,可抵禦大部分物理攻擊,是群類的“活城牆”。
    外貌細節:皮膚呈灰黑色,表麵覆蓋著厚達2厘米的角質鱗片,形似岩石碎塊,鱗片縫隙中常嵌有沙礫與礦石碎屑。詭紋是不規則的岩石裂紋狀,紋路中的金屬斑點其實是凝固的礦液,觸摸時冰涼堅硬。體型矮壯,平均體長1.8米,四肢粗短但爆發力極強,行走時會在地麵留下深深的腳印。
    核心能力:
    【單體技能·岩甲硬化】:將紋核能量注入體表,鱗片硬度提升至與鋼鐵相當,可抵擋箭矢與刀劍攻擊,持續30分鍾。
    【群體技能·山崩地裂】:鑿山部與石牙部聯合撞擊岩壁,引發小規模塌方,在地麵形成5米寬的碎石帶,阻礙敵人前進。
    【種族天賦·礦石消化】:可食用金屬礦石補充能量,尤其喜歡“導電礦”與電棘群類結盟的基礎),消化後會在鱗片表麵形成金屬鍍層。
    曆史淵源:岩脊群類是唯一能在歸墟痕的“裂石險灘”生存的魚人,傳說它們的祖先是被洪流之母埋入岩石中的靈體,吸收了千年礦脈的力量才得以複蘇。鑿山部的“岩心殿”是群類聖地,殿內供奉著一塊巨大的“母岩”,據說蘊含著洪流之母的岩石神力。
    矛盾與聯盟:與腐沼群類的膿泡部為死敵,膿泡部的腐蝕性黏液會溶解其岩甲,岩脊群類則以塌方淹沒膿泡部的沼澤;與電棘群類的電梭部是共生盟友,電梭部的電流可軟化礦石,方便石牙部開采,岩脊群類則為電梭部建造“導電石巢”。
    6. 腐沼群類紋核:囊狀毒囊核,詭紋呈暗綠色淤泥狀,邊緣模糊,散發腥臭氣,遇水會擴散出綠色霧靄)
    部落構成:
    膿泡部毒戰部落):體表布滿透明的毒囊,內含強腐蝕性黏液,是群類的主要戰力。
    爛泥部潛伏部落):皮膚可分泌與沼澤淤泥同色的黏液,擅長偽裝成泥堆伏擊獵物。
    腐根部培育部落):與沼澤中的“腐心草”共生,負責培育毒草,為膿泡部提供毒素原料。
    外貌細節:皮膚呈灰綠色,鱗片稀疏且柔軟,表麵覆蓋著一層濕滑的黏液,散發著腐爛水草的惡臭。詭紋是流動的淤泥狀紋路,顏色從深綠到墨黑漸變,紋路中漂浮著細小的氣泡內含毒氣)。體型瘦長,平均體長1.7米,四肢關節扭曲,行走時身體會左右搖擺,如同在淤泥中掙紮。
    核心能力:
    【單體技能·毒囊噴射】:膿泡部魚人擠壓體表毒囊,噴射出射程10米的綠色黏液,可腐蝕木材與皮革,接觸皮膚會引發潰爛。
    【群體技能·沼澤迷霧】:爛泥部與腐根部協同釋放毒氣,在50米範圍內形成綠色霧靄,進入者會出現呼吸困難與幻覺,持續15分鍾。
    【種族天賦·腐生適應】:可在缺氧的沼澤淤泥中生存,以腐爛生物為食,食用後會增強毒素的腐蝕性。
    曆史淵源:腐沼群類起源於歸墟痕下遊的“腐殖三角洲”,這裏因沉積了大量生物屍體而形成劇毒沼澤。傳說它們的祖先是被其他群類驅逐的“汙染者”,在沼澤中與腐心草共生後獲得了毒力,從此以“淨化歸墟痕的汙穢”自居實則將所有非腐沼魚人視為“汙穢”)。
    矛盾與聯盟:與岩脊群類的岩盾部是死敵,岩盾部的塌方會掩埋其沼澤,腐沼群類則以毒素溶解岩盾部的岩石棲息地;與藤纏群類的絞殺部是盟友,絞殺部的水藤可將毒素傳播至更遠範圍,腐沼群類則為水藤提供腐爛的養分。
    7. 聲呐群類紋核:螺旋狀音波核,詭紋呈銀白色波浪狀,會隨聲波震動產生漣漪,在水中可形成可見的音波軌跡)
    部落構成:
    回音部偵察部落):聽覺最靈敏,可捕捉1公裏外的水流聲,負責歸墟痕全流域的警戒。
    嘯浪部戰吼部落):喉嚨結構特殊,可發出超高頻聲波,是群類的主要戰力。
    震耳部通訊部落):擅長用特定聲波傳遞信息,是各部落間的“傳聲筒”,掌握著魚人族的秘密語言。
    外貌細節:皮膚呈銀白色,鱗片薄如蟬翼,在水中會隨聲波震動發出微光。詭紋是細密的波浪狀紋路,從頭部延伸至尾部,聲波越強,紋路的振幅越大,甚至會在體表形成肉眼可見的音波環。眼睛退化嚴重,幾乎被皮膚覆蓋,代之以頭部兩側的巨大聽覺孔,孔內有多層薄膜,可捕捉不同頻率的聲音。
    核心能力:
    【單體技能·音波穿刺】:嘯浪部魚人發出高頻聲波,可穿透3米厚的水體或1米厚的木材,對生物造成內耳出血。
    【群體技能·回聲定位網】:回音部與震耳部協同,釋放覆蓋5公裏範圍的聲波網,可精準定位網內所有生物的位置包括隱藏在岩石或淤泥中的目標)。
    【種族天賦·聲波語言】:可通過不同頻率的聲波交流,形成複雜的“聲碼”,非聲呐群類無法破譯,是歸墟痕最安全的通訊方式。
    曆史淵源:聲呐群類的祖先是最早探索歸墟痕“靜音深淵”一片完全無聲的水域)的魚人,為適應無聲環境,它們的聽覺係統發生了極端演化,最終掌握了聲波之力。嘯浪部的“聲波大典”是群類最隆重的儀式,每年冬至日,它們會聚集在靜音深淵邊緣,發出貫穿全流域的聲波,紀念祖先的覺醒。
    矛盾與聯盟:與晶鱗群類的棱鏡部是互助盟友,棱鏡部的光線可增強聲波的傳播距離,聲呐群類則為其預警危險;與深淵群類的暗潮部是潛在敵對關係——暗潮部的黑暗能量會幹擾聲波傳播,聲呐群類則以高頻聲波撕裂暗潮部的黑暗領域。
    8. 藤纏群類紋核:螺旋狀藤蔓核,詭紋呈棕褐色藤蔓狀,紋路會緩慢蠕動,如植物生長般向外延展,與體表寄生的水藤根係完全融合)
    部落構成:
    絞殺部主戰部落):與“鋼刺水藤”共生,水藤可隨意誌伸縮,尖端帶有倒刺,是群類的核心戰力。
    寄生部滲透部落):體型最小,平均體長1.5米,體表水藤可分泌黏附液,能附著在岩石或其他生物體表,擅長潛伏滲透。
    根須部培育部落):掌握“水藤嫁接術”,可培育出不同屬性的變異水藤如耐火、耐寒品種),是群類的“植物庫”。
    外貌細節:皮膚呈深褐色,表麵覆蓋著細密的絨毛,與水藤的質感高度相似。詭紋是纏繞狀的藤蔓紋路,從紋核延伸至四肢,紋路會隨水藤生長而變長,甚至能模仿水藤的葉片形態。背部與肩部生長著實體水藤,長度約0.51米,顏色從翠綠到深褐不等,藤蔓上偶爾會開出白色小花散發吸引水生昆蟲的香氣)。
    核心能力:
    【單體技能·藤縛囚籠】:絞殺部魚人操控水藤快速生長,在5米範圍內形成密閉藤籠,藤刺可刺入目標皮膚釋放麻痹毒素,持續15分鍾。
    【群體技能·蔓生領域】:根須部與絞殺部協同,讓水藤在地麵或水麵瘋狂蔓延,100米內形成藤蔓叢林,阻礙敵人移動,同時為魚人提供隱蔽屏障,持續30分鍾。
    【種族天賦·共生複蘇】:水藤與魚人共享生命能量,當魚人受傷時,水藤會主動枯萎釋放養分,加速傷口愈合;若水藤被破壞,魚人會陷入虛弱狀態持續1小時)。
    曆史淵源:藤纏群類的起源與歸墟痕的“生命之沼”有關——傳說遠古時期,一場大旱導致河流幹涸,一支魚人部落瀕臨滅絕,最終與沼澤中的水藤簽訂共生契約,以自身能量滋養水藤,換取生存所需的水分與庇護,從此演化出藤纏特征。根須部的“母藤殿”是群類聖地,殿內供奉著最初的“契約水藤”,據說其根係連接著歸墟痕的地下水源。
    矛盾與聯盟:與腐沼群類的爛泥部是利益盟友,爛泥部的沼澤環境可加速水藤生長,藤纏群類則以水藤為爛泥部構建隱蔽陷阱;與晶鱗群類的碎光部存在競爭——碎光部的強光會灼傷水藤,藤纏群類則以藤蔓遮蔽陽光反擊;寄生部因試圖竊取絞殺部的“鋼刺水藤”母本,與絞殺部長期處於分裂狀態,僅在對抗外敵時短暫聯合。
    三、種族核心矛盾與生存法則
    詭紋魚人各族的糾葛本質是“歸墟痕能量控製權”的爭奪:電棘與深淵爭奪電能與暗能量的主導權,晶鱗與血鰭代表“光”與“血”的信仰對立,岩脊與腐沼則是“堅硬”與“腐蝕”的環境適配衝突。而聲呐與藤纏雖相對中立,卻也因能量屬性聲波\生命能)成為各方拉攏或打壓的對象。
    其生存遵循“洪流法則”:強者可掠奪弱者的紋核能量稱為“奪紋”),但禁止滅絕任何群類傳說滅絕群類會觸怒洪流之母,引發河流幹涸)。這種既殘酷又製衡的規則,讓詭紋魚人在無盡內耗中維持著歸墟痕的生態平衡,也讓他們成為外來者眼中最危險的“河流主宰”。
    四、社會結構與文化體係
    詭紋魚人的社會以“紋核等級”為核心紐帶,形成金字塔式結構:
    頂層:紋核長老每群類12名):紋核能量最濃鬱,詭紋呈現“聖紋形態”如電棘長老的詭紋可模擬雷暴雲,深淵長老的詭紋能形成微型黑洞),負責製定群類規則與對外戰略,壽命可達100150年。
    中層:部落首領每部落1名):由紋核能量較強者通過“紋鬥”展示能力而非殺戮)競爭產生,負責管理部落日常事務,協調資源分配,詭紋會隨地位提升而變得更複雜。
    底層:普通族人:按職能分為“戰紋者”戰鬥)、“勞紋者”采集\培育)、“幼紋者”未覺醒完整能力),詭紋樣式相對簡單,需通過貢獻積累能量以提升地位。
    文化上,魚人以“紋記”記錄曆史——重要事件會由聲呐群類的震耳部轉化為聲波密碼,刻在岩脊群類鑿刻的“紋石”上表麵布滿八大群類的詭紋符號)。他們沒有文字,卻通過“紋舞”身體扭動讓詭紋形成特定圖案)傳遞情感:電棘群類的“雷光舞”用於慶典,血鰭群類的“血紋舞”用於戰前動員,晶鱗群類的“折射舞”則是祭祀儀式的核心環節。
    五、與歸墟痕其他種族的互動
    1. 對地穴人:視其為“地表的入侵者”,尤其警惕地穴人開采歸墟痕沿岸的礦石岩脊群類的核心資源)。曆史上曾爆發“泥岩之戰”——地穴人試圖挖掘“導電礦脈”,被電棘群類與岩脊群類聯手擊退,此戰導致歸墟痕中段形成一道長達10公裏的“電岩屏障”岩石中嵌入導電晶體,可自動釋放電流)。
    2. 對人類:因人類常攜帶外部世界的“異質能量”如魔法水晶),被魚人視為“汙染者”。聲呐群類能通過聲波識別人類的“非歸墟氣息”,一旦發現便會發出預警,血鰭群類與深淵群類會主動發起攻擊,而晶鱗群類則傾向於用幻象驅離認為人類“不配沾染洪流之母的光輝”)。
    3. 對幽光水母:唯一保持敬畏的生物。傳說幽光水母是“洪流之母的眼淚所化”,魚人遇到水母群會主動避讓,藤纏群類甚至會讓水藤為其開辟通道。每年“水母洄遊季”,八大群類會暫時停戰,共同守護水母的遷徙路線,此期間若有其他種族傷害水母,會遭到魚人各族的聯合追殺。
    六、種族未來的隱憂
    歸墟痕近年出現“紋核衰竭”現象——新生幼紋者的詭紋亮度下降,核心能力減弱,尤以晶鱗群類光能量不足)與電棘群類礦脈能量流失)最為嚴重。長老們認為這與“濁流之心”的能量失衡有關,部分激進派如血鰭群類的殘殺部)主張通過“大規模奪紋”掠奪其他種族的能量,而保守派如聲呐群類的回音部)則呼籲尋找“洪流之母的新啟示”。
    這種分歧正在撕裂魚人種族的平衡,加上外來者對“歸墟核心遺跡”的探尋日益頻繁,詭紋魚人正麵臨前所未有的生存挑戰——是延續內鬥的“洪流法則”,還是聯手守護共同的家園?歸墟痕的濁流,正等待著他們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