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蠻哥布林種群全景情況說明(含曆史、派係與勢力分布)

字數:17463   加入書籤

A+A-


    一、種群曆史發展從遷徙到穩定的千年演化
    野蠻哥布林並非迷霧森林原生種群,其曆史可追溯至千年之前,經曆 “遷徙起源 — 擴張衝突 — 衰退分裂 — 穩定平衡” 四個階段,每階段的生存環境與外部衝突均深刻塑造了其種群特性。
    11 起源期(約 1000800 年前)黑霧遷徙與森林定居
    野蠻哥布林的祖先源於北方 “凍土廢土” 的普通哥布林種群,因千年之前的 “黑霧災變”(北方大陸出現持續百年的腐蝕性黑霧,導致植被枯萎、獵物銳減)被迫向南遷徙。彼時,普通哥布林體型瘦小(身高僅 1214 米)、戰鬥力薄弱,在遷徙途中不斷被其他魔物(如凍土巨狼、鐵皮食人魔)捕食,種群數量從數萬銳減至不足千隻。
    約 950 年前,殘存的哥布林部落抵達迷霧森林邊緣,發現此處植被茂密、獵物充足,且黑霧無法穿透森林的厚重樹冠,遂決定定居。但迷霧森林內已有原生勢力(精靈、德魯伊、高階魔物),普通哥布林為爭奪生存空間,被迫適應森林的陰暗環境通過食用森林中富含 “黑暗能量” 的腐葉與毒蘑菇,體型逐漸壯碩,皮膚角質化增強(形成天然防禦);同時為躲避精靈的弓箭與德魯伊的自然魔法,養成 “晨昏活動、晝伏夜出” 的習性,逐漸從 “普通哥布林” 演化出 “野蠻哥布林” 的雛形。此階段,野蠻哥布林僅在森林西部邊緣的 “枯木穀” 活動,種群數量維持在 101novel.com0300 隻,無複雜組織,以小型家庭為單位分散生存。
    12 擴張期(約 800500 年前)資源爭奪與多線衝突
    隨著種群數量增長(約 500 年前達 1000 隻),西部邊緣的獵物與生存空間逐漸不足,野蠻哥布林開始向森林中部擴張,由此引發與三大勢力的持續衝突,也推動其戰鬥能力與組織模式的初步發展
    與精靈的 “苔蘚沼澤之戰”(約 750 年前)野蠻哥布林試圖搶占森林中部的 “苔蘚沼澤”(此處有大量青蛙、魚類,且靠近精靈部落的草藥田),與精靈的 “橡木守衛隊” 爆發衝突。精靈憑借精準的弓箭與自然魔法(如藤蔓纏繞、荊棘陷阱),僅用 50 人便擊退 300 餘隻野蠻哥布林,哥布林傷亡超半數,被迫退回西部邊緣。此次戰敗讓野蠻哥布林意識到 “分散進攻” 的劣勢,開始形成 “臨時部落”,由體型最強者統領,戰鬥時集中兵力突破一點。
    與德魯伊的 “腐木林對峙”(約 600 年前)德魯伊為保護森林生態,在野蠻哥布林擴張路線上設置 “自然屏障”(如快速生長的巨樹、釋放麻痹毒素的蘑菇圈),阻止其進入核心林區。野蠻哥布林雖無法突破屏障,但學會了 “破壞德魯伊祭壇”—— 通過焚燒德魯伊用於祭祀的橡木祭壇,削弱自然魔法的效果,迫使德魯伊放棄部分邊緣區域(如西部的 “斷木坡”),為哥布林爭取到新的生存空間。
    與高階魔物的 “共生妥協”(約 550 年前)森林北部的 “巨熊魔物”(身高 3 米、體表覆蓋岩石鎧甲)與 “暗影豹”(擅長潛行、利爪含劇毒)是野蠻哥布林的天敵,常捕食落單的哥布林。為避免滅絕,野蠻哥布林主動向巨熊魔物 “進貢”—— 定期將捕獵的小鹿、野兔送至巨熊的洞穴,換取在北部邊緣的活動權;同時避開暗影豹的狩獵區域(如東部的 “暗影峽穀”),形成 “互不侵犯” 的默契。此階段,野蠻哥布林的 “戰利品項鏈” 習俗逐漸形成,通過收集獵物牙齒證明戰鬥力,也用於向高階魔物展示 “自身價值”(項鏈越長,證明捕獵能力越強,被天敵捕食的概率越低)。
    13 衰退期(約 500300 年前)災變衝擊與種群分裂
    約 450 年前,迷霧森林爆發 “血色藤蔓災變”—— 一種源自南部火山的寄生藤蔓入侵,快速纏繞樹木並吸收養分,導致西部邊緣的枯木穀、斷木坡等區域植被大量死亡,獵物(如小鹿、野兔)數量銳減。野蠻哥布林因食物短缺,種群數量從 1000 隻驟降至 400 隻,且因 “資源分配” 問題爆發內部分裂
    生存策略分歧部分哥布林主張 “主動向外掠奪”,認為應突破精靈與德魯伊的防線,搶奪草藥田與人類商隊的物資;另一部分主張 “固守現有區域”,通過種植野果、挖掘根莖維持生存,避免與強敵衝突;還有少數哥布林嚐試 “雜食化”,既捕獵又采集,甚至食用之前不屑的腐肉,以適應食物短缺的環境。
    部落分裂分歧最終導致原有的大型部落分裂為三個獨立群體以 “骨刺” 為首的掠奪群體(約 150 隻),占據西部的 “破刃崖”(靠近人類商隊路線);以 “岩脊” 為首的固守群體(約 1101novel.com 隻),退守北部的 “石穴群”(洞穴內可儲存食物,且易防禦);以 “果爪” 為首的雜食群體(約 130 隻),在南部的 “野果林” 活動,專注於采集與少量捕獵。此次分裂奠定了野蠻哥布林後續 “多派係並存” 的基礎,各群體間雖偶有資源爭奪,但因共同麵臨外部威脅(如精靈、高階魔物),未爆發大規模內戰。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14 穩定期(約 300 年前至今)派係固化與生態平衡
    近 300 年來,迷霧森林的生態逐漸恢複,血色藤蔓被精靈與德魯伊聯合清除,野蠻哥布林的三大群體也逐漸適應各自的生存策略,形成 “派係固化、動態平衡” 的格局
    派係特性強化掠奪派通過長期突襲人類商隊與精靈草藥田,戰鬥能力持續提升(如改良石斧、學會簡單的伏擊戰術);固守派在石穴群挖掘複雜的洞穴係統,形成 “易守難攻” 的據點,且掌握了 “儲存食物” 的技巧(將獵物醃製後存入洞穴,應對冬季食物短缺);雜食派則馴化了部分可食用的野果(如 “紅莓果”),定期采集並儲存,甚至與森林中的 “腐肉蠕蟲” 形成共生(蠕蟲清理哥布林的食物殘渣,哥布林為蠕蟲獵物骸骨)。
    外部關係穩定各派係與外部勢力形成 “有限衝突、互不滅絕” 的平衡掠奪派雖突襲精靈與人類,但會控製規模(每次僅出動 101novel.com30 隻,避免引發大規模報複);精靈與德魯伊為節省精力,僅在哥布林進入核心區域時出手,對邊緣區域的小規模衝突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高階魔物(巨熊、暗影豹)因哥布林的 “進貢” 與 “避讓”,也未對其趕盡殺絕。此階段,野蠻哥布林的種群數量穩定在 500600 隻,三大派係的領地範圍、生存策略基本固定,直至黃昭昭一行人闖入時,仍維持著這一平衡。
    二、內部派係三大派係的分化與互動
    野蠻哥布林的內部派係源於衰退期的生存策略分歧,經過 300 年演化,已形成 “掠奪派、固守派、雜食派” 三大獨立派係,各派係在核心主張、組織結構、勢力範圍、戰鬥風格上存在顯著差異,同時又因 “共同的種群利益” 保持有限互動。
    21 掠奪派“鐵齒部落”—— 暴力擴張的踐行者
    掠奪派是野蠻哥布林中最具攻擊性的派係,核心主張為 “以戰養戰,通過掠奪獲取資源”,因部落成員的牙齒多因長期啃咬骨骼而變得尖銳(部分個體甚至會用石斧打磨牙齒),故自稱為 “鐵齒部落”。
    211 核心特征
    首領與組織結構首領為 “骨刺”(身高 18 米,是目前野蠻哥布林中體型最大的個體),其左臉有一道深可見骨的傷疤(據說是與巨熊魔物搏鬥時留下的),脖子上懸掛著一條由 37 顆牙齒組成的 “戰利品項鏈”(包含人類冒險者、精靈、小鹿、巨狼的牙齒),憑借絕對的蠻力與戰鬥經驗統領部落。部落內部分為 “先鋒隊”“掠奪隊”“警戒隊”
    先鋒隊(3040 隻)由部落中最強壯的個體組成,平均身高 1617 米,裝備改良石斧(斧刃鑲嵌尖銳的獸骨,增強殺傷力),負責突破敵人防線、正麵戰鬥;
    掠奪隊(5060 隻)體型中等,裝備木棒與石矛,負責在戰鬥後搶奪物資(食物、武器、衣物),並將戰利品運回據點;
    警戒隊(101novel.com30 隻)反應敏銳,負責巡邏領地、監控人類商隊與精靈的動向,發現目標後通過 “尖銳叫聲” 傳遞信號。
    勢力範圍占據迷霧森林西部的 “破刃崖” 區域,麵積約 25 平方公裏,核心據點為破刃崖頂部的 “鐵齒洞穴”(天然岩石洞穴,洞口用巨石封堵,僅留一個可容 1 人通過的通道,易守難攻)。領地內有兩條關鍵路線一是通往人類商隊的 “碎石路”(人類從南部城鎮進入森林的主要路線,掠奪派常在此設伏);二是靠近精靈草藥田的 “苔蘚小徑”(定期突襲精靈的草藥田,搶奪草藥用於治療傷口)。
    生存策略以 “掠奪 + 捕獵” 為主,每周組織 12 次突襲
    突襲人類商隊選擇商隊經過碎石路的清晨或傍晚,由先鋒隊突破商隊的護衛,掠奪隊搶奪糧食、工具、武器(尤其偏愛金屬武器,雖不會鍛造,但會用石斧打磨後使用);
    突襲精靈草藥田在精靈巡邏間隙,快速進入草藥田,挖掘草藥(如治療傷口的 “綠心草”)、捕捉草藥田附近的小鹿,得手後立即撤退;
    補充捕獵若長時間無商隊或精靈防禦嚴密,會捕獵領地內的野兔、鳥類,維持基本生存。
    戰鬥風格強調 “快攻快退,以多欺少”,不戀戰,若遇到強敵(如裝備精良的人類冒險者、精靈的橡木守衛隊),會在傷亡達到 10 時立即撤退。擅長利用地形伏擊(如在碎石路的狹窄處設置石塊障礙,迫使商隊停下,再發動攻擊),且會優先攻擊敵人的薄弱環節(如商隊中的平民、精靈草藥田的學徒)。
    212 典型案例
    黃昭昭一行人遇到的野蠻哥布林便屬於掠奪派的警戒隊與先鋒隊 —— 當時該小隊正在 “苔蘚小徑” 附近巡邏,發現受傷的小鹿後準備捕獵,恰好遇到黃昭昭等人,遂按照 “掠奪邏輯” 要求對方交出財物,遭拒絕後發動攻擊。此次戰鬥中,哥布林使用的改良石斧(斧刃鑲嵌獸骨)、“戰利品項鏈”(部分個體脖子上有少量牙齒串),以及 “蜂擁圍攻” 的戰術,均符合掠奪派的特征。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22 固守派“石穴部落”—— 保守生存的守護者
    固守派是野蠻哥布林中最謹慎的派係,核心主張為 “固守據點,減少衝突,通過儲存資源維持生存”,因長期居住在石穴中,故自稱為 “石穴部落”。
    221 核心特征
    首領與組織結構首領為 “岩脊”(身高 17 米,體型雖不及骨刺,但肌肉更結實,擅長防禦),其背部因長期搬運石塊而布滿老繭,脖子上懸掛著一條由野果核與獸骨組成的 “守護項鏈”(象征對據點的守護),統領方式更注重 “實用主義”,而非蠻力 —— 會根據食物儲備情況調整巡邏頻率,優先保障據點安全。部落內部分為 “守衛隊”“儲存隊”“采集隊”
    守衛隊(101novel.com30 隻)裝備厚重的石盾(由花崗岩打造,直徑約 1 米)與短柄石斧,負責守衛石穴入口,阻止外敵進入;
    儲存隊(3040 隻)體型健壯,負責搬運獵物、儲存食物(將獵物的肉切成塊,用鹽巴醃製後存入洞穴深處,鹽巴來自掠奪派的交換);
    采集隊(101novel.com30 隻)體型較靈活,負責在據點周邊采集野果、挖掘根莖,補充食物儲備。
    勢力範圍占據迷霧森林北部的 “石穴群” 區域,麵積約 18 平方公裏,核心據點為 “石穴迷宮”(由多個天然洞穴連通而成,內部通道狹窄,僅容 1 人通過,且設置了 “陷阱坑”—— 在通道地麵挖掘深 1 米的坑,坑底布滿尖石,用於防禦外敵)。領地內多為岩石地形,植被稀疏,獵物較少,但有豐富的 “儲存資源”一是洞穴內儲存的醃製肉類(可維持部落 3 個月的生存);二是周邊的 “岩果林”(生長在岩石縫隙中的野果,耐旱,可作為冬季的補充食物)。
    生存策略以 “固守 + 儲存 + 有限采集” 為主,盡量避免與外部勢力衝突
    食物儲存秋季大量捕獵野兔、小鹿,將肉醃製後存入洞穴,冬季僅靠儲存食物與少量采集生存,不外出捕獵;
    有限采集采集隊僅在據點周邊 1 公裏範圍內活動,避免進入精靈或掠奪派的領地,采集野果、根莖時會留下部分種子,確保來年再生;
    資源交換與掠奪派達成 “有限合作”—— 用洞穴內的多餘醃製肉,交換掠奪派搶奪的鹽巴、工具(如人類的鐵鍬,用於挖掘儲存坑),但不參與掠奪派的突襲行動。
    戰鬥風格強調 “防禦優先,依托據點作戰”,不主動進攻,若外敵進入領地,會先通過 “低沉咆哮” 警告,警告無效則發動防禦反擊守衛隊用石盾封堵通道,投擲石塊攻擊敵人;儲存隊與采集隊則在洞穴內準備陷阱,如在通道內堆放易燃的枯枝,若敵人突破第一道防線,便點燃枯枝阻礙進攻。因據點易守難攻,精靈與人類冒險者極少主動攻擊石穴部落。
    221 典型案例
    約 50 年前,一群人類冒險者(5 人,裝備金屬劍與弓箭)試圖進入石穴群尋找 “古代遺跡”,被固守派的守衛隊發現。守衛隊立即用石盾封堵洞穴入口,投擲石塊砸傷 2 名冒險者,同時儲存隊在通道內點燃枯枝,產生的濃煙迫使冒險者撤退。此次事件後,固守派進一步加固據點,在洞穴入口外挖掘了 3 個陷阱坑,徹底斷絕了外部勢力進入的可能。
    23 雜食派“野果部落”—— 適應共生的平衡者
    雜食派是野蠻哥布林中最特殊的派係,核心主張為 “雜食生存,與森林生物共生,減少暴力衝突”,因長期以野果為主要食物,故自稱為 “野果部落”。
    231 核心特征
    首領與組織結構首領為 “果爪”(身高 16 米,體型最瘦小,但反應最敏銳,擅長識別可食用的植物與草藥),其手指因長期采摘野果而變得靈活,脖子上懸掛著一條由野果與花朵組成的 “共生項鏈”(象征與森林的共生關係),統領方式注重 “經驗傳承”—— 會教導部落成員識別可食用的植物、規避有毒的蘑菇,而非靠蠻力。部落內部分為 “采集隊”“種植隊”“共生隊”
    采集隊(15101novel.com 隻)負責采摘野果、挖掘根莖、收集可食用的昆蟲(如甲蟲幼蟲),是部落的主要食物來源;
    種植隊(1015 隻)在領地內的 “野果園” 種植馴化的紅莓果、綠心草,定期澆水、除草(用樹枝除草,不使用工具,避免破壞土壤);
    共生隊(510 隻)負責與森林中的 “腐肉蠕蟲”“暗影鼠” 共生 —— 將部落的食物殘渣送至蠕蟲的洞穴,換取蠕蟲清理後的肥沃土壤(用於種植野果);為暗影鼠躲避天敵的洞穴,換取暗影鼠收集的小型種子(用於種植)。
    勢力範圍占據迷霧森林南部的 “野果林” 區域,麵積約 12 平方公裏,核心據點為 “野果小屋”(由樹枝與藤蔓搭建的簡易建築,周圍種植紅莓果,形成天然屏障)。領地內植被茂密,有大量可食用的野果(紅莓果、藍莓果)、草藥(綠心草、止血花),且靠近禦靈溪的支流(可獲取清潔的水源,用於種植與飲用)。因遠離人類商隊路線與精靈核心領地,外部衝突極少。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生存策略以 “采集 + 種植 + 共生” 為主,完全依賴森林資源,不主動掠奪
    季節性采集春季采摘藍莓果,夏季挖掘根莖,秋季采摘紅莓果,冬季食用儲存的野果幹與醃製的昆蟲;
    人工種植在野果園內種植紅莓果(每年可收獲 23 次)、綠心草(用於治療傷口,不對外出售,僅自用);
    生物共生與腐肉蠕蟲共生,用食物殘渣換取肥沃土壤,提高種植產量;與暗影鼠共生,用洞穴換取種子,擴大種植範圍。
    戰鬥風格幾乎不主動戰鬥,若遇到外敵(如落單的掠奪派、小型魔物),會通過 “釋放煙霧”(燃燒濕潤的樹葉產生濃煙)或 “藤蔓陷阱”(用預先編織的藤蔓網困住敵人)自保,隨後立即撤退至野果林深處(植被茂密,外敵難以追蹤)。部落成員幾乎不裝備武器,僅隨身攜帶用於采摘的石刀(小型,用於切割野果),戰鬥力最弱,但生存能力最強。
    231 典型案例
    約 30 年前,掠奪派因食物短缺,曾試圖入侵野果部落的野果園,搶奪紅莓果。雜食派的共生隊立即釋放濃煙,種植隊則用藤蔓網困住 10 餘隻掠奪派哥布林,隨後全體撤退至野果林深處。掠奪派因濃煙無法追蹤,且擔心精靈或德魯伊趕來,被迫放棄入侵。此次事件後,雜食派與固守派達成 “互助協議”—— 雜食派為固守派野果幹,固守派則在掠奪派入侵雜食派領地時,派遣守衛隊協助防禦,形成 “有限聯盟”。
    24 派係互動衝突與合作的動態平衡
    三大派係雖因生存策略不同存在分歧,但因同屬野蠻哥布林種群,麵臨共同的外部威脅(精靈、人類、高階魔物),故形成 “衝突有限、合作必要” 的互動模式
    衝突領域主要集中在 “資源爭奪”
    掠奪派與固守派爭奪西部的 “野兔草原”(該區域野兔數量多,是兩派共同的捕獵區域),每年冬季食物短缺時,兩派會因捕獵範圍爆發小規模衝突(如互相驅趕對方的捕獵隊),但不會造成大規模傷亡;
    掠奪派與雜食派掠奪派偶爾會因食物短缺入侵雜食派的野果園,但雜食派通過防禦與固守派的協助,可抵禦入侵,掠奪派也因擔心外部勢力介入,不會長期糾纏;
    固守派與雜食派無直接衝突,因領地不重疊,且存在 “資源交換”(雜食派野果幹,固守派鹽巴),關係最融洽。
    合作領域主要集中在 “應對外部威脅”
    共同抵禦精靈若精靈的橡木守衛隊大規模清理哥布林領地(如焚燒掠奪派的據點),三大派係會臨時聯合,掠奪派負責正麵突襲,固守派負責防禦據點,雜食派負責食物與草藥,共同擊退精靈;
    共同避讓高階魔物若巨熊魔物或暗影豹的活動範圍擴大,威脅到多個派係的領地,三大派係會同時向高階魔物 “進貢”(掠奪派獵物,固守派醃製肉,雜食派野果),換取魔物不入侵;
    資源互助冬季食物短缺時,固守派會將多餘的醃製肉分給掠奪派與雜食派,掠奪派則將搶奪的工具(如人類的鐵鍬)分給固守派,雜食派將種植的草藥分給兩派,確保整個種群度過寒冬。
    三、敵我勢力分布森林中的生存棋局
    野蠻哥布林在迷霧森林的生存,本質上是與周邊勢力的 “博弈棋局”—— 既有被迫妥協的盟友,也有不死不休的敵人,各勢力的分布、實力與態度,共同決定了野蠻哥布林的生存空間。
    31 盟友勢力有限共生的低階夥伴
    野蠻哥布林的盟友均為森林中的低階魔物,無複雜智慧,僅通過 “利益交換” 形成共生關係,無法強大的戰鬥支持,但能在生存層麵幫助。
    311 腐肉蠕蟲
    基本特征體型約 12 米,體表覆蓋黏液,呈暗紅色,生活在地下洞穴中,以腐肉為食,無攻擊性,但黏液有輕微腐蝕性(可分解骨骼)。
    分布區域主要分布在迷霧森林南部的 “腐葉土” 區域(雜食派的野果林周邊),以及北部的石穴群附近(固守派的洞穴周邊),形成 “蠕蟲洞穴網絡”。
    共生模式
    野蠻哥布林(尤其是雜食派與固守派)將食物殘渣、獵物骸骨送至蠕蟲洞穴,為蠕蟲食物;
    蠕蟲分解腐肉後產生的 “肥沃土”(富含氮、磷等營養物質),被哥布林用於種植野果、草藥;同時,蠕蟲的黏液可用於處理獵物的皮毛(分解皮毛中的脂肪,使皮毛更易保存)。
    實力評估無戰鬥能力,僅能生存資源,對哥布林的幫助有限,但能減少哥布林的食物浪費,提高資源利用率。
    312 暗影鼠
    基本特征體型約 101novel.com30 厘米,體表呈黑色,擅長夜間活動,行動敏捷,以種子、昆蟲為食,無攻擊性,但聽覺敏銳,能提前察覺天敵(如貓頭鷹、蛇)的動向。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分布區域廣泛分布在迷霧森林的各個區域,尤其集中在哥布林的據點附近(如鐵齒洞穴、石穴迷宮、野果小屋),利用哥布林的據點躲避天敵。
    共生模式
    野蠻哥布林(尤其是雜食派)為暗影鼠洞穴(在據點內挖掘小型洞穴,供暗影鼠居住),保護其免受天敵捕食;
    暗影鼠在外出覓食時,會收集可食用的種子(如紅莓果種子)、發現獵物的蹤跡(如野兔的巢穴),通過 “吱吱叫聲” 向哥布林傳遞信息,幫助哥布林尋找食物。
    實力評估無戰鬥能力,但能 “信息支持”,幫助哥布林發現食物與天敵,尤其對雜食派的種植與采集幫助顯著。
    32 敵人勢力分級對抗的生存威脅
    野蠻哥布林的敵人按 “威脅程度” 分為三級核心敵人(精靈、人類冒險者)、次級敵人(德魯伊、光明教會)、潛在敵人(高階魔物),各敵人的分布與態度不同,對哥布林的威脅也存在差異。
    321 核心敵人精靈(橡木守衛隊)與人類冒險者(銀盾公會)
    精靈(橡木守衛隊)
    基本情況迷霧森林的原生勢力,居住在東部的 “橡木城”(由巨大橡樹搭建的城市),擅長弓箭與自然魔法,總人數約 500 人,其中 “橡木守衛隊”(精靈的戰鬥部隊)約 100 人,裝備精製木弓、藤甲,能施展藤蔓纏繞、荊棘陷阱等自然魔法。
    分布區域主要活動在迷霧森林東部的 “橡木穀” 區域,麵積約 10 平方公裏,核心領地為橡木城,周邊有 “草藥田”(種植綠心草、止血花等草藥)、“櫻花林”(精靈的祭祀區域)。
    對哥布林的態度“清除為主,容忍為輔”—— 視野蠻哥布林為 “森林破壞者”,不允許其進入東部核心區域,若哥布林(尤其是掠奪派)突襲草藥田、破壞樹木,會派遣橡木守衛隊進行清理(焚燒哥布林的據點、驅趕哥布林至西部邊緣);但對西部邊緣的小規模活動(如捕獵、采集),因精力有限,會選擇容忍。
    衝突案例約 10 年前,掠奪派因連續 3 次突襲精靈草藥田,導致精靈的草藥損失過半,橡木守衛隊出動 50 人,焚燒了掠奪派的 “鐵齒洞穴” 外圍據點,殺死 101novel.com 餘隻哥布林,迫使掠奪派退回破刃崖深處,此後 3 年未敢再突襲草藥田。
    人類冒險者(銀盾公會)
    基本情況外來勢力,來自南部的 “銀光城”,銀盾公會是銀光城最大的冒險者組織,成員約 300 人,其中 “銀盾小隊”(專業獵殺魔物的小隊)約 50 人,裝備金屬劍、盾牌、弓箭,部分高階冒險者會施展基礎的光明魔法(如聖盾術、光刃斬)。
    分布區域主要活動在迷霧森林南部的 “碎石路” 與西部的 “破刃崖” 附近,因公會發布了 “獵殺野蠻哥布林” 的賞金任務(每殺死 1 隻哥布林可獲得 1 枚銀幣,收集 “戰利品項鏈” 可額外獲得 5 枚銀幣),冒險者常進入哥布林的領地獵殺。
    對哥布林的態度“獵殺獲利”—— 將野蠻哥布林視為 “低階魔物”,通過獵殺獲取賞金,同時搶奪哥布林的 “戰利品”(如人類商隊的財物、精靈的草藥),無容忍空間,隻要遇到哥布林便會發動攻擊。
    衝突案例黃昭昭一行人雖非銀盾公會成員,但屬於 “攜帶光明屬性武器的人類冒險者”,與銀盾公會的態度類似 —— 因哥布林主動挑釁,遂發動攻擊,且利用光屬性武器克製哥布林的特性,快速獲勝。此類衝突在銀盾公會與哥布林之間每天都可能發生,掠奪派因靠近人類路線,傷亡最多,每年約有 5060 隻哥布林死於冒險者之手。
    322 次級敵人德魯伊(自然守護者)與光明教會(聖輝教派)
    德魯伊(自然守護者)
    基本情況森林的 “生態守護者”,人數約 50 人,無固定居住點,遊走在森林各處,擅長與植物溝通、施展自然治愈魔法,裝備木質法杖、草甲,不主動攻擊,但會嚴厲懲罰破壞生態的生物。
    分布區域廣泛分布在迷霧森林的核心區域(中部的 “苔蘚沼澤”“古木林”),尤其關注 “古樹”(樹齡超千年的樹木)與 “水源”(禦靈溪及其支流),禁止任何生物破壞。
    對哥布林的態度“生態紅線不可破”—— 若哥布林(尤其是掠奪派)破壞古樹、汙染水源(如丟棄獵物屍體堵塞溪流),會施展自然魔法進行懲罰(如用藤蔓纏繞哥布林、讓毒蘑菇在哥布林據點附近生長);若哥布林僅在邊緣區域捕獵、采集,不破壞生態,則不會幹預。
    衝突案例約 101novel.com 年前,固守派為擴大洞穴,砍伐了石穴群附近的 3 棵百年橡樹,德魯伊立即施展魔法,讓石穴迷宮的通道內長滿毒蘑菇,導致 10 餘隻哥布林食用後中毒死亡。固守派被迫停止砍伐,並在德魯伊的要求下,種植了 10 棵橡樹苗,德魯伊才解除魔法。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光明教會(聖輝教派)
    基本情況外來的 “宗教勢力”,總部在北部的 “聖輝城”,在迷霧森林邊緣設有 “聖輝教堂”,人數約 30 人,擅長光明魔法,裝備銀色鎧甲、聖光法杖,視黑暗屬性的魔物(包括野蠻哥布林)為 “邪惡生物”,但因精力主要用於對抗高階黑暗魔物(如暗影豹),較少主動獵殺哥布林。
    分布區域主要活動在迷霧森林北部的 “聖輝教堂” 周邊,偶爾會進入森林中部獵殺高階黑暗魔物,與哥布林的領地(石穴群)有少量重疊。
    對哥布林的態度“非優先目標,但遇則殺”—— 因哥布林的黑暗屬性較弱,且不是教會的主要敵人,故不主動獵殺;但在進入森林獵殺高階魔物時,若遇到哥布林,會順手清除,用光明魔法淨化其黑暗氣息。
    衝突案例約 5 年前,一群光明教會的祭司進入北部山區獵殺暗影豹,途中遇到 10 餘隻固守派的采集隊,祭司立即施展 “聖光普照”,殺死所有哥布林,隨後繼續追捕暗影豹。此次事件後,固守派將采集範圍向南移動,避開教會的活動路線。
    323 潛在敵人高階魔物(巨熊魔物、暗影豹)
    巨熊魔物
    基本情況森林北部的 “頂級掠食者”,數量約 10 隻,身高 34 米,體表覆蓋岩石鎧甲,力量巨大,能一掌拍碎樹木,以大型動物(如鹿、野豬、哥布林)為食,智商較低,僅靠本能行動。
    分布區域集中在迷霧森林北部的 “黑石山區”,核心領地為 “巨熊洞穴”(大型岩石洞穴,內部堆滿獵物骸骨),活動範圍覆蓋固守派的石穴群與掠奪派的破刃崖北部。
    對哥布林的態度“食物與貢品”—— 視哥布林為潛在食物,若哥布林不按時進貢,會闖入哥布林的領地捕獵;若哥布林定期進貢(如每周送 1 隻小鹿),則會容忍哥布林在周邊活動,甚至會在其他魔物(如暗影豹)入侵哥布林領地時,順手驅趕。
    互動案例掠奪派與固守派每年冬季會聯合向巨熊魔物進貢 “冬季大禮包”(包含 10 隻醃製小鹿、50 斤野果幹),巨熊則會在冬季為兩派的領地 “站崗”,阻止暗影豹進入,形成 “貢品換安全” 的脆弱平衡。
    暗影豹
    基本情況森林東部的 “潛行掠食者”,數量約 15 隻,體長 23 米,體表呈黑色,擅長夜間潛行,利爪含劇毒(被抓傷後會麻痹),以小型動物(如野兔、哥布林、精靈學徒)為食,智商較高,會避開強敵(如精靈的橡木守衛隊、巨熊魔物)。
    分布區域集中在迷霧森林東部的 “暗影峽穀”,活動範圍覆蓋精靈的橡木穀邊緣與掠奪派的破刃崖東部,常在夜間潛入哥布林的領地捕獵。
    對哥布林的態度“優先獵物”—— 因哥布林戰鬥力較弱、數量較多,且活動路線固定,成為暗影豹的主要食物來源之一,尤其喜歡捕獵雜食派的哥布林(體型小、防禦弱)。暗影豹會避開哥布林的據點,選擇在哥布林外出采集、捕獵時偷襲。
    互動案例雜食派的采集隊每年約有 1015 隻哥布林死於暗影豹的偷襲,為應對威脅,雜食派與暗影鼠達成共生,利用暗影鼠的敏銳聽覺提前察覺暗影豹的動向,一旦發現便立即撤退至野果林深處,減少傷亡。
    四、總結野蠻哥布林的生存困境與適應智慧
    野蠻哥布林作為迷霧森林中的低階魔物,其千年曆史是一部 “適應與掙紮” 的生存史 —— 從北方凍土的遷徙,到森林中的擴張與分裂,再到如今三大派係的平衡,每一步都受外部環境與勢力的製約。其內部派係的分化,本質上是對 “如何在強敵環伺的森林中生存” 這一問題的不同回答掠奪派選擇 “以戰養戰”,在暴力中爭奪資源;固守派選擇 “以守為安”,在防禦中儲存生機;雜食派選擇 “以和共生”,在適應中尋求平衡。
    而其與周邊勢力的互動,更是森林生態的縮影 —— 與低階魔物的共生,體現了 “弱肉強食中的有限合作”;與核心敵人的對抗,體現了 “生存空間的零和博弈”;與潛在敵人的妥協,體現了 “力量差距下的無奈選擇”。這種複雜的生存棋局,讓野蠻哥布林雖始終處於 “弱勢地位”,卻能在迷霧森林中存續千年,成為森林生態中不可或缺的 “低階掠食者”。
    黃昭昭一行人遇到的哥布林衝突,僅是這盤生存棋局中的一個微小片段 —— 掠奪派的主動挑釁,源於其 “以戰養戰” 的生存邏輯;人類冒險者的反擊,源於其 “自我保護與利益驅動” 的行為模式。而這一衝突的結果(哥布林戰敗),也將短暫影響森林的勢力平衡 —— 掠奪派的傷亡會導致其短期內減少突襲,精靈與人類商隊的壓力暫時緩解,固守派與雜食派則可能趁機擴大采集範圍,直至下一次平衡被打破。
    喜歡神魔大陸之哥布林召喚師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神魔大陸之哥布林召喚師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