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汴京風聞格致事 萬家燈火議皇恩
字數:4056 加入書籤
皇榜一張,墨跡未幹,卻已在汴京城裏掀起了滔天巨浪。
自打那“格致院招賢納士”的禦筆榜文,如同長了翅膀一般,從宮門飛出,貼遍了宣德樓前、州橋之上、東西兩市乃至各個坊巷的醒目之處,整個汴京城,便徹底被這樁前所未聞的新鮮事給點燃了。
清晨的甜水巷,包子鋪的熱氣尚未散盡,隔壁磨鏡的李老兒就已經端著個豁口的海碗,蹲在自家門檻上,跟對麵打草鞋的趙三郎聊開了。
“三郎,你聽說了不曾?昨兒個官府貼了新榜,說是官家要辦個什麽‘格致院’,招天下的能工巧匠!”李老兒喝了口粟米粥,壓低了聲音,眼神卻亮晶晶的。
趙三郎停下手裏的活計,黝黑的臉上滿是驚奇:“招匠人?還…還能做官?李公,你莫不是眼花了,看錯了榜文不成?”
“呸!我這雙招子,磨鏡子都磨了幾十年,還能看錯字?”李老兒脖子一梗,“千真萬確!榜上寫得清清楚楚,什麽營造軍械、琉璃火藥,隻要有真本事,就能去工部報名!做得好了,官家直接賞官做!乖乖,這可是開天辟地頭一遭的事兒!”
“端的如此?”趙三郎瞪大了眼睛,手裏的草鞋都忘了編,“那……那咱們這些做手藝的,豈不是也有出頭的日子了?”他語氣裏充滿了難以置信的驚喜。
“誰說不是呢!”李老兒歎了口氣,又有些患得患失,“就是不知,那些官人們能不能瞧得上咱們這些使力氣的。我這磨鏡子的手藝,怕是入不得那格致院的法眼嘍!”
“李公也莫灰心,官家既然貼了榜,總得給條活路不是?”趙三郎安慰道,心裏卻也活泛起來,琢磨著自家那手編織的絕活,能不能也去試試。
日上三竿,大相國寺前的萬姓交易市場,更是人聲鼎沸,摩肩接踵。
幾個平日裏靠著撮弄百戲、販賣膏藥糊口的江湖漢子,此刻也顧不上招攬營生,正圍著一個剛剛從榜文處回來的貨郎,七嘴八舌地打探。
“小郎君,那榜上究竟是怎地說的?當真招匠人做官?”一個耍猴的精瘦漢子急吼吼地問道。
貨郎喝了口瓦罐裏的涼茶,抹了把汗,眉飛色舞地說道:“正是!正是!小人可是親眼所見!那榜文,金邊大字,據說是禦筆親批的!說是官家要集天下巧匠,改良軍械,好去打那些北邊的金狗子!還說,隻要技藝出眾,不問出身,皆可重用!什麽琉璃高手、火藥行家,都要哩!”
“火藥?”旁邊一個使棒的黑壯漢子眼睛一亮,“灑家當年在軍中,也曾擺弄過幾下發石車,對那火藥的威力,倒是略知一二。不知……這算不算本事?”
“這你須得去工部問問呂尚書了!”貨郎笑道,“不過灑家瞧著,官家這回是下了大決心的!你們若真有本事,可千萬莫錯過了這個好機會!”
人群中,一個穿著細布衣衫,像是某個富戶家管事模樣的中年漢子,聽著眾人的議論,嘴角露出一絲不屑的冷笑,低聲對身邊的隨從道:“哼,一群使力氣的賤坯,也想一步登天?官家怕是被前些日的勝仗衝昏了頭,竟想出這等不著調的勾當!”
隨從連忙附和:“管事說的是,這工匠之流,安分守己做些活計便罷,若真讓他們入了官場,豈不亂了體統?”
而在那些文人雅士常去的樊樓、潘樓等高檔酒肆的閣子間裏,關於“格致院”的議論,則更添了幾分引經據典的酸味與杞人憂天的愁緒。
“諸位聽聞否?陛下竟要效仿前唐,重開匠作之門,甚至許以官爵!”一位身著寬袖儒袍,手持湘妃竹扇的年輕士子,麵帶憂色地對同席的幾位同年說道。
“唉,此事愚兄亦有所耳聞。”同桌一位年長些,已中了舉人的吳姓士子歎了口氣,端起麵前的玉春酒,卻無心飲下,“陛下自親政以來,屢有驚人之舉。先前設立淩煙閣,表彰武功,已然有重武輕文之兆。如今這格致院一出,更是將工匠之流與我輩讀書人相提並論,長此以往,聖賢之道何存?禮崩樂壞,莫此為甚也!”
“吳兄此言,恕小弟不敢苟同!”鄰桌一位麵容俊朗,神采飛揚的太學生霍然起身,朗聲道,“當今之時,金虜未滅,國仇未報,正需廣開言路,不拘一格降人才!百工技藝,亦是國之利器!若能改良軍械,使我大宋兵鋒更盛,何愁不能收複燕雲,洗雪靖康之恥?依小弟淺見,陛下此舉,乃是深謀遠慮,我等讀書人,當體察聖心,而非一味抱殘守缺,空談誤國!”
“哼,黃口孺子,曉得甚麽國家大政!”那吳舉人被一個太學生當眾反駁,臉上有些掛不住,冷哼一聲,“奇技淫巧,終非大道!若人人皆去鑽研此等末技,聖賢經義誰來傳承?禮樂教化何以推行?莫忘了,我大宋乃是以文德治天下!”
“以文德治天下,卻險些國破家亡!”太學生毫不示弱,聲音也高了八度,“若非將士用命,汴京早已不存!與其在此空談禮樂,不如思量如何富國強兵!我看那格致院,便是一個好兆頭!”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一時間,閣子內外,引經據典者有之,慷慨陳詞者有之,竊竊私語者亦有之,好不熱鬧。
新任工部尚書兼格致院提舉呂頤浩,此刻正坐在工部衙署那間剛剛收拾出來的臨時值房內,隻覺得一個頭比兩個大。
“啟稟尚書,這是今日送來的第五批應募者名錄了。”一名工部主事躬著身子,將一疊厚厚的紙張放到他的案頭,臉上帶著一絲難以掩飾的疲憊,“下官已經著人初步篩選過了,大多……大多言過其實,所獻技藝也……也多是些尋常之物,不堪入目者亦不在少數。”
呂頤浩拿起最上麵的一份,那是一個自稱能造“踏水無痕蓮花舟”的落魄書生,圖紙畫得七扭八歪,旁邊還配了幾句酸腐不堪的歪詩。他強忍著沒把這玩意兒當場撕了,隻是重重地歎了口氣。
“陛下有旨,凡來應募者,皆需登記在冊,不可怠慢。”呂頤浩揉著發脹的太陽穴,聲音沙啞,“隻是,這般下去,何時才能尋到真正能為格致院所用,堪當陛下重托的棟梁之才?”
“尚書所慮極是。”主事苦著臉道,“下官也派人去軍器監和將作監那邊知會過。那兩處的匠頭們,大多心高氣傲,或是得了上官的招呼,對來格致院之事,多是推三阻四,言辭閃爍,不甚熱心。”
“不熱心?”呂頤浩眼中閃過一絲冷厲,“這是陛下的旨意!是關乎大宋國運的大事!他們敢不熱心?”
“尚書息怒,”主事連忙道,“他們倒也不敢公然違拗,隻是都說自家監內事務繁忙,人手緊缺,或是說格致院初創,章程未明,想再觀望觀望。”
“觀望?哼!”呂頤浩冷笑一聲,“一群目光短淺,隻顧眼前私利之輩!陛下要的是能開天辟地,創製神兵利器的真龍!不是那些隻會在泥潭裏打滾,不思進取的泥鰍!”
他猛地站起身,在屋內來回踱步,心中煩躁不已。陛下的三大要務——火藥增威、銅管火槍、琉璃明鏡,哪一件是易事?若是連得力的人手都招攬不到,這格致院豈不成了個有名無實的空架子?
“不成!”呂頤浩猛地停下腳步,眼中閃過一絲決絕,“不能再這般坐等下去了!傳我的話下去,明日起,本官要親自去軍器監、將作監,還有城中那些老字號的營造行、鐵器行、琉璃坊巡視!本官倒要親眼瞧瞧,是哪些人,敢當麵推諉塞責!”
“另外,”他語氣一轉,帶著一絲期盼,“你即刻派幾個精細伶俐的吏員,攜我的名帖,去拜訪城中幾家世代相傳,頗有令名的營造行、鐵器行、琉璃坊的東家和老師傅,就說本官不日將親自登門請益。還有,京郊那些以某種特殊手藝聞名的村坊,也派人去細細查訪。告訴他們,隻要身懷真才實學,格致院的大門永遠為他們敞開,陛下絕不會虧待任何一位有功於國之人!”
“喏!下官遵命!”主事見呂頤浩終於有了決斷,精神也為之一振。
呂頤浩望著窗外漸漸暗下來的天色,心中五味雜陳。
喜歡大宋:上皇逼朕投降?朕才是真龍請大家收藏:()大宋:上皇逼朕投降?朕才是真龍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