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格致院初立探玄機

字數:5763   加入書籤

A+A-


    三日後,工部衙署後院,一處原本略顯荒僻的院落,此刻卻已煥然一新。
    院牆重新粉刷,地麵鋪上了青磚,幾間廂房也被修葺得窗明幾淨。正中的一間堂屋,更是掛上了嶄新的匾額——“格致院”。
    呂頤浩立於院中,看著匠役們將最後幾件器具搬入各個工坊,臉上露出一絲滿意的笑容。這幾日,他幾乎是寢食難安,一麵要從各監、行、坊中遴選真正的能工巧匠,一麵又要督促工部盡快將格致院的框架搭建起來。好在官家鼎力支持,錢糧、物料、人手,都是優先供給,各部司亦不敢再如以往那般陽奉陰違。
    “呂尚書,鐵師傅、楚師傅、沈師傅皆已到了,正在偏廳等候。”一名工部胥吏快步走來稟報道。
    “好,請他們進來。”
    不多時,鐵牛、楚材、沈括三人便跟著胥吏走了進來。與幾日前相比,三人皆換上了幹淨的衣衫,精神麵貌也大不相同。尤其是那楚材和沈括,眼中都閃爍著一股難以抑製的興奮與期待。
    “三位師傅,格致院初立,諸事繁雜,這幾日可還習慣?”呂頤浩笑著問道,語氣溫和。
    鐵牛甕聲甕氣地道:“回呂尚書,甚好!小人這輩子,也未曾住過這般敞亮的屋舍,用過這般齊全的家什!”
    楚材也連連點頭:“尚書費心了。小人昨日試著繪了幾張新式管狀火器的機括圖樣,竟無人再斥小人癡心妄想,此等暢快,實難言表!”
    沈括則顯得有些迫不及待,拱手道:“呂尚書,官家所言能觀遠物的透光鏡,小人已有些粗淺的構想,隻是這琉璃原料……”
    “沈師傅且放寬心。”呂頤浩擺擺手,“官家有旨,格致院所需一切物料,皆由內帑和戶部優先撥付。你隻管放手去做,莫要因耗費而束手束腳。”
    “若果真如此,小人……小人必不負官家厚望!”沈括激動得聲音都有些顫抖,眼眶微紅。
    呂頤浩看著三人,心中亦是感慨。他原以為這些匠人不過是些埋頭苦幹的手藝人,卻不曾想,他們胸中亦有如此強烈的創造之念與被賞識的渴望。官家此舉,真乃聖明!
    “今日請三位師傅來,是想與諸位計議一番格致院接下來的章程。”呂頤浩清了清嗓子,神色鄭重起來,“官家對格致院寄予厚望,尤其是火藥增威、新式管狀火器、軍用透光鏡這三事,乃是重中之重,關乎我大宋軍威國運。”
    他看向鐵牛:“鐵師傅,這新式管狀火器的銃管,乃至將來火炮的炮管,官家之意,是要造出一種能承受更猛烈火藥,威力遠勝尋常的管壁。你精通鑄造,此事怕是要以你為主導。”
    鐵牛麵色凝重,沉聲道:“尚書,小人仔細思量過。這銃管炮管,要承受火藥迅猛炸開的巨力,對材質與鑄造之法,要求極高。尋常青銅韌性不足,易於炸膛。小人愚見,或許當嚐試往銅中加入錫、鉛,或是鐵中摻碳,甚至尋覓他種金屬相合,以增其堅韌與耐炸之性。”
    “善!”呂頤浩擊掌道,“鐵師傅所言,正合官家之意!格致院定當全力支持你試製各種堅鐵韌銅!”
    他又轉向楚材:“楚材,你精通機關消息,這新式火器的點火之法、快速裝填之策,便由你來專攻。官家還提及,能否設法讓此火器如神臂弩一般,一次裝填後可快速擊發數次?若能功成,則我大宋步卒對敵,戰力必將倍增!”
    楚材眼中精光一閃,拱手道:“尚書,小人曾見一種西域傳入的轉輪燈,其機巧或可借鑒。小人鬥膽設想,或可製出一種轉輪式的彈巢,亦或是多管束集之法。隻是……此等機件,對加工之精細,要求甚高,尋常工匠之手,怕是難以勝任。”
    “此事無妨。”呂頤浩道,“本官會為你尋訪京中最好的機巧匠人,入格致院協助你攻關。若能製出此等利器,於軍陣之中,便是以一當十的殺伐利器!”
    最後,他看向沈括,語氣更添了幾分期許:“沈師傅,你的透光鏡,官家最為看重。若能造出千裏鏡,則我大宋斥候便能遠觀敵陣虛實,炮手能校準彈道落點,水師能先察敵艦蹤跡,於軍爭之利,不言而喻。官家還說,若能製出另一種能察萬物毫末的奇鏡,已賜名‘鑒微鏡’,用以檢視軍中藥材真偽、傷口疾疫,亦能少折我大宋兵士性命,此亦是大功德。”
    “千裏鏡?鑒微鏡?”沈括喃喃自語,雙目之中充滿了神往之色。“若能製此二物,助我大宋將士殺敵護國,小人縱萬死亦不辭!”
    “正是。”呂頤浩鄭重道,“此事關乎軍國之利,還望沈師傅不吝心力,早日功成。”
    沈括深吸一口氣,躬身道:“尚書放心,小人便是殫精竭慮,也要將這兩樣軍國利器給琢磨出來!”
    正說話間,忽有內侍匆匆趕來,聲音略帶急促。
    “呂尚書,官家有口諭,宣您與格致院幾位主要匠師,即刻入宮覲見!”
    呂頤浩心中一凜,連忙道:“臣領旨!”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他轉向鐵牛三人,神色肅然:“官家要見你們,速速隨我入宮。”
    三人聞言,皆是又驚又喜,夾雜著幾分忐忑與緊張。他們這等微末匠人,竟能屢獲天顏,親聆聖訓?
    不多時,呂頤浩便帶著鐵牛、楚材、沈括來到紫宸殿偏殿。
    趙桓早已等候在此,見他們進來,便放下手中的一卷書冊。
    “臣呂頤浩,攜匠師鐵牛、楚材、沈括,參見官家!”
    “平身。”趙桓目光溫和地掃過三人,微微點頭,“三位師傅的技藝與赤誠,呂卿已向朕詳奏。朕今日召你們來,便是想親耳聽聽,你們對格致院要攻關的幾樣軍國利器,有何具體的想法,又需要朝廷如何相助。”
    鐵牛首先上前,將自己關於合金鑄造堅韌炮管、銃管的想法,以及遇到的難處,一一稟明。
    趙桓聽得連連點頭,神色專注:“好!鐵師傅所言甚是!朕不僅要你鑄出堅固的炮管銃管,還要你設法讓其內壁光滑,以便彈丸能射得更遠更準。此事若成,朕必不吝重賞!”
    他又看向楚材,帶著幾分期許:“你的連弩圖紙,朕已細看過,構思頗為精巧。若能將此巧思用於新式火器之上,使其能快速裝填,甚至如朕所期盼那般,可以多次擊發,則我大宋軍士在戰場上便能占盡先機,以寡敵眾矣。”
    楚材激動得麵色微紅,拱手道:“官家聖明!小人愚鈍,但日夜思之,以為若以水力驅動精密機床,或許能解火器機件加工精細之難,從而保障此等快速擊發火器的穩妥可靠!”
    “水力驅動機床?”趙桓眼神一亮,追問道,“此法可行性如何?詳述之!”
    “回官家!”楚材精神一振,“小人曾見汴河邊上的水磨,其力甚巨,能推石磨日夜不休。若能將此水力巧妙轉化,製成聯動之機,帶動刀具、鑽頭精準運作,則軍械製造之品質與速度,必能大為改觀!”
    “善!大善!”趙桓撫掌讚道,“好一個楚材!有此奇思,何愁利器不成!此事,朕準了!格致院所需工匠、場地、錢糧,朕全力支持!呂卿,你務必督辦此事,務求將此水力機床早日研製出來,先用於軍工作坊!”
    最後,他的目光落在沈括身上,透著一股深切的期望。
    “沈括,你的透光鏡,朕最為期待。”趙桓從禦案上拿起一片晶瑩剔透的小琉璃片,正是當日呂頤浩從沈括處取來的那片。
    “此物雖小,卻能窺見毫末。若能將其放大百倍千倍,製成千裏鏡,則我軍便能先查敵情,洞悉敵軍虛實,製敵於先機,其利大焉!若能製出另一種奇鏡,能察萬物毫末之微,比此透光鏡更精妙百倍,朕已為其取名‘鑒微鏡’。此鏡一出,則可探究萬物細微,於格物、醫藥、軍需皆有大用!此二者,皆是開天辟地之神物,於軍國之用,不可估量!”
    沈括聽得熱血沸騰,幾乎要叩拜下去:“官家高瞻遠矚!小人已有些眉目。隻是這琉璃原料的純淨,以及打磨的精細,乃是關鍵中的關鍵。若能尋到更為純淨的石英砂,或是掌握更好的提純之法,千裏鏡與鑒微鏡必能早日製成,供我大宋軍前效力!”
    趙桓沉吟片刻,道:“朕聞西域有大食商人販運一種名為‘水晶石’的礦物,其純淨遠勝尋常石英。朕已命市舶司留意,不惜重金購入。此外,宮中亦藏有一些前朝異域所貢之奇石美玉,或可供你參詳其質地。”
    他頓了頓,又道:“至於打磨,朕聽聞泉州有巧匠,能將貝殼磨製成薄如蟬翼、光潔如鏡的飾品,其技藝精湛。朕可下旨,召他們入京,專為軍用透鏡效力。呂卿,此事你記下,著人去辦。”
    “臣遵旨!”呂頤浩立刻應下。
    “官家聖明!有此支持,小人……小人何愁不成!”沈括大喜過望,聲音都帶上了哽咽。
    趙桓看著眼前這三位神情激動的匠人,心中豪情萬丈,一股強烈的掌控感油然而生。
    “三位師傅,格致院乃我大宋強軍之基石,亦是開萬世太平之先聲。朕將此重任托付於你們,望諸位不負朕望,不負軍國!但凡有所需,皆可上稟呂卿,由他轉奏於朕。朕隻有一個要求,那便是——盡快拿出能用於軍陣,震懾敵膽的實物!”
    “臣等小人)定不辱使命!願為官家,為大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三人齊聲應道,聲音鏗鏘有力,回蕩在偏殿之內。
    趙桓滿意地點點頭,又對呂頤浩道:“呂卿,格致院的日常事務,便由你全權總攬。朕再給你一道密旨,凡格致院所需,任何衙門不得推諉,若有延誤軍國大事者,朕許你便宜行事!”
    呂頤浩心中一凜,叩首道:“臣,領旨謝恩!必不負陛下所托!”
    趙桓揮了揮手:“都退下罷。朕,靜候佳音。”
    待眾人退下,趙桓獨自站在窗前,望著窗外晴朗的天空。格致院這枚關鍵的棋子已經落下,他仿佛已經能看到,未來大宋的軍陣之中,將出現何等令人畏懼的景象。
    突然,他想起一事,轉身對候在一旁的張望道:“張望,傳朕旨意,去歲江南進貢的那幾箱品相最好的琉璃器皿,還有庫中那些大塊的水晶、瑪瑙原石,一並送到格致院去,交給沈括,供其研製軍用透鏡。”
    “是,官家。”
    “另外,”趙桓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長的笑容,眼中閃爍著銳利的光芒,“去將作監問問,他們那裏,有沒有什麽特別擅長燒製瓷器,尤其是那種極堅硬、耐高溫的瓷器的老師傅?”
    張望心中一動,官家這是又想到了什麽軍國利器?連忙應下:“奴婢即刻去辦。”
    趙桓微微頷首,目光再次投向遠方。琉璃千裏鏡、新式管狀火器……這些都還隻是開始。大宋的軍力要複興,要超越前代,便需要更多、更強的“格物利器”來支撐!
    那堅硬耐火的瓷器,若能用於製造更安全、更穩定的火藥筒,或是某些特殊軍械的絕緣部件,甚至於……更輕便堅固的火箭箭身?
    喜歡大宋:上皇逼朕投降?朕才是真龍請大家收藏:()大宋:上皇逼朕投降?朕才是真龍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