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汝南戰雲.義將歸心
字數:3916 加入書籤
第一百三十五章 汝南戰雲·義將歸心
第一節 汝南饑民
建安二十六年夏,護民陣的玄甲軍抵達汝南時,正是蝗災過後的荒年。陳果勒住青騅馬,望著遍野枯黃的禾苗,遠處村落升起的不是炊煙,而是聖典強征民夫的篝火。柳如煙冰戟輕點地麵,凝結出一小片冰晶麥田:“斥候回報,聖典在汝南推行‘血稅’,每家需獻一升人血供祭壇,抗拒者皆被做成‘血傀儡’。”
張遼手按寒鐵鎧,護民紋章在烈日下泛著微光:“李通將軍素得民心,若他果真為聖典效力,汝南百姓怕是早已反了。”話音未落,前方官道上奔來一隊難民,為首老漢背著骨瘦如柴的孩童,腰間係著半塊護民令牌——正是七年前護民陣潰散時流出的信物。
陳果翻身下馬,將水囊遞給老漢。老人喝了兩口,渾濁的眼中湧出淚水:“將軍……李通將軍被聖典扣了獨子,每日被逼著帶人抓人血。昨夜我親眼看見,他用長槍挑開祭壇的火把,卻被聖典右使的‘血魂鞭’抽得遍體鱗傷……”
郭嘉揮動算籌,在沙地上劃出汝南地形:“汝南城北有座‘血月祭壇’,用九十九口活人大缸養著邪靈。若能救出李通之子,斷了聖典的要挾,或許能動搖守軍戰意。”他忽然看向柳如煙,“煙姑娘的冰係靈力能克製血魂鞭的邪火,可願與某走一趟?”
第二節 夜探血牢
子時三刻,柳如煙跟著郭嘉潛至血月祭壇後方的血牢。月光被祭壇的血霧染成暗紅,鐵欄杆上凝結著黑色血痂,每間牢房裏都傳出微弱的呻吟。郭嘉用算籌挑開牢門鐵鎖,輕聲道:“根據密探情報,李通之子被關在第三排左數第五間。”
兩人剛靠近牢房,便聽見裏麵傳來孩童的吟誦聲:“‘護民者,民恒護之’……父親說,這是天下最珍貴的道理。”柳如煙瞳孔微縮,冰戟輕輕敲擊欄杆,冰晶信標亮起的瞬間,牢中少年撲到門前:“是護民陣的靈光!我爹說過,若看見這樣的光,便是救星來了!”
少年名叫李續,腕間係著與李通相同的護民紅繩。郭嘉迅速解開鎖鏈,取出隨身帶著的護民餅乾:“先吃些東西,我們帶你去見父親。”柳如煙則警惕地望著祭壇方向,冰戟突然迸出霜花——聖典右使的血魂鞭正破空而來。
“走!”郭嘉一把抱起李續,柳如煙冰戟橫掃,在身後凝成一道冰牆。血魂鞭抽在冰牆上,發出刺耳的嘶鳴,卻被寒氣凍住鞭梢。三人剛衝出血牢,便撞見李通帶著親衛殺來,長槍上還滴著血魂軍的黑血。
“續兒!”李通聲音顫抖,長槍險些落地。李續掙脫郭嘉懷抱,撲進父親懷中:“爹,護民陣的將軍們來救我們了!他們腰間的玉簡會發光,和你說的一模一樣!”
第三節 義將抉擇
李通望著陳果腰間的護民玉簡,又看看柳如煙冰戟上的麥穗紋章,忽然單膝跪地:“某早聞護民陣重現江湖,卻因犬子被挾,不得不為聖典驅使……”他擼起衣袖,露出被血魂鞭抽打的傷口,每道傷痕下都隱約可見淡青色的護民紋身——那是早年在護民義士手中接過的救心丸留下的印記。
“將軍可還記得,七年前在汝南城外,你曾救過一個被山賊劫掠的村落?”陳果取出半塊護民令牌,正是與李典合璧過的那枚,“當時你留給百姓的‘護民糧票’,至今仍被老人藏在灶台裏。”
李通猛地抬頭,眼中泛起淚光。他清楚記得,那是護民陣第一次在汝南播下火種,可惜後來因聖典打壓而潰散。如今護民陣卷土重來,帶著燎原之勢,怎能不讓他心潮澎湃。
“聖典的血魂軍今夜會發動‘血月祭’,用汝南百姓的鮮血打開地脈。”李通握緊長槍,護民紋身漸漸發亮,“某願帶親衛去破壞祭壇中樞,隻是……”他看向懷中的李續,“續兒能否暫由柳姑娘照看?”
柳如煙輕輕接過李續,冰戟在少年頭頂凝結出一片冰晶涼棚:“放心,我會用冰係靈力護住他心脈。陳將軍,我們兵分兩路,你帶玄甲軍正麵牽製血魂軍,我護著李公子去開啟護民結界。”
第四節 血月破邪
醜時正,血月祭壇的九十九口大缸同時沸騰,血霧中浮現出猙獰的邪靈。陳果寒蟬戟直指天際,護民玉簡的金光與血色月光激烈碰撞,震碎了半數血缸。李通長槍如電,護民紋身化作青色光盾,擋下聖典右使的血魂鞭。
“李通!你竟敢背叛聖典?”右使怒吼,血魂鞭卷起漫天血霧。李通卻忽然露出冷笑,長槍刺入地麵,觸發了事先埋下的護民炸藥:“某從未屬於邪祟!護民陣的‘北鬥破邪雷’,嚐嚐滋味吧!”
爆炸聲中,祭壇轟然倒塌,邪靈在金光中發出刺耳的尖嘯。與此同時,柳如煙帶著李續登上汝南城樓,冰戟插入城牆裂隙,護民玉簡的靈力順著地脈蔓延,在城頭升起一道金色結界,將剩餘的血魂軍擋在城外。
李續望著城下百姓揮舞著護民信物歡呼,忽然從懷中掏出一枚刻著“護”字的玉佩:“這是母親臨終前給我的,她說等護民陣來了,就把這個交給將軍。”陳果接過玉佩,發現斷口處竟與自己祖父留下的半塊玉佩嚴絲合縫——原來李通之妻,竟是當年護民陣中赫赫有名的“麥穗劍姬”。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第五節 汝南屯田
寅時三刻,汝南城頭同時升起護民陣的“護”字旗與李通的“義”字旗。李通輕撫著兒子腕間的護民紅繩,對陳果道:“某曾答應亡妻,要讓汝南百姓‘有糧可食,有衣可穿’。如今護民陣來了,某願將祖傳的《汝南水利圖》獻出,引汝水灌溉屯田。”
陸遜展開羊皮卷軸,眼中一亮:“此圖竟標注了三十處廢棄的漢代水渠!若能修複,汝南可擴田萬畝。”斛律金拍著胸脯大笑:“某的狼騎營雖已改編為屯田軍,挖渠修壩卻是好手!”李典則從袖中掏出《護民學堂章程》:“不如先在城隍廟設學堂,教百姓防災之術。”
柳如煙帶著李續在田間巡視,冰戟輕點旱田,頓時滲出絲絲水汽。少年指著遠處破土的幼苗:“柳姑娘,這些麥苗好像會發光!”陳果笑著解釋:“因為它們吸收了護民玉簡的靈力,將來結出的麥穗,能抵禦蝗災與邪毒。”
第六節 星火燎原
正午時分,陳果站在汝南城頭,看著郭嘉與李通討論如何改良“血稅”製度——將聖典的苛政改為“護民公糧”,每家按收成自願上繳一成,餘下的皆歸百姓所有。張遼與斛律金正在教親衛練習護民陣的“麥穗槍法”,槍尖的紅纓在風中搖曳,如同一簇簇跳動的火苗。
“下一站,去徐州。”陳果握緊寒蟬戟,戟尖挑起一片蝗災過後幸存的麥苗,“聽說那裏有位叫臧霸的將軍,掌控著東海諸郡的鹽鐵,若能招降他,護民陣的‘民生防線’便能貫通南北。”
柳如煙輕笑,冰戟在城牆刻下護民陣的行軍路線:“徐州靠近海邊,聖典怕是又在搞什麽‘海煞祭’。不過有了汝南的經驗,不管他們用什麽邪術,我們總能找到破局之道。”她望向遠方,那裏有更多百姓在等待護民陣的光芒,更多像李通這樣的義將在黑暗中堅守。
李通抱著兒子,看著城下百姓用燒焦的聖典旗幟紮成稻草人,守護新播的麥種。他忽然想起亡妻臨終前的話:“護民的火種,不在天上,而在百姓心裏。”如今他終於明白,這火種之所以永不熄滅,是因為總有人願意用生命去守護,用信念去傳遞。
風卷起護民陣的旗幟,將“護”字金粉吹向東海之濱。在汝南的屯田裏,在徐州的鹽田中,在無數個被聖典壓迫的城池下,相同的火種正在蘇醒。那是黎民百姓對和平安穩生活的渴望,是護民陣眾人用熱血和汗水澆灌的希望,更是跨越時空也不曾改變的信念——總有一天,這天下的每一寸土地,都會生長出不受邪祟侵害的麥穗,每一張麵孔,都會綻放出無需恐懼的笑容。
喜歡三國伏生誌請大家收藏:()三國伏生誌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