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壽春劫波.太史慈歸義

字數:5013   加入書籤

A+A-


    第一百五十七章 壽春劫波·太史慈歸義
    第一節 兵臨壽春
    建安三十一年秋,護民軍三路大軍按計劃出征。陳果、柳如煙與賈詡率中路軍直指壽春,行至淝水河畔時,遠遠望見壽春城頭飄著聖典的玄色幡旗,城門緊閉,護城河上浮著成片死魚,散發陣陣腐臭。
    賈詡勒住戰馬,羽扇指向城樓上晃動的人影:"壽春乃揚州糧倉,聖典在此囤積了足夠十萬大軍食用三年的糧草。若我所料不差,城頭那些身著紅衣的並非普通士卒,而是被"血魔蠱"操控的死士。"柳如煙皺眉,冰靈力探入河中,水麵瞬間結出薄冰:"河水有毒,怕是混入了蠱蟲分泌物。"
    陳果翻身下馬,望著岸邊臉色蠟黃的流民,從行囊中取出護民軍特製的解毒丸分給眾人:"文和先生,壽春有何守軍?"賈詡沉吟道:"聖典向來擅長拉攏失意武將。據斥候回報,鎮守壽春的是北海猛將太史慈,此人曾助孔融抵禦黃巾,後輾轉投靠劉繇,戰敗後便不知所蹤,不想竟被聖典蠱惑至此。"
    第二節 戰前博弈
    當夜,護民軍在淝水南岸紮營。陳果獨自坐在帳外,望著壽春方向的火光,手中寒蟬戟輕輕敲擊青石。柳如煙端來一碗熱粥,在他身邊坐下:"陳郎可是在想如何勸降太史慈?我聽聞此人雖勇猛善戰,卻極重忠義。"
    賈詡踱步而來,羽扇上沾著幾片淝水蘆葦:"某已擬好勸降書,詳述聖典利用蠱毒操控人心的惡行。不過..."他目光投向壽春,"太史慈當年被孫策收服時,曾言"大丈夫生於亂世,當帶三尺劍立不世之功",如今卻為聖典這種邪道效命,心中定有難言之隱。"
    正說話間,帳外突然傳來騷動。一名斥候渾身是血闖入:"報!聖典派死士夜襲糧倉,張魯先生正在組織撲救!"陳果猛地站起,寒蟬戟劃出凜冽刀風:"柳姑娘,你留守大營救治傷員;文和先生,隨我去會會這些血魔蠱死士!"
    第三節 血魔蠱潮
    壽春糧倉方向,數十名紅衣死士正瘋狂撕扯糧袋,他們指甲呈青黑色,雙目赤紅,喉嚨裏發出非人的嘶吼。張魯手持桃木劍,正在施展驅蠱咒,卻見死士們被砍斷手臂仍不後退,傷口處湧出的不是鮮血,而是黑色蠱蟲。
    "這些是聖典的"血奴蠱",需擊碎心髒才能徹底殺死!"賈詡大聲提醒。陳果靈力灌注寒蟬戟,金色光芒如閃電般劃過,一名死士的心髒被洞穿,瞬間化作一堆黑蟲。柳如煙不知何時趕到,冰靈力凝結成鎖鏈,將數名死士捆縛在樹上,冰鏈遇血立刻膨脹,將蠱蟲凍結成冰晶。
    激戰中,陳果忽然瞥見糧倉角落有個身影閃過——那人手持一杆銀槍,身著獸紋戰甲,正是太史慈。"子義將軍!"陳果高聲呼喊,"聖典用蠱毒控製百姓,難道這就是你想要的不世之功?"太史慈身形一頓,銀槍在月光下劃出半道弧光,卻終究沒有回頭,消失在糧倉深處。
    第四節 攻心為上
    破曉時分,護民軍清點戰場。柳如煙望著滿地蟲屍,輕聲道:"這些死士生前也是普通百姓,竟被聖典煉成蠱奴..."陳果點頭,轉身對賈詡說:"文和先生,今日就將勸降書射入城中,另外...準備百份解藥和糧食,送到壽春西門。"
    賈詡挑眉:"此時送糧,不怕聖典趁機偷襲?"陳果握緊寒蟬戟:"怕,但我們不能讓百姓跟著受苦。子義將軍若還有一絲良知,定會明白我們的用意。"
    正午時分,壽春西門緩緩打開一條縫。陳果單人匹馬來到城下,隻見一名老婦拄著拐杖走出,懷中抱著個麵黃肌瘦的孩童。"護民軍的小將軍..."老婦哽咽著跪下,"城裏的糧食早被聖典搬空了,孩子們都在啃樹皮..."
    陳果翻身下馬,將裝滿糧食的布袋遞給老婦,忽然瞥見她袖口露出的齒痕——那是被血魔蠱咬過的痕跡,卻奇跡般沒有發作。"老人家,你被蠱蟲咬過?"老婦點點頭:"是位將軍給了我一顆藥丸,說是能壓製蠱毒..."
    第五節 銀槍破蠱
    夜幕降臨,壽春城頭突然亮起無數火把。陳果抬頭,隻見太史慈獨自站在城樓之上,銀槍挑起一麵白旗。"護民陣聽著!"他的聲音低沉如雷,"某可開城放百姓出城,但你們須得答應,入城後不得傷害聖典士卒。"
    柳如煙握緊冰戟,低聲道:"怕是陷阱。"陳果卻揮手示意全軍待命,朗聲道:"子義將軍信得過護民陣,護民陣自然信得過將軍!但某有一言相勸——聖典在壽春地下埋了"血魔蠱巢",若不趁早摧毀,恐成大禍!"
    太史慈身形微震,銀槍重重頓在城牆上:"隨某來!"城門大開,護民軍迅速入城。城中景象觸目驚心:街道兩側躺滿中毒的百姓,不少人已出現屍斑,顯然中了慢性蠱毒。太史慈走在前方,每經過一戶人家,便有百姓跪地相迎,眼中既有恐懼又有感激。
    "他們中的是"腐心蠱","張魯檢查著一名百姓的傷口,"需用三年生的雪參根治。可這三伏天..."柳如煙忽然想起什麽,冰靈力匯聚於掌心,竟在街角積水處凝成一塊千年玄冰:"用這個冰鎮藥材,或許能延緩毒性發作。"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第六節 蠱巢之戰
    在太史慈的帶領下,眾人來到壽春城隍廟地下。推開沉重的石門,一股腥臭撲麵而來,隻見巢穴中央是一個巨大的血池,池中遊動著無數嬰兒大小的蠱蟲,每個蠱蟲身上都纏著鎖鏈,鎖鏈另一端連著石壁上的骷髏頭。
    "這些都是聖典用來煉製血魔蠱的活祭..."太史慈握緊銀槍,指節發白,"某原以為聖典能助我匡扶漢室,直到前日看見他們將繈褓中的嬰兒投入血池..."陳果拍了拍他的肩膀:"現在醒悟,為時未晚。"
    戰鬥瞬間爆發!血池中的蠱蟲感受到殺意,紛紛騰空撲來,口中噴出腐蝕性血液。柳如煙冰靈力化作護盾,擋住正麵攻擊;賈詡指揮護民軍將士用艾草火把焚燒蠱蟲;陳果與太史慈聯手,寒蟬戟與銀槍交織成光網,直取蠱巢核心。
    "看招!"太史慈銀槍甩出,纏住蠱巢頂部的青銅鎖鏈,猛地一拽,整個巢穴開始崩塌。陳果趁機將傳國璽靈力注入血池,金色光芒如潮水般蔓延,蠱蟲在光芒中發出刺耳尖叫,化作青煙消散。
    第七節 義士歸心
    晨光透過城隍廟的瓦縫灑落,眾人望著滿地狼藉的蠱巢,皆感一陣輕鬆。太史慈單膝跪地,向陳果抱拳:"某有眼無珠,誤投聖典,願以死謝罪!"陳果急忙扶起他:"子義將軍能迷途知返,便是護民陣之大幸。當今天下,像將軍這樣的忠勇之士,正是百姓需要的守護者。"
    柳如煙遞來一碗清水,笑道:"將軍可聽說過護民軍的"鐵衛營"?夏侯惇、夏侯淵兩位將軍也在其中,日後若能並肩作戰,定能掃平聖典餘孽。"太史慈接過水碗,目光掃過正在救治百姓的護民軍士卒,忽然朗聲大笑:"好!某今日便卸去聖典戰甲,願為護民陣執槍前驅!"
    第八節 糧草之計
    三日後,壽春糧倉重新開倉放糧。陳果站在糧囤上,望著排隊領糧的百姓,心中感慨萬千。賈詡匆匆趕來,羽扇指著北方官道:"探馬來報,襄陽方麵傳來捷報,夏侯惇兄弟用"火牛陣"破了聖典的"地刺蠱";樊城那邊,蹋頓的戰狼隊與張魯的驅蠱藥配合,也已控製局勢。"
    "好!"陳果擊掌叫好,轉頭看向正在教孩童練槍的太史慈,"子義將軍,壽春乃糧草重鎮,需得一員大將鎮守。"太史慈拱手應道:"某定當死守壽春,絕不讓聖典染指一粒糧食!"柳如煙忽然指著糧囤頂部:"陳郎,你看!"
    眾人抬頭,隻見一群白鴿銜著綠色枝條掠過天際,那是護民軍望樓傳遞的平安訊號。陳果握緊柳如煙的手,望向遠方——經過宛城、壽春之戰,護民陣的勢力已從豫州蔓延至揚州,越來越多的忠義之士加入其中。他知道,聖典的末日或許還未到來,但民心所向之處,便是光明升起之地。
    第九節 暗湧再臨
    子夜,陳果獨自登上壽春望樓。月光下,傳國璽突然發出異響,璽麵上浮現出一行小字:"時空裂隙,豫章為最,聖典欲破,禍及萬代。"賈詡的腳步聲從身後傳來,手中拿著半塊燒焦的玉簡:"這是從蠱巢廢墟中找到的,上麵的符文與左慈的時空玉簡相似。"
    "豫章?"陳果皺眉,"那是江東腹地,孫權的治下。難道聖典想在那裏打開時空裂隙?"柳如煙不知何時來到望樓,發間別著百姓送的野菊花:"若讓聖典得逞,多個時空的黎民百姓都將遭殃。我們必須立刻前往豫章。"
    賈詡羽扇輕揮,在地麵劃出豫章地形圖:"豫章有長江天險,孫權的水軍精銳盡在其中。若要阻止聖典,恐怕需要..."陳果接過話頭:"需要江東孫氏的協助。明日便修書與周瑜,讓他從中斡旋。子義將軍,壽春就交由你暫守了。"
    太史慈握拳行禮:"某定不負所托!陳將軍但請放心,護民陣的旗幟一日在壽春飄揚,聖典的賊兵就休想前進一步!"
    第十節 黎明前夕
    寅時三刻,護民軍主力拔營啟程。柳如煙望著漸漸消失在晨霧中的壽春城,輕聲道:"陳郎,你說我們真的能阻止聖典嗎?"陳果望著東方漸白的天空,寒蟬戟在晨風中泛起微光:"不知道,但我們必須嚐試。你看——"
    他指向遠處的農田,幾個孩童正追著一隻螢火蟲奔跑,田間傳來農夫耕地的歌聲。"隻要還有這樣的煙火氣,我們就有戰鬥的理由。"柳如煙笑了,將一塊艾草香囊塞進陳果腰間:"嗯,就像你說的,民心所向,便是護民陣的刀劍。"
    護民軍旗在前方獵獵作響,新的征程已然開啟。陳果握緊柳如煙的手,帶著賈詡和眾將士大步向前——無論前方是怎樣的驚濤駭浪,隻要心懷百姓,便無所畏懼。豫章的挑戰或許更加凶險,但他堅信,隻要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終有一日能讓天下黎民都過上和平安穩的生活。
    喜歡三國伏生誌請大家收藏:()三國伏生誌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