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以(物)理服人的儒家思想
字數:5232 加入書籤
李世民可以說此時恨不得立即拔劍將自己對麵的逆子給砍了。
自己得位不正,你個混蛋難道......
不對,這個逆子的皇位還真是被自己父皇給傳下去的。
合著到最後就自己這個皇帝是得位不正的?
李世民直接陷入到了自我懷疑之中。
“父皇,這件事您準備怎麽辦?”
李承乾收起了嬉笑的表情,看著李世民詢問道。
畢竟是自己的姑姑,李世民的親妹妹。
於情於理李承乾都要谘詢下李世民的意見。
“這件事你自己看著辦吧,不過最後如果你姑姑沒有做什麽危害大唐的事情,你就放她一馬......”
李世民自己說著突然就說不下去了。
就江南一地的冤魂都夠將整個隴右道給填滿了。
這十幾年的時間,因為李秀寧間接不知道死了多少人。
雖然李世民不知道自己這個好妹妹在其中扮演什麽樣的角色。
可是禍害百姓這一點是絕對不可饒恕的。
“哎!”
李世民歎了口氣之後,就離開了。
李承乾看著自己父皇那有些佝僂的背影,一時也不知該說什麽了。
“陛下,您可千萬不能心軟,此次江南的事情太大了,如果您放過平陽公主的話,那您在民間的威望可就......”
蘇亶擔憂的看著李承乾勸慰道。
現在可不是講什麽親情的時候。
李承乾直接點了點頭。
“我知道,這次你們過去記住了,一定要查出平陽公主和柴邵的罪證,在沒有拿到罪證之時千萬不要打草驚蛇。”
李承乾不放心的又叮囑了一次。
“陛下請放心,微臣一定不負陛下的囑托。”
蘇亶和程咬金說完之後就離開了行宮。
“黑夜!”
在眾人離開之後,李承乾直接將黑夜喊了出來。
“陛下!”
黑夜出來後恭敬的說道。
“黑夜,吳王和蜀王現在在哪裏?”
李承乾冷聲的問道。
“陛下,蜀王現在還待在蜀地,他的軍師告知他蜀地易守難攻,所以他現在偏安一隅。”
“至於吳王,在陛下來江南的消息傳出來之後,他就躲藏在了蘇州。”
“對了,陛下,上次行刺您的人可能是吳王派來的,不過現在還沒有確實的證據。”
李承乾聽著黑夜的稟報冷冷的笑了笑。
“本來還準備留著這兩個廢物的,現在更大的危機出現了,這兩個廢物不能留了。”
李承乾的話音剛落。
隻見黑夜直接就下去吩咐去了。
“裴謙,朕給你個任務,如果你可以完成,那朕保你坐上大唐將軍之位。”
李承乾轉頭看著裴謙說道。
裴謙在聽到李承乾的話之後直接就激動了起來。
他已經等待許久了。
現在當初的四人就剩下他裴謙還是一事無成。
楊懷貞雖然立誌成為弄臣,可是人家已經是戶部侍郎了。
王懷瑾更是成為了編纂書籍的負責人。
張俞就更別說了,人家現在都可以號稱大唐第一商賈了。
隻有他裴謙,還隻是跟在陛下身邊辦事的,沒有一點正式的職務。
“陛下,讓末將去做什麽?”
裴謙激動的看著李承乾問道。
李承乾走到堪輿圖前麵,手指點在了黨項上麵。
“朕給你兩萬大軍,去把黨項給朕滅掉,然後吐穀渾和黨項合並,成為劍南道,你就是劍南道第一任節度使。”
“不過你要給朕定死在劍南道上,不許吐蕃踏入我大唐一步,可以做到麽?”
李承乾看著裴謙問道。
“陛下,末將一定以最快的速度將黨項給拿下,並且不會讓吐蕃進犯我大唐一步。”
裴謙拍著胸脯對李承乾保證道。
“裴謙,朕把大唐的西大門交給你,你千萬不要讓朕失望,現在大唐內憂外患,朕能用的人不多了。”
李承乾笑著拍了拍裴謙的肩膀。
裴謙重重的點了點頭。
隨後,裴謙拿著李承乾的虎符就離開了這裏。
帶著幾名侍衛直接朝薛仁貴所在的方向而去。
他這次是要將薛仁貴的軍隊給接手了。
然後去征討黨項!
而薛仁貴在李承乾的安排下,已然返回長安。
畢竟長安城中現在沒有一個大將坐鎮。
李承乾始終心中難安。
在將一切安排好之後,李承乾帶著楊懷貞和李一走出了行宮。
在離開揚州之前,李承乾想再看一看揚州的風景。
畢竟他這一輩子不一定有第二次機會來揚州了。
走在揚州的大街上,看著和他上次來截然不同的景象,李承乾的心中稍顯安慰。
隻見街邊的小販臉上帶著笑容,大街上奔跑的孩童也不像上次來的時候那樣,臉上都是驚恐之色,而是帶著發自內心的笑容。
而周邊的百姓臉上,也不似上次那樣麵色枯黃,而是隱約的臉色轉好了起來。
這對於李承乾來說,就是最大的欣慰。
為帝者,不隻是要開疆拓土,威震天下。
更重要的是可以讓自己境內的百姓吃飽穿暖。
這才是為帝者最成功的表現。
李承乾要的不是那些什麽虛假的盛世。
而是要的一個實實在在的時代。
一個獨屬於他李承乾的時代!
在李承乾來到府學的時候,竟然聽到裏麵傳來了爭吵的聲音。
李承乾疑惑的率先走了進去。
剛走進來,李承乾就看到竟然是孔穎達和府學的學子在爭辯著什麽。
李承乾沒有上前打擾,而是站在一邊聽了起來。
隻見孔穎達站在前方,掃視了在場的每一位學子之後。
“諸位,吾輩治學,當心懷家國天下,修身,齊家,而後治國,平天下,此乃我儒家千古不易之大道。”
“唯有以天下為己任,方能成就一番大事業,使得國泰民安,四海升平。”
孔穎達的話音剛落,隻見一位江南學子就站了起來反駁道:
“孔先生,您所言固然高遠,然血上以為,當下之急,並非是空談家國天下。”
“不知孔先生是否在江南周邊轉過,現在有多少百姓尚在溫飽的邊緣掙紮,食不果腹,衣不蔽體。”
“此時空談家國天下,是否太過遙遠?”
聽到學子反駁的話。
孔穎達的眉頭都皺了起來。
“後生,此言差矣,家國不穩,何以保天下百姓安穩?”
“唯有國家昌盛,方能為百姓提供庇護,創造安居樂業的環境。”
“若人人隻顧自家溫飽,不顧家國大義,國將不國,又何來百姓的安穩生活?”
孔穎達苦口婆心的講解道。
李承乾站在門外聽著孔穎達這套言論。
無奈的搖了搖頭。
儒家的思想太過於理想化,根本不切合實際。
還是後世的儒家思想好。
以(物)理服人的儒家思想,那才是李承乾想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