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怎麽看,現在的京海都是塊肥肉

字數:6222   加入書籤

A+A-


    丁義珍急匆匆站起來,熱情地伸出手,“我們從京州光明區過來學習,請育良書記多多指點。”
    “哎喲,丁區長,你們動作挺快。”高育良笑著回應。
    “我們本來以為你們得中午才到呢,沒想到這麽早。”丁義珍滿臉堆笑說完,又介紹身旁的孫連城,“這是我們新上任的副區長兼辦公室主任孫連城。”
    孫連城也恭敬地遞過手,和高育良握手。他比起丁義珍低調得多,年紀輕輕才三十出頭,和其他領導相比顯得青澀,不過幹勁十足。
    高育良點點頭:“三十多歲的副區長,不容易。”
    趙立春雖然隻是省裏的三把手,但他還掌管著京州市。因為省城正大力搞經濟改革,光明區首當其衝,丁義珍此行就是來考察、學習以及招商引資的。光明區是京州最大的區,也是趙立春重點打造的政治成果之一。
    高育良坐下後開始講話,“昨天我們幾個去綠藤看了看,發現那裏的經濟比京州更有活力。不過那邊的長藤資本和新帥集團出了不少問題,幾乎壟斷了綠藤的主要產業。”
    “回程路上我們就討論了,要削弱這兩個企業的壟斷地位,創造公平的競爭環境。”
    “建工集團的情況不同,它在京州一家獨大,我們需要削減它的勢力範圍,讓別的企業也能生存下去。”
    “關於長藤資本和新帥集團,我們打算用京州市府衙的名義進行股權重組,組建一個新的京海投資集團。”
    “這樣就能整合京州和綠藤的資源,京投集團成立後還會向其他城市擴展。”
    “到時候光明區的企業也可以到京州發展,京投的資金也會流向京州,實現兩地共同發展。”
    丁義珍和孫連城聽得認真,但沒插嘴。畢竟級別擺在那裏,高育良比他們高一級,而且他們是來尋求支持的。具體怎麽支持,還得看京州方麵的決定。
    高育良正說著,丁義珍張著嘴,愣在那裏。
    孫連城卻皺眉沉思:“嗯,我想問問,咱們京投集團合並這事,得花多久?”
    高育良臉色嚴肅起來:“兩大企業股權整合這事,可不是鬧著玩兒的。”
    “就說綠藤的長藤資本吧,它在當地投資了不少行業呢。”
    “咱京州市的意思是,先把不太重要的產業賣出去。”
    “我們可以把資產賣給外麵的投資人,減少長藤資本的業務範圍,提高效率。”
    “大家也知道,那場大火給綠藤帶來了多大的打擊。”
    “好多外地企業甚至外國資金,都對綠藤敬而遠之……”
    “眼看年底就到了,年後至少半年還得用來恢複城市形象。”
    “我覺得最少要一年才能完成業務簡化。”
    聽到這話,丁義珍和孫連城有些坐不住了。
    這次來考察,他們是想讓京海出錢支持光明區經濟發展。雖然京海剛結束掃黑行動,但這不代表這裏窮,更不代表京海沒錢。
    再說,京海和綠藤以前都是地級市。
    結果綠藤自己不爭氣,降級成了縣區級,並入京海。
    這樣一來,綠藤的經濟受到壓製,政策也縮緊,等於把綠藤的錢都往京海口袋裏送。
    怎麽看,現在的京海都是塊肥肉。
    漢東其他市都清楚這一點,尤其是主管全省經濟的第三把手趙立春,他心裏明鏡似的。
    所以他才派了光明區的兩位領導過來。
    結果高育良說這番話時,表麵看挺真誠,實際上卻是在抱怨,讓人哭笑不得。
    “育良書記,這……”
    丁義珍不敢直接反駁,但又得說點什麽,一臉為難。
    “一年時間確實太久了。”
    “立春書記昨天在京州會議上下了死命令。”
    “明年一開年,光明區就得開始大規模建設,好好幹一場……”
    “要是等一年後京海的錢才到位,我們可真的要挨餓了。”
    高育良笑著聽完他們的牢騷,兩手一攤。
    “京海的情況,你們又不是不知道。”
    “兩市六區十二縣,上下都需要整頓。”
    “這幾個月,光是行政人員安排,才剛剛理清頭緒。”
    “財政賬目,到現在還沒完全梳理好……”
    “隻要發現漏稅的企業,我們就查一個罰一個,就連一個小餃子館的問題,我們還專門開會處理。”
    “是真的沒錢,否則怎麽會窮成這樣?”
    在場的人都擅長推諉扯皮,訴苦更是輕車熟路。
    “育良書記,你看這樣行不行?”
    孫連城年輕,沒聽出話裏的深意。
    高育良正色道,他特別想有所作為,說道:“光明區跟京海可以簽個投資意向書。”
    “意向書上寫個大概的投資總額……”
    “之後分批投錢,比如京海投資集團打算給光明區投五六十億。”
    “兩年之內,第一次投多少,總共投幾次……咱們按大致時間表,一步步來。”
    “這既能緩解京海的財政壓力,也能讓光明區新年一開始就忙起來。”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說實話,這確實是個踏實幹事的想法。
    不過高育良卻笑了,盯著孫連城看了半天,對丁義珍說:“丁區長,你們孫主任腦子轉得挺快呀。”
    不再叫副區長了,直接稱孫主任。
    “育良書記,要是空著手回去,真不好交代。”
    丁義珍笑著解釋:“我們也無奈,這是立春書記定的任務。”
    丁義珍這人可精明。
    他知道高育良能走到今天,全是趙立春提攜的。
    所以不提具體投資方案,也不談財政難處。
    他直接搬出趙立春施壓,說要是不給錢,就隻好回去告狀。
    “這樣吧……”
    高育良也不是省油的燈,哪會這麽容易被拿捏?
    他看看時間說:“今晚我給你們介紹趙瑞龍趙公子。”
    “山水集團現在是京海最大的民企,財力雄厚。”
    “他們已經拿下幾個大項目了……”
    “既然立春書記有這意思,那讓山水集團先出錢。”
    “去光明區年前買兩塊地,年後就開工。”
    “這樣立春書記也不會責怪你們了。”
    丁義珍啞口無言。
    本來想用趙立春施壓,結果高育良直接搬出趙瑞龍化解僵局。
    “這……”
    丁義珍自然不樂意:“育良書記,趙公子我們雖沒見過,讓他出錢不太妥吧。”
    “有什麽不妥?”
    高育良笑得賊兮兮的:“京州要發展,經濟要提升。”
    “引進資金振興光明區才是當務之急。”
    “山水集團現在有能力,幾十億可能拿不出……”
    “但幾千萬、幾億,趙公子肯定能拿得出。”
    “建個樓盤從規劃到完工至少兩三年吧?”
    “再說,山水集團總部就在京州……”
    “讓趙公子先在本地投資,等京海緩過來也好。”
    丁義珍再無話說。
    他跟孫連城對視一眼,隻能認命。
    作為一地之主,領導的政績往往得看地方經濟。京海發展得越好,高育良的成績就越亮眼。但他不能隻顧著趙立春,還得為呂州的李達康想想。如果京海一直在給省城供血,那呂州不就能有更大的發展了嗎?
    過了很多年,李達康一路高升,而高育良要麽被調到其他崗位,要麽被派到沒太多權力的單位,基本算是到了盡頭。他知道這一點。
    趙瑞龍年輕氣盛,在京海很是張揚,高育良心裏並不喜歡這種態度。開完兩個小時的會,眼看快到中午,高育良提議大家中午在單位食堂隨便吃點,晚上去京州大酒店談正事。
    大家都同意了,隻有高育良自己留在辦公室。他拿出手機給趙瑞龍打了電話。
    “喂,育良書記,有什麽吩咐?”趙瑞龍聲音迷迷糊糊的。
    “瑞龍,你晚上有安排嗎?”
    “嗯,晚上有點事,有幾個香港商人剛到京海,我要去接待。”
    “接待的事先擱一下,”高育良直接說,“丁義珍要來,我打算晚上請他在京海大酒店吃飯,主要聊去光明區投資的事。”
    “能不能先把港商的事辦了?”趙瑞龍不情願地嘟囔著。
    “你的事可以往後推,先辦這個重要的。”高育良語氣堅定。
    趙瑞龍有點不高興,“育良書記,咱們得講究個先後順序吧?這些香港商人都是大人物,我還想讓他們給山水集團投資呢。”
    “你們集團接的項目是不是太多了?要是這樣的話,京海可能得重新評估你們的資格了。”
    趙瑞龍趕緊解釋,“哎呀,育良書記,咱們怎麽說到這份兒上了?”
    雖然趙瑞龍是太子爺,但麵對高育良還是有所收斂。項目關係到山水集團的未來和趙瑞龍自己的前途,他不敢掉以輕心。
    “行,我晚上安排一下。”
    “還有一件事,”高育良繼續說道,“今晚我會帶祁同偉一起去,你小子要抓住機會。立春書記怎麽說的,你就怎麽做。跟祁同偉處好關係,你們年紀差不多,想做什麽就做什麽,不用拘束。”
    趙瑞龍聽得一臉困惑。按理說,祁同偉現在可是個很紅的警察。
    趙瑞龍心裏直犯嘀咕,不明白為什麽連高育良這樣的大人物都這麽關注這件事。不過他還是爽快地答應了。
    喜歡名義:我祁同偉,妻小艾姐陳淑婷請大家收藏:()名義:我祁同偉,妻小艾姐陳淑婷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