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集 黑鷹墜落:摩加迪沙衝刺

字數:7409   加入書籤

A+A-


    【殊死抵抗】
    而第160特種作戰航空團的直升機這次任務中特別賣力,它一整天都在向地麵屋頂上、街道邊出現的當地人開火。
    盡力去阻擋索馬裏武裝人員的攻擊,但在戰鬥中,有兩架飛機被擊落,另外兩架飛機迫降中彈後,轉移到紐波特地區。
    160特種作戰航空團是美國陸軍特種作戰部隊中唯一的航空部隊,代號"黑夜潛行者",它主要負責對三角洲部隊和其他特種部隊提供直升機運輸和攻擊支援。
    為了能及時給部隊提供補給,小型飛機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壞,但情況緊急,加裏森將軍決定,命令黑鷹6號去執行這一極其危險的補給任務。
    黑鷹6號很快飛臨墜機點的南門的一個街道上空徘徊,駕駛員看見下麵集結了大量的sna民兵,他們在攻擊地麵上的美軍戰士,並用重機槍開始向直升機射擊。
    30秒的空中停留時間,四麵八方密集子彈將機身釘出無數個彈孔,飛行員將補給包不停地推到下麵的街道,這時一發子彈擊中了三角洲部隊中士加迪臉部,他頓時滿臉是血。
    同時子彈打穿了飛機的發動機和變速箱,但6號黑鷹仍保持懸停狀態一直到所有補給品都被投放完畢。
    三個小分隊都得到了補給品,但斯蒂爾是個例外,他沒有得到任何補充,因為他所處的位置較遠,而且下麵的子彈不容飛機慢慢尋找他處的位置。
    一架小鳥攻擊直升機抵達目標區域,駕駛員俯瞰下麵,美軍四周聚集了大量的索馬裏人,並不停地射擊。
    小鳥的炮手密集的子彈對他們進行飽和攻擊,現在部分索馬裏民兵開著攜帶重型車載機槍和無後坐力炮的皮卡車也抵達了現場。
    由於美軍各小分隊孤立獨守,沒有形成的防禦體係,很容易被逐個消滅,情形極其危險。
    因為夜間,直升機上飛行員無法準確辨別索馬裏的主力部隊方位,於是地麵部隊向索馬裏民兵聚集的屋頂,投擲的了紅外信號燈,小鳥對著紅燈閃爍的平房頂,進行密集掃射。
    隨著時間的推移,索馬裏的槍擊聲也變得稀疏很多,因為,美軍四周的增援部隊慢慢地抵達了此地。
    【維和部隊在哪?請支援】
    總部的將軍加裏森認為悍馬車沒有裝甲,無法安全地將這些被困的戰士運回來,他思考再三,隻得請求駐紮在紐波特地區的聯合國巴基斯坦和馬來西亞維和的裝甲部隊提供援助。<48坦克和32輛禿鷹裝甲運兵車需要數個小時才能進入城市執行救援任務,因為他們不是快速反應部隊,事先也沒有接到通知。
    而美軍第10山地師的救援部隊終於於晚上11點31分從紐波特地區出發,向北開進目標地。
    美國第10山地師部隊和馬來西亞部隊同乘坐馬來西亞裝甲運兵車,巴基斯坦70輛坦克坦克連成一條長長的隊伍,由馬來西亞禿鷹裝甲車領頭,排成了兩英裏的車隊,浩浩蕩蕩向那個已經變成焦土的城市開進。
    車隊到達後停放在黑鷹一號和四號墜落點之間的區域,散布的士兵們立即前往這兩個墜機地點奔跑進行急救。
    而第10山地師的眼鏡蛇直升機也已抵達目標地,為地麵進行火力支援,因為街道狹窄,車隊仍然停留在寬闊的大街上,因為受到強烈的火力抵抗,後續的車隊速度進展緩慢。
    突然,不知從哪個屋角飛來了一顆火箭彈,徑直擊中路中的一輛卡車,它頓時掀翻並燃起了刺眼的火光。
    車裏麵的人急忙滾爬出來,又翻進附近的其它車輛,馬來西亞裝甲炮手對著眼前的建築物拚命轟擊,盡管使用了裝甲車,但對於如此長的車隊來說,同樣要經曆殘酷的戰鬥。
    排在最前的馬來西亞裝甲禿鷹,也被火箭彈擊中,一名馬來西亞士兵當場被炸亡,還有7名維和的戰士也身受重傷,但車輛沒有受到致命損壞,這可是裝甲不是悍馬。
    由於沿途sna民兵的抵抗,如此長的車隊,一旦前麵一輛車被擊中,後麵就要花費很久才能突圍。
    1號墜機地點被困的遊騎兵和三角洲部隊,每個人的內心都經曆了心理極限的煎熬,不斷通過無線電大聲詢問地麵救援車隊何時能夠到達,他們每次得到的不是希望而是絕望。
    既然很早就出發了,怎麽一會兒說半小時一定能到,再問的時候,卻又變成了40分鍾,這種模糊的時間數字讓被困士兵的神經幾乎崩潰。
    當救援的車隊抵達匯合點,交火暫時停息,這時前半部分的車隊在霍迪格路右轉,前麵是淩亂不堪的路障,他們擔心裏麵有炸彈和地雷,領頭的禿鷹無法判斷,不敢輕易強製穿過。
    因為前方緊急,這時,乘坐在禿鷹裏的第10山地部隊從車上下來,一些人徒步前往黑鷹1號墜落點,留下一些人則清理路障,因為後麵的車隊還列隊等候著。
    而這些徒步前行的山地師戰士必須更加小心,每經過一個街區都要進行戰鬥,在艱難的行進過程中,一個名叫馬丁的山地師士兵被打死。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摩加迪沙衝刺】
    在黑鷹四號的墜機地點,救援人員也趕到了現場,但機艙內空無一人,這些索馬裏民兵接到指令,已將全部屍體轉移,而唯一活著的飛行員杜蘭特也被sna組織關押了起來。
    美軍由於擔心黑鷹核心科技和飛機的特殊材料被泄露,命令地麵部隊將這兩架殘骸炸毀。
    十幾分鍾過後,路障被清除,車隊向東行進,步行的部隊一時無法找到黑鷹1號的墜落點,於是在小鳥直升機的空中指引下前往墜機地點,救援隊伍終於在行動開始後近11個小時才到達墜機點。
    禿鷹裝甲車和悍馬很快在四周加固了遊騎兵的防線,由於直升機已嚴重變形,於是,悍馬車連接在飛機前部和後部的金屬環,將機身拉開,而現場花費了幾個小時才將黑鷹1號的機組人員屍體悉數救出。
    這時已是淩晨5點45分,太陽升空,而車輛開始向南行駛,打算與在南邊其他街道的車輛匯合,但由於運送的是死者和傷者,擔架要占據空間,而所有遊騎兵和三角洲隊員無處可乘。
    他們沒有其他辦法,隻能向南徒步走一英裏才到達車輛集合的國家街,但地麵上的戰士無法利用裝甲車作為掩體,因為裝甲禿鷹的行駛速度很快。
    於是,步行的斯蒂爾上尉帶領九名遊騎兵,剩餘的三角洲特種士兵和救援隊的成員,冒著隨時可能襲來的子彈,穿過摩加迪沙的數條街道。
    後麵還有索馬裏的追兵,他們每到一個十字路口危險區時,戰士進行交替掩護,就在大家向前奔跑時,突然“嘭”一聲巨響,施特勞斯軍醫跌入路邊的灌木叢中,後他又從灌木叢中爬了出來。
    原來這名軍醫突然被一顆閃光手榴彈擊中後背,背心被炸燃,但這並不致命武器 ,並無大障,於是撲滅後繼續向前。
    最終,已到體能極限的士兵們發現了前麵正在等待他們的裝甲運兵車和悍馬車縱隊,他們趕緊爬向運兵車。
    遊騎兵和三角洲士兵獨自返回車隊的這段旅程,後被美軍稱為“摩加迪沙衝刺”。
    車隊終於在1996年10月4日的早上6點30分開始向集結點的東北方向開發,那裏是巴基斯坦的軍事衛生體育場。
    【結局】
    這場摩加迪沙戰役,對於美軍來說,幾乎是一場災難性的戰役,戰爭強度之殘酷,遠超美軍的預期,造成了19名美國軍人失去生命,82名聯合國士兵受傷,兩架最先進的直升機被擊落,並出動數百的聯合國維和的裝甲、坦克還有運兵車。
    事先美國確定的由160名戰士,需要30分鍾完成的任務,竟然15小時才得於完成脫困,而這對於全球四處碾壓的美軍來說,這無疑是一場噩夢,但在戰爭中,雙方軍人展現出的勇敢精神是不容置疑的。
    雖然索馬裏人死亡人數高達近2000人,但其中大部分是圍觀的手無寸鐵的平民。不管怎樣,從軍事戰略上來說,這次戰役對於艾迪德及索馬裏sna,無疑是一場戰略上的大勝利,也變相地提高了艾迪德在國際和國內的聲望。
    艾迪德成功地運用圍點打援戰術,先打掉一架飛機,美軍必然會拚命營救,然後利用縱橫交錯街道的複雜地形,將美軍拖入巷戰,然後進行攻擊,用土槍雜炮打敗了世界上老大。
    在戰役真實情況公開後,公眾表現了強烈反對之聲,迫於民眾的壓力,剛上任一年的總統克林頓,下令停止針對索馬裏的所有敵對及軍事行動,並委派一名特使前往索馬裏和談,並承諾美軍在1994年3月之前逐步撤離索馬裏。
    黑鷹4號飛行員杜蘭特在11天後被釋放,而兩架直升機上機組人員的屍體在歸還時,已不忍直視。
    1996年8月2日,也就是這場戰役五年之後,索馬裏民族聯盟的最高領導人艾迪德因突發心髒病而死,貧窮的索馬裏的內戰沒有改變,一直生活在饑荒和軍閥混戰的硝煙之中。
    【黑鷹墜落事件後的索馬裏】
    索馬裏自1993年“黑鷹墜落”事件後的國內情況不容樂觀。
    1993年—1995年:國際幹預的失敗與無政府狀態的繼續,“黑鷹墜落”事件是索馬裏曆史上的一個標誌性事件,它不僅標誌著國際幹預的失敗,也進一步加劇了索馬裏的無政府狀態。
    1993年10月3日,美軍在摩加迪沙執行抓捕軍閥艾迪德的行動中,兩架“黑鷹”直升機被擊落,導致19名美軍士兵陣亡,數十人受傷。這一事件引發了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也讓美軍意識到在索馬裏的軍事行動難以取得預期效果。
    1994年,美軍宣布撤出索馬裏,聯合國的維和行動也逐漸陷入困境。
    隨著國際力量的撤離,索馬裏再次陷入無政府狀態,各軍閥和部族武裝繼續爭奪地盤,國家四分五裂。
    摩加迪沙成為各派勢力爭奪的焦點,城市被分割成多個區域,由不同的軍閥控製。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普通民眾在戰火中艱難求生,饑荒和疾病肆虐,社會秩序徹底崩潰。
    1995年—2000年:軍閥割據與地區自治的興起,國際幹預結束後,索馬裏進入了一個以軍閥割據和部族衝突為主導的時期。
    各軍閥通過武力爭奪地盤,試圖建立自己的勢力範圍。然而,這種混亂的局麵也促使部分地區開始尋求自治,以實現相對的穩定。
    1998年,索馬裏東北部的邦特蘭地區宣布自治,建立了自己的行政機構。
    與此同時,北部的索馬裏蘭地區在1991年宣布獨立後,也逐漸形成了相對穩定的政權。
    這些地區的自治嚐試為索馬裏的未來發展提供了一種新的可能性,但也加劇了國家的分裂趨勢。
    2000年—2006年:過渡政府的嚐試與伊斯蘭法院聯盟的崛起,2000年,索馬裏在國際社會的推動下成立了過渡國家政府tng),試圖恢複國家的統一和穩定。
    然而,由於缺乏廣泛的支持和有效的治理能力,tng未能實現其目標,國家仍然處於分裂狀態。
    2006年,伊斯蘭法院聯盟icu)崛起,迅速控製了索馬裏南部和中部的大部分地區,包括摩加迪沙。
    icu的出現暫時緩解了部分地區衝突,為民眾帶來了短暫的和平。
    然而,由於其與極端主義勢力的聯係,icu的崛起引發了國際社會的擔憂。
    2006年—2012年:埃塞俄比亞幹預與過渡聯邦政府的困境,2006年底,埃塞俄比亞應索馬裏過渡聯邦政府tfg)的請求,出兵擊敗了伊斯蘭法院聯盟。
    此後,tfg在埃塞俄比亞的支持下試圖恢複國家統一,但麵臨諸多挑戰。
    與此同時,伊斯蘭法院聯盟的殘餘勢力青年黨ashabaab)迅速崛起,成為索馬裏南部的主要極端主義勢力。
    青年黨通過恐怖襲擊和遊擊戰,不斷削弱tfg的權威,控製了大片領土。
    國際社會多次試圖通過軍事和政治手段幫助tfg穩定局勢,但效果有限。這一時期,索馬裏國內的衝突進一步複雜化,國際幹預與國內勢力之間的矛盾交織在一起。
    2012年至今:聯邦政府的建立與挑戰,2012年,索馬裏在國際社會的支持下建立了聯邦政府fgs)。
    這是自1991年以來首個獲得廣泛國際認可的中央政府。然而,聯邦政府的建立並不意味著索馬裏實現了真正的統一和穩定。
    青年黨繼續在索馬裏南部和中部地區發動襲擊,試圖推翻聯邦政府。此外,索馬裏蘭和邦特蘭等地區自治政府與中央政府之間的權力爭端也不斷加劇。
    聯邦政府在重建國家基礎設施、恢複經濟和社會秩序方麵麵臨巨大挑戰。
    盡管如此,索馬裏在近年來也取得了一些積極進展。
    2024年,索馬裏決定實施直接普選製度,向總統製度過渡。
    這一改革被視為索馬裏邁向民主的重要一步,但同時也引發了國內政治階層的爭議。
    未來,索馬裏的政治穩定和國家統一仍將麵臨諸多不確定性。
    總之,自1993年“黑鷹墜落”事件以來,索馬裏經曆了從國際幹預到軍閥割據,再到聯邦政府建立的複雜曆程。
    盡管國際社會多次試圖幫助索馬裏恢複穩定,但其國內的部族衝突、極端主義和權力爭端等因素使得這一目標難以實現。
    未來,索馬裏能否在新的政治改革和國際支持下走向穩定,估計還需要漫長的過程。
    本文完結)
    喜歡90年代大案係列請大家收藏:()90年代大案係列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