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午夜焚車迷案(2)
字數:6936 加入書籤
在深入調查過程中,警方通過查詢這一歸屬濰坊的手機號碼機主信息,發現號碼持有人是一位 35 歲的中年男性,名為竇天明。
竇天明是濰坊本地人,目前在濰坊市內一家汽車工廠擔任工程師。
發現這個號碼後,我們立刻采取行動,秘密撥打該號碼,然而電話一直處於關機狀態,此後也再未開機。綜合各方麵收集到的情報進行分析判斷,竇天明具有重大作案嫌疑。
為進一步掌握情況,警方對竇天明的社會關係展開全麵調查,結果發現他在景縣沒有任何親友。基於這一情況以及案件相關線索推測,在將涉案車輛焚毀之後,竇天明極有可能直接逃回他位於濰坊的家中。
為追蹤竇天明的行蹤,在掌握其登錄身份後,警方迅速前往景縣汽車站以及出租車站,調取相關監控錄像,重點查看是否有竇天明購買車票或者乘坐出租車的情況。
功夫不負有心人,監控畫麵顯示,在 10 月 1 日清晨,在從案發現場窪村前往縣城汽車站的幾條必經之路上,均出現了竇天明徒步行走的身影。
隻見他朝著西麵方向,沿著一條鄉間小公路穩步前行,途中穿過一個村子,而後踏上了景縣到阜城的景福公路,接著便沿著這條公路一直向南行進。
到達案發現場後,整個追蹤過程都是緊密跟隨、步步推進的。案發當天早晨 6 點 16 分,犯罪嫌疑人竇天明身著作案時的衣物,背著雙肩背包,現身於景縣汽車站西側大門外。
隻見他神色淡定,徑直走向售票廳,購買了一張前往山東德州的車票,隨後在 15 分鍾後,登上客車離開了景縣。
偵查人員發現其行蹤後,迅速展開追捕行動。竇天明抵達德州後,並未停留,又在德州車站購買車票前往濰坊。
在確定嫌疑人已逃回濰坊後,專案組果斷決策,連夜派出抓捕小組,馬不停蹄地趕赴竇天明在濰坊的住處,並在那裏展開了秘密蹲守。
時間來到 10 月 2 日下午兩點,竇天明駕駛私家車從家中駛出,隨後緩緩駛入濰坊市青少年宮的地下車庫。抓捕時機已然成熟,專案組當機立斷,決定立即收網實施抓捕行動。
抓捕過程中,竇天明進行了激烈反抗。一開始,他似乎並不清楚發生了什麽。
當偵查人員向他出示警官證,表明身份後,竇天明的臉色瞬間陰沉下來。就在這時,偵查人員在他汽車的後備箱中,發現了受害人的手機、平板電腦、身份證以及銀行卡等重要物品,這些證據進一步坐實了他的犯罪事實。
在整個案件的偵破過程中,專案組全體成員齊心協力,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充分發揮專業能力和團隊協作精神,在最短的時間內確定並成功追捕到犯罪嫌疑人。
僅僅用時 29 個小時,便將犯罪嫌疑人成功抓獲,這一工作成果堪稱卓有成效。
這起案件順利告破。公安民警一路披荊斬棘,克服了數不清的困難,終於成功將犯罪嫌疑人抓獲歸案。這一行動有力地震懾了犯罪勢力,也為社會的穩定和諧築牢了堅實防線。
然而,案件的調查工作遠未結束,一係列謎團如重重迷霧,亟待警方去撥開。
劉麗麗身處保定,竇天明身在濰坊,兩人同為汽車行業的從業人員,看似生活毫無交集,如同兩條平行的線,在各自的軌跡上運行。但令人費解的是,他們之間為何保持著如此頻繁的通話?
9月30日當晚,又是什麽原因,讓他們雙雙離開自己所在的城市,相約前往天津,最終導致這場悲劇的發生?這兩位年齡相近的中年人,他們之間究竟隱藏著怎樣不為人知的秘密?
說起竇天明,在旁人印象裏,他性格老實本分。據他老婆講,他平日裏特別樂於助人,總想著替人排憂解難,而且是個自尊心很強、特別愛麵子的人。相隔這麽遠的劉麗麗和竇天明到底是怎麽認識的?
事情要追溯到三年前,那時竇天明是北京市一家汽車公司的員工,劉麗麗與他同在一個部門。兩人年齡相仿,工作經曆也有著諸多相似之處,這使得他們在日常工作中很能聊得來。
在外人眼中,竇天明工作能力出色,許多別人棘手的難題到了他這兒都能迎刃而解;而劉麗麗作為一名女性,在職場上同樣銷售業績出色,收入不低,大家都覺得她必定有著過人的本事。
在竇天明心裏,劉麗麗無疑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女強人。她工作能力卓越,深受領導的信任與器重。然而,兩人的交流一直僅僅局限於工作範疇,對於劉麗麗的私人生活,竇天明可謂一無所知。
直到 2013 年 4 月的一個周末,命運的齒輪悄然轉動。那天中午,剛出差歸來的劉麗麗在樓下與竇天明不期而遇。
許久未見,兩人都格外熱情。或許是出於久別重逢的喜悅,又或許是當下氛圍使然,劉麗麗突然盛情邀請竇天明到家中一同吃飯。
竇天明後來回憶,劉麗麗是個很謹慎的人,在情感上,如果不是信得過的人,她是絕對不會帶回家的。畢竟她獨自一人居住,膽子其實挺小的。
在劉麗麗家中,兩人一開始隻是隨意地拉起家常。然而,漸漸地,劉麗麗的情緒悄然發生了變化。隻見她先是毫無征兆地大哭起來,隨後,便向竇天明娓娓道出自己那段不堪回首的失敗婚姻經曆。
這些事都是竇天明聽劉麗麗親口講述的。她的前夫對她實施過家庭暴力,其中有一次,她被打得臉上青一塊紫一塊,傷得太重,根本沒法去上班。
還有一回,情況更是糟糕,她被嚇得不敢回家,近乎無家可歸,無奈之下,隻能撥打 110,尋求警察的調解與幫助。
更讓人心酸的是,她生孩子的時候,是剖腹產,如此關鍵又艱難的時刻,她獨自躺在醫院,老公和婆婆都不在身邊,無人陪伴照顧。
就在一個星期前,由於長期的感情不和,劉麗麗終於和前夫正式辦理了離婚手續。她之所以願意向竇天明傾訴這些痛苦的過往,顯然是對竇天明充滿了信任。在她的觀念裏,離婚是一件不光彩的事情,所以哪怕是身邊的同事和鄰居,若非和竇天明關係親近,她是絕不會輕易提及的。
竇天明聽著劉麗麗的哭訴,當時也隻能輕輕拍拍她的肩膀,輕聲安慰幾句,並說道:“要是有什麽需要我幫忙的,盡管開口,我一定盡力。”
竇天明的這番話仿佛一束光照進了劉麗麗黑暗的世界,給了她莫大的勇氣和鼓勵。
從那以後,兩人的關係愈發密切。除了工作上的往來,竇天明還經常在生活上給予劉麗麗各種幫助,溫暖著她那顆受傷的心 。
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要是有女人幹不了的活兒,劉麗麗就會找竇天明幫忙。像掛個窗簾、給門上換把鎖這類事情,都是竇天明幫忙處理的。
而劉麗麗在情感方麵遭遇挫折時,也總會向竇天明尋求安慰。每當遇到困難,或是碰到自己拿不定主意的事情,她就會給竇天明打電話,有時候也會發短信。竇天明作為同事,對她的遭遇深感同情,當時就想著能幫一點是一點。
日子一長,劉麗麗對竇天明產生了好感,漸漸地,似乎對他有了一種心理上的依賴。
2013 年 9 月的一天,劉麗麗因心情不佳,再次邀請竇天明一起出去散心。在賓館的房間裏,兩人的關係第一次突破了底線。
這一切發生得比較突然,竇天明之前就跟劉麗麗表明過態度,盡量不想走到這一步,畢竟自己有家庭。劉麗麗當時也表示知道這種情況,還承諾不會影響竇天明的家庭。
可自第一次發生關係後,竇天明心裏一直很糾結,他並不想和劉麗麗走得太近,內心一直試圖和她保持距離。竇天明和妻子是初中同學,到了大學,兩人相戀並走到一起,後來結婚生子,夫妻感情一直相當穩固。
此時的竇天明陷入了深深的矛盾之中。一方麵,麵對自己深愛的妻子和可愛的孩子,他為自己的出軌行為感到愧疚萬分;可另一方麵,麵對劉麗麗的各種請求,他又實在狠不下心拒絕。
當時,竇天明心裏想著必須適可而止了,絕不能再任由事情往更複雜的方向發展。到了 2013 年,恰好濰坊這邊有個工作機會,對他來說,這是個絕佳的契機。
一方麵,他渴望回到濰坊,回到熟悉的家鄉;另一方麵,竇天明也希望借此和她拉開距離,想著隨著時間慢慢流逝,或許這段複雜又棘手的感情糾葛能漸漸被衝淡,一切都能回歸平靜。
然而,事情的發展完全出乎他的預料。在他離開北京後,劉麗麗不僅沒有就此罷手,反而更加緊追不舍,甚至徹底打破了他們先前心照不宣的約定,開始肆無忌憚地幹涉起我的家庭生活。
劉麗麗曾經偷偷拍過一些他倆在一起的照片,以此作為威脅竇的把柄,並放話說要是竇天明不滿足她提出的各種需求,她就會把這些照片發給他的同事和家人。
麵對這樣的威脅,竇天明實在是沒有更好的應對辦法,隻能選擇忍氣吞聲。為了防止家人發現他和劉麗麗之間這段不可告人的秘密,竇天明特意去辦理了一個新的手機號碼,專門用這個號碼來和她聯係。
即便如此小心翼翼,如果竇天明有兩個星期沒有主動和她聯係,她就會主動打電話過來,電話那頭的她怒氣衝衝,質問竇天明為什麽這麽久都不聯係她。
隨著日子一天天過去,劉麗麗的胃口越來越大,她顯然已經不再滿足於現有的這種畸形關係。
有一天,劉麗麗給竇天明發了條短信,提出了三個要求,也算是給他下了最後通牒。第一條,讓他跟妻子離婚;第二條,每個月必須找個時間去陪她;第三條,如果我不答應前兩條,她就要把那些照片發到竇天明的公司。
很明顯,她的這些要求已經嚴重觸動了竇天明的底線,可他又不敢直接和劉麗麗撕破臉,隻能試圖用拖延戰術來應對,想著能拖一天是一天,走一步看一步。
然而,劉麗麗的步步緊逼猶如一把不斷施壓的鉗子,最終將他逼到了崩潰的邊緣,逼使他最終狠下心來,萌生出了殺人滅口的可怕念頭。
劉麗麗毫不留情地給她下了一道最後通牒,明確要求必須在 2016 年 10 月 1 號之前,竇要和自己的妻子離婚。她言辭決絕,表示倘若不離婚,就要將此事鬧到竇某的單位以及他的家裏人那裏,把他們之間的事情徹底曝光。
時間來到 2016 年 9 月,劉麗麗再次主動聯係竇天明,提出要在國慶期間和他一同前往天津旅遊,順便商議離婚的具體細節。
麵對劉麗麗的要求,竇天明表麵上滿口答應,可在他的內心深處,卻已經悄然有了自己的算計。
竇天明暗自謀劃著,打算在與劉麗麗旅遊的途中將其殺害。為此,他精心準備了各種作案工具,不僅購買了繩索,還準備了水果或許是為了製造一些看似正常的假象)、口罩、手套,甚至連司機常戴的那種眼鏡也一並購置齊全。
他絞盡腦汁地規劃著每一個作案步驟,從如何動手實施犯罪,到作案完成後怎樣離開現場前往車站,再到搭乘何種交通工具逃離,都製定了一套詳盡且周密的計劃。
9 月 30 日晚,夜幕籠罩著大地,城市的燈光在黑暗中閃爍。當竇天明在天津南站附近上了車後,他先是裝作若無其事的樣子,借口要去後座拿東西。
就在這看似平常的舉動中,他悄悄地從隨身攜帶的背包裏,拿出了事先準備好的那根冰冷的繩子。
那一刻,仇恨如同洶湧的潮水,徹底淹沒了他的理智,他的腦海一片空白,什麽都來不及細想,隻是機械地將繩索套向了劉麗麗的脖頸,結束了她的生命。
然後,把他的車開到一個荒無人煙的地方,自己逃之夭夭。
竇天明開著車一路來到景縣景州鎮窪村北,這裏四周空曠,離村子有一段距離。他心裏盤算著,不如偽造一個現場,讓這一切看上去就像是一場普通的交通事故。
於是,他把車推到合適的位置。就在收拾東西準備離開時,他發現了一個打火機。此刻的他滿心懊悔,覺得自己實在對不起那些被他傷害的人。
事情已經發展到這個地步,他深知對方肯定不會輕易原諒自己,他也不敢奢求得到原諒。如果能夠在某些方麵給他們一些補償,隻要是自己力所能及的,他願意盡全力去做。
而在另一個故事裏,劉麗麗和竇天明原本是朋友,卻在衝動之下突破了道德的底線,發展成了情人關係。隨著時間的推移,劉麗麗的要求越來越過分,這讓竇天明整日患得患失。可即便如此,他始終沒有足夠的勇氣向劉麗麗提出分手。
直到劉麗麗最後攤牌,此時如果竇天明能夠勇敢地直麵自己的過去,坦誠地承認錯誤,或許還能將事情的損失和傷害控製在最小範圍內。
然而,懦弱的他卻選擇了最為極端的方式。他試圖用一把火將兩人之間那些不可告人的秘密和過去統統燒毀,可他沒想到,這把火最終燒毀的卻是兩個原本幸福美滿的家庭。
犯罪嫌疑人竇天明因涉嫌故意殺人罪,已被檢察機關批準逮捕,後果很嚴重。
知道後果很嚴重,何必當初不理智?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