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4章 最後確定總兵力160萬人

字數:3684   加入書籤

A+A-


    組建野戰軍部隊的方案和提議被通過之後,新年會議就徹底結束了,該討論的事情大部分都已經討論過了,沒有必要再說下去。
    隨著會議的結束,新的一年新的氣象正式開始,八路軍各支部隊開始按照計劃進行了大整編。
    為了這一次的大整編,李雲龍特地從係統中再次提取出了10萬士兵,2000各級軍官填充到八路軍各支部隊中去以及補充他的中央教導總隊損失。
    畢竟這一次的作戰,他的中央教導總隊可是派出了不少士兵,紛紛到各支部隊中去,這些士兵都是需要進行補充的
    此之外,李雲龍的係統中還儲備著整整26萬士兵以及8000各級軍官這些軍官和士兵李雲物流這有用。
    可能八路軍什麽東西都靠著係統部隊來填充,畢竟本土的人才也是需要上升渠道的,不可能全都由李雲龍提供的人來壟斷。
    買了李雲龍提供的士兵,隻不過就是為了保證八路軍各支部隊的戰鬥力而已。
    剩下的26萬士兵李雲龍有他自己的安排,畢竟海軍那邊需要一批士兵和軍官,而陸軍這邊他也需要給教導總隊擴充更多的部隊了。
    不對,說教導總隊似乎有些不對了,現在應該是說第五野戰軍。
    他也該開始給他的第五野戰軍擴軍了,否則的話在五大野戰軍中,他的第五野戰軍豈不是人數最少的了。
    整軍計劃浩浩蕩蕩的開始,不過和李雲龍原本計劃的部隊數量不同。
    由於八路軍現在獲得了大量武器裝備以及李雲龍準備提供的製式武器裝備之後八路軍在後續的15天時間內再次召開了數次會議,最後將部隊的人數確定在了160萬餘人。
    李雲龍的第五野戰軍也就是曾經的八路軍中央教導總隊總共擁有的部隊為。
    第1步兵師,第2步兵師,第三山地師,兩支國民擲彈兵師,第一裝甲師,第一騎兵師,第一裝甲擲彈兵師,6個野戰軍直屬炮兵團,4支野戰軍直屬火箭炮團,4個野戰軍直屬重炮團240毫米的 k3加榴炮)野戰軍直屬中型坦克裝甲團4支。
    除了這些之外還有一係列的後勤部隊,防空部隊,工兵部隊。
    空軍部隊不再計算在野戰軍部署之中,而是獨立為空軍部隊。
    為了支援其他的野戰軍部隊李雲龍左手將他的直屬空軍部隊分成了五支直接分別給予了另外四支野戰軍。
    畢竟大家都是友軍,都是同一支部隊的,根本沒有必要讓他一個人獨占這些東西。
    並且除此之外,李雲龍還將自己手中原本應該有的8個重炮團也每支野戰軍分了一個重炮團出去,自己隻保留四支屬重炮團。
    不是他小氣,主要是因為其他的部隊可拉不動這些240毫米的重炮。
    一整套的設施雖然已經給予完善,但是這不代表他們就可以支撐這些大口徑重炮盡情發揮的他們的作用。
    有時候數量過多的重武器反而會起到反麵效果,因此李雲龍隻給予了另外4隻野戰軍,一個野戰軍一個重炮團的支援。
    不過105毫米口徑的榴彈炮和150毫米口徑的榴彈炮支援就變得更多了,除了各支部隊的炮兵營之外,每支野戰軍都有4個炮團的直屬炮團。
    在大同會戰結束之後,教導總隊最後補充人數以及發展,總共將兵力推到了21萬!
    當然這21萬的人在我軍的幾支野戰軍中可以說是兵力最少的。
    哪怕是原定計劃為兵力最少的第四野戰軍,在此時也有整整28萬人的兵力。
    第四野戰軍的司令和其政委以及參謀分別是101等人。
    除了第四野戰軍這支兵力最少的部隊之外,另外一支兵力最少的就是第二野戰軍。
    二野戰軍是用來應付南邊的日軍的日軍此時的注意力主要還是被中央軍那邊所吸引,因此第二野戰軍的兵力僅僅隻比第四野戰軍多上了幾萬人而已,總共是32萬人
    第一野戰軍的部隊為了預防蘇聯軍隊有可能出現的進攻,所以第一野戰軍的部隊為42萬人。
    負責對付山東地區日軍的第三野戰軍,總兵力則是37萬人。
    五支野戰軍軍的兵力總共相加起來剛好就是160萬餘。
    這是組織第1次將新四軍八路軍統合在一起共同組建的陸軍軍事單位。
    使得八路軍明顯已經邁入了正規化的路程,在延安地區的軍校也已經開始產出了第1批畢業生。
    一批1000人左右的軍校生開始填充進了八路軍這一支正在進行擴張和整編的部隊。
    這些軍校生雖然是緊急快速簡略培養出來的,但毫無疑問這些軍校生依舊是八路軍中第1批被自己這邊培養出來的折扇世界各個國家的軍隊的職業軍官。
    不過雖然說八路軍的部隊數量和原本李雲龍計劃相比起來多了不少,但是卻依舊不需要讓李雲龍調撥更多的民用工廠。
    甚至於現在的產能也依舊綽綽有餘,畢竟李雲龍在一開始的時候做出的預算就根本不是那支部隊該有的,而是按照雙倍來進行計算的。
    說是160萬人按照八路軍現有的情況,除非160萬人全部都處於戰爭階段,如果是平時的話,李雲龍一開始計劃好的民用工廠份額足以供應一支200萬人的部隊。
    裏麵包括他們的生活用品以及他們的津貼發放。
    隻要不是整支部隊處於戰爭階段如果是和平時期不實行雙倍津貼的話,李雲龍的軍事投入可以支撐200萬人。
    計劃被開會數次討論最終確定之後,隨著李雲龍提供的第1批武器裝備抵達8路軍的整軍計劃轟轟烈烈地開始了。
    與此同時順便開始的還有對於各個省份的土地革命以及各種各樣的民生工程同樣也開始了。
    包括但不限於關於國道的修建,還有水庫等水利工程的修建,這些大規模的公共工程同樣也是直接上馬。
    而建造這些工程所消耗掉的資金就是李雲龍準備用來平衡物價所提供的那一批民用工廠的資金和物資。
    主要發放物資以此來平衡八路軍部隊實時發辦案的津貼,對根據地金融造成的衝擊。
    金融的事還是要從金融上解決,在這樣的雙管齊下之下,八路軍的發展變得相當平穩。
    而且這樣的發展在隨著和聯盟以及德國的交易正式進入正軌之後,變得愈發順利了起來。
    喜歡抗戰:向著元帥目標前進的李雲龍請大家收藏:()抗戰:向著元帥目標前進的李雲龍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