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4章 禦駕親征

字數:3720   加入書籤

A+A-


    即使李自成已經改元永昌,但故明的遺老遺少們仍然習慣使用崇禎年號。
    崇禎十六年五月初八,李自成糾集馬步軍十二萬,號稱四十萬,浩浩蕩蕩的朝山海關進發。
    大順軍主要首腦,除牛金星與李岩率少數兵馬留守外,其餘如劉宗敏等全部隨行。
    李岩憂心忡忡看著李自成的大纛遠去,心頭總覺得有股陰雲驅之不散。
    他喊來堂弟李侔,吩咐道:“城內要加緊搜查,一定要把太子朱慈烺抓起來!”
    李侔為難道:“咱們已經搜查了半個月,連根太子毛都沒見,他是不是已經逃出京城了?”
    李岩道:“吳三桂打出的旗號就是扶保太子,重整河山。隻要能把太子抓住,就是釜底抽薪,讓他師出無名。”
    “就算是抓不到太子,也要讓京城的那些官紳清醒些,認清楚咱們的刀就懸在他們腦門上。”
    李岩所說並非無的放矢,吳三桂占據山海關打出“扶保太子”的旗號,讓在京的故明官紳歡欣鼓舞,隻一個晚上,京城街頭就被人貼了幾十份告示,號召京城百姓起來反抗大順軍。
    李岩當然不怕這群手下敗將,可是這些無名帖搞得京城人心惶惶。安定京城人心,正在李岩職責範圍內。
    大順軍行軍隊列中,突然冒出一支甲胄裝束全然不同的騎兵,雖隻十幾人,但卻極吸引人眼球。
    李侔不忿道:“是餘家軍的李河!”
    “吳三桂造反,起因就是這廝拿了吳府的家眷,還強占了吳三桂的小妾。”
    “依我看,把他的腦袋砍下來送去山海關,指不定還有得談!”
    李岩搖頭:“胡說八道!”
    “再怎麽說,那也是陛下親封的絳侯。若是取他腦袋去息吳三桂怒火,那不是長他人誌氣滅自己威風嗎?”
    李河還不清楚自己的腦袋有好多人惦記,他帶著十餘騎兵混在羅虎所率震山營中,一同討伐吳三桂。
    即使已經獲得了許多大順軍的情報,但這種與大順軍近距離接觸,同吃同住同行,觀察大順軍如何行軍、如何紮營、斥候如何安排,這都是難得的機會。
    大軍出發,次日抵達通州,兩日後來到密雲,在這裏遇到了吳三桂派來談判的使者。
    使者是個姓丁的秀才,看見大順軍兵強馬壯,不由的臉色發白,戰戰兢兢。
    李自成先讓他去見了吳襄,確認吳家家眷安全,隨後才開始談判。
    使者說明吳三桂的條件,共有三條。
    其一是釋放吳襄及吳府家眷,並歸還侵占的吳府錢財。
    其二是嚴懲拷打吳襄、侵占吳府錢財的元凶絳侯李河。
    其三是要釋放崇禎子嗣,以全吳三桂與崇禎的君臣情分。
    李自成表示第一條好說,但李河的絳侯乃是自己親封,追贓助餉亦是奉命行事,但可以給吳府賞賜錢財,用以安撫。
    至於崇禎的兩個兒子,大順軍亦是妥善照顧,還封了公爵,並無怠慢之處。
    派遣使者實際上是吳三桂的緩兵之計,滿清皇太極已經答應出兵援助,已傾舉國之兵前往山海關。
    吳三桂心知李自成從京城出兵前往山海關要比滿清更快,所以才派出使者,借著談判拖住李自成的行軍速度。
    李自成倒是沒想到吳三桂已經請了滿清作為後援,隻以為是吳三桂膽怯。
    大軍在外,靡費巨大,所以大順軍腳步不停,繼續往山海關行進,又過兩日,已到達永平。
    吳三桂當日正是在行軍至此地,聽聞大順軍追贓助餉,殃及到自己家,所以才起兵反叛的。
    到了這裏,大順軍先鋒與吳三桂所屬關寧軍的斥候已經交上了手,雙方往來廝殺。
    大順軍士氣高昂,關寧軍則經驗豐富,雙方打得難分難解。總體來說,斥候作戰還是關寧軍稍占上風,大順軍的探馬偵察到的情報有限。
    前鋒告緊,李自成才知中了吳三桂的緩兵之計,於是斬殺了使者,督促大軍加快腳步,前往山海關。
    山海關外。
    皇太極收到吳三桂的乞援書信後,立即動員滿清大軍,出兵的時間比李自成還早。
    事實上自從吳三桂接到崇禎命令率軍民退入山海關時,他原本駐紮的寧遠城已被滿清所占據,此時正好作為滿清大軍行軍的一個重要節點。
    派駐寧遠的是多爾袞之兄阿濟格,他統一萬步騎在前,先行趕往山海關,為大軍前鋒。
    皇太極則是從沈陽出發,親率八旗精兵與漢軍旗全部,共計八萬,以其長子豪格,還有多爾袞、多鐸為將,洪承疇為軍師,星夜趕往山海關。
    這一路上吳三桂的求援信使往返於途,絡繹不絕。
    “吳三桂急了!”
    皇太極合上書信,笑嗬嗬對洪承疇說:“還說隻要我們能合兵一處,共擊李自成,就裂地以酬,不敢食言。”
    洪承疇也放聲大笑,道:“隻要我大清鐵騎踏入山海關,可就由不得他了!”
    “不如緩一緩,讓李自成給吳三桂多一點壓力,他才肯老實下來。”
    “不,”皇太極搖頭道:“此時宜急不宜緩,去遲了,可就什麽好處都撈不到咯!”
    “等到了山海關下,那時才是宜緩不宜急,吳三桂越急,才會越老實,給出的好處才會越大!”
    洪承疇心悅誠服,拜服道:“陛下英明神武,見識高遠,下臣不及也!”
    皇太極又問:“聽聞洪先生早年在中原剿匪,也曾與李自成交過手。洪先生對李自成如何看?”
    洪承疇道:“李自成為各流寇中最奸詐狡猾之徒,其人堅忍卓絕,每每於絕境中奮起,故此一旦獲勝,必要窮追猛打,絕不能給此人喘息之機。”
    “至於李自成所部賊軍,臣當時所見,無論兵器甲胄、武藝軍陣,都不如明朝官兵。”
    “隻是過了這麽久,恐怕已不能以當初情形相比。其能連敗官軍,打下京城,實力想必是突飛猛進了!”
    皇太極道:“既然如此,就該將李自成所部賊軍當官兵中最勁者相提並論。”
    說罷便使傳令兵通告各部,遇敵不可大意,務要全力以赴才行!
    喜歡明朝的現代化改造請大家收藏:()明朝的現代化改造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