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章 終於封官了

字數:6689   加入書籤

A+A-


    吃過早餐,劉長寧又來見公主。
    發現公主依舊在專注地看電視劇,隻是由《新白娘子傳奇》換成了《西遊記》,他一進來的時候就聽到了孫悟空的聲音。
    “你等是什麽人,竟敢偷摘仙桃?”
    一聽就知道公主看到了哪裏,應該是孫悟空被封為齊天大聖看守蟠桃園,然後遇到了七仙女來摘蟠桃這一段。
    “公主,剛才我又遇到了昨日那位大王。”劉長寧進來稟報道。
    “你說什麽?”李淑正看得專注,一時並沒有聽清他說的話。
    “公主,昨日那位大王又來了,我剛才在溫室大棚那裏遇見了。”劉長寧又重複了一遍。
    “什麽!”李淑這次聽清楚了,手上一抖,差點連小寶鏡都被抖下來,“他、他又來了?”
    “公主不知嗎?”劉長寧看她的反應就知道她不知情。
    “我一直在看伶戲,怎麽知道…他又來了。”李淑暗暗咬了咬牙,“他有說什麽?”
    “他問我是不是真的能種出畝產二十石的糧食。”劉長寧道。
    “你怎麽說?”李淑有些緊張起來。
    “我自然是實話實說了,二十石的糧食確實能種出來。”劉長寧說。
    李淑聞言隻是微微皺了皺眉:“還有呢?”
    “還有我終於知道他是什麽王了,他自稱是魏王。”劉長寧哈哈一笑。
    “魏王?”李淑聽後在嘴裏咀嚼了一下,然後點點頭,“他還有說什麽?”
    “說隻要我種出來畝產二十石,不對,隻要能種出畝產五石的糧食,就保我一個司農少卿的官位。”劉長寧道。
    “當真?”李淑聽得臉色一喜。
    劉長寧看了看她,提醒道:“公主,司農少卿是六品官,殿下可是答應保我一個五品的前程。”
    李淑聞言道:“我雖說保你五品的前程,但那隻是散官,沒有實職。”
    “公主,散官就好,我不用實職。”劉長寧連忙道,就喜歡不用幹活還有錢拿的那種。
    李淑聽後有些怒了:“劉長寧,五品的散官哪比得上正六品的司農少卿,我問你,你答應了沒有?”
    “我問了魏王殿下,能不能換個高品的散官……”
    “劉長寧,你要氣死我!”李淑聽後已是暴怒了,“散官再高品又有什麽用?職司在手,才是真正的貴重,若無職司,哪怕是二品散官又如何?”
    “魏王殿下好像也是這麽說的,而且說了,真能種出高產的糧食,司農少卿不做也要做。”劉長寧苦笑,他倒不是得了便宜賣乖,是真覺得自己沒有那種能力也懶得去職場勾心鬥角。
    “還好,他倒看得明白。”李淑聽他這麽說,臉色也略略好看了點,不過見這小子依然還沒意識到司農少卿的真正貴重之處,她覺得有必要說道說道,“劉長寧,司農寺為九寺之一,是掌糧食積儲、倉廩管理及京朝官之祿米供應等事務的官署,司農少卿是大司農卿的副手,一人之下,雖為正六品官,但等閑拿個正議大夫也不換,你還嫌它小?”
    “公主,我可沒嫌它小。”自從聽魏王大致介紹過司農少卿的權職,劉長寧就已經知道這個官不小了,而且人家剛考中的進士也隻是放個正八品的官,還是外放地方,比不上京朝官,就知道這個正六品官的威力了。
    現在聽公主說,竟然還掌握京朝官之祿米供應等事務,等於“中央”這些大員的工資和福利全都由司農寺發放,那他這個正六品的官位就真的太重要了。
    之前看《人民的名義》,還有些無法理解一個處長給個部長都不換,現在終於理解了。
    “不過魏王真能決定司農少卿之歸屬嗎?”得知司農少卿的含金量,劉長寧對此有了疑問,魏王不過是一個宗正,管理的是皇室宗親,而身為親王,肯定沒有太多的實權,他能保舉那麽重要的官員?
    “這一點你不必擔心,魏王他…在朝中頗有地位。”李淑說得很肯定,讓他完全不用擔心。
    劉長寧自然相信她說的話,公主都這麽說了,那說明這個魏王確實有兩把刷子。
    “還有一事,昨日本想告知你。”李淑忽然想了起來道。
    “什麽事?”劉長寧問道。
    “今日你的封官旨意就會到太平村,是陛下下的中旨。”李淑一臉正色道。
    “封官?我今日就能做官了?”劉長寧聽得心中狂喜,他終於有官身了。
    “不錯,昨日我就已得到消息,隻是一直在看《白蛇傳》,故而忘了與你說。”李淑頗有些不好意思。
    “陛下旨意到了,我人卻沒在,也可以嗎?”劉長寧這時心中一突,自己沒在,這封官封個寂寞啊,會不會把官給收回去啊?
    “放心,你人不在,有家人代領也可,何況封的隻是散官。”李淑一副無所謂的態度,真要人在場的話,就算昨天忘了,她今日一早也會派人送他回家去。
    “幾品的散官?”劉長寧有些激動地問道。
    “正八品上,封的是給事郎。”李淑早就清楚一切,畢竟這官職還是她求取的。
    “給事郎?做什麽的?”劉長寧對古代這些官職是真的沒多大了解,要說尚書、侍郎、知府、縣令什麽的,他聽多了,也就了解了,但是什麽郎,那就兩眼一抹黑了,比如之前在舅家長安村的那個將仕郎,具體是個什麽官、幾品的一無所知。
    “給事郎是文散官,在‘八郎’之中位列第五階,居門下省之職,掌侍從規諫,也稱為給諫、給事。”李淑介紹了給事郎的職司。
    劉長寧卻沒怎麽聽懂,具體要做什麽,規諫?難道是向皇帝規勸諫議的?“公主,小人沒聽懂。”
    “你不必聽懂,這是文散官,具體事由不必你做,等著領俸祿就可。”李淑直接而簡單。
    “好吧,這樣的散官我最喜歡。”劉長寧也不是真的想要做事,就是問一下這個官幹什麽的,“對了,公主,將仕郎是幾品,做什麽的?”他想到了舅家那位將仕郎,門第可不是一般百姓所能擁有,所以想拿自己的給事郎與它對比一下。
    “將仕郎不在‘八郎’之中,是從九品下,文散官二十九階中最低階,再次一品就成流外了。”李淑不知道他問這個做什麽,但依舊給了答案。
    ……
    兩人在對話之際,太平村中,卻是另一番景象。
    一列隊伍經由村口的石橋,進入了村中。
    為首的三人,分別穿著一紅二綠的袍衫,頭戴襆頭,麵白無須,麵容莊嚴肅穆,身後跟著一列身著明光鎧甲的禦前將軍。
    裏正早早出來相迎,見到這一幕,頓時被唬了一跳,戰戰兢兢地上前問清緣由,聽後臉色大變,繼而慌忙在前頭帶路。
    村口第一家就是此次的目的地。
    馬氏在院中摘菜曬太陽,小菜苔做女紅,三丫也規規矩矩地在旁邊看,臉上淚痕未幹,剛剛挨揍了,所以不敢亂來。
    劉青山在修木桌,今日沒有進山打獵,大家在家休息一日,唯有虎豸,吃完饔食,早早地出門跟小夥伴遊嬉去了。
    馬氏正與丈夫說著話,忽然聽到院外一陣喧鬧,將要起身去看看發生了什麽事,誰知裏正卻急急地跑了進來,聲音急不可耐:“快,快擺香案……”
    “擺什麽香案?”劉青山聞言一愣,笑了笑道,“裏正今日好閑,怎麽有空來我家?”
    “劉、劉青山,聽我的,快擺香案,有天使來了。”裏正聲音都帶著顫抖。
    “天使?”劉青山和馬氏都沒反應過來,倒是小菜苔聽得若有所思。
    “是皇帝陛下派來的使者,還不趕緊相迎?”裏正也顧不上其它,上前就抓住了劉青山的手,一邊對馬氏道,“快擺香案,天使就要進來了。”
    馬氏這才堪堪反應過來,著急忙慌地去找桌子,所謂香案,就是放置香爐燭台的條桌,常見於寺廟或家中用於供奉神靈、牌位及擺放供品等,但村人哪有什麽專門的香案,都是以飯桌代替。
    正好丈夫今日修桌子,就擺在院子裏,也不用特意去抬出來,隻是天使來了,到底要做什麽,對於村婦的馬氏來說,完全不知道。
    很快,隨著三個身著袍衫的人進來,後續跟了一列鎧甲兵士,唬得馬氏臉色一白,以為是出了什麽禍事。
    除了這些外人之外,村中得知消息的人也都前來觀望,隻是見到這等情況,一個個不知發生了何事,也不敢進來,隻擠在院門口觀看。
    其中就有張文,自從上次劉家來了京中貴人的家仆之後,他就一直留意劉家,聽說又有人來劉家,就第一時間跑來了。
    他的見識稍微多一些,見到這種情況,知不是什麽壞事,否則來的就不是這些人,而是凶神惡煞的差役了。
    心中暗暗羨慕的同時,也疑惑到底什麽事,竟然鬧出這般的大動靜,同時拿了一枚銅錢潛人去把兒子找來,他預感到這可能是一個機遇。
    其他村民大多竊竊私語,全都好奇地看著眼前的一幕。
    “劉長寧何在?”那為首的三人中,有一個麵白無須的老者,身著紅色的袍衫,他掃了一圈院內的情況,高聲喝問。
    劉青山和馬氏對視一眼,劉青山戰戰兢兢道:“小兒如今在京中,並不在家裏。”
    紅袍老者聽後有些意外,但是並沒有過多糾纏:“既如此,聽旨!”說罷,他從跟隨在身邊的一個綠袍衫手中接過一卷黃絹。
    聽旨兩個字一出,確實所有人都聽懂了,隻有皇帝老爺說的話才叫旨。
    劉青山和馬氏頓時雙膝一軟跪倒在地,小菜苔也跪下了,就連什麽事也不懂的三丫也被馬氏扯著跪下,或許眼前外人太多,三丫也不敢胡亂動彈。
    院外麵的村民也刷刷地跪下,他們大多沒什麽見識,但對皇帝老爺的話,卻知道應該跪著聽。
    本來張文是沒打算跪的,畢竟旨意不是頒給他的,但是見村民都跪了,他可不想被人看到以為是不敬天子,那可是重罪。
    等到人都跪下了,紅袍衫老者這才展開黃絹念道:“朕紹膺駿命,唯才是舉,太平村劉長寧,譬茲梁棟,有若鹽梅,特敕給事郎,賞萬金,絹三十匹,賜良田三十畝,唯上報國家,下安黎民,勿負聖恩!”
    因為是中旨,無需通過中書門下審核而由內廷直接發出,所以簡單得如同跟說話一般。
    雖然旨意文縐縐的,不過村民卻是聽懂了其中的數字,賞萬金,絹三十匹,賜良田三十畝。
    乖乖,劉家到底發生什麽事,祖墳冒了什麽青煙,竟然得到皇帝老爺的賞賜了,一個個驚得瞠目結舌。
    紅袍衫老者宣完旨後,把手中的黃絹交到了一家之主的劉青山手上。
    劉青山激動得渾身顫抖,一旁的馬氏更是都快暈倒了,黯奴、黯奴他到底做下了多大的事,竟然得到了皇帝老爺的獎賞。
    兩人都不識字,所以聽得懂的也是數字,卻把前段給忽略了,那才是最要緊的。
    一旁的裏正倒是聽懂了,隻是暫時不便插口,在一旁羨慕嫉妒得眼睛都紅了,劉青山一家這是要生發了啊,兒子當官了,還得了皇帝賞賜,那以後是要當大官的啊。
    聽懂的人還有張文,他同樣哆哆嗦嗦的,劉長寧、劉長寧那一介村奴,竟然、竟然當官了,還是正八品上的給事郎。
    張文從小讀書,本身就是個官迷,對於朝廷官品製度不說了如指掌,卻也清楚個八九分。
    正八品的給事郎啊,文散官,若是給職官的話,那就是監察禦史、協律郎、或是上牧監丞等,比中了進士還好,一般中了進士,也不過是給個從八品下的職官,比如大理評事、律學博士、太醫署丞、中縣丞、諸屯監丞等等,劉長寧卻不知做了什麽,竟然一步登天了。
    他忽而悚然一驚,連忙拿出了幾文銅錢,也沒數多少,叫過一個村中的小童:“快,去把我家霜落喊來,記住,一定要喊來!”
    “哦。”村中小童得了銅錢,高興得一溜煙跑去喊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