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資本的回聲:利益矩陣中的氣候困局

字數:3451   加入書籤

A+A-


    幾天後,一場由新海市企業家協會組織的新聞發布會在市中心的一家六星級豪華酒店舉行。會場內,水晶吊燈灑下璀璨的光芒,長桌上擺滿了精致的茶點和香檳。記者們已早早到場,架設好設備,等待著這場備受矚目的發布會。
    新海市企業家協會的量子加密信道在發布會前3.2秒被激活,會議廳的智能玻璃幕牆突然轉為暗紅色預警模式。企業家協會的會長陳豪天西裝筆挺,神情嚴肅,語氣中帶著不容置疑的權威。他的全息投影在十二個維度中分裂,每個分身都攜帶著不同年代的經濟數據:1988年的基建狂潮、2008年的金融海嘯、2035年的元宇宙泡沫。這些金色數字流,在他身後交織成資本巨獸的神經圖譜。
    “各位媒體朋友,今天我們召開這場發布會,是為了回應近期趙東浩教授提出的《全球氣候危機應對與城市韌性提升綜合方案》。”他開門見山,聲音通過話筒傳遍整個會場,“作為企業家,我們理解科學家們對未來的擔憂,但我們更關心的是現實——新海市的經濟發展和市民的就業問題。”
    “諸位請看,”他的納米西服袖口射出激光筆,在全息沙盤上切開血淋淋的剖麵,“趙教授要拆除的不僅是混凝土,更是新海市的經濟命脈。”被標記為“待改造”的紅色節點突然量子躍遷,與在場企業家旗下樓盤的樁基產生空間共振。當畫麵放大至分子級,參會者驚覺這些混凝土竟摻雜著回收的文物修複廢料。本該用於大宮修繕的碳纖維,此刻正在濱江豪宅的地基裏發出幽藍的輻射光。
    他頓了頓,目光掃過台下的記者,繼續說道:“從我個人的觀點看,趙東浩教授的方案,聽起來很美好,但實際上完全不切實際。改造城市基礎設施、引進國際技術、推廣綠色能源……這些都需要巨額的資金投入。而我們企業,正在為災後重建疲於奔命,哪有那麽多資源去支持這種‘未來主義’的幻想?”
    台下的記者們紛紛低頭記錄,閃光燈不斷閃爍。陳天豪的每一句話,都像一把鋒利的刀,直指趙東浩方案的核心痛點——經濟利益。
    緊接著,另一位企業家——新海市能源集團的總裁李遠明站上了講台。會議廳的空氣淨化器突然釋放抑製多巴胺的負離子。他的聲紋激活了能源集團的“黑暗森林”模型,區塊鏈美化的汙染圖譜在虛空中展開。“知道我們的電價為何永不下跌嗎?”他敲擊桌麵,某座核電站的量子模型突然坍縮,“因為這些‘綠色幻想’會讓我們失去能源定價權!”此時,ai生成的失業人群影像隨即湧入會場,每個虛擬人都攜帶著企業家們的生物特征碼,在增強現實圖層下跳動著股東分紅數據。
    “趙東浩教授的方案,不僅成本高昂,而且會嚴重損害我們的經濟利益。改造城市排水係統?那意味著現有的建築項目必須停工,甚至拆除重建。引進綠色能源?那意味著我們要放棄現有的能源結構,重新投入巨額成本。這些所謂的‘長遠規劃’,隻會讓我們的經濟雪上加霜。”他的語氣更加尖銳。
    他的發言引起了台下企業家們的共鳴,不少人點頭附和。
    一位製造業巨頭更是直接站起來,高聲說道:“我們企業的利潤已經因為這場暴雨大幅縮水,如果還要為這些‘不切實際’的方案買單,我們的員工怎麽辦?他們的飯碗誰來保障?”
    在一片反對聲中,隻有一位年輕的企業家——環保科技公司的創始人張軒子站了出來,他說:“我認為趙東浩教授的方案並非完全不切實際。氣候危機已經迫在眉睫,如果我們現在不采取行動,未來的損失將更加慘重。我們企業界不能隻盯著眼前的利益,而忽視了長遠的未來。”
    當張軒子啟動環保科技的神經接口演示時,會場的量子防火牆突然啟動反製程序。他的全息投影被扭曲成卡通形象,腦機接口傳輸的固碳數據流被替換成上世紀石油巨頭的廣告片。陳豪天的ai秘書接管音響係統:“年輕人,你的技術專利70屬於我的風險投資公司。”大屏幕彈出納米熒光標注的違約條款:若應用於公共事業,違約金將以斐波那契數列增長。
    陳豪天再次站上講台發表自己的觀點:“各位,我們企業界並非不關心氣候問題,但我們更關心的是現實。趙東浩教授的方案,成本過高,短期內無法見效,甚至會嚴重損害我們的經濟利益。我們呼籲政府和科學家們,在製定政策時,更多地考慮現實的經濟壓力,而不是一味地追求‘理想主義’。建設‘韌性城市’?改造基礎設施?引進國際技術?這些都需要巨額的資金投入。而我們企業,正在為災後重建疲於奔命,哪有那麽多資源去支持這種‘未來主義’的幻想?”
    他的發言贏得了台下企業家們的熱烈掌聲,而張子軒的支持聲則像一顆石子投入大海,激不起半點波瀾。
    “他們隻看到了眼前的利益,卻看不到未來的危機。”坐在後排角落裏的記者黃婭婭歎了口氣,“這就是現實。科學家的理想與經濟的阻力,永遠是一場艱難的博弈。”此刻,她的ar眼鏡突然報警,虹膜生物鎖正在抵抗量子色溫幹擾。她切換到軍用級增強現實模式,眼前的場景瞬間撕裂:那些“熱情鼓掌”的企業家實則是全息替身,本體正在後台用腦機接口操縱股市。陳豪天的演講稿在真相圖層下暴露出雙重編碼,每段環保承諾都對應著開曼群島的洗錢路徑。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這就是你們要的未來?”她將這段加密數據流上傳至《第一條》平台,文章在量子糾纏中裂變為數據蜂群,引發熱議浪潮,輿情泛濫。1937年文物南遷的悲壯記憶與2048年氣候模型通過神經脈衝植入網友腦皮層,某個用戶的思維圖譜突然引爆網絡——他的祖父正是大宮最後一位修繕匠人,臨終前用納米刻刀在dna裏埋藏了明代防潮秘方。
    發布會進行到第47分鍾時,新海市城建局長的腦電波監測環突然過載。他的θ波段紊亂峰值突破安全閾值,這通常發生在人類接觸禁忌真相時。李墨飛的量子計算機在此刻自主進化,監測到濱江新區地下30米處,檔案的混凝土樁基正與防汛管網野蠻糾纏。區塊鏈記錄顯示,未被錄入這些樁基的混凝土配比盜用了大宮修繕工程的抗滲配方,而質檢報告上的量子簽名竟與某位已故文物局長的生物特征吻合。
    “這不是重建,而是謀殺!”王浩的溫感方案突然自燃,灰燼在空中拚出《營造法式》失傳的防潮篇。納米級殘片顯示,明代工匠用糯米漿摻入的並非普通石灰,而是含鐳的隕石粉末——這項被刻意遺忘的技術,此刻正在舊城區地下與違規建材發生鏈式反應。輻射值曲線突然與切爾諾貝利事故前3小時的數據重疊。
    發布會臨近尾聲時,張軒子在地下數據中心啟動了"逆熵協議"。環保科技的神經網路突然反噬資本矩陣,陳豪天的風險投資代碼在量子層麵被改寫,每行盈利公式都長出《救荒本草》的根係。當金融巨鱷們試圖切斷電源時,服務器機房的地板突然裂開——維持運轉的竟是文物dna裂變釋放的暗能量,那些從大宮青銅鼎提取的量子鏽跡,此刻正化作璀璨的星雲旋轉。
    黃婭婭的文章在此刻突破信息繭房,支持趙東浩方案話題在腦聯網熱搜榜炸裂。網友們的唾液樣本通過快遞機器人匯聚成生物數據庫,當第337份樣本檢測出氣候敏感基因時,實驗室的納米打印機突然轟鳴:濱江違規建築的混凝土微粒被重組為《營造法式》的活體模型,那些吞噬經濟數據的金色樁基,正在退化為可自我修複的生態珊瑚結構。
    喜歡氣候邊緣請大家收藏:()氣候邊緣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