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沙漠綠洲
字數:6850 加入書籤
第124章 沙漠中的綠洲
劉宇摘下防沙眼鏡,鏡片上已經蒙了一層細密的沙塵。他用力眨了眨幹澀的眼睛,汗水順著太陽穴滑落,在下巴處匯聚成滴,最終落在滾燙的沙地上,瞬間蒸發得無影無蹤。
“劉先生,這邊請。”
走在前麵的沙特向導穆罕默德回頭招呼,白色長袍在熱風中飄動。劉宇加快腳步跟上,運動鞋深深陷入沙中,每一步都像踩在剛出爐的麵包上。手機上的氣象應用顯示氣溫48c,但地表溫度計已經指向72c——這還隻是五月中旬的天氣。<新城的臨時指揮部像海市蜃樓般在熱浪中搖曳。這個位於沙特西北部的超級工程號稱要打造世界上第一個“氣候免疫城市”,預算高達五千億美元。劉宇作為特邀氣候工程師,剛下飛機就被直接帶到了施工現場。
指揮部的自動門滑開,冷氣如潮水般湧來,劉宇不禁打了個寒戰。長條會議桌盡頭,項目總指揮哈立德·阿爾拉希德正和幾位歐洲工程師討論著什麽。看到劉宇進來,哈立德立即起身,白色長袍袖口的金線在燈光下閃閃發亮。
“劉博士!終於見到您本人了。”哈立德的中文帶著英式口音,握手力道恰到好處,“您在迪拜太陽能公園的設計讓我們印象深刻。”
劉宇接過助手遞來的冰鎮檸檬水,一口氣喝了半杯,冰涼的液體滑過喉嚨的感覺簡直像久旱逢甘霖。“謝謝邀請。不過坦白說,我不確定沙漠中心能實現真正的氣候免疫。”
<新城的立體模型在桌麵上方旋轉。那是由兩座500米高、170公裏長的鏡麵建築組成的直線型城市,像一柄閃亮的劍劈開金色沙漠。
“五千億美元預算。”哈立德的手指劃過投影,建築模型隨即分解展示內部結構,“最先進的納米反射塗層,全域地冷係統,人工智能溫控網絡。我們要讓建築表麵溫度比環境低至少9c。”
劉宇湊近觀察建築截麵圖。鏡麵外牆、真空隔熱層、相變材料矩陣...技術參數確實令人驚豔。但當他放大細節時,發現鳥類撞擊預警係統被標記為“二期工程”。
“哈立德,這些鏡麵會殺死多少候鳥?”劉宇直接問道。
會議室突然安靜下來。一位年輕沙特工程師的鋼筆掉在大理石地麵上,發出清脆的響聲。<是沙特2030願景的核心項目。國王要求3年內完成首期工程。”他敲擊平板調出另一組數據,“每年經過這片沙漠的候鳥不超過兩萬隻,碰撞概率計算顯示……”
“是生命,不是概率。”劉宇打斷他,“我在迪拜見過太多被玻璃幕牆撞死的信天翁。它們的屍體堆在建築物腳下,像一堆破布。”
空調的嗡嗡聲填滿了沉默。哈立德深吸一口氣,重新掛上職業微笑:“所以我們需要您的智慧。既要降溫效率,又要生態友好。”
劉宇望向窗外。熱浪扭曲了遠處的山丘,像融化的蠟筆畫。他突然想起出國前導師的叮囑:“技術解決不了所有問題,有時候得向當地人要答案。”
“我需要實地考察。”劉宇放下水杯,“不僅是工地,還有周邊傳統村落。了解這片土地原本的降溫智慧。”
哈立德與助手交換了一個眼神:“當然可以安排。不過請注意,有些貝都因部落對新城項目……持保留態度。”
3天後,劉宇駕駛著租來的豐田陸地巡洋艦,沿著幹涸的河床向北行駛。副駕駛坐著項目組派來的翻譯兼向導——年輕的沙特女孩娜迪亞。後座堆滿了測繪儀器、樣本袋和幾箱礦泉水。
“前麵就是最後一個貝都因人定居點。”娜迪亞指著遠處幾座棕褐色的建築,頭巾上的銀色裝飾在陽光下閃閃發光,“政府給他們蓋了混凝土房子,但老人們還是喜歡住泥屋。”
劉宇減速駛入村莊。與想象中的原始部落不同,這裏幹淨整潔,幾座傳統泥屋環繞著中央水井,太陽能板在屋頂閃著藍光。幾個孩子追逐著跑過,好奇地打量這輛陌生車輛,他們赤著腳,卻能在滾燙的沙地上奔跑如飛。
“那棟屋子……”劉宇突然刹住車,指著東南角一座造型獨特的圓形泥屋。即使在正午陽光下,它周圍似乎縈繞著某種涼意,就像沙漠中的一片綠洲。
娜迪亞點點頭:“那是阿裏長老的家。據說有三百多年曆史了,經曆過無數次沙暴。”
劉宇抓起紅外測溫儀跳下車。泥屋外牆的溫度顯示隻有39c,比環境溫度低了近10c。這簡直不可思議。
“打擾了。”劉宇用剛學的阿拉伯語向門口的老人問好。阿裏長老至少有八十歲,皺紋像沙漠中的溝壑般深刻,但眼睛依然明亮如少年。他盤腿坐在手工編織的羊毛毯上,麵前擺著一套銅製咖啡壺。
娜迪亞快速解釋來意。老人笑了笑,露出僅剩的三顆牙齒,做了個邀請的手勢。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劉宇脫鞋走進屋內,瞬間被涼爽包圍。沒有空調的嗡嗡聲,隻有微風穿過高處小窗帶來的自然氣流。紅外測溫儀顯示室內溫度穩定在28c。
“怎麽做到的?”劉宇忍不住問,手指撫過牆壁。泥牆摸起來幹燥涼爽,隱約能看到稻草的痕跡,就像某種活著的皮膚。
阿裏長老說了幾句話,聲音沙啞卻有力。娜迪亞翻譯:“他說秘密在牆的肚子裏。黏土混駱駝毛,再加……”
老人突然起身,動作比劉宇想象的靈活得多。他從牆角挖下一塊土遞給劉宇。斷麵顯示牆壁竟有三層結構:外層是普通黏土,中層夾雜著黑色顆粒,內層則是細膩的白泥。
“這是……”劉宇小心地將樣本裝入密封袋,手指因為興奮而微微發抖。
“黑的是火山灰,白的是石膏。”娜迪亞繼續翻譯老人的話,“冬天吸熱,夏天吐涼。他祖父的祖父從也門學來的。”
劉宇如獲至寶。這種被動式降溫原理與現代相變材料異曲同工,卻更環保、更廉價。他拿出手機,給牆壁結構拍了十幾張照片,每個角度都不放過。
日落時分,劉宇坐在阿裏長老的屋頂,看著沙漠從金黃變成暗紅。老人遞給他一杯苦咖啡,小銅杯已經被摩挲得發亮。阿裏指向遠處的neo工地,說了幾句話。
“他問,”娜迪亞翻譯道,“為什麽你們要在真主的沙漠裏造鏡子?難道天上的太陽還不夠亮嗎?”
劉宇苦笑。他該如何向一個用泥巴造房子的老人解釋,人類需要鏡麵城市來反射陽光、對抗自己造成的氣候變化?如何說明這個五千億美元的項目,其實是為了彌補人類過去兩百年犯下的錯誤?
“告訴他,我們在學習。”最後劉宇說,“學習如何像他的祖先那樣,用智慧而不是電力來保持涼爽。隻是我們走得太遠,已經忘記了很多簡單的事。”
阿裏長老聽完翻譯,若有所思地點點頭。他指向西邊天空,那裏金星剛剛亮起,像一枚銀釘釘在漸暗的天幕上。“星星的位置變了。”老人說,“現在的夏天比小時候長一個月。雨季來得晚,走得早。”
劉宇心頭一震。這位不識字的老人,用肉眼觀測到了氣候學家用衛星數據證明的事實——阿拉伯半島的夏季每十年延長6.4天,雨季縮短了12。他急忙記下這個觀察,準備加入項目報告。
當晚回到營地,劉宇徹夜未眠。他把泥屋樣本放在簡易實驗台上,用便攜顯微鏡觀察結構。淩晨三點,當沙漠的寒氣開始滲入帳篷時,一個大膽的想法在他腦中成形。
兩周後的項目評審會上,劉宇站在全息圖前,手指因為連續熬夜而微微發抖。投影顯示的是他重新設計的neo外牆係統。
我們放棄全鏡麵方案。"他點擊平板,建築模型的外層從閃亮的鏡麵變成啞光表麵,“改用三明治結構。”
哈立德皺起眉頭,金絲眼鏡後的眼睛眯成一條線:“這會犧牲反射效率。國王喜歡閃亮的外觀。”
“但能拯救候鳥和降低維護成本。”劉宇放大截麵圖,“外層是多孔陶瓷板,嵌入納米二氧化鈦顆粒,反射率85但無眩光。中層是改良氣凝膠,用駱駝毛纖維增強——靈感來自貝都因泥屋。內層則是相變石膏複合材料。”
會議室裏議論紛紛。一位德國顧問搖頭:“這會讓造價增加7,工期延長兩周。”
“但運營能耗降低23。”劉宇調出模擬數據,“更重要的是……”他播放了一段視頻,顯示候鳥在測試牆前輕鬆轉向避開,而不是像對待鏡麵牆那樣直直撞上去。
哈立德沉默地翻看報告。劉宇注意到他停在成本分析頁的時間特別長,指節在桌麵上輕輕敲擊。
“9c溫差?”沙特人突然問,“你保證?”
劉宇點頭,調出實驗室報告:“測試已經達到9.3c。我們還在陶土配方中添加了微量金屬氧化物,可以隨溫度變化調節紅外輻射……”
“不必細節。”哈立德抬手打斷,“國王下周視察,我要用這個方案說服他批準二期資金。準備好模型和演示。”
散會後,娜迪亞在走廊追上劉宇,高跟鞋在大理石地麵上敲出清脆的聲響。“哈立德叔叔其實很喜歡你的設計,”她小聲說,薄荷香水味飄進劉宇的鼻子,“但他不能表現得太積極。王室裏有傳統派反對任何"向遊牧民族學習"的提議……”
<的臨時圍欄上跳動,像一條金色的蛇。遠處,阿裏長老的泥屋已經隱入暮色。兩個世界,兩種智慧,此刻因為一堵牆的設計而產生了微妙聯係。<首期工程竣工的屋頂花園。時值八月正午,室外氣溫51c,但建築表麵溫度計顯示隻有42c。他的紅外測溫儀掃過各個部位——陰影區甚至低至39c,超額完成目標。
“劉博士!”哈立德快步走來,長袍下擺隨風飄動,身上散發著昂貴的烏木香水味,“n想采訪你,關於那個……”他做了個攪拌的手勢,“駱駝毛配方。他們稱之為‘沙漠智慧結晶’。”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的降溫效果被媒體報道,他的手機就被各種谘詢塞爆。麻省理工要合作論文,綠色組織詢問生態影響,甚至還有迪拜富豪想用這種材料給私人動物園降溫。
“先不說這個。”劉宇指向西邊,手臂因為連日的暴曬而脫皮,“看到那些黑點了嗎?”
哈立德眯起眼睛。大約兩公裏外,十幾個貝都因人正騎著駱駝向新城走來,領頭的正是阿裏長老,他的深藍色長袍在金黃沙漠中格外醒目。
“老天,他們來幹什麽?”哈立德緊張地整理頭巾,“今天有王室成員在場……”
劉宇已經朝電梯走去:“我邀請的。沒有他們的泥屋,就沒有我們的外牆。阿裏長老應該看到他的智慧如何在現代建築中延續。”<華麗的接待大廳裏,穿著傳統服飾的貝都因人與西裝革履的投資商形成了奇異對比。阿裏長老拒絕坐沙發,堅持盤腿坐在地毯上。他摸著大廳的牆壁,粗糙的手指撫過那些融合了傳統與現代的材料,對劉宇說了幾句話。
“他說,”娜迪亞翻譯道,眼中閃著笑意,“這些冰冷的石頭沒有靈魂,但至少懂得向老泥屋低頭。”
現場爆發出一陣禮貌的笑聲。劉宇卻感到鼻子發酸。他單膝跪地,從公文包裏取出一個小盒子,裏麵是塊手掌大的複合材料板。
“這是我們研發中心根據您的配方改良的。”劉宇打開盒子,“外層反射陽光,中層隔熱,內層調節濕度——就像您家的牆。隻是我們用了納米技術來強化效果。”
阿裏長老仔細端詳著這塊現代材料,突然咧嘴笑了。他從腰間解下一個舊皮袋,倒出幾顆黑色石子。
“火山玻璃。”娜迪亞翻譯老人的話,“他說你們的中層材料還缺這個。真正的沙漠之骨。”
現場突然安靜下來。劉宇接過石子,在燈光下觀察。這種天然礦物多孔結構正是他實驗室一直尋找的理想載體,能大幅提升氣凝膠的穩定性。
哈立德第一個鼓掌,接著是整個大廳雷鳴般的掌聲。攝像機閃光燈中,劉宇看到阿裏長老困惑的表情,仿佛不理解為何人們要為這麽顯而易見的道理喝彩。<宣布將與貝都因社區合作成立傳統智慧研究中心。劉宇端著石榴汁站在露台,看無人機表演在夜空中拚出"未來之城"的字樣,照亮了下麵閃閃發光的鏡麵外牆。
“想什麽呢?”哈立德走過來,手裏拿著香檳,金絲眼鏡反射著無人機彩光。
“我在想……”劉宇望向遠處沙漠中零星的火光,那是貝都因人的營帳,“這種技術如何用在普通住宅上,而不隻是五千億美元的富豪樂園。如何讓開羅的貧民窟、孟買的棚戶區也能享受這種降溫技術。”
哈立德沉默片刻,長袍在夜風中微微飄動。“你知道嗎?”他最終說,聲音罕見地柔和,“國王批準了你的二期鳥類保護係統。雖然預算砍了40。”
劉宇碰了碰他的杯子。這算不上答案,但至少是個開始。夜空中的無人機現在變成了候鳥形狀,在neo的鏡麵外牆上投下流動的光影。那些牆現在既反射星光,也吸收著沙漠千年的智慧。
在無人注意的角落,阿裏長老獨自站在觀景台邊緣,仰望著星空。他不需要翻譯也能明白,這座城市最終會成為沙漠的一部分,就像他的泥屋一樣。而沙漠,終究會教會所有人如何生存。
喜歡氣候邊緣請大家收藏:()氣候邊緣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