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冰與火的對抗
字數:3199 加入書籤
張美玲的皮卡車在碎石路上顛簸,車載空氣監測儀發出持續蜂鳴。後視鏡裏,北方地平線被扭曲的熱浪切割成鋸齒狀,20米高的火牆正吞噬著黑雲杉林。她打開車窗取樣,p2.5濃度計瞬間飆升到892μg\3——這是世界衛生組織安全值的35倍。
副駕駛座上的凍土樣本箱滲出黑色黏液。三天前在火場邊緣鑽取的永凍層岩芯正在融化,甲烷傳感器顯示箱內濃度達到1850pp。當卡車經過廢棄的油砂勘探井時,一團藍色火焰突然從解凍的凍土層裂隙噴出,將路邊的鐵質裏程牌熔成赤紅色液態金屬。
李墨飛用鑷子夾起一片碳化的地衣標本,電子顯微鏡顯示其細胞壁布滿直徑50納米的孔洞。“這些生物結構原本能鎖住土壤水分,”他將標本放入質譜儀,“但持續高溫改變了角質層透性。”數據顯示,過火林區的土壤持水力下降了68,這意味著即使人工降雨也無法阻止複燃。
實驗室角落的恒溫箱突然報警。劉宇快步上前查看正在測試的新型防火凝膠——塗覆這種材料的樺樹皮在模擬火場中堅持了17分23秒,比傳統阻燃劑多抵禦了422c的高溫。但當他將樣品放入凍土解凍模擬箱後,凝膠層在零上2c的環境下開始崩解。
“我們需要在六小時內重建數據模型。”李墨飛調出北美大氣環流圖,野火煙霧顆粒已隨急流擴散到格陵蘭冰蓋。衛星雲圖上的褐色汙染帶,正精準覆蓋著全球最大的冰川消融區。
瑪麗長老用馴鹿肌腱將樺樹皮地圖縫製成卷軸,屋外30頭馴鹿的屍體正在高溫下膨脹爆裂。她的孫子喬伊戴著簡易呼吸器,用防水布包裹最後一套毛皮地圖。“gps失效了,”少年擦拭著平板電腦屏幕上的火山灰,“這些地圖標注的十七處馴鹿產崽地,已經有九處被火場吞噬。”
在保留地東側,五台油砂公司的抽油機仍在運轉。橘紅色火焰順著輸油管道的防腐塗層蔓延,將埋設管道的凍土層烤出網狀裂隙。瑪麗用獵刀割斷一段輸油管,黑色原油噴湧而出的瞬間,解凍的凍土中突然竄出幽藍色火球——那是逸出的甲烷在自燃。
12輛改裝後的消防車在公路上排成楔形隊列,高壓水槍噴射的水霧在熱浪中瞬間汽化。消防隊長沃克盯著紅外熱成像儀,顯示屏上的火場核心溫度已達到814c。“放棄噴灑阻燃劑!”他對著無線電怒吼,“全部換成凝膠彈!”
空中傳來無人機群的蜂鳴聲。李墨飛團隊部署的六架測繪無人機正在火場上空組成監測網絡,激光甲烷檢測儀的數據流顯示,隔離帶北側的甲烷濃度正在突破臨界值。當第一枚凝膠彈在火牆前沿炸開時,新型防火材料形成的白色屏障僅維持了四分三十秒就被碳化。
“輸油管道……”沃克突然注意到熱成像圖上的異常亮線。10年前鋪設的石油運輸管網在地表形成連續可燃物帶,加速了火勢向原住民保留地的推進速度。他抓起液壓剪衝向最近的控製閥,融化的瀝青路麵粘住了防火靴底。
劉宇將凍土樣本的化驗報告投影到幕布:“解凍層釋放的甲烷熱值相當於每天燃燒240萬桶原油。”他調出防火凝膠的低溫失效曲線,“現有阻燃劑在凍土環境下的有效時間不足火災蔓延速度的1\3。”
張美玲帶來了更嚴峻的消息:她在融化凍土中檢測到存活了1.2萬年的擬杆菌,這些微生物攜帶的crispr抗性基因可能使現有抗生素失效。實驗室的通風係統突然湧入刺鼻煙霧——野火產生的臭氧已突破建築的新風過濾裝置。
“啟動b方案。”李墨飛打開北美電網實時負荷圖,“關閉火場半徑300公裏內所有非必要用電。”當紅色標記覆蓋了87座油砂提煉廠時,劉宇的防火凝膠生產線因電力管製被迫停工。
喬伊駕駛雪地摩托衝過燃燒的灌木叢,車載貨箱裏是用防水布包裹的十三卷毛皮地圖。在他身後,遷徙中的馴鹿群正被火牆逼向結冰的麥肯錫河。領頭的公鹿突然轉向衝進火場,其餘鹿群緊隨其後——這是它們穿越火場的唯一生路。
瑪麗長老留在原地,用獵刀在樺樹皮上刻下新的路線標記。油砂公司遺棄的輸油管在她腳邊爆裂,噴濺的原油點燃了她手中的地圖卷軸。當消防直升機發現這片區域時,焦黑的凍土地表上隻剩下鑲嵌在瀝青中的銅製指南針。
沃克帶領消防隊員在公路上澆築出最後300米凝膠屏障。這種摻入了玄武岩纖維的新型材料在月光下泛著青灰色,表麵溫度比周邊區域低11c。當火牆前鋒抵達時,凝膠層在高溫下膨脹形成多孔隔熱結構,成功阻滯火勢4小時12分鍾——這是人類對抗野火的新紀錄。
但在淩晨三點,解凍凍土中逸出的甲烷在屏障後方積聚並自燃。藍色火焰順著凝膠層的孔隙竄升,將防火材料轉化為助燃劑。熱成像儀上的火場麵積在7分鍾內擴大了19平方公裏。
張美玲的福特皮卡在疏散車流中紋絲不動,儀表盤溫度指針跳向紅色警戒區。後備箱傳來冰櫃壓縮機尖銳的嗡鳴,那些從永凍層鑽取的圓柱形土樣正在加速解凍——十分鍾前還結著白霜的采樣管,此刻內壁已掛滿混濁的水珠。她搖下車窗,熱浪裹挾著焦糊的鬆脂味湧進來,路邊傾倒的雲杉樹幹正滲出琥珀色樹脂,黏稠液體滴在瀝青路麵上滋滋作響,騰起帶著藍煙的小火苗。
3輛黃色消防車鳴著警笛從應急車道逆行而上,車頂旋轉的激光雷達正在掃描火場輪廓。張美玲瞥見領頭車輛擋風玻璃後的電子屏,深紅坐標鎖定的根本不是居民區,而是輸油管樞紐的經緯度。這些掛著消防牌照的罐車尾部,粗壯的注料口還殘留著銀色泡沫——那是油砂公司特製的全氟己酮阻燃劑,沸點比普通滅火劑高出八十度,專門用來護住輸油管不被熔毀。
車流突然開始蠕動時,車載電台爆出刺耳的警報聲:“b21號氣井爆炸!所有車輛關閉外循環……”張美玲的手指剛觸到空調開關,後備箱突然傳來金屬變形的吱嘎聲。後視鏡裏,銀色樣本箱的密封膠條正滲出詭異的淡藍霧氣,那是凍土中的甲烷水合物在零下五度以上開始分解。她能感覺到後輪在輕微打滑——外泄的甲烷氣體正在路麵形成看不見的冰層。
車門被踹開的瞬間,右後輪轟然爆裂。裝著六管土樣的密封箱擦著護欄飛出去,在柏油路上劃出23米長的灼痕。比雷聲更沉悶的爆鳴從身後炸開時,張美玲正撲進排水溝,飛濺的瀝青碎屑在她牛仔褲上燙出蜂窩狀的孔洞。抬頭望去,15米高的火球將公路護欄熔成銀紅色鐵水,流淌的金屬映得油罐車隊紛紛亮起防爆塗層。
300米外,公司消防車的注水軟管突然增壓,這個距離剛好卡在安全撤離範圍的臨界點。張美玲摸出衛星電話拍攝時,聽見擴音器切換成柔和的鋼琴曲——石油協會去年注冊的危機公關專用音頻,此刻正試圖掩蓋火焰吞噬林木的劈啪聲。她鏡頭掃過路邊監測站爆表的p2.5檢測儀,卻發現本該亮起警報的紅燈被人為切斷了電源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