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幹裂的唇舌
字數:3610 加入書籤
張美玲的指甲摳進方向盤,輪胎碾過河床的裂縫發出骨頭斷裂般的脆響。後視鏡裏揚起的沙塵像條土黃色的巨蟒,緊咬著車尾不放。她瞥了眼副駕上的銅製量水器——部落長老臨別時塞給她的信物,此刻正在烈日下泛著瀕死的光。
“前方三公裏處有交火。”
衛星電話的機械女聲還未播完,擋風玻璃突然炸開蛛網狀裂紋。子彈擦過她耳際的瞬間,後座的塑料水囊發出氣球破裂般的悶響。清涼的水流從彈孔噴濺而出,在滾燙的儀表台上蒸發出嘶嘶白霧。
她猛打方向盤衝進枯死的灌木叢,棘刺刮擦車身的聲響像無數把生鏽的刀在割鐵皮。後視鏡裏,兩個騎駱駝的身影從沙丘後閃現,ak47的槍管在熱浪中扭曲成詭異的弧度。
水囊的裂口在顛簸中越撕越大。張美玲單手扯下頭巾去堵漏洞,粗麻布料瞬間被浸透。水珠順著座椅縫隙滴落,在發燙的鐵皮底盤上燙出細小凹坑。她突然想起三天前那個部落男孩——他蜷縮在井邊,用生鏽的罐頭舀泥漿喝時,喉結也是這樣劇烈地上下滾動。
槍聲逼近了。
她抓起量水器砸開後車窗,銅器墜入沙地的悶響吸引了追兵的注意。趁他們分神的刹那,她翻滾下車躲進河床裂縫。幹涸的河床像張裂開的嘴,裂縫深處的陰涼讓她打了個寒戰。
上方傳來駱駝的響鼻聲,沙粒從裂縫邊緣簌簌落下。張美玲屏住呼吸,看著自己呼出的白霧在岩壁上凝成水珠。追兵用刺刀戳進裂縫試探時,她摸到褲兜裏那管口紅狀的應急水筆——裏麵存著最後15毫升純淨水,本是用來在聯合國文件上簽字的
當第一滴混著硝煙味的汗珠滑進嘴角時,遠處的沙丘突然騰起蘑菇雲般的塵暴。駱駝受驚的嘶鳴聲中,她聽見量水器在沙地上滾動的聲音,銅器與岩石碰撞出遠古祭祀般的清鳴。清涼的水流在滾燙的鐵皮地板上嘶嘶蒸發,混著彈孔透進來的沙粒,在腳邊凝成褐色的泥漿。張美玲抓起副駕的銅製量水器,這是埃塞俄比亞部落長老臨行前塞給她的信物。量水器表麵的刻度被磨得發亮,最深的那道凹痕據說是曾祖父時代大旱年的標記。
臨時難民營的圍欄是用報廢汽車焊接的。
兩個部落的男人在圍欄外對峙,他們的武器從ak47到削尖的羚羊角不一而足。中間那口井的轆轤已經斷了,井繩像死蛇般垂在發黑的石壁上。張美玲擠進人群時,看見白發長老正把駱駝頭骨擲向井底——頭骨撞擊井壁的悶響傳來,過了整整五秒才聽到水花聲。
“還剩不到三米深。”長老的拇指摩挲量水器,銅器表麵結著層白色的鹽霜。穿迷彩服的年輕人突然推開老人,將自動步槍伸進井口掃射。飛濺的碎石中,張美玲撲倒一個正在收集晨露的男孩,塑料瓶裏的水珠灑在沙地上,瞬間被吸得無影無蹤。
聯合國官員的視頻會議在下午三點準時開始。
張美玲剛展開被彈孔撕裂的衛星地圖,沙塵暴就掀翻了帳篷。她在呼嘯的風沙中嘶吼"過去半年有17條商道消失!"便攜投影儀在帆布上投出鬼影般的地圖,駱駝隊的gps軌跡像血管般幹涸斷裂。
“我們需要全球水權……”
衛星信號突然中斷前,官員的虛擬影像正在搖頭。張美玲扯下頭巾蘸取泥漿,在帳篷內襯寫下"每口井日均服務4300人"。沙粒滲進棉布紋理,後來在日內瓦法庭上,這些沙粒的礦物成分成為指控某國軍火商的關鍵證據——彈殼合金與沙中的稀有金屬同位素完全吻合。
深夜的難民營,孩子們用手術刀片剖開塑料瓶。
他們在瓶身刻滿細密的溝槽,黎明前將這些容器倒扣在仙人掌叢。十歲的阿依莎捧著收集到的30毫升露水找到張美玲“姐姐,夠不夠在法庭上說話?”
次日聽證會上,張美玲將三十個刻痕各異的塑料瓶堆在聯合國講台。陽光透過瓶身的溝槽,在白色大理石地麵投射出扭曲的非洲地圖。當某國代表質疑數據真實性時,她擰開瓶蓋,讓最後一滴露水落在量水器的曾祖刻度線上
撤離前夜,部落鐵匠熔化了七代相傳的銅量水器。
岩洞的縫隙滲下細沙,落在張美玲的睫毛上。她蜷縮在洞壁凹陷處,膝蓋抵著發燙的筆記本電腦,屏幕藍光映出石壁上遠古的岩畫——抽象的水波紋與駱駝群,被歲月侵蝕成模糊的淚痕。
阿裏將外接硬盤裹進羊毛毯,毯子上的奶漬早被風沙醃成硬塊。部落老人穆薩盤坐在洞口,用骨刀刮擦一塊生皮子,鞣製的酸臭味混著洞外的柴油味湧進來。他的手背布滿曬斑,每刮一下皮革,就有細碎的皮屑混著沙粒簌簌落下,像在給數據硬盤下葬。
“履帶聲近了!”馬克的耳朵緊貼岩壁。洞外,裝甲車的轟鳴碾過白天的營地,金屬履帶將他們的帳篷布料、駱駝糞球和散落的數據線絞成碎末。張美玲聽見某種清脆的碎裂聲——或許是裝駱駝刺樣本的玻璃管,又或許是馬克那副摔裂的眼鏡。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電腦電量還剩3。
上傳進度條卡在98瘋狂顫抖,張美玲的拇指幾乎要把觸控板按穿。阿裏突然扯下頭巾蓋住洞口縫隙,羊毛纖維間漏進的月光被切割成破碎的星點——邊防軍的探照燈正在掃蕩沙丘。
“成了!”馬克的嘶吼在岩洞炸響。
最後的電量將三處地下湖坐標送進衛星時,張美玲撕開襯衫下擺。馬克遞來半瓶鏽水——是白天從德軍鐵軌上刮下的氧化層。她用駱駝鬃毛蘸著鐵鏽,在布條上寫下的經緯度數字泛著血痂般的暗紅。
洞外風聲突變。
阿裏的骨笛聲刺破沙暴的嗚咽,那是用禿鷲翅骨磨製的六孔笛,音調尖銳如刀。穆薩突然用生皮子包住硬盤,蒼老的手指在皮革表麵按壓出古老的結繩紋路——部落記載水源的密語。
沙暴的先鋒撲進岩洞。
張美玲把寫滿坐標的布條塞進鋁製水壺,壺身還留著彈孔。馬克用膠布封口時,發現壺底刻著德文縮寫"s1941"——正是白天挖出的道釘上的名字。
裝甲車的轟鳴被風沙吞沒。
阿裏率先衝進狂沙,骨笛聲在風牆中扭曲成斷續的哀鳴。張美玲抱著裹皮革的硬盤,感覺沙粒正從每個毛孔往裏鑽。穆薩跟在最後,將鞣製用的酸液潑向身後——刺鼻的氣味混入沙暴,掩蓋了人類活動的最後痕跡。
3天後,他們在綠洲邊緣找到遷徙的部落。
阿裏吹響骨笛召集儀式,穆薩展開生皮子。鞣製後的皮革上,結繩紋路與硬盤劃痕重疊,部落巫師用水囊裏的鏽水塗抹紋路,液痕竟與地下湖的衛星圖輪廓完美契合。
張美玲擰開彈孔水壺,倒出的布條已被鐵鏽蝕穿。但老人用酸液在皮革背麵顯影的坐標依然清晰——那是1941年的德軍測繪員與101novel.com28年的遊牧部落,在沙暴中完成的跨世紀密約。
喜歡氣候邊緣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氣候邊緣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