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9章 對綠藤市問題的深入解決!
字數:4228 加入書籤
上一屆班子留下的爛攤子觸目驚心。
財政窟窿巨大,曆史遺留問題成堆,部分領域政策空轉,更棘手的是,整個官場風氣疲遝,推諉塞責已成習慣。
“很多問題,不是我們不想解決,”孫海洋歎了口氣,語氣沉重,“是牽一發而動全身,下麵的人要麽不敢動,要麽不會動,要麽……幹脆陽奉陰違。”
“風氣壞了,做事的人就難。”鄭國鴻補充道,眉頭緊鎖,“我們來了之後,雖然撤換了一批人,但積弊太深,就像陷入了泥潭,每走一步都異常艱難。”
鍾小艾默默聽著,手指在筆記本上輕輕敲擊,眼神銳利。
她帶來的工作組人員則飛快地記錄著關鍵信息。
匯報持續了一個多小時。
結束時,鍾小艾合上筆記本,目光掃過鄭國鴻和孫海洋,語氣沉穩而堅定:“問題我了解了。根子還是在人,在風氣。”
“鄭書記,孫市長,既然省委派我來了,我就不打算做蜻蜓點水的督導。”
“從今天起,工作組紮根綠藤,配合市委市政府,一件事一件事地捋,一個問題一個問題地啃。”
“風氣不正,我們就先正風氣!班子軟弱,我們就先強班子!”
她的聲音不高,卻帶著一股不容置疑的決心,讓鄭國鴻和孫海洋精神為之一振。
————
次日,綠藤市委召開常委會擴大會議。
鍾小艾以省委副書記、工作組組長的身份出席。
當她走進會議室時,原本還有些嘈雜的會場瞬間安靜下來。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這位來自省裏、帶著尚方寶劍的年輕女幹部身上。
或好奇,或審視,或敬畏,或不以為然。
鍾小艾在主位旁坐下,沒有立刻發言,而是用目光緩緩掃過在場每一位常委、每一位重要部門負責人的臉。
那目光平靜,卻帶著一種冰冷的穿透力,讓一些心裏有鬼的人下意識地避開了視線。
鄭國鴻簡單開場後,請鍾小艾講話。
鍾小艾沒有拿稿子,開口第一句話就如同一塊巨石投入水中:
“我今天來,隻帶了兩樣東西。一樣是省委和穆辰特派員對綠藤市徹底扭轉局麵的決心!另一樣,是紀律!”
“綠藤市過去怎麽樣,省委有評價。綠藤市未來怎麽樣,在座各位每一個人,都有責任!”
“我在這裏表個態,工作組在綠藤期間,不設時限,不看過程,隻看結果!”
“對於敢於擔當、銳意改革的同誌,省委和我,將是你們最堅強的後盾!”
“但對於那些占著位子不幹事、甚至還在暗地裏搞小動作、破壞發展環境的人……”
她微微停頓,聲音陡然轉冷,目光如刀鋒般掠過全場。
“我手裏的紀律,也絕不會客氣!不管涉及到誰,一查到底,絕不姑息!”
整個會議室鴉雀無聲,落針可聞。
這番措辭嚴厲、立場鮮明的講話,如同一記重錘,狠狠敲在每個人的心上。
尤其是最後那句“不管涉及到誰”,更是讓幾個心裏有鬼的幹部額頭冒出了冷汗。
他們意識到,這位鍾副書記,絕不是來走過場的!
————
立威之後,便是行動。
鍾小艾和工作組沒有停留在聽匯報、看材料上。
他們直接下沉到基層,走訪企業,暗訪窗口單位,查閱信訪積案。
很快,幾條隱藏較深、群眾反映強烈的“小蛀蟲”線索被挖了出來。
涉及違規審批、吃拿卡要、不作為亂作為。
證據確鑿後,鍾小艾毫不猶豫,直接簽批!
市紀委迅速行動,連續對三名科級幹部、兩名處級幹部采取了立案審查措施!
動作之快,手段之狠,再次震懾了整個綠藤官場!
一時間,以往那些推諉扯皮的現象明顯減少,辦事效率有所提升。
表麵上的風氣,為之一清。
但鍾小艾心裏清楚,這僅僅是開始。
抓幾個小幹部容易,要扭轉整個社會層麵長期形成的怠政思維和潛規則,絕非一日之功。
需要的是持續的壓力、完善的製度,以及更長時間的潛移默化。
————
一周後,鍾小艾撥通了穆辰辦公室的加密電話。
她詳細匯報了綠藤市的情況、已采取的措施和遇到的深層次困難,語氣坦誠,不回避問題。
電話那頭,穆辰安靜地聽著,末了,隻說了幾句:
“思路是對的,先立威,再破局。”
“不要急,沉住氣。風氣扭轉,如烹小鮮,火候到了,自然功成。”
“遇到解決不了的阻力,隨時可以直接向我匯報。”
沒有過多的指示,更沒有空泛的鼓勵,但那種絕對的信任和支持,卻讓鍾小艾心中湧起一股強大的暖流和力量。
“是,特派員!我明白!一定不辜負您的信任!”鍾小艾的聲音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激動。
掛斷電話,她走到窗前,看著綠藤市略顯陳舊的街景,目光更加堅定。
————
而在漢東省委會議上,沙瑞金也通報了鍾小艾在綠藤市初步打開局麵的情況。
“小艾同誌去了不到十天,綠藤市的班子精神麵貌和工作節奏就有了明顯改善,幾個積壓已久的問題也開始推動解決,效果顯著啊!”沙瑞金的語氣帶著欣慰。
李達康點頭表示讚同:“綠藤那個爛攤子,就需要她這種敢啃硬骨頭、原則性強的幹部去坐鎮!我建議,省委可以對鍾小艾同誌的工作給予正式肯定,並上報相關情況。”
與會常委紛紛附和。
最終會議決定,形成專門材料,將鍾小艾在綠藤市的工作成效作為優秀典型,向上級組織部門匯報。
這既是對鍾小艾工作的認可,也是向全省幹部傳遞一個明確信號:省委重用實幹者,看重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
然而,就在漢東省內部因為綠藤市的積極變化而稍感寬慰之時。
一些極其隱秘的、針對漢東特定項目和個人的“黑材料”,開始在某些小範圍的特殊渠道內悄然流傳。
內容真偽混雜,編排精巧,直指漢東近期的幾個重大決策和關鍵人物。
雖然傳播範圍極其有限,尚未掀起任何波瀾,但其出現的時機和指向性,卻透著一股不尋常的陰冷。
如同潛伏在深海下的暗礁,初露猙獰的一角。
山雨欲來,風已滿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