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海外尋蹤

字數:2268   加入書籤

A+A-


    2025 年 5 月的倫敦總像浸在濃茶裏,蘇晚隔著大巴車窗望著雨絲在玻璃上劃出的痕,忽然想起修複室裏那方宋代冰裂紋端硯 —— 石質裏天然的裂痕總在梅雨季泛出墨色,像被時光泡開的傷口。她下意識摩挲手腕,銀鐲內側的鏨刻紋路在體溫下微微發燙,三小時前在希思羅機場被撞的瞬間,正是這種灼熱感驚醒了她。
    大英博物館的東方文物部主任米勒博士推開門時,手中的漆器盒正泛著珍珠母貝般的虹光。"一周前匿名捐贈者放在側門台階,監控隻拍到戴手套的手。" 深褐色漆麵上的冰裂紋呈不規則網狀,蘇晚一眼認出是清末揚州漆器的 "碎玉紋",卻比常見紋路多出三道斜向暗紋 —— 那是玄冰閣特有的 "北鬥隱紋"。
    賬本的黴味混著油墨氣息撲麵而來,泛黃紙頁上的蠅頭小楷在 ed 燈下發青:"宣統三年冬,粵商陳記貨船載冰裂紋瓷十二箱,抵塘沽港時遭洋兵截查,幸得箱麵暗紋與紅毛鬼所持圖冊不符,得免。" 蘇晚的手指在 "玄冰閣信物現世,勿動" 幾字上頓住,墨跡邊緣有淡淡朱砂印,正是《匠作錄》裏記載的 "守紋人" 密押。
    "我們需要對比故宮那枚懷表的金屬成分。" 米勒的英語帶著牛津腔,鏡片後的藍眼睛卻緊盯著蘇晚的銀鐲,"聽說貴國修複師有世代相傳的信物?" 她還未回答,口袋裏的手機震動,故宮文物醫院發來急訊:比對結果顯示,漆器盒的冰裂紋用漆與七棺出土的青銅鎮紙完全一致,均含微量天山雪水調和的礦物顏料。
    暮色漫過特拉法加廣場時,蘇晚站在查令十字街 84 號旁的舊書店前。雨水在 "時光褶皺" 的木牌上積成小窪,推門而入的刹那,銀鐲突然發出蜂鳴 —— 不是電子設備的聲響,而是類似瓷器開片的細碎脆響。書架深處傳來老式座鍾的報時,穿粗花呢背心的店主從書堆後抬頭:"姑娘是來找 .chen 的吧?"
    賬本裏提到的 "紅毛鬼日記" 藏在三樓雜物間的樟木箱裏,羊皮封麵的磨損痕跡與蘇晚在故宮庫房見過的八國聯軍掠奪清單如出一轍。翻開泛黃的紙頁,1900 年 10 月的記錄讓她瞳孔驟縮:"從紫禁城搶得金表一枚,表蓋刻中國皇帝的瘦金體,隊長說這是 " 能拚合世界的紋路 ",但奇怪的是,當月光照在裂紋上時,那些筆畫會變成英文......"
    日記邊緣的油漬在紫外線手電下顯形,瘦金體小楷比賬本上的字跡更蒼勁:"去劍橋找 .chen,他知道如何讓裂紋開口說話。" 落款處畫著半枚銀鐲圖案,缺口處的三角紋路與蘇晚腕間那隻分毫不差。樓下傳來店主鎖門的聲響,她摸著日記本裏夾著的舊照片,1902 年的劍橋三一學院門前,穿長衫的中國學者正與戴禮帽的英國人握手,兩人袖口都露出冰裂紋銀飾的邊緣。
    雨停了,街燈在水窪裏碎成光斑。蘇晚站在電話亭裏給李明安發消息,指尖劃過銀鐲表麵,突然發現原本平整的鐲麵浮現出細密的凹痕 —— 是用英文刻的地址:breer street, soondon。那是她在機場被撞時,神秘人擦肩而過時留下的,當時對方的風衣下擺閃過與漆器盒相同的冰裂紋暗紋。
    手機在掌心震動,李明安的回複帶著少見的急切:".chen 是陳立夫先生的祖父,清末首批公派留學生,曾在劍橋研究東方器物修複術。立刻去那個地址,1911 年的《泰晤士報》曾報道過一家 " 冰玉齋 " 古玩店,店主能修複 " 會呼吸的裂紋 "。"
    走出書店時,街角的古董店正在關窗,櫥窗裏的維多利亞時代懷表突然發出哢嗒聲。蘇晚駐足望去,玻璃上的水汽竟在表蓋位置凝結成冰裂紋形狀,與她在故宮見過的懷表殘片一模一樣。當她伸手觸碰玻璃,冰裂紋突然化作一行水珠滑落,在窗台上拚出兩個字母:c。
    夜色中的倫敦像幅未幹的水彩畫,蘇晚沿著考文特花園的石板路疾走,銀鐲的溫熱感越來越強。她不知道,此刻在大英博物館的恒溫庫房裏,那隻漆器盒的冰裂紋正悄然變化,三道隱紋逐漸轉向,最終指向東北方 —— 劍橋大學的方向。而在地球另一端的故宮修複室,陳默正對著顯微鏡驚呼,七棺出土的青銅鎮紙內側,不知何時浮現出與倫敦舊書店相同的瘦金體密語。
    喜歡血契輪回:從光緒之死到2026請大家收藏:()血契輪回:從光緒之死到2026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