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地宮開物
字數:2345 加入書籤
北京的秋陽斜斜切過文華殿飛簷時,施工隊的洛陽鏟突然陷進青石板下的空洞。蘇晚踩著腳手架趕過去,看見考古隊長老周蹲在新裂開的洞口旁,手電筒光束掃過洞壁時,她聽見周圍人同時倒抽冷氣 —— 垂直的石壁上,整齊砌著冰裂紋石材,每道紋路都像被刀斧劈開的時間傷口,縫隙間還凝著暗褐色的結晶,像幹涸的血跡。
"是明代的糯米灰漿。" 李明安的白手套蹭過石壁,指尖沾了點灰漿碎屑,"《匠作錄》裏說,玄冰閣修地宮必用 " 冰紋石配紫河車 "......" 他忽然噤聲,目光落在石壁凹槽裏嵌著的半片玉簡上,玉簡邊緣刻著的 "護史" 二字,正是漢隸筆法。
地宮入口的銅門用九道冰裂紋鐵環加固,門環上的鏽蝕被激光清理後,露出 "萬曆乙巳年孟冬吉旦" 的刻字。當考古隊的 ed 燈柱刺破黑暗時,蘇晚感覺後頸的汗毛突然豎起 —— 整座地宮呈七邊形,牆麵由清一色的冰裂紋石砌成,每塊石頭的紋路都與她銀鐲上的如出一轍,隻是規模宏大到令人窒息。
中央石台高三尺,呈北鬥七星排列,每個星位上都擺放著鎏金銅盒。最靠近入口的盒子上刻著 "秦" 字小篆,盒蓋邊緣殘留著青銅鏽;第二座盒子用隸書刻 "漢",鎏金層下隱約可見朱砂繪的雲氣紋;直到第七座盒子,蘇晚瞳孔驟縮 —— 盒底刻著瘦金體 "明" 字,盒身卻纏著一圈極細的銀鏈,鏈紋正是她銀鐲的縮小版。
"等等!" 老周的手電筒光束突然凝固在某個銅盒上,"這盒子裏有東西......" 話未說完,整個地宮突然震動。蘇晚腕間的銀鐲發出蜂鳴,瞬間脫離皮膚飛向中央石台,在眾人驚呼聲中精準嵌入第七座銅盒的凹槽。藍光從盒底迸發,七座銅盒同時打開,露出內裏絲絨襯墊上的 —— 空無一物。
"護史...... 護的不是器物。" 李明安的聲音從顫抖的《匠作錄》書頁間飄來,他翻到某頁空白處,對著 ed 燈舉起,紙背竟透出用密寫藥水繪的七盒圖,"每代玄冰閣傳人都會在盒中留下......" 他突然指向秦代銅盒內壁,那裏刻著極小的銘文:"始皇帝三十七年,焚書前錄六經於縑帛,藏於冰紋盒。"
蘇晚踉蹌著扶住身旁的冰紋石壁,指尖觸到某處凹陷,竟剛好嵌進她的指紋。銅盒藍光漸盛,在石台上投射出七道光柱,分別指向地宮的七麵牆壁。當第七道光柱亮起時,她聽見石破天驚的轟鳴,中央石台緩緩下沉,露出通往更深層的螺旋階梯,階梯扶手刻滿曆代 "護史" 的名字 —— 從秦代的 "李斯門下士",到明代的 "文華殿裱畫師陳青"。
"看這個。" 陳默的聲音從對講機裏傳來,帶著極地風雪的雜音,"我們在北極冰下青銅門裏,發現了同樣的七盒結構,隻是......" 他頓了頓,背景中傳來鑽頭撞擊金屬的聲響,"這裏的盒子裏,全是碳化的紙頁,碳十四檢測顯示是戰國竹簡。"
地宮的氧氣檢測儀顯示正常,老周揮手示意眾人跟上。蘇晚走過漢代銅盒時,忽然看見盒底刻著一行極小的鳥蟲篆,用手機微距拍下後放大,竟是 "太史公司馬遷謹錄"。她忽然明白,所謂 "護史",並非守護器物,而是守護那些被權力碾碎的真實 —— 當焚書坑儒的火焰燃起時,當永樂大典編纂時被刪改的奏章,當近代史被塗抹的頁碼,都被玄冰閣以這種方式,藏在時間的冰層之下。
銀鐲在凹槽中微微發燙,蘇晚低頭時,發現自己的影子與石台上的七星圖重合,腳踝處的龍紋不知何時浮現,與冰裂紋形成完整的太極圖。李明安的羅盤再次瘋狂轉動,最終指向螺旋階梯深處,那裏有幽藍的光流轉,像遠古的星辰墜入地底。
"他們早就算準了。" 蘇晚摸著銅盒邊緣的銀鏈,鏈上刻著 "待後人啟" 的字樣,每個字都被摸得發亮,"百年來,所有帶著冰紋的人,都是鑰匙的一部分。" 她想起倫敦書店的老掌櫃,想起劍橋照片裏的先輩,此刻他們的軌跡終於在這個地宮交匯,如同七道支流匯入大海。
考古隊的腳步聲在階梯間回蕩,驚起了不知蟄伏多久的蝙蝠。蘇晚最後看了眼七個空盒,發現每個盒底都漸漸滲出微光,匯集成流動的文字:"曆史從不會真正消失,它隻是換了個地方流淌。" 當她轉身走向更深的黑暗時,銀鐲突然發出清越的鳴響,與遠處陳默那邊的青銅門共振,在北緯 39 度與北極圈之間,織成一道看不見的時間之網。
喜歡血契輪回:從光緒之死到2026請大家收藏:()血契輪回:從光緒之死到2026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