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6章 全麵改革促發展

字數:3960   加入書籤

A+A-


    茶杯擱在桌角,水漬在玻璃麵上洇開一圈淺痕。丁義珍翻開手邊的文件夾,第一頁是昨夜匯總的三項目進度表——保障房征地完成百分之九十五,醫療設備采購已進入中標公示期,社區衛生中心開工儀式定在明天上午九點。
    他拿起筆,在“開工儀式”四個字底下劃了道橫線,又翻到下一頁,財政局提交的撥款憑證複印件整整齊齊貼著。昨天會上拍板的事,二十四小時內全走通了流程,比規定時限快了一倍還多。
    “看來不是辦不到,是不想辦。”他輕聲說了句,把材料合上,按了下桌上的內線電話,“讓宣傳部老劉來一趟,再通知住建和衛健,十分鍾後小會議室碰個頭。”
    十分鍾後,五個人圍坐在橢圓桌旁。老劉拿著平板,屏幕上正播放一段剪輯好的短視頻南巷片區一棟新樓封頂,工人扯下紅綢,鏡頭掃過外牆掛著的橫幅——“京州安居工程·首批交付倒計時60天”。
    “就用這個節奏,每周出一期《改革周報》。”丁義珍指著視頻,“圖文加短視頻,街道、社區群都推一遍。老百姓不看文件,他們要看變化。”
    李副市長坐在對麵,手裏捏著一份打印稿“我剛從東區回來,安置戶已經開始登記選房順序了。有個老太太拉著我說,等了三十年,終於等到‘批了’兩個字。”
    “這句話可以放下周的視頻裏。”丁義珍點頭,“別光講政策,要講人。誰家孩子上學近了,誰家老人看病不用跑三趟醫院了,這種事最打動人。”
    秘書長插話“組織部那邊也動起來了,幹部下沉包幹製已經落實到人,每個重點項目都有專人跟進。”
    “好,那就趁熱打鐵。”丁義珍站起身,“下午開個跨部門調度會,發改、財政、工信、住建全叫上。改革不是單打一,產業、民生、基建得一塊轉起來。”
    下午兩點,調度會準時開始。
    丁義珍把一張流程圖投影到大屏上,一條從新能源產業園落地,到配套廉租房分配,再到公交線路優化的鏈條清晰可見。
    “這不是三個項目,是一套組合拳。”他說,“產業園招工三千人,這些人住哪兒?孩子上哪兒學?交通怎麽解決?我們不能等人家來了才想,得提前鋪好路。”
    徐誌明翻著手裏的數據表,眉頭微皺“資金壓力不小,尤其是廉租房這塊,地方配套要兩個億。”
    “兩個億確實不小。”丁義珍接過話,“但去年全市閑置的棚改結餘資金就有四點七億,卡在審批環節沒動。這筆錢不動,公務接待倒是年年超標。”
    屋裏安靜了一瞬。
    徐誌明沒接話,低頭在本子上記了什麽。
    丁義珍也不追問,隻說“從下周起,每周交一份《協同清單》,標清楚哪些事要聯動辦,誰牽頭,誰配合。別你幹你的,我幹我的,群眾可不管你是哪個口的,他們隻看結果。”
    散會後,秘書長留下來問“要不要給省裏報個專項?”
    “先不急。”丁義珍搖頭,“咱們自己先把輪子轉起來。上麵看到我們在動真格,自然會支持。現在伸手要錢,反倒顯得底氣不足。”
    第二天清晨六點半,丁義珍穿著便裝出了市委大院。他沒坐車,沿著解放路往南巷走。
    晨風帶著涼意,街邊早點攤剛支起爐子,油條在鍋裏翻滾,香氣混著豆漿味飄出來。幾個老人坐在長椅上曬太陽,旁邊晾衣繩上掛著剛洗的床單,隨風輕輕擺動。
    他走近一戶人家門口,一位大媽正收衣服。
    “您住這兒多久了?”他隨口問。
    “四十年啦!”大媽回頭看了他一眼,“以前下雨天屋裏漏水,拿盆接著,一晚上能接半桶。現在搬進新樓,窗戶密封好,暖氣足,孫子過來都不想走了。”
    “分到房子不容易吧?”
    “可不是嘛!前些日子還在擔心搖號搖不上,結果政策下來,像我們這種老住戶優先。上周簽完字,鑰匙都領了。”
    丁義珍笑了笑“那挺好。”
    “你也是等搬家的?”大媽一邊疊衣服一邊問。
    “算是吧。”他說,“就想看看,這變化到底有沒有落到人頭上。”
    大媽停下動作,上下打量他“你說話不像本地人,但挺實在。我們這片兒能改,多虧了新書記敢拍板。以前那些人,嘴上答應得好,轉身就說‘研究研究’,一研究就是三年。”
    他沒接這話,隻點點頭“隻要有人真心想辦,事總能成。”
    回到辦公室已是八點二十。桌上多了幾份簡報新能源產業園簽約企業已達十二家,預計年產值超百億;地鐵三號線提速施工,工期提前兩個月;全市三十八個老舊社區完成水電管網改造。
    他正看著,李副市長推門進來,手裏拎著個飯盒。
    “剛從工地回來,順道給您帶了碗牛肉麵。”他把飯盒放在桌上,“工人說,現在審批快了,材料當天報當天批,連蓋章都不用跑腿了,電子流程自動推。”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丁義珍打開飯盒,熱氣撲上來。
    “看來大家也開始適應節奏了。”
    “不止是適應。”李副市長坐下,“昨天晚上,東區街道辦自發開了個夜會,召集居民代表聽意見。有位大爺提了個問題——下一步是不是該修條步行街,方便老人遛彎?”
    丁義珍挑了挑眉“群眾開始主動想了?”
    “對。以前是‘你們愛咋咋地’,現在是‘我們該怎麽改’。”
    丁義珍低頭吃麵,沒說話,嘴角卻往上揚了揚。
    中午,宣傳部把最新一期《改革周報》樣稿送了過來。封麵照片是一個小女孩站在新學校門口,書包上掛著卡通掛件,笑得露出缺牙。
    標題寫著“我家這五年——從城中村到家門口的實驗小學”。
    他翻完最後一版,點了點頭“就這個調子,繼續做下去。”
    傍晚,城市亮化工程全線點亮。主幹道兩側樓宇燈光漸次亮起,車流如河,光影流動。
    他在辦公室批完最後一份文件,抬頭望向窗外。遠處高架橋上,一輛公交車緩緩駛過,車身上貼著“京州惠民公交”的廣告。
    筆記本攤開在桌角,他提筆寫下
    “改革不是一陣風,而是持續的新陳代謝。今日之成,不過是明日之基。”
    筆尖頓了頓,又添了一句
    “但人最容易在掌聲裏忘了趕路。”
    他圈出下周計劃走訪的五個社區,筆尖懸在紙上,忽然聽見樓下傳來一陣笑聲。透過窗縫往下看,幾個年輕幹部正聚在院子裏抽煙聊天,臉上帶著久違的輕鬆。
    他收回目光,重新落筆,寫下一個名字——
    南巷王桂香,搬遷戶,孫女就讀實驗小學一年級。
    喜歡4合院之成為武術宗師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4合院之成為武術宗師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