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和平開放
字數:1796 加入書籤
王直隻會簡體字,毛筆也使不好。便下令在軍中,找位識字能寫的大明人,寫回信。兩萬多人裏,尋個出來,也容易。
訪來一位叫徐文成的老書生,幫了忙。大抵寫了許多好話,願意“兩岸和平,消除對立,以致統一”。這徐文成是舟山本島人,原先在城裏也有些名望。王直覺得今後還得憑靠他,辦些事。賞賜後,給了職務,留在身邊。
回信讓使者帶回去了,至於有沒有效果,王直不是很清楚。但是他明白一點:隻要兩岸共同努力,和平統一不是奢望。甚至解放軍和明軍也是可以搞合作的。
兩岸迎來了和平統一的曙光。在書信往來幾回後,大明方麵終於派出大員親自登島,商量談判事宜。來人是浙江海道副使李文進,他乘著一艘新製的小船,上到了舟山城南的碼頭。
王直不敢怠慢,讓解放軍在海、陸列隊相迎。31條大船分排在兩邊,戰士們在甲板上手持武器、筆直站立。碼頭上又有王直親自帶領大批人員恭候。紅色的五角星旗飄蕩在各處,彰顯著與眾不同的氣勢。
說白了,解放軍戰士內部對於明軍,還是有很大意見的。可解放軍坐守孤島、勢單力薄,不是長久之計。隻能與明軍妥協,謀求和解。手裏頭有大量明軍俘虜,也可以作為談判的籌碼。
王直將李文進迎入城,設宴接風。宴席上人多眼雜,又有不少弟兄包括鬆岡、豐臣都語言不通。彼此不方便交流。於是等到散席,王直與李文進到內室單獨相處,才好好商量起大事。
兩人隔桌對坐,攀談起來。李文進說:“本以為爾等隻是一般強賊,沒料到裏邊混了許多倭人。”
王直說:“我方並不是賊寇,而是解放軍,從扶桑過來,作為使節團。”
李文進奇怪了,道:“我朝與扶桑早已斷絕交往,怎會過來使節團。再說,扶桑使節團,又怎會奉一個大明人為首?”
王直說:“我不是大明人,我也是扶桑人。”
李文進想了想,又說:“就算你們真是從扶桑而來的使節團,為什麽不去京裏,反倒留駐在我大明東海生事?”
王直說:“完全是誤會。本來也不想生事,全因撞見貴軍殺人,一念之差,起了衝突。”
李文進沉默了一會,問:“還未請教尊姓大名?”
雖然互通了書信,但裏邊從未有過解放軍這邊頭領的姓名,王直倒是知曉了“李文進”其人。
王直想了想,答道:“是扶桑語,說了,你也聽不懂。不如就叫我綽號——‘老板’吧。”
李文進尷尬地笑了笑,用這麽一個“反號”,稱呼人,罪行可不輕。“賊人”相互之間可以,自己身為朝廷命官,怎好這樣?於是又問:“你有沒有其它大明語的名字?”
王直想了想,說:“你也可以叫我‘王直’。三橫‘王’,直立的‘直’。”
李文進說:“王直,本官原先照著信上的意思,有招安納士之心。沒想到,你卻自認為扶桑人。這樣一來,可行不通呀。”
王直有些奇怪,自己在來往信件裏提到的“兩岸統一”、“和平相處”、“放棄武力”,怎麽就被曲解成了“投降”、“招安”。卻更加奇怪,為什麽連“投降”、“招安”,這種低就的事情都不成。問:“為什麽行不通?”
喜歡王直請大家收藏:()王直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