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戰略合作

字數:1617   加入書籤

A+A-


    王直有些激動了,呼地站起來,說:“改革開放是大勢所趨、人心所向。閉關鎖國,是跟不上曆史潮流的,必將導致大明的落後。”
    李文進更加聽糊塗了,王直說的東西,他還真領會得不多。這“改革開放”、“閉關鎖國”都是哪門子的新詞啊。看來這王直,學問還真不小。可惜做了賊寇,用歪了方向。
    王直站著身子,動起手勢,發完了關於“改革開放”的豪言壯語。邊上依舊坐著的李文進,突然感到一陣莫名的緊張。雖然是冬天,額頭上卻沁出些細汗。連忙揮手示意王直坐下,口裏念著:“慢來…慢來…”
    王直忽又清醒過來,這可是在古代,並不是21世紀。談“改革開放”,似乎早了些。也不知自己為什麽對“改革開放”,特別理解、特別支持、特別在意!說到“改革開放”,就不由自主地激動起來。
    難道在21世紀時,受熏陶太濃重?但無論怎麽說,“改革開放”絕對是真理,不容半點質疑。王直情緒回複,帶點小不好意思地坐回到座位上。
    李文進勸說:“少年人遇事要冷靜些,一切得從長計較。若不是有許棟之流私開海禁,江浙這邊怎麽會死上這樣多人。凡事要思量清楚。”
    王直一聽這話,火氣有些按捺不住,冒上來了,說:“要是朝廷開明,放開海禁,於民於官,都皆大歡喜。又怎會陪上這麽多人的性命?”
    李文進沉默了一會,說:“海禁是太祖所定,豈能偏廢?就為這漁、商小利,改換朝製,是斷斷不可能的。”
    王直說:“不知道太祖是怎麽想的,竟然定下這種不可理喻的規矩?”
    李文進說:“太祖英明遠略,常人怎能相及。我朝原本定都應天,臨靠長江。若是有內賊,或是番寇,乘船涉海近趨,豈不是危及社稷?因此有了海禁一事。”
    王直仔細聽明白了,怪不得朱元璋禁海,還真有其中大道理。許多年後,果然有英法艦隊,從海上侵略而來。整得大清苦不堪言。但是光靠海禁,隔絕外交,隻能維持一時的安寧。要想繁榮富強,不受外辱,還是得靠改革開放,發展經濟。同時通過科技、文化上的交流,使得自身不落後。
    於是說:“雖然如此,我還是覺得改革開放,對於大明,是很有必要的。畢竟我朝也已經遷都,到了北京。”
    李文進說:“是啊,北京的順天府成了國都。可海禁已是既定朝策,不能變改。”
    王直說:“如果能取消海禁,江浙這邊很快可以恢複秩序,重新變得安寧、穩定。百姓們像從前那樣,打漁、經商,不用再做海盜。官軍也省得花大力氣剿殺。”
    李文進說:“你講的道理,本官都曾想過。但朱紈開起了殺戒,形勢已經回不去。”
    王直說:“這也未必,隻要大人願意開市,形勢肯定能夠逆轉。哪有人放著好營生不做,偏要當風險極大的賊寇。”
    李文進說:“本官位低言輕,此項涉及朝廷大計。不僅做不了主張,連說上句話都難。”
    喜歡王直請大家收藏:()王直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