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放棄根據地
字數:1439 加入書籤
王直說:“有道理,隻要你們的明軍和我的解放軍,同心協力,實行戰略合作。平定騷亂,也不是不可能。到時候,再來改革開放,形勢肯定一片好大。”
李文進暗自捏了把汗,他也看出王直雖然在某些方麵很聰明,其實在另一些方麵,並不怎麽樣。甚至很有些傻氣。也不知道這個什麽“改革開放”的新詞、怪詞,是怎麽被王直創造出來的。反正王直是入套了。
李文進,算盤打得很好。王直既然定下主意,要回扶桑。不可能永遠留在這邊,先利用他剿寇再說。至於什麽“改革開放”,隻是空口承諾。往後王直都走了,真怎麽搞,都沒關係。
王直和李文進又商定了些具體的合作事項。說到解放軍與“國軍”的合作,曆史上也不是獨此一例。雖然隻探討了幾項大概的事情,但影響還是不小。“國軍”願意替解放軍在大陸代為采購糧食物質。
而相應地,解放軍需要付出的代價也是慘重的。金錢必不可少,除此之外,還要負責打擊、清理海盜。另有兩項關鍵性的條件:再也不能以扶桑使節團的名義行事;必須撤出舟山島,改遷金塘。
解放軍很能打仗是沒錯,敵人如果想動手,通常沒便宜可占。但是解放軍熱愛和平、講究道義,所以在談判時,反而會讓步很多。20世紀時,也有過主動放棄根據地的先例。
王直苦於形勢所迫,不想和明軍再打起仗。而解放軍東海艦隊又需要在舟山這片,暫時立足。再說,打擊海盜、平複安定、改革開放,都是好事。將就全盤接受了談判條件。李文進也很高興,王直能夠這麽幹脆。從另一角度看,明軍相當於從解放軍手裏,把舟山奪回去了。又將解放軍趕去更加不利的地理位置。
王直也不願輕易服軟妥協,當對象是明軍時,潛意識裏早想放棄敵對。畢竟都是中國人,皆為骨肉同胞。搞兩岸分裂、武裝對抗,在心理上極度接受不了。
雖然知道就算不答應李文進的要求,明軍暫時也拿解放軍沒辦法。畢竟兵敗了,船沒了。但從長遠看,明軍兵缺了,可以再招;船沉了,也可以再造。長期對抗,並非明智之舉。趁勝議和,能夠少去其它更嚴苛的條件。
遷去金塘,失了舟山城的依托。離岸太近,危險係數成倍增加。如同當年解放軍一樣,放棄地理位置更好,經濟條件更優越的大片根據地,應該也有斷腕之痛。但為與“國軍”和平共處,同謀發展,隻能忍了。
談妥具體事項後,李文進並不急著走,要留下來盤亙幾日,似乎是為了監視解放軍的執行情況。王直也不馬虎,立即向下邊布置遷移之事。為了兩軍合作、改革開放,一切都豁出去了。
王直隨著李文進在舟山城及周邊巡視,檢查遷移工作的準備情況。才走不遠,便看見了那些葡萄牙人。在李文進來的時候,十幾位葡萄牙人都留在船上。
喜歡王直請大家收藏:()王直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