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9章 西遊降魔
字數:1415 加入書籤
明朝中期,中華大地,妖氣衝天,魔影瞳瞳。古語有雲:魔由心生。所謂妖魔皆化自人心。社會腐朽沒落,人心陰暗邪惡,自然妖魔橫行。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在這樣的環境下,“道”隻能作為可悲的另類而存在。當然那種從聲名顯赫的權貴及其附庸口中不斷宣揚的所謂的“道”除外。
道既不存,有識之士也難達其誌。作為“孫悟空”那樣的革命熱血青年,最終隻能以悲劇收場。
正如丟官後回到故裏的吳承恩,某次爛醉於街角,口裏念叨起的胡話:“悟空啊,你本可成就帝王之業,奈何敗得一塌糊塗。悟空自己也曾說,皇帝輪流做,明年到我家。原已胸懷天下,準備開疆辟土,成就一番偉業。)並沒有人可以阻止你。但你卻被那座‘五指山’給壓垮了。誰讓你的心裏要牢牢留著那樣一座山呢。害死你的魔障,不在別處,卻是在你自己的心裏。你真是古往今來的第一大傻瓜。隻可惜不能親眼見到500年後又複活的你,否則一定罵你個狗血淋頭,非把那魔,從你心中除掉不可。”
確實,時代大環境不允許的話,心中千萬不能存著這種“五指山”。“忠君”隻是帝王用來愚弄百姓、混淆是非的謊言。堅持所謂的“道”,恰恰會傻乎乎地成為垃圾、墊腳石、炮灰、殉葬品。
即成為利用品和犧牲品。在“魔”大行其道,鋪天蓋地之時,“道”反成異端,被當作“魔”。
所以各位熱血兒女,要審時度勢,千萬不要把那“五指山”太放在心上。擁有美好的革命理想,應該是件好事,但更要認清所處時代的背景特征,否則誤人誤己。
心魔不除,縱是悟空也枉然。如果不降掉內心的魔,永遠隻能作可憐的失敗者。所以西遊記並非喜劇,實則悲劇。吳承恩很想繼續往下寫,但是因為過度悲傷,便止住了。
西遊途中,悟空降了許多妖魔,卻沒很好地意識到,其實他自己才入了魔。他眼中的“妖魔”絕大多數都是高高在上的“道”的附庸旁支。他一直在與“道”對抗,不是“魔”,是什麽?
悟空得罪了大“道”,取完經書,便成徹底的棄子,會有活路嗎?所謂“魔”、“道”,不過立場有別而已。何苦於心中留有不舍的執念。卻不知“執念”往往是“魔”的源起。所以悟空最終被砍了頭,西遊記裏早暗含了相應的情節。死了,也可以說沒死,因為被“五指山”壓上500年後,不是又活了嗎?所以就算頭被砍了,還是死不了。
西遊嗎?若是還能改變軌跡,但願孫悟空不要急著去降自己眼中認定的“妖魔”,先把自己給降了吧。否則死後500年,眾人仍將他視為當時當世最大的“魔”。
為人處世,要自立自強,而不是被他人忽悠,為他人利用。這才是“可行之道”。
喜歡王直請大家收藏:()王直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