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4章 決定招安
字數:1465 加入書籤
決定招安,可不一件小事。這直接關係到解放軍的戰略走向,甚至是存亡大計。“東進圖強”無疑是符合曆史發展趨勢的有利抉擇。但是王直現在卻變了主意,西去大明,接受招安。不僅個人的命運,變得凶險難測,而且連帶使得解放軍隊伍同樣前途未卜。
但王直覺得有必要這麽做,不單是為了“改革開放”,也是為了解放軍“東進美洲”之後,可以從大明調送人口,去搞殖民開發。王直是傻瓜,因此他不太擅於變通。而不是像某些人,習慣於口頭上義正言辭地表態,而實際作為卻完全不是那麽一回事。
既然王直重新下了決心,那麽很快整支解放軍主力都因這巨大戰略調整,而牽動起來。戰士們是否跟隨前往大明,全憑個人意願。不想去的,可以先留下。
王直這麽做,其實是在預備後手,畢竟“改革開放”隻是先期目標。日本,解放軍還是要來的;美洲,解放軍也還是要去的。解放軍東進的意圖並未改變,僅僅是推後而已。不想現在過去大明的戰士們,未來就可以是東進的骨幹力量。
在王直的眼中,這些人反倒更忠誠。相比之下,吵著嚷著,要回大明,接受招安的王滶及其同夥,在王直看來,是革命的敗類,屬於最不忠誠的份子。正好,趁著招安,把他們都弄到大明去,省得最終影響革命大計。
其實王直也非常清楚一點。那就是去了大明之後,自己有可能再也來不了日本。因為這趟招安之旅,異常凶險,很可能自身不保。若是豐臣秀吉此前,沒有大舉攻明。情況應該可以好上許多。就如今解放軍與大明雙方之間這種敵對局麵,前往應召,後果極可能不堪設想。
但為了“改革開放”大計,更為了後續的“東進圖強”,王直隻能舍身犯險了。
若是隨便換一個聰明人,站在王直的立場上,肯定不願再去大明。但王直是傻瓜呀,而且是真正愛國的那種傻瓜。
駐守東京附近的解放軍主力預備一分為二,一部分留下候命;另一部分南下長崎,經由那裏,轉去大明。解放軍難得控製了日本,革命果實不能輕易舍棄。因形勢需要,隻能先做此調整。
但在去往大明應召之前,王直還有件重要的事情要做。那便是回去尾張,同那邊的親人、兄弟都道個別。因為也許便是永訣。
既然義父王直已經答應招安,王滶倒也不再為難,重新給了自由。王直單獨召見了河尻秀隆,向他交代後事。
河尻秀隆甫一見王直,就跪地不起,痛哭認罪。說著:“都是我屢犯糊塗,加之保護不周,才讓主上受了如此委屈。”
王直連忙上前將之扶起,勸道:“你不必自責,算起來,我身邊的人屬你最忠心。”是啊,似乎已經有太多的人,紛紛背叛了王直。早先織田家的親人和臣下們姑且不算,如今大哥、三弟、義子、洋人和盟友也都如此。
喜歡王直請大家收藏:()王直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