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8章 古炮殘威逼退英法
字數:1449 加入書籤
胡宗憲便就此事,向朝廷去了奏折。當然已開運的大炮,還是依原計劃送往北京。後續的那些,便不必了。
王直也想著,讓解放軍自己的船,直接走海路去北京附近。這樣一來,炮也直接帶去了。但聖旨上寫得明明白白,必須用內船順運河而送。又有什麽辦法呢?
不過想來也對,解放軍的戰艦直接去北京那邊,皇上一定不會放心。而且大明的海禁,尚未明確開放。走海路犯禁呐。
由於杭州附近乃是要地。既然剩下的炮不要了,後續拆船的地點直接改到了錢塘江對岸的寧波地麵。而那些炮除了融化成鐵水,使於他用外,還有大量剩餘,便直接在岸邊挖坑填埋。
等到無數年後,滄桑變化,物是人非。而王直和他的軍隊的種種事跡因缺少文字記載,逐漸湮沒在曆史長河中,鮮為人知。
幾百年後,鴉片戰爭爆發。英法聯軍因林則徐重防廣東,而沿海岸北上進犯。途徑江浙,見海防空虛,起了侵略之心。寧波一帶的百姓,因某個久遠的傳說,從地下挖起許多據稱原本屬於大明反賊的古代大炮。憑借古炮殘剩下的威力,成功打退了英法艦隊。但是英法聯軍還是得以繼續北上,登陸天津,強占北京,還放火燒了圓明園。若是大清有一支強大的海軍,會至於此嗎?而幾百年前的解放軍就有了可以與當時的英法聯軍相抗衡的火力。此中差距何其之大。更讓人覺得可悲的是,王直和解放軍都沒有留下名號來。這些古代大炮,由於百姓們無法確知來曆,被誤判為原屬反賊吳三桂所有。真是人間慘劇!!!
吳三桂怎麽會有這樣大的能耐,將這麽多大炮從雲南,弄到江浙沿海。在古代那種落後的生產生活方式下,其中難度,不亞於建造金字塔。
如果吳三桂當真有這種能力,他絕對可以打到北京。後勤運輸能力,也是決定戰局成敗的一個重要因素。如果吳三桂運這些炮,不是走陸路,而是走海路,那更加可怕。海上戰力堪比英法聯軍,直接去占北京就成了。哪有打輸的道理。而且江浙與吳三桂進軍的路線,是風馬牛不相及。炮怎麽來的?
可憐了王直和他的解放軍。王直若是能聰明一點,曆史完全可以改寫。
500年前的解放軍算是垮了。順應皇上,遲早滅亡。曆史由少數人書寫,沒有真相。其實也不需要真相。知道了,看透了,想到了,又能怎麽樣?過去無法改變,現在無法避免,未來無法掌控。
高高在上的是權貴,更高高在上的是天道。任何人都無法逃脫宿命。生死成敗、興衰榮辱,皆在輪回。通俗地講,出來混,遲早要還的。有生必有死,有成必有敗,有興必有衰,有榮必有辱。
就拿王直來說,燒過明軍的船,也會被明軍燒自己的船;搶過明太祖張重八的火器,也會被張重八的後人搶了自己的火器。因果報應,說得太淺,不足以描述大道的奧妙。
喜歡王直請大家收藏:()王直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