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4章 “吳”為大清官
字數:1876 加入書籤
吳承恩想了想,問:“孫猴子可是長生不死,壓在五指山下500年,都依然生龍活虎。估摸著再活個500年,到了今時今世,也是稀鬆平常。”頓了頓,又問:“不知你貴庚幾何?”
王直想了想,說:“大概是22、23左右。”
吳承恩擺了擺手,說:“你絕對不會這麽年輕,指不定已經是老妖精。”
王直說:“這是哪裏話,我本來就很年輕。”
吳承恩說:“哪有這樣年紀輕,便幹出這麽大的事,坐上這麽高的位置的。”頓了頓,又說:“我可知道,扶桑密傳有長生之法。因此你的真實年齡很可能就超過500歲。”
王直笑得更大聲了,說:“隻有神話裏,才有長生。人間怎麽可能有?”頓了頓,似乎想到什麽,又接著說:“要說我的真實年齡,可是小得很。因為我是500年後,才出生的。真要算的話,也是負幾百歲。”
吳承恩想了想,問:“你說的,就是那個什麽‘共和國’的年代?”
王直回答:“正是。”
吳承恩又仔細想了想後,開口:“那你生得這麽遲,豈不是世人孫子後邊,都要不知多少輩的子孫?難怪會姓‘孫’。”
王直一聽,剛喝下去的滿滿一口酒,全噴了出來。
又有一日,王直突有所想,問:“朱兄,你經常大老遠地,從長興跑到杭州來,難免會荒廢政務,成為昏官。”
吳承恩笑了笑,說:“像長興這種地方,本就人傑地靈。隻要時局稍定,便能一派繁榮。就算我完全不理政務,百姓一樣安居樂業。”頓了頓,又說:“反倒是我這個縣令,若是太勤快,百姓指不定便要遭大殃。”
王直聽得奇怪,就問:“這算什麽道理?”
吳承恩說:“我若是勤於理政,事無巨細,都要插手幹預。定一些不該設的規矩,立一些不該有的名目。對已,自然是財源滾滾;對民,則是害莫大焉。”
王直似乎聽懂了些,又似乎還是不懂,繼續問:“難道這勤政,還是個錯了?”
吳承恩說:“古往今來,真正的能人,都是不勤的。譬如當今聖上,凡事都由下邊的臣子操勞。國家還不是運作如常。他隻消在幕後,指引便可。若是政務的大方向偏了,就給撥撥正。若是臣子中有誰做的不好,就給換換人。這麽一來,自己便清閑了,終日有大把的時間,可以花在修煉上。”
王直想了想,說:“好像有些道理。”
吳承恩又說:“曆朝曆代,昏君勤政的,也不在少數。今個大動土木,明兒來個遠巡,忽又好大喜功,戰於異族。變著花樣來,單說勤的話,已到極致。但是百姓不堪其苦呀。”
頓了頓,又說:“不說大的,就是一個地方官,若是到處折騰,哪怕再好的局麵,也會變得烏煙瘴氣。因此,老子推崇‘無為而治’。為官者,寧無為,不為害,才是大善。”
王直還是想不通,問:“要是官員無為,地方經濟怎麽發展呢?”
吳承恩笑了,說:“無論是那邊的長興,還是這兒的杭州。隻要官員不為大害,地方經濟就會持續發展。凡事都看天時、地利、物豐、人和。有勤勞的百姓和優越的自然條件,發展不成問題。而單靠官員,再無其它,又哪能成事?”
與王直相處久了,什麽“經濟”、“發展”的詞義,倒是都給弄懂了。
喜歡王直請大家收藏:()王直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