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究竟是誰的錯?
字數:6835 加入書籤
光影流轉,畫麵驟然一變。一行冰冷的文字浮現在光幕正中,如同最終的判決書:
【貞觀十七年,太子李承乾謀反事敗。】
短短一行字,卻像是一道驚雷,劈碎了太極宮內最後一絲僥幸。
“不……”長孫皇後喉間發出一聲微弱的悲鳴,身子猛地晃了晃,喉頭湧上一股腥甜,她心中最後那點微弱的希望,徹底破滅了。
自己的夫君和兒子……最終,最終竟然真的走到了這一步。兵戎相見,父子相殘……
一股巨大的絕望與無力感瞬間抽空了她所有的力氣,她幾乎要暈厥過去。
“觀音婢!”
李世民心膽俱裂,失聲驚呼,一把將搖搖欲墜的長孫皇後攬入懷中,隻覺懷中之人身軀不住地顫抖。
“母後!”
“娘娘!”
旁邊的宮人和年幼的李承乾也是驚呼出聲,焦急萬分。
聽到殿內的呼喊早就等在殿門口的太醫連忙噠噠噠的跑了進來,跪在軟榻邊為皇後診脈。
小承乾嚇得手足無措,淚水在眼眶裏打轉,緊緊抓著母親的裙擺,不停地呼喚:“母後……母後您怎麽樣了……”
長孫皇後卻搖了搖頭,微微推開了李世民的攙扶,強撐著坐直身體,盡管臉色蒼白如紙,冷汗浸濕了鬢角,目光卻死死地著光幕。
任由太醫在她手腕上搭上脈枕,目光卻未曾移動分毫,一個字也未再說。那份死寂般的平靜,比任何痛哭都更令人心碎。
光幕之中,場景變換。
李承乾穿著一身粗布麻衣,褪去了所有屬於太子的華貴與尊榮,一步一步,緩緩地走向禦座。
他走到禦座之前,停下腳步,然後,緩緩的跪了下去。
他的臉上,沒有了之前的瘋狂與歇斯底裏,也沒有了憤怒與怨懟,無喜無悲,仿佛一顆心,已經徹底死去。
禦座上的李世民,麵容依舊威嚴,隻是那雙深邃的眼眸裏,翻湧著複雜情緒。他看著跪在下方的兒子,許久,才低沉地開口:
“我要說什麽,你很清楚。”他的目光落在李承乾身上,語氣帶著質問“今天,我要聽你說。你為什麽?”
“你不是太子嗎?”
李承乾聞言,緩緩抬起頭,那張俊秀的臉上,此刻隻剩下麻木和一種近乎解脫的平靜。他迎上父親的目光,沒有絲毫閃躲,反而平靜地反問,猶如在陳述一件與己無關的事情:
“我身為太子,已經十八年了。”
“在太子之位上,我做錯過什麽?”
李世民的目光微微移開,避開了兒子那過於平靜的眼神,聲音有些幹澀:“……應該沒有。”
李承乾繼續問:“在太子之位上,我貪圖過什麽?”
“……應該沒有。”
“我對得起太子之位。”李承乾陳述道“陛下萬歲後,我會是昏君嗎?”
這個問題,仿佛觸動了李世民心中最深的隱憂。他猛地轉回頭,直視著李承乾“我擔心的,正是這個。”
“陛下因為我處理朝政而擔心?”李承乾追問。
李世民的目光再次遊移開,似乎不願在這個問題上過多糾纏:“你處理朝政,尚好。”
“那陛下,就是擔心我的品德?”李承乾步步緊逼。
“對!”
“你擔心錯了!”李承乾的聲音陡然拔高,那平靜的表象終於出現了一絲裂痕,“十八年來,我性格未改!十八年來,你認為我處理朝政尚好!”
他猛地挺直了上身,盡管穿著粗布,盡管身處絕境,屬於太子的那份驕傲與不甘,在這一刻迸發出來:
“十八年了!”
“十八年來,難道還不能證明,我的品德不會影響我處理朝政嗎?!”
一聲聲的質問,響徹在李世民的心頭。
李承乾喊完,氣息有些不穩,他看著禦座上那個似乎永遠無法被他說服的父親,眼中閃過一絲深切的悲涼。
“我知道!”
“我已經不是太子了!”
“父親!”
聽到這聲“父親”,李世民的身軀微不可察地一震,似乎想要站起身來,想要說些什麽。
然而,李承乾接下來的話,卻像是一把冰冷的匕首,再次狠狠刺入他的心口。
“你到底……為什麽偏袒魏王?”
李承乾抬起頭,目光灼灼,那雙曾經充滿孺慕的眼睛裏,此刻隻剩下不解和積壓多年的委屈。
這個問題,太過尖銳,太過直白,李世民下意識地偏過頭去,不敢去看兒子那雙飽含血淚控訴的眼睛。
可李承乾的質問,並未停止:
“你偏袒魏王,朝野議論,你是知道的!”
“你讓魏王住進武德殿!武德殿是什麽地方?!你也是知道的!”
“其實,你什麽都知道!”李承乾的聲音帶著一絲嘲諷,“所以,你任命魏征為太子少師,想平息議論……”
李世民側身而坐,眼角的餘光似乎瞥向兒子,卻始終不敢正視。
“平息了嗎?”
“起碼,魏王他不在乎!”
“這是你想看到的?”他步步緊逼,聲音陡然變得尖銳,“還是……你真的不知道?!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李世民仿佛被這一聲聲的質問逼到了牆角,再也無法回避,猛地轉過頭,努力的維持著自己帝王和父親的威嚴,厲聲喝道,“我在問你!為什麽要謀反?!”
喊完這一句,他似乎也被自己語氣中的怒火和兒子話語中的尖刺所傷,胸口劇烈地起伏著。
看著父親這般模樣,李承乾的臉上卻浮現出一絲奇異的笑容,那笑容裏,有悲哀,有嘲諷,更有種塵埃落定般的釋然。
他笑了,低低的,仿佛聽到了世間最好笑的事情。
他緩緩地,從地上站了起來。
“我就是在說我為什麽謀反。”
“謀反,是為了自救。”
“自救,必然冒犯根源!”
他的目光掃過禦座上那個臉色鐵青的男人,語氣平靜得近乎殘忍:“我知道,我已經不是太子了。明天,就身首異處。”
他仿佛完全不在乎自己的生死,隻是在陳述一個既定的事實。
“父親,”他最後望了李世民一眼,那眼神複雜難明,“在離開你之前,我隻有一句話。”
他頓了頓,聲音在大殿中回蕩。
“如果陛下,封魏王為太子,朝野沸騰……”
“究竟是我的錯,或是魏王的錯……”
“——還是陛下的錯?!”
話音落下,李承乾不再看禦座上的反應,毅然轉身,拖著病腿,一步一步,朝著殿外走去。
那背影,在空曠的大殿中顯得格外孤寂,卻又帶著一種粉身碎骨般的決絕。他仿佛正步入一片刺目的光亮之中,將所有的黑暗與不堪,都留在了身後。
禦座之上,李世民猛地伸出手,似乎想要抓住那個漸行漸遠的身影,喉嚨動了動,卻終究……一個字也未能說出口。
那隻懸在半空的手,微微顫抖著,最終,無力地垂落。
天幕之上,那孤寂決絕的背影終於隱沒,光影散去,留下無邊的黑暗,如同壓在眾人心頭的巨石。
長孫皇後痛苦地閉上了眼睛,兩行清淚無聲地順著蒼白的臉頰滑落。她的身體抑製不住地顫抖,指尖冰涼。可她是皇後,是大唐的國母,縱然心如刀割,也不能在此刻失態。
她深深吸了一口氣,強行壓下喉頭的哽咽與翻湧的氣血,緩緩站起身,朝著禦座上的李世民,端正地行了一禮,聲音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虛弱與沙啞:“陛下,臣妾……身子有些不適,想先回宮歇息。”
那份刻意維持的平靜,落在李世民眼中,比任何慟哭都更讓他心慌意亂。當即站起身來,快步走到她身邊,聲音壓得極低,帶著難掩的焦急與愧疚,隻有兩人能聽清:“觀音婢,朕……高明的事,是朕的錯,是朕……”
話未說完,長孫皇後卻輕輕搖了搖頭,打斷了他。她抬起眼,淚水模糊了視線,卻依舊望著他,輕聲道:“陛下……高明他,亦有錯。未來他行之叛逆之事,縱是臣妾,也斷難容忍。”
她的聲音很輕,卻字字清晰,隻是那不斷滑落的淚水,暴露了她內心的痛楚。“隻是,陛下……”她哽咽了一下,望著李世民的眼神裏充滿了難以言喻的悲傷。
李世民如何看不懂她眼中的情緒?那是在無聲地質問,質問他為何要偏愛青雀至此,為何要將兩個兒子逼到兄弟鬩牆的地步,為何要給青雀那不該有的念想!
“觀音婢,是朕的錯!”李世民急切地說道,握緊了她的手,“朕會改的!朕……”
“陛下沒錯。”長孫皇後再次搖頭,聲音輕得仿佛隨時會散去,“是臣妾的錯,是臣妾……走得太早了。”
“不,不是的!”李世民焦急地握住她的手,隻覺一片冰涼,“也不會的!觀音婢,朕會找遍天下最好的大夫為你醫治!咱們還有機會,未來……未來那些事,絕不會發生!”
長孫皇後感受著他手心的溫熱與顫抖,又深吸了一口氣,點了點頭:“陛下,臣妾知道的,都知道的。隻是現在……臣妾想先靜一靜,靜一靜。”
看著她這般模樣,李世民縱有千言萬語,也知此刻說的再多也無益,反而徒增她的傷感。他喉頭滾動,最終沉痛地點了點頭,鬆開了手:“好……你先帶高明回去歇息。”
而然在她們離開之前,李世民還是彎下腰,一把將小承乾緊緊抱入了懷中。
“承乾……”李世民的聲音有些哽咽,溫熱的淚水滴落在兒子的發頂,“是父皇不好……是父皇的錯……父皇對你……太嚴苛了……父皇……沒有一碗水端平,讓你受委屈了,傷心了……”
他將兒子抱得更緊些,仿佛要將所有的愧疚都傾訴出來:“隻是承乾,你是太子,是大唐未來的君主,所以父皇才……才希望你能做得更好,比父皇更好……所以才……才對你格外嚴厲……”他的聲音帶著濃濃的悔恨,“父皇以後不會了,不會再那樣了……承乾,能原諒父皇嗎?”
突然被父皇緊緊抱住,聽著父皇的道歉,小承乾還有些懵懂。他不完全明白光幕裏那些可怕的未來意味著什麽,隻知道自己好像讓父皇和母後非常傷心難過。他以為父皇會像以前一樣斥責他,卻沒想到父皇會這樣抱著他。
感覺到父皇的身體在微微顫抖,似乎比自己還要傷心,小承乾心中湧起一股莫名的酸楚和不忍。他伸出小小的手,輕輕地、笨拙地拍了拍父皇寬厚的後背,一下,又一下。
那是母後安慰他時常做的動作。
感受到兒子稚嫩卻充滿安撫意味的動作,李世民的心髒像是被狠狠揪緊,他恨!恨那個未來的自己!怎麽會……怎麽會把如此純良孝順的孩子,一步步逼到那般絕境?!
他用力閉了閉眼,將更多的淚水逼回眼眶,良久才鬆開了李承乾。
長孫皇後看著眼前這一幕,眼中淚光閃動,最終隻是無聲地歎了口氣,輕輕上前,將手搭在小承乾的肩上,柔聲道:“高明,我們……先回宮吧。”
小承乾看了看父皇,又看了看母後,懂事地點了點頭,任由母親牽著,一步三回頭地離開了這壓抑得令人窒息的大殿。
李世民緩緩直起身,望著妻兒離去的背影,直到那身影消失在殿門之外。
喜歡直播現代:生活被祖宗們圍觀了請大家收藏:()直播現代:生活被祖宗們圍觀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