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白大夫

字數:5138   加入書籤

A+A-


    嬴政挑了挑眉,沒有出聲拒絕,隻是靜靜地看著她。
    林幼微微笑著,開始講述:“1890年,一位嬰兒出生在了加拿大安大略省的一個牧師家庭之中。他父母的仁慈,影響了他的一生。他的名字叫,亨利·諾爾曼·貝修恩,但他有個更為咱們華夏人民所熟悉的名字,白求恩。”
    嬴政和天幕上下的百姓不由得皺起眉頭,不明白林幼微為何要花時間介紹一個外國人,尤其是在談論對“洋人”的看法時。這名喚作“白求恩”的洋人,為何能被華夏人民所熟知?
    “白求恩大夫少時學醫,成績優異,畢業於多倫多大學。後來經過考試,他成為了英國皇家外科醫學院的研究生,並在入校的第二年發明了人工氣胸療法。往後幾年,他發明改進了十二種醫療器械,還發了十四篇挺有影響力的論文。成為了一個在胸外科享有盛名的醫生。”
    嬴政和天幕下的眾人們聽到這裏,心中更加疑惑。林幼微如此詳細地介紹這位外國醫生的成就,究竟是為了什麽?他們如今隻知道這個洋人聽起來好像是個挺厲害的醫者。
    “1935年,白求恩大夫加入了加拿大gcd,成為了一名反法西斯戰士。他帶領著醫療隊遠赴加拿大,挽救了許多傷兵的生命。後來,他聽聞倭寇侵略華夏,1937年12月,他前往紐約向國際援華委員會報名,並主動請求組建了一個醫療隊前往華夏北部,得到批準後,他帶著足夠的裝備和好幾個醫療隊的藥品、醫療器材,曆經艱辛才抵達延安。”
    聽到這裏,嬴政原本緊繃的小臉漸漸舒緩,眼中閃過一絲複雜的情緒。天幕下的各朝各代,此刻都陷入了沉默。這個來自遙遠國度的洋人,竟然願意在華夏遭受侵略、最艱難困苦的時候,不遠萬裏,帶著醫療物資前來支援?這無疑是一個仁善之人。他們十分清楚當時華夏的情況,在那樣的情況下,這名大夫願意如此馳援華夏,這份情誼,讓他們心中感到莫名的感動。
    [這……這洋人,不,這白大夫,竟然願意來幫咱們?]
    [這白求恩大夫,是個好人啊!]
    [他為何要來?與咱們素不相識啊!]
    [這份心意,實屬難得。]
    旁邊的李今越買完奶茶回來,見兩人正在低聲交談,也沒有打擾,隻是將奶茶遞給林幼微和嬴政,然後自己拿著一杯,在一旁安靜地聽著。
    “在抵達延安後,”林幼微繼續說道,“白大夫得到了十分熱烈的歡迎,他是在抗戰爆發後第一個抵達延安的外國醫生。而他的到來無疑是雪中送炭,在後方,白求恩大夫講授戰場救治技術,拉起了一支支醫療隊,教授當時難度最高的輸血技術,更是設計了專門為野戰手術而生的橋型木架。他還一手在華北建立了許多戰地醫院,這些無疑救助了許多戰士的生命。”
    林幼微停頓了一下,眼中流露出敬佩之色。
    “同時他也經常自己前往一線救助傷員。在賀甲川醫院,白求恩在十三天內治療了三十五名重傷員。他不停地做手術,甚至把自己的血都輸給了病人。傷員的病情都很重,白求恩大夫最後保住了三十四名傷員。”
    “在鬆岩口,白求恩大夫和另外一名外國醫生布朗,在二十五天內對一百一十名病人進行了手術。但白求恩對這個成績並不滿意,懷疑自己的作用並沒有發揮到極致。他常常早上五點半,一直工作到晚上九點。他告訴司令員,‘我是來工作的,不是來休息的,你們要把我當成一挺機關槍使用。"
    聽到這裏,嬴政和天幕下的人們心情十分複雜。他們心中既有感動,又有不解。他們不明白,為什麽人和人的差距可以這麽大?
    而且原來當時來幫助華夏的不止有白求恩大夫,還有其他的外國人,甚至如此地努力救治華夏的戰士們。
    “白求恩大夫真的如他所說,他主張醫生必須要上前線,要盡可能當時當地就救治傷員,”林幼微繼續講述,“白求恩的手術台常常設置在前沿,最遠不超過八裏,近的時候隻有兩三裏。甚至有一次,白求恩大夫更是親自帶領東征醫療隊,冒死穿越敵人的封鎖支援冀中。來到華夏一年,白求恩大夫就救治了1200名傷員。他甚至創造過一個記錄,連續工作三天三夜,持續69個小時,為115名傷員做手術,成功率達到百分之八十五。”
    聽到這樣的話,天幕上下無不動容。這位白大夫是位真正的醫者啊!他的醫術固然精湛,但更令人動容的是他的仁心與無畏。
    然而,此刻林幼微和李今越的情緒卻突然低落了下來,眼中閃過一絲哀傷。天幕下的眾人也就此感到不妙,心中升起一股不祥的預感。果不其然,林幼微的聲音變得緩慢而沉重:
    “而最後,白大夫也是倒在了救助傷員的手術台上。當時倭寇的先頭部隊就在身後,槍聲、炮聲響成一片。躺在手術台上的傷員說,白大夫,您趕快走,給我留下個手榴彈,等倭寇來了,我就跟他們拚了!白大夫卻說,孩子,我現在要是不給你做手術,你這條腿就保不住了,誰也沒有權利將你留下。為了加快手術進度,白大夫用左手掏走碎骨時,手指不慎被刺破。他簡單消毒一下就繼續手術,可後來在工作中傷口受到致命感染,患上了敗血症。”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林幼微深吸一口氣,接著說道:“白求恩大夫預感到自己時日無多,他顫抖著手給司令員寫下最後一封信:‘親愛的司令員,今天我感覺非常不好,也許我就要和你們永別了。請你給加拿大總書記蒂姆·布克寫一封信,告訴他們,我在這裏十分快樂,我唯一的希望就是能夠多做貢獻。”
    聽到這裏,嬴政的小拳頭緊緊握了起來,眼中閃過一絲憤恨。天幕下的百姓們,也無不為之揪心。
    “他還在信中寫道:‘最近兩年是我平生最愉快、最有意義的日子。’”
    “而白大夫那時不知道的是,此刻的司令員也在掛念著他。司令員那時已經下了命令,要不惜一切代價地搶救。衛校專門組織了一支醫療隊,裏麵有他的學生,同事,大家都趕去救他。但終究未能趕上。”
    “一九三九年十一月十二日,白求恩大夫在唐縣黃石口村逝世,年僅四十九歲。”
    聽到此處,嬴政和天幕下的眾人無不悲憤。為何,為何如此好的人卻不能長命?那該死的倭寇,究竟還做了多少惡事!此刻的他們既心疼那小戰士的決絕,也十分痛心白大夫的離世。
    [那該死的倭寇!畜生!]
    [為何好人不長命啊!天理何在!]
    [這份情誼,咱們華夏人不會忘記!]
    說著,林幼微歎了口氣,聲音放輕:“小政,我跟你說這些並不是要扭轉你的想法,也不是想說什麽要放下仇恨,咱們沒有資格替咱們的先輩們原諒那些人,咱們隻能做到不要忘記曆史。”
    “但同時,世界很大,什麽樣的人都有。就比如咱們華夏,如今強大了起來,人口眾多,但林子大了什麽鳥都有,哪怕是如今的華夏依舊會有那種慕洋犬、軟骨頭,覺得外國的月亮比較圓。”
    天幕下的各朝百姓聽到“慕洋犬”、“軟骨頭”這樣的詞語,不由得議論紛紛,猜測著這些詞語的含義。
    [這後世的詞匯,可真是生動形象!]
    [慕洋犬?軟骨頭?聽著就不像什麽好詞兒啊!]
    [看來無論哪個時代,總有那麽些不爭氣的東西!]
    “也比如那時的國外,我們不能也不會忘記那段屈辱的曆史,但同樣的,外國也並不是全都是那種畜生,也有像白大夫這樣的反對戰爭的國際主義戰士。比如當時來幫助咱們的四十八名醫生,他們便是來自世界各地,加拿大、美國、奧地利、攪…咳...帶國、印度、波蘭、保加利亞等等。”
    嬴政靜靜地聽著,小臉上神色複雜。
    “咱們不能因為一個人的善,就忘記那些屈辱和仇恨。但咱們同樣也不會一棍子打死一群人。但如果那些帝國主義想要死灰複燃,想要再來欺負咱們,咱們自然不會手軟!道理講不通?那老夫也略通一些拳腳!真當咱們還是百年前的大清嗎?”
    [說得好!咱們華夏可不是好欺負的!]
    [就是!誰敢再來,咱們就讓他們有來無回!]
    [後世子孫有骨氣!]
    嬴政也因為林幼微這句半開玩笑的話,嘴角幾不可察地勾了勾。
    林幼微看著他,又恢複了溫柔的模樣:“所以呀,小政,正如咱們以前常說的那句話,朋友來了有好酒,豺狼來了咱們有獵槍。如果你不喜歡外國人,咱們不跟他們接觸就好了,沒必要自己生氣,多不值當,對吧?”
    嬴政看著她,心中無奈地歎了口氣。這小丫頭,是帶孩子帶習慣了嗎?這些道理,他能不懂嗎?
    他微微垂下眼簾,睫毛在臉上投下一小片陰影。罷了罷了,大不了以後發展起來後,若真有機會去報仇雪恨的話,下手輕點,給他們留點根不就好了。
    他想著,眼中銳利的光芒一閃而過。仇是一定要報的。當初他們怎麽對華夏的,自己就要怎麽還給他們。土地大秦現在吞不下,東西他還不會搶嗎?
    至於這些來幫助華夏的人,他是敬佩的。他們在那段艱難的歲月裏伸出援手,這份情誼值得銘記。
    但是,他們在大秦的時候不是還沒出生嗎?
    想著,嬴政的心情又好了不少。對那些洋人也沒那麽抵觸了,不看他們就是了。
    他抬起頭,正準備開口說些什麽,腦海中忽然閃過林幼微之前說的話:
    帝國主義?
    皇帝的帝?
    他的小眉頭倏地再次蹙起。帝國主義……是說他嗎?
    喜歡直播現代:生活被祖宗們圍觀了請大家收藏:()直播現代:生活被祖宗們圍觀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