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君子當和而不同

字數:6528   加入書籤

A+A-


    此言一出,大秦的百姓們就不愛聽了。
    [你們他喵的什麽意思?!後世之人飾演我們陛下,陛下都沒說什麽,若被後世之人飾演就是褻瀆,你的意思我們陛下低人一等了?!]
    [放肆!爾等安敢如此汙蔑吾皇?!]
    [你們這群腐儒,說的什麽話?真是狗屁不通!]
    而並不迂腐的儒生們也十分無語另一派人的言論。
    [啥玩意啊?怎麽就褻瀆了?]
    [前麵後世之人飾演的始皇帝,不也引得人人拍手稱讚嗎?]
    [是極!既然後世之人飾演始皇能得讚譽,那後世之人飾演夫子,顯然也不會差。而且那宣傳的可是夫子的事跡啊?這不是好事嗎?怎麽就成褻瀆了?]
    可另一方依舊是不依不饒,於是大秦的百姓和思想正常的儒生們當即就和另一方在彈幕中吵了起來。
    [豎子無知!聖人乃是精神圖騰,豈是凡夫俗子可隨意扮演?!]
    [我看你才是無知!若不演繹,後世之人如何了解聖人事跡?如何傳承先賢智慧?!]
    [莫要多言!這視頻有辱聖人威嚴!]
    [你等迂腐之輩,當真可笑!]
    而此刻身處識海中的小玄貓本體也被這吵得不可開交的彈幕搞得焦頭爛額,這麽多朝代的人吵架吵出來的能量雖然讓它很高興,可一直讓他們吵下去也不是個事啊!!!它醒來的時候本來都給那雜亂的過濾彈幕分了那麽多服務器了,怎麽那麽多服務器每一個都吵成這樣啊!!!
    小玄貓懊惱地用爪子扒拉了一下自己的耳朵,圓溜溜的眼睛轉了轉,隨即像是下定了什麽決心。哼,本喵不管了!反正如今能量也賺了不少,給遠一些的時代送塊光幕去也用不了多少能量,還是找能管的人來管吧!!!
    於是它調出主控係統,小爪子在虛擬屏幕上飛快地操作著。片刻後,它滿意地點了點頭,又從自己身上分出一縷光芒,化作一隻與它一般無二的小小玄貓分身。它湊到分身耳邊,交代了幾句。隻見那分身鄭重其事地點了點頭,隨即化作一道細微的金光,倏然消失在了原地。
    做完這一切,小玄貓滿意地打了個哈欠,繼續關注著光幕上的內容。
    而現代,視頻中的節目已悄然開始。
    畫麵徐徐展開,映入眼簾的是一片古樸的場景。字幕緩緩浮現:【戰國末期·魯國·杏壇】。
    杏壇之上,一群身著儒服的學子正襟跪坐,神情肅穆,認真讀著手中的竹簡。陽光透過杏樹的枝葉,灑下斑駁的光影。
    然而,其中一名學子卻顯得有些焦躁。他手捧竹簡,卻無心閱讀,在席間來回踱步,時不時地望向杏壇之外,口中喃喃自語:“子貢為何還沒回來?”
    說著,他又努力壓下心中的焦急,重新回到自己的位置上,試圖靜心。
    不一會兒,一名孩童邁著小步走了進來。他年紀雖小,卻舉止有度,一派沉穩。孩童對著在座的學子們恭敬地行了一禮,學子們也紛紛起身回禮。
    孩童走到眾人前方,再次一揖,朗聲說道:“諸位先生久等了。”
    這時,屏幕一旁的字幕也適時浮現,道出了孩童的身份——【孔子之孫,孔汲】。
    周圍的學子們紛紛溫和應道:“不急,不急。”
    冉求放下竹簡,對著孔汲拱了拱手,感慨道:“夫子已經七十多歲了,聽他講學的機會,越來越珍貴。”
    冉雍也點頭附和道:“我們先前約定,將夫子的言行都仔細整理記錄下來,大家都帶來了嗎?”
    聽到此處,天幕之下,那些原本還在為“後人是否能扮演聖人”而爭論不休的雙方,此刻也不由得微微一愣。這後世的視頻,演繹的竟是《論語》的成書經過嗎?
    一時間,彈幕上的爭吵聲稍稍平息了些許,眾人都不約而同地將目光投向了光幕,想看看這後世之人究竟會如何演繹這段往事。
    視頻中卜商率先舉起手中的一卷竹簡,沉聲道:“我帶了,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他話音剛落,另一位氣質溫文的學子言偃也接口道:“我也帶了,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有若也跟著說道,隨即他略帶自省地補充了一句:“這點很難做到,我有時礙於顏麵,不敢提出自己的問題。”
    他這番坦誠的話語,引得周圍的學子們都會心一笑。其中一人笑道:“這是夫子在教我們,為學之道。”
    這一番對話,也讓天幕下的不少儒生們露出了笑容,仿佛看到了當年先賢們求學論道的場景。
    視頻中,又有學子輕聲念道:“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一點也很難做到。”
    此言一出,天幕下的眾人,無論身份地位,皆深以為然地點了點頭。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不學禮,無以立。’”
    聽到這句,旁邊的冉求深有同感地說道:“這個有道理,不懂禮之人,便無以立身於世。”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冉雍也立刻補充道:“無以立身為人。”
    一名學子也點頭稱是:“這是夫子在教我們為人之道。”
    “‘政者,正也。子帥以正,孰敢不正?’這是夫子在告誡為官從政者,想要匡正他人,關鍵在於先端正自身。”
    這一段話,聽得那些真正心懷社稷、一心為民的官員們頻頻頷首,深以為戒。而那些雖也誦讀儒家經典,卻心術不正、隻圖私利之輩,則大多麵露不屑,顯然未將此言放在心上。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這是夫子在教我們為政之道。”
    就在眾人沉浸在對夫子教誨的追憶與探討中時,杏壇入口處傳來一陣略帶風塵仆仆卻依舊清朗的聲音:“為學,為人,為政,正是夫子傳學之道。”
    聽到這熟悉的聲音,在場的學子們臉上皆露出了驚喜之色,紛紛起身,朝著聲音來處望去,躬身相迎。
    “子貢,你可算是趕回來了。”冉求快步上前,臉上滿是喜悅。
    來人正是端木賜,他風塵仆仆,眉宇間帶著一絲旅途的疲憊,但眼神卻依舊明亮。見到眾位同門,他臉上的喜悅之情更是溢於言表,連忙拱手回禮道:“回來了,回來了!讓諸位師兄弟久等了!”
    同門們見狀,更是熱情地招呼道:“旅途辛苦,快坐。”
    眾人紛紛重新落座。
    這時,一直安靜侍立在旁的孔汲也開口說道:“祖父說,等先生回來,他即登台講學。”
    端木賜聞言,眼中閃過一絲孺慕與感懷,他輕輕歎了口氣,說道:“我幾次夢中,夢見夫子,我很想念他。”
    坐在端木賜身旁的一名學子也深有同感地說道:“我們作為夫子的弟子,都該珍惜夫子講學的機會。”
    孔汲也是麵帶微笑地說道:“祖父也想念先生們,所以召集大家講學。”
    端木賜聞言,臉上露出了溫暖的笑容,朗聲道:“所以我不遠千裏趕回。”
    其他的學子們也紛紛應和道:“我們也是。”
    而此刻,天幕下的儒生學子們,看到這樣一番演繹,不少人臉上露出了滿意的神色。
    [善哉!善哉!若能親眼得見夫子講學之盛況,縱是後世演繹,亦足以慰我等向學之心!]
    [觀此情景,仿佛吾等身臨其境,與諸位先賢齊聚一般,能有此番體驗,吾等何其幸也!]
    [飾演子貢的這位後生,儀表不凡,言談舉止間頗有儒商之風采,與吾心中端木先生之形象甚是契合!當真不錯!]
    然而,另一部分固執己見之人,卻依舊在那吹毛求疵,言語間充滿了不滿與挑釁:
    [哼,縱然是演繹《論語》成書,可這後世之人的神態舉止,豈能與真正的聖賢弟子相比?不過是東施效顰罷了!]
    [哼,不過是些皮毛!夫子之道,高深莫測,豈是這般三言兩語能夠概括?]
    [正是!那後世言語,又豈能還原聖人及其門人的古語分毫?]
    [這般演繹,看似推崇,實則輕慢!]
    此言一出,立刻便有支持演繹的儒生反駁。
    [此言差矣!演繹本就是取其神髓,讓後人易於理解。]
    [正是!能將夫子及其弟子們的事跡如此生動展現,已是功德一件!爾等莫要雞蛋裏挑骨頭!]
    [是極!還有那戰國古語爾等莫非也懂?若你們都不懂,那又為何非要距離戰國已有數千年光陰的後世還原古語演繹?]
    [荒唐!聖人之道,差之毫厘,謬以千裏!細節不精,何談神髓?此等演繹,恐誤導後學!]
    [我看誤導後學的正是你們這些食古不化之輩!不知變通,如何傳承聖學?!聖人若在,怕是也要被你們氣笑!]
    彈幕之上,新一輪的爭論再次點燃,隻是這一次,爭論的焦點從“該不該演”變成了“演得好不好,像不像”。
    而此刻遙遠的戰國末年,魯國,杏壇。
    孔夫子與他的學生們,正聚精會神地看著那隻奇異小獸所帶來的光幕。原本他們看到那隻通體漆黑、眼似金鈴的小獸踏空而來,還能口吐人言,著實讓他們驚訝了一番。雖說神獸異聞,古籍中亦有記載,但親眼得見,終究是頭一遭。待他們聽完小玄貓解釋了來意,又親眼見證了這光幕的神奇後,杏壇內的眾人已然信了七八分。
    他們看著數千年後的世人,依然在研習他們的學說,甚至將其編排演繹,孔夫子與弟子們臉上都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然而,當小玄貓的本體將光幕上的數據接通,顯現出其他朝代儒生們的彈幕爭論時,杏壇內的氣氛不由得微微一凝。更是看得孔夫子原本舒展的眉頭不由得微微蹙起。
    他看著那些充滿戾氣、相互攻訐的言辭,不由的輕歎一聲,開口道:“此後世之儒生,當真習吾之道乎?言詞之間,戾氣何其重也?”
    端木賜侍立一旁,聞言亦是深有同感,躬身道:“夫子所言甚是。夫子屢屢教誨我等,君子當溫潤如玉,修身養性,與人為善。方才那後世演繹之中,亦曾提及‘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可見這彈幕之中,確有部分學子,未能將此言真正內化於心。”
    孔夫子微微頷首,隨即又搖了搖頭,語重心長地說道:“後世以這般新奇直觀之法,演繹吾與弟子們過往之事,用以傳播學問,此法甚好,頗為有趣。然彈幕之上,部分學人對演繹之事百般挑剔,攻訐異見,實屬不當。”
    他頓了頓,目光掃過座下弟子,繼續道:“他們習儒學,稱吾為‘聖人’,此番心意,丘心領了。然,丘,亦凡人也,非神非聖。無需將丘供奉於高台之上,使後學之人不敢議論,不敢親近。如此,豈非本末倒置?”
    “吾所願者,乃天下之人皆能明禮修身,人人皆為君子,以臻大同之世。並非要後人將丘之一言一行奉為金科玉律,不容絲毫變通,更不容以此黨同伐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若因見解相左,便惡語相向,此非君子所為,亦失卻了儒學‘仁’之本心矣。”
    杏壇之內的學子們聽著夫子的教誨,皆是心有所悟,紛紛點頭稱是,神情肅然。
    而就在此時,他們聽到遠在數千年後的現代民宿之中,傳來了一聲孩童稚嫩的聲音:“今越姑娘,我記得,你好像並不喜歡儒學?”
    喜歡直播現代:生活被祖宗們圍觀了請大家收藏:()直播現代:生活被祖宗們圍觀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