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女子的地位3)

字數:5024   加入書籤

A+A-


    現代,嬴政聽著這些荒謬的規矩簡直目瞪口呆。他十分不理解,這後世的朝廷就沒想過,如果立下了這樣的規矩,那女子不是要整天待在家裏,那田裏的地怎麽辦?那田地裏的農活怎麽辦?全都依靠男子去耕種嗎?這現實嗎?而且種的過來嗎?就算種的過來男子們難道不會因此心生怨言?可若是女子也一同下地勞作,那這規矩立出來又是做什麽的?當個擺設嗎?還是說,不需要女子勞作的時候就拿出來用,需要她們下地的時候就暫時收回去?這與偽君子何異?
    嬴政不由得打了個寒顫。這麽一對比,他忽然覺得,大秦的那些儒生們,簡直越聽越順眼了!雖然他們有些迂腐,整天念叨著分封製,但至少他們坦坦蕩蕩,有什麽說什麽,不會搞這些陰私手段來惡心人。
    想到此,始皇帝陛下默默拿出了手機,給小玄貓發了個消息,讓它代替自己給遠在鹹陽的儒生們傳遞一道“聖意”。
    天幕之上,一道金光閃過,始皇帝的專屬彈幕框驟然亮起:
    [祖龍嬴政:大秦的儒生們,之前是朕對爾等有些偏見了。今日的見聞讓朕知曉了,爾等方為真君子!那理學之人,於你們提鞋都不配!爾等敢說敢言,知行合一,雖偶有迂腐,卻不失為正直君子,斷不會給朕提出那理學中般畜生不如的條陳來惡心朕,朕心甚慰。]
    然而此言一出,卻讓天幕之下的兩撥人瞬間一起破防了。
    大秦的儒生們,尤其是那些鹹陽宮裏的博士們,在看到始皇帝這條彈幕的瞬間,先是一愣,隨即一股難以言喻的憋屈湧上心頭。陛下這是在誇我們嗎?好像是……但是,為什麽要把我們和那些“理學之人”相提並論?!這簡直是對吾輩人格的莫大侮辱!
    [陛下!萬不能將臣等與那等敗類相提並論啊!此乃奇恥大辱啊!陛下!!!]
    [陛下!我等雖與陛下政見偶有不合,然皆為國為民!斷不可與那等扭曲聖賢之言、殘害女子的敗類相提並論!陛下此言,實乃辱我等太甚!請陛下收回聖言啊!陛下!]
    [臣附議啊!陛下!那理學之輩,曲解聖賢之意,戕害人倫,與禽獸何異!陛下將我等與之並列,臣……臣死不瞑目啊!]
    而另一邊,那些理學儒生們,本就被先前各朝的口誅筆伐弄得灰頭土臉,此刻再被始皇帝指名道姓地痛斥為“畜生不如”,更是直接破了大防,被氣得眼前發黑,幾欲暈厥。
    [豈有此理!始皇帝焚書坑儒,他懂什麽儒學?!竟敢如此汙蔑我等!]
    [他憑什麽說我等畜生不如?!我等傳承聖賢大道,維係綱常倫理,何錯之有?!]
    [暴君!果然是暴君!隻會行此等粗鄙之舉!]
    然而,嬴政在給小玄貓發完消息後,便直接放下了手機,對這些彈幕的後續反應毫不在意,轉而又看向李今越,問道:“後來呢?”
    李今越冷哼一聲:“哼,元朝雖然隻存在了短短九十八年,可這理學所帶來的封建餘毒,卻整整毒害了華夏數百年之久!即便到了現代,也依舊能看到它的一些影子,還在支撐著某些封建餘孽的思想。”
    林幼微也是輕歎一聲,點了點頭:“是啊,明明咱們此前保持了數千年的傳統習俗,對女性相對寬容的社會風氣,卻被那些理學家們用了不到百年的時間,就徹底改變了。”
    李今越挑了挑眉梢:“那可不?那些文人士大夫,以及那些從壓榨女子中嚐到了甜頭的既得利益者,怎麽會甘心讓自己已經攫取到手中的利益不翼而飛呢?所以啊,他們遵從的,究竟是儒學,還是自身的私利,不是已經昭然若揭了嗎?”
    此言一出,天幕之下,那些理學家的徒子徒孫們更是氣得七竅生煙。他們的遮羞布被一層又一層地無情扯下,如今連他們賴以立身的根基——所謂的“道義”,都被指斥為“利益”,這讓他們感覺臉上一陣陣火辣辣的疼,仿佛被人當眾掌摑。
    “明朝,一個由漢人建立的皇朝,在推翻了蒙元統治之後,竟然全盤接納了元朝的法律,就連恢複唐宋時期較為開明的習俗的想法都沒有,簡直是讓人摸不著頭腦啊,所以我一直都不怎麽喜歡朱元璋。”
    聽到這話,原本正盯著天幕若有所思的朱元璋簡直氣的跳腳,他娘的,自己雖然之前對李今越有些意見,但總體來說,還是挺欣賞這姑娘的,結果這姑娘竟然說她不喜歡自己!
    “或者說,我並不怎麽喜歡明朝這個時代。明朝無疑是強大的,也確實有‘剛明’的骨氣,不和親,不賠款,不納貢,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老朱家的皇帝們,一個個也都挺有特點的,尤其是朱棣,他在古代皇帝裏,也算是排得上號的了。朱元璋驅逐韃虜、光複中華的功績也是實實在在,但是,我想,是個女子,對元明清這幾個朝代,都很難喜歡得起來的。”
    “明朝幾乎全盤繼承了元朝的律法製度,程朱理學的發展也是愈演愈烈,甚至變本加厲。程朱理學對女子的行為規範、限製約束,幾乎滲透到了生活的方方麵麵,嚴苛程度,甚至比元朝時期還要恐怖。他們那所謂的‘貞節’觀念,更是被推向了極致,甚至被強行跟因果報應聯係在了一起。丈夫一旦死亡,妻子就可能被視為掃把星,遭受各種歧視。而且,這個時期的女子,幾乎就是必須從一而終,夫死不嫁,更有甚者,那些極端一些的,甚至會要求丈夫死後,妻子也要跟著自盡,以此來彰顯所謂的‘貞烈’。”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此言一出,天幕之下,各個朝代的人們更是目瞪口呆,繼而是遍體生寒。
    這……這他娘的都是些什麽玩意兒啊?!
    [殉夫?還要女子跟著去死?!這是什麽道理?!]
    [掃把星?丈夫死了,女子本就悲痛,還要背負這樣的汙名?天理何在!]
    [漢人王朝,為何會如此對待自家的女子?!]
    林幼微此刻也歎了口氣,舉了個例子:“我就說一個我們知道的吧,這個也是我們從以前的老人口中知道的,明清時期,我們這個地方有一個惡劣的陋習,就是說一個女子的丈夫死後,就把他的妻子梳洗打扮,然後抬上花轎,敲鑼打鼓遊街三天,吸引別人來看,等三天後,妻子就會在眾人的麵前,在家人的陪伴下被扶著登上高台,然後,自盡。”
    此言一出,天幕之下,無論是哪個朝代的百姓,都感到一股寒氣從腳底直衝頭頂。那畫麵,光是想象,就足以讓人不寒而栗。
    嬴政的眉頭緊緊地擰成了一個川字,他沉聲道:“此等陋習,竟能公然行之?地方官府不管嗎?”
    李今越看著嬴政那副難以置信的模樣,不由得冷笑一聲,搖了搖頭:“管?他們巴不得多出幾個這樣的‘烈女’來裝點門麵,彰顯他們‘教化有方’呢!這樣的現在可不止有這一件,很多地區都有這樣的陋習,雖然形式不一樣,但,很多地方都有。”
    “而且理學的影響可不隻有這些,就比如貞節觀念吧,明清之前,那時對人們更重視的是精神出沒出軌,而到了明清開始絕對強調的是你身體有沒有出軌,而且嚴格到了離譜的程度,就比如說,有時候甚至是女子無意中被男子看到了身體或者女子無意間看到男子的身體,都會被認為是失貞,還有用那個屁用沒有的守宮砂,當然,還有那個簡直不知道害死了多少女子的貞節牌坊!”
    “說實話,就朱元璋下令表彰節婦、提倡貞節牌坊的時候,他就沒想過這玩意兒能害死多少人嗎?就沒想過有人會因為他給的那些銀子,逼著寡婦自盡嗎?
    這時,小玄貓也適時地在光幕上貼出了明清時期因為節婦所獎勵的銀子,而被逼迫自殺的女子數據:
    【根據《明史·列女傳》記載,其收錄三百零八名“貞烈”女性中多是殉夫、自殺守節的案例。而清代地方誌中也記載大量了婦女因守節自殺,部分州縣僅一地的“節烈”案例就達數百人。而《閨塾師》估算明清兩代因貞節壓迫致死的女性可能達數十萬,而實際數字可能更高。清代《閱微草堂筆記》載,某族為“貞節”名譽,將欲改嫁的寡婦囚禁致死。清代甚至在多地設置“貞節堂”,名義上收容寡婦,實為變相監禁。而僅安徽歙縣一地,明清兩代貞節牌坊現存八十餘座,每座背後可能對應多名女性的血淚,若擴展至全國,受害女性數量可能達百萬級。】
    看著這一組組觸目驚心的數據,天幕下的人們簡直更加不寒而栗,這程朱理學竟然直接或者間接害死了這麽多人,簡直,簡直太可怕了!
    李今越這時也說道:“所以我們如今再來看看,程朱理學和咱們孔夫子的區別。孔夫子的儒學,雖然因為時代的局限性,也有些重男輕女的思想,但也那是父係社會難免的結果,孔夫子更加強調的是整體更注重道德修養和人際關係的和諧。而程朱理學呢?卻將女性嚴格限製於家庭角色,將其價值限定在家務和生育上。”
    “其二就是,孔夫子,主張‘有教無類’,其弟子中也有包括如顏征在這樣的女性,體現了相對開放的態度。而程朱理學呢?認為女性應接受教育,但僅限於學習婦德、禮儀,以及管家能力,這是有教無類嗎?這是給自己培養工具人吧?”
    “其三,孔夫子的儒學更多關注普遍的人際關係和社會秩序,對女性的具體行為約束較少。而程朱理學呢?通過‘三從四德’‘三綱五常’等規範,詳細規定女性的行為準則,要求她們在家庭中絕對服從男性權威。”
    她不屑地撇了撇嘴:“你說他們尊重儒學嗎?需要提到孔夫子的時候就說自古以來,聖人教誨。被人反駁的時候就說需要與時俱進,我大明,大清自有國情在此。呸,偽君子。”
    杏壇之內,孔夫子聽著這番對比,臉色愈發沉痛。他看著光幕上那些因“貞節”而逝去的女子數據,隻覺得心如刀絞,又想到那些打著自己旗號,卻行著與自己理念背道而馳之事的後世“儒生”,心中充滿了悲哀與憤怒。
    “有教無類……有教無類啊!”孔夫子喃喃自語,聲音中帶著一絲顫抖:“吾之所願,天下大同,人人皆可為君子。何曾想,後世竟有人以此為名,行如此人神共憤之事啊!”
    喜歡直播現代:生活被祖宗們圍觀了請大家收藏:()直播現代:生活被祖宗們圍觀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