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人類從不掩飾掌控星空的欲望

字數:5651   加入書籤

A+A-


    而此刻小嬴政雖然還是有些不可置信,但還是他強迫自己冷靜下來,將目光投向了電視屏幕。
    畢竟,人是一種充滿了求知欲的生靈,何況是嬴政這般開創千古偉業的帝王。
    一旦知道了全新的事物,便免不了想要窮盡其理,將其探明。
    見他這副模樣,李今越和林幼微相視而笑,索性便陪著他,繼續看了起來。
    【列車進行星際旅行,主要會進行三個階段,離開地表,行星軌道停留和深空探索。】
    【每個階段對於速度的要求都是不一樣的。】
    視頻裏的解說,嬴政當真是每個字都識得,可連在一起,便成了聽不懂的天書。
    但這並不妨礙他被畫麵所吸引。
    他看到,在那顆巨大的藍色球體之外,竟還有另外六顆大小不一、顏色各異的球體。
    那顆藍色的“地球”,正與另外五顆球體一起,明顯是圍繞著中間那顆最為熾熱耀眼的巨大火球緩緩旋轉。
    這一幕,讓天幕之下剛剛開始接受“地為球體”的古人們,再一次陷入了巨大的震撼之中。
    先前再多的不信,此刻見到這般景象,又能如何?後世之人,總不能連自己都欺瞞哄騙。
    在不得不接受現實之後,他們心中湧起的,是對地球之外那片浩瀚星空的無盡向往。
    自遠古以來,華夏先民便從未停止過對頭頂那片星空的探索與遐想。他們觀星象、定節氣、卜吉凶,將星辰的運轉與人間的禍福緊密相連。
    他們無比渴望知曉,那片神秘的夜幕背後,究竟藏著怎樣的世界?平日裏所見的漫天星鬥,又究竟是何等模樣?
    如今,他們親眼看到了除卻腳下大地之外的六顆球體,那份探究的欲望,更是變得無比迫切。
    就在這時,嬴政再也按捺不住,他指著屏幕,迫不及待地開口問道:“這六顆球體,又是什麽?”
    林幼微溫柔地笑了笑,指著屏幕中央那顆燃燒的火球,開始為他介紹。
    “中間那顆最亮、最大的,就是‘太陽’,而環繞它旋轉的,包括我們地球在內,都被稱為‘行星’。”
    她的聲音頓了頓,又指向離太陽最近的那顆灰色小球。
    “你看,這顆離太陽很近,表麵是灰色的,就是‘水星’,而在古代,它被咱們的祖先稱之為‘辰星’。”
    一旁的李今越立刻補充道:“辰星,在咱們華夏古代的天文學中,與其他六顆星辰合稱為‘七曜’。”
    林幼微的目光移向下一顆。
    “旁邊這顆金燦燦的,是‘金星’,它在清晨出現時,叫‘啟明’;在黃昏出現時,叫‘長庚’。而在古代更多的時候,它被稱為‘太白’。”
    “《漢書·天文誌》記載:‘太白主兵,為上將之星’。而在道教神話中,太白星君李長庚,更是執掌司法與兵戎的神仙。”
    林幼微繼續介紹,指向那顆散發著暗紅色光芒的星球:“還有這顆紅色的,是‘火星’,古稱‘熒惑’。因為它在天空中時常變幻位置,熒熒如火,光芒不定,令人困惑,故有此名。”
    “在古代,熒惑逆行常被視為不祥之兆,譬如‘熒惑守心’,便預示著災禍與戰爭。”
    林幼微笑著點了點,隨即又說道:“那顆最大的,帶有漂亮條紋的,是‘木星’,古稱‘歲星’,因為它大約十二年繞天空運行一周,正好與地支紀年的周期相合。”
    “最後那顆,帶著一圈美麗光環的,是‘土星’,古稱‘鎮星’,也叫‘填星’。”
    隨著林幼微和李今越古今結合的介紹,天幕之下,所有時代的華夏子民,第一次對這片他們仰望了數千年的星空,有了如此真切的實感。
    原來……原來如此!
    他們所敬畏、所觀測、所記錄了千百年的星辰,竟然是這般模樣!
    太白、熒惑、辰星、歲星、鎮星……這些在史書、在神話、在無數個夜晚的仰望中熟悉無比的名字,此刻都有了具體的、真實的形象!
    這一刻,天幕之下,無數醉心於天文術數的古人,激動得幾欲癲狂!
    [太白!熒惑!歲星!老夫看到了!老夫真的看到了!原來它們……它們竟是如此模樣的天體!哈哈哈!此生無憾!此生無憾啊!]
    [原來如此!原來如此!星辰並非鑲嵌於天幕之上,而是與我等腳下大地般,同為懸於空中的球體!怪不得!怪不得歲差之數,曆代算法皆有偏差!]
    [天地之廣闊,遠超想象!遠超想象啊!此等景象,若能親手測算,該是何等快事!]
    學者們欣喜若狂,而尋常百姓,則是滿心的震撼與新奇。
    他們從未想過,那些被賦予了無數神話傳說的星辰,竟然是和自己腳下這片土地類似的世界。
    這一刻,宇宙,不再是虛無縹緲的“宇”和“宙”,而是有了實體,有了可以被感知的輪廓。
    光幕上的視頻依舊在繼續,那些深奧的詞匯不斷從光幕中傳出,天幕之下,各朝各代的百姓們聽著那些話語,隻覺得腦袋裏嗡嗡作響。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但這絲毫沒有影響他們觀看的熱情,他們看著那天外天中,那些美輪美奐的天體圍繞著中間那顆巨大的火球旋轉,看著那輛後世之人想象出來的列車,拖著絢爛的藍色尾焰,環繞著“地球”在不斷加速著,然後猛地向前駛去,跨過一顆又一顆他們每晚都能在這片天空中所看到的天體,衝向那片未知的銀河。
    他們又看到,視頻中一位學者模樣的人,介紹起了他們曾在其他視頻中見過的“火箭”,這才明白,原來此物與那可怖的“導彈”並非同一種東西。
    緊接著,便是後世之人對於星際旅行更大膽的暢想,他們竟然還想將那列車不斷加速,拋向宇宙的更深處。
    隨即一連串他們聽不懂的詞匯接連湧出——什麽“空間扭曲”、“蟲洞”、“空間折疊”……
    這些詞語,對尋常百姓而言,簡直比天書還要難懂,沒有一句能聽明白。他們索性不再去費力理解,隻是癡癡地望著視頻中那片璀璨星海的畫麵。
    然而,那些醉心於天文術數的學者們,此刻卻像是打了雞血一般。他們哪裏管那說的是什麽東西,視頻中說什麽,他們就先記什麽,看不看得懂,那以後再說!
    就在眾人或癡迷、或困惑之際,視頻中,一幕不可思議的畫麵出現了:
    【在列車引擎啟動的瞬間,會形成以前進方向為輻射點的流星雨一樣壯觀的景象。隨著我們進入蟲洞,因為空間的隔絕,什麽都看不見。不過,可以通過間隔開啟車頭的曲率湮滅引擎,來窺探躍遷中的奇幻景象。】
    話音落下,他們便看到,那輛穿梭於宇宙的列車,竟然一頭紮進了一個異常扭曲的空間,隨即,列車也開始扭曲,但那列車卻並未退縮,而是義無反顧的繼續向前行駛,而還未等他們驚呼。
    下一刻,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因為眼前的景象,已經無法用言語來形容。
    隨著一陣清脆悠揚的樂聲緩緩響起,噔,噔噔噔噔,噔,噔噔噔,仿佛能洗滌人的心靈,讓天幕下所有人的心都不由自主地沉靜了下來。
    這裏沒有了漆黑的背景,沒有了規律運行的星辰。
    整個世界,仿佛變成了一幅流動的、充滿了生命力的畫卷。
    深邃的靛藍與明亮的金黃交織在一起,化作巨大的、螺旋狀的星雲,在空中翻湧、奔騰,仿佛宇宙在呼吸。那些星辰不再是遙遠的亮點,而是一團團燃燒著的、散發著柔和光暈的火球,每一顆都帶著獨一無二的紋理和色彩,讓天幕下的人們陷入了一種旋轉的、迷離的夢幻之中。
    而就在這片流動的星空裏,那輛列車發出了“哐當、哐當”的行駛聲。
    隨著列車的聲音越來越近,天幕下的人們便看見那列車衝出了那片藍黃色的旋渦,義無反顧的,駛向了一片無垠的、瑰麗的星海。
    天幕之下,所有人都被這瑰麗的猩紅星海所震撼,跟隨著那輛列車,一同駛向了宇宙的盡頭。
    就在這時,天幕中再次傳來了聲音。
    【當牛頓思考著從山頂發射炮彈繞地球一圈時,他便是在做一個太空遨遊的夢,這比人類發射火箭飛出地球要早兩個多世紀。】
    【麵對廣袤神秘的星空,我們依舊無知,但夢想與好奇心,不斷驅動著一代又一代人,投入航天科技事業。】
    這句話,深深地觸動了天幕下每一個華夏人的心弦。
    是啊,夢想與好奇心!
    從誇父追日到嫦娥奔月,從屈原的《天問》到張衡的渾天儀,對頭頂這片星空的向往與探究,早已深深地刻入了他們每一個人的血脈與靈魂之中!
    隻是他們從未想過,這份源自遠古的渴望,這份傳承了千年的執念,在千年之後的後世,竟會以如此波瀾壯闊,如此令人心潮澎湃的方式,得以延續!
    【從加加林到楊利偉,從禮炮一號到國際空間站和華夏的天宮號,人類前仆後繼,不斷冒著巨大的風險衝向太空,去實現人類對星辰的夢想,去滿足人類對未知的好奇。】
    【但凡人能想象之事,必有人能將其實現。】
    古人們,雖然不知道那“加加林”是何人,“禮炮一號”又為何物。
    但“楊利偉”這個名字,以及“華夏的天宮號”這幾個字,他們卻聽得清清楚楚!
    這一聽就知道是華夏的人!是華夏的物!
    一股難以言喻的自豪感,從每一個華夏先民的心中油然而生!
    好啊,好啊!這實在是太令人驕傲了,這一刻天幕下的天文學者們無不落淚。
    但凡人能想象之事,必有人能將其實現,說得好,說的太好了,原來,後世的子孫,他們真的……飛上了天外天,去擁抱了那片璀璨的星辰了!
    喜歡直播現代:生活被祖宗們圍觀了請大家收藏:()直播現代:生活被祖宗們圍觀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