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3章 你怎麽能變成後麵那個樣子的(2)

字數:7379   加入書籤

A+A-


    李今越緩了緩,眼中閃過一絲複雜,隨後才緩緩開口“公元705年,武皇駕崩,她將皇位傳給李顯,也算是還政於李唐,可歎的是,李顯這次在位僅僅五年,便驟然暴斃。”
    “皇帝一死,權力真空,各方勢力蠢蠢欲動,奪權之戰,一觸即發。李顯的皇後韋氏,率先發難,她私自矯詔,將皇位傳給李顯最小的兒子,自己則把持朝政,想成為第二個武皇。”
    說到這裏,李今越不由得輕歎一聲“說句實話,就韋皇後那點兒腦子,她怎麽就不自己好好掂量掂量?她有武皇那樣的政治手腕嗎?就敢肖想成為第二個武皇?”
    一旁的李世民聞言,眉頭微不可察地皺了皺。怎麽聽著今越這語氣,像是因為那韋皇後強行粘上武則天而不高興?這丫頭,就這般喜歡武則天不成?
    李今越自然不知李世民心中所想,隻是繼續敘述“韋皇後想當第二個武皇,那太平公主也想當第二個武皇呢,作為武皇的親女兒,太平公主可不止長得像武皇,權利與手腕更像,所以武皇也是很寵愛太平公主的,特許太平公主自己開府,就連朝中的許多官員也是從太平公主府提拔起來的。”
    李世民聽到這些,不由得抿緊了唇角。能開府,朝中大員皆從府中提拔……這樣的描述,讓他想到了自己當年。隻不過這次,掌權者卻是位公主。
    “然而,作為當時大唐最有權勢的太平公主,此刻也正煩惱不已。韋皇後意圖奪權,她自然不能袖手旁觀。可問題是,如今她手中無兵,總不能帶著自己區區一百府兵,就殺入玄武門吧?太宗您當年政變,麾下還有八百人呢,她這一百府兵,實在不夠看。”
    李世民聞言,嘴角不由得抽了抽。雖然他已然知曉後世之人並不在意他政變上位,可聽這丫頭如此直白地說出來,也確實有些失了顏麵!他當即瞪了李今越一眼,沉聲道“說正事。”
    李今越見狀,輕咳一聲,忍住笑意“咳咳,正是因為手裏沒兵,所以太平公主此刻想到了一個人。”說著,她目光轉向跪在地上的李隆基,語氣中帶著一絲玩味“那就是咱們的唐明皇了。”
    聽到此處,跪在地上的李隆基也察覺到了此刻李世民銳利的目光,不由得又抖了抖。
    李今越繼續道“至於為什麽太平公主會想到咱們的唐明皇,那自然是因為,咱們唐明皇自己也不簡單了。”
    “他是相王李旦的庶出第三子,他曾經被自己的奶奶,也就是武皇,幽禁了七年。所以,或許正是這七年的幽禁,讓他開始對權利有了追求,所以,他已經等待這個政變的機會很久了。自他擺脫幽禁起,便開始快速構建自己的人脈網絡。他首先鎖定的目標,就是大唐禁軍中精銳中的精銳——萬騎!”
    聽到這個名字,李世民的目光瞬間變得銳利。李今越也察覺到了他的眼神,隨即解釋道“二鳳陛下猜想的不錯,萬騎的前身,正是您在貞觀初年設立的百騎。百騎經過您的設立,到武皇時期擴充至千騎,再到李顯時期,又成為了萬騎。”
    聽到這話,李世民的嘴角勾起一抹危險的弧度。這李隆基能把手伸到禁軍最精銳的部分,還真是有些手段啊。
    “李隆基之所以選擇萬騎,也是因為,當時的萬騎基本都是由官戶賤民和番口外族中挑選的,沒什麽根基,所以比較好拉攏。於是,李隆基沒事就去找萬騎的兄弟們喝酒,很快便打成了一片。”
    而這時,李世民的眼神已經十分危險了,他發現了這些精銳部隊的漏洞,更在思考著如何堵上這些潛在的危險。
    “此刻的李隆基雖然有了部分萬騎的支持,可卻沒有根基更沒有朝中大臣們的支持,所以就算他能殺進皇宮,殺了韋皇後,也沒人支持他當皇帝,於是李隆基先一步找上了自己權勢滔天的姑姑,太平公主,兩人雖然都有野心但現階段政治目標是一致的,先誅殺韋皇後。”
    “兩人一個有權,一個有兵,但想發動政變還差最後一個條件一個站得住腳的理由。這也就引出了咱們唐明皇最有意思的一個點。唐明皇那時候的史書,可有意思多了,前後不一的地方比比皆是。”
    說著,李今越看向李隆基,眼神帶著一絲諷刺“後世很多人都說,太宗陛下您愛改史書,但其實,目前確認的,您隻看過自己的起居注和關於玄武門這段的史書,而且隻留下了一句‘照實寫’便沒有了下文。”
    聽到這句話,李世民心裏不由得一緊。沒想到自己隻是看了一眼史書,便給後世留下了如此多的猜想。若是早知會有這樣的後果,自己當初當真不應該看!然而隨即,他便聽到了李今越接下來的話
    “那咱們唐明皇呢?首先便是他政變的理由韋後鴆殺先帝,謀危社稷。關於史料中韋皇後毒殺先帝這一點,後世的許多學者都覺得不可信,認為所謂的毒殺先帝,不過是一句政治口號罷了。當然了,我畢竟不是曆史學家,這一點我不予評價。畢竟,真讓韋皇後上了位,以她權術有餘,治國不足的政治才能,還不知道還會鬧出什麽幺蛾子。”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李世民雖不清楚那韋皇後究竟是何等人物,但從李今越寥寥數語的描述中,他也能窺見其貌。根基未穩便過早暴露野心,對各方勢力的動向毫無察覺,甚至能放任李隆基聯合禁軍精銳與太平公主。光是這幾點,便足以證明此人誌大才疏,難成氣候。
    “景龍四年六月,李隆基率領萬騎發動政變,史稱唐隆政變。他親率萬騎殺入玄武門,誅殺了韋氏一族。”
    李今越說到此處,眼神卻驟然變得危險起來,她直直瞪向趴在地上的李隆基“不止如此,李隆基,你還殺了曾通過太平公主,向李旦夜獻密計的一代才女,上官婉兒。”
    李今越向前一步,居高臨下的直視著他。
    “其實我一直很好奇,李隆基,你到底為什麽那麽害怕上官姐姐?若說你是忌憚她的影響力,可她人已經死了,你又何至於在她死後,也不讓她安生?嗯?”
    此刻的李隆基依舊趴在地上,死死咬著牙,一言不發。
    他知道,他什麽都不能說。李今越在幻境中與他的祖母和上官婉兒關係匪淺,如今他說什麽都是錯,辯解就是狡辯,沉默反而是最好的選擇。
    然而李今越卻不依不饒,聲音愈發冰冷。
    “你以‘淫亂宮闈,勾結韋後’為由誅殺上官姐姐,可笑至極。上官姐姐的墓誌銘上,可是清清楚楚刻著她曾勸諫韋後,並暗中支持你父親李旦的事實。至於淫亂宮闈,更是無稽之談!”(而且還有李顯在世時,不止一次阻止李顯立安樂公主為皇太女。)
    “武皇退位後,你大伯李顯就冊封上官姐姐為昭容,他們雖是形式婚姻,上官姐姐平日也都住在長安的外宅,可你想抹黑一個女子,要不要先考慮一下最基本的合理性?”
    “你們羅列的,與上官姐姐有染的人,就有李顯,李賢,張宗昌,武三思,崔湜等等,更是說她男寵無數。那我想問問你,在那個沒有避孕措施的年代,若上官姐姐的私生活真如你們所汙蔑的那般混亂,她為何一生無子?”
    “還有,上官姐姐的墓誌銘,全文九百八十二字,字字句句都在強調她忠於李唐,支持你父親的政治立場。可你李隆基,卻不由分說便將人殺了。甚至在她死後,你還派人搗毀了她的陵墓,讓她屍骨無存!”
    李今越的聲音陡然拔高,充滿了壓抑不住的怒火“你在怕什麽?!”
    ……
    武周,神都洛陽。
    上官婉兒靜靜地看著天幕中的場景,不由得深吸了一口氣。她側頭看向身旁的武則天和太平公主,太平公主的臉早已黑得如同鍋底,眼中怒火跳動。而武則天,這位經曆過無數風浪的女皇,臉上卻依舊看不出絲毫波瀾,隻是那雙鳳眸,愈發深邃。
    上官婉兒的目光,又落在了那個跪在武則天身旁,同樣在瑟瑟發抖的,這個時空的李隆基身上,心中百感交集,最終隻化為一聲無言的歎息,原來,這便是她最後的命運。
    ……
    現代,地下室內。
    李隆基依舊死死趴在地上,不肯言語。
    李今越見他這副模樣,直接冷哼一聲“哼,敢做不敢認,懦夫。”
    那一聲“懦夫”仿佛點燃了他心中最後一點枯柴。
    “你懂什麽!”他猛的抬起頭,蒼老的聲音因激動而嘶啞,“朕那是為了杜絕女子幹政!是為了我大唐的江山社稷!政變之後,朕雖被封為太子,可姑姑的勢力何其龐大!朝中七位宰相,有五位是她的人!若再有上官婉兒從旁輔佐,那我這個太子,還如何能安穩!朕的江山,又如何能安穩!”
    “你還好意思提你爹?”李今越一聽就樂了,臉上的譏諷更甚:“政變之後,是太平公主提著那個小皇帝,宣布讓你爹上位的。你爹本不想幹,不是你們姑侄倆一唱一和,硬是把你爹推上去的嗎?後來,你爹念及兄妹之情,不願對太平公主下手,你不也沒顧及你爹的感受,說殺就殺了嗎?”
    “那是父皇想保全他仁君的形象!”李隆基激動地反駁,“你以為父皇就不忌憚姑姑的勢力嗎!他隻是不願親自動手罷了!”
    李今越聞言,竟點了點頭“嗯,我承認,沒有哪個皇帝能容忍太平公主那樣的勢力存在。畢竟這是政治鬥爭,你死我活,我不做評價。”
    可隨即,她話鋒一轉。
    “隻是,李隆基,你對上官姐姐如此抹黑的行為,讓我感到惡心。而你敢做不敢認的行為,我更是看不起。”
    “你懂什麽!你一個後世女子,你懂什麽!”李隆基聞言被徹底激怒,漲紅了臉,憤怒的質問。
    “夠了。”
    一直沉默的李世民,終於開口。
    他的聲音不大,卻帶著不容置疑的威嚴,瞬間讓李隆基噤若寒蟬。
    李世民看向李今越,語氣緩和了些“今越,好了,你有些跑題了。”
    李今越這才意識到自己情緒有些失控,壓下心中的怒火,對李世民歉意地笑了笑“抱歉啊,二鳳陛下,實在是有些忍不住。”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李世民微微頷首,表示理解。畢竟,眼見好友在死後還要被如此構陷汙蔑,任誰都會感到憤怒,這也是人之常情。
    李今越深吸一口氣,平複了心緒,重新將話題拉回正軌“好了,實事求是。李隆基在上位初期,確實幹得不錯,也算得上是一位好皇帝。”
    此言一出,李世民和李隆基皆是不可置信地看向她。
    他們誰都沒想到,方才還恨不得將李隆基生吞活剝的李今越,轉眼間竟會給出如此高的評價。
    李今越迎著二人驚詫的目光,不解地挑了挑眉“看我幹什麽?有一說一罷了,我又不是李隆基,討厭一個人就要把他從頭到腳抹黑個遍。”
    這句話像一記無聲的耳光,抽得李隆基的臉瞬間又黑了下去。可太宗皇帝在此,他屁都不敢放一個,隻能將這口惡氣死死憋在心裏。
    李今越看著他那副憋屈的模樣,心裏就覺得一陣舒爽,隨即便繼續說道“登基後的李隆基,麵對著被他殺得差不多的朝堂班子,急需建立一個新的領導核心,更需要一位能輔佐他將大唐推向新巔峰的宰相。他的第一個目標,便是被後世稱為‘大唐四大名相’之一的姚崇。”
    “然而,姚崇聽說自己要當新宰相了,卻激動地表示,我不當。”
    聽到這裏,地上的李隆基也不由得回想起了當年的場景,眼神中流露出一絲複雜。
    李今越的話語,將那段曾經的記憶再度拉到了眼前。
    “姚崇這話可把年輕的李隆基給氣得不輕。姚崇見狀,才不緊不慢地接著說,除非陛下答應我十個條件。”
    天幕之下,各個朝代的帝王將相們,瞬間都來了精神。
    [什麽?升官!還是當朝宰相,竟然還要提條件?]
    [而且一開口就是十個!這姚崇膽子也太大了!]
    李世民也來了興致,問道“哦?是哪十個條件?”
    李今越笑了笑“這便是曆史上很有名的‘十事要說’。核心內容就是要廣施仁政,不興邊功,法令需從皇親國戚自身行起,宦官不得幹預政事,外戚不得專權,除了法定賦稅,不得再向百姓增添額外負擔,等等等等。想來這些,太宗您應該都聽膩了吧。”
    李世民聞言,臉上也露出了笑意,欣慰地點了點頭。這些話,玄成平時可沒少在他耳邊念叨。
    李今越又看向地上的李隆基“好在,那個時期的李隆基,確實有一顆大治之心,也頗有陛下您的容人之量。他不僅一一應允,也確實身體力行。”
    “就說不給百姓添麻煩這一條,說來簡單,可國家的開銷從哪裏來呢?隻能艱苦樸素了唄。於是李隆基帶頭節儉,下令將宮中所有的金銀器玩,一律熔化充入國庫。後妃以下,不得佩戴珠玉首飾。甚至,他還將後宮中數千名用不上的宮女,統統遣散。”
    “李隆基這一時期的清明治政,也帶動了滿朝百官。當時另一位宰相盧懷慎,為官清廉,據說他去世之時,家中竟連置辦一口棺材的錢都拿不出來,最後還是府上的老奴賣了自身,才為主人辦了喪事。”
    聽到此處,李世民也不由得點頭,看向李隆基的眼神中,竟破天荒的流露出了一絲滿意。
    而趴在地上的李隆基,聽著這些過往,渾濁的老眼中也湧出了懷念的淚水,那是他一生中最意氣風發的歲月,更是他親手締造的盛世開端。
    然而隨即,他便聽到李今越發出了一聲長長的歎息。
    那歎息聲中,帶著濃濃的不解,甚至是一種難以言喻的惋惜。
    她看著地上那個蒼老而狼狽的身影,輕聲問道“我就真的不明白了。雖然你前期的人品不怎麽樣,但在為君治國這件事上,也算是個雄才大略、十分不錯的人。你怎麽……就能變成後來那個樣子呢!”
    喜歡直播現代生活被祖宗們圍觀了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直播現代生活被祖宗們圍觀了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