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5章 安史之亂(2)
字數:5155 加入書籤
李今越吐槽完,無奈的搖了搖頭,看向李世民,繼續道“唉,於是,就在楊國忠大放厥詞的第二天,還沉浸在‘旬日傳首’美夢裏的李隆基,又召見了此刻剛好在長安述職的時任安西副都護、權北庭都護、伊西節度使的大唐名將,封常清。”
“他問封常清,這仗,能不能打。”
“而這位封常清將軍……”李今越歎了口氣,“或許是在西域待久了,對內地的情況實在不了解,也或許是過於自信了。”
“他當即對李隆基拍著胸脯說道‘臣請走馬赴東京,開府庫,募驍勇,挑馬棰渡河,計日取逆胡之首獻闕下!’”
“這話一出口,可就壞了事了。”
李今越的語氣裏滿是惋惜。
“當時的李隆基一聽,大喜過望。於是,第二天,就下旨封常清為範陽、平盧節度使,讓他當天就乘著驛馬趕去洛陽募兵。”
“隨後,又過了一個星期,他才慢悠悠地從華清池回到了長安,下令讓在家服孝的郭子儀出任朔方節度使,從北線直撲安祿山的老巢範陽。”
“同時,又命令另一位西域名將,副兵馬大元帥高仙芝,率兵前往陝郡,配合封常清構築防線。”
“可直到這個時候,這兩位在西域縱橫捭闔、戰功赫赫的名將,才徹底傻了眼。”
“真的,他們也是西域待得太久了,對內地的情況,實在是一無所知。此刻的中央軍隊,承平日久,腐敗不堪,有些士兵甚至連甲胄都穿不齊整!”
“而他們在洛陽緊急招募來的那些市井子弟,更是一群烏合之眾!他們壓根就沒接受過一天正經的軍事訓練,說句難聽的,碧桂園的保安跟他們一比都算是武德充沛的。”
“就這樣的兵,怎麽去跟安祿山那如狼似虎的十五萬百戰鐵騎打?”
“自信是好事,可問題在於,過於自信了。”
聽到李今越那惋惜中帶著一絲無奈的話語,李世民隻覺得一陣陣的頭疼。
那股剛剛被他用一根斷棍發泄出去的怒火,此刻又換了一種形式,化作了沉重的無力感,壓在他的心頭。
其實,從李今越說出李隆基讓封常清就地募兵的那一刻起,他就知道要壞事了。高仙芝和封常清常年遠在西域不知情,可他李世民可是聽得明明白白,大唐內地的武備,自李林甫那個奸相上位後就已廢弛不堪。
內地的百姓哪像邊關軍民,常年要麵對外族的劫掠,個個武德充沛。如今,你如何讓一群連刀都可能沒握穩過的市井之徒,去對抗安祿山麾下那些從血與火中爬出來的百戰精銳?
李世民設身處地想了想,哪怕是他自己,帶著這麽一群新兵蛋子,也絕不會去跟安祿山的大軍硬碰硬。
李世民疲憊的揉著額角,隻覺得一陣陣的發沉。
而此刻,李今越的聲音再度響起“現在,讓我們將視線轉回洛陽前線。十二月二日,為了阻擋叛軍,河南節度使李巨下令焚毀了黃河上的河陽橋,試圖依靠黃河天險,為洛陽爭取喘息之機。”
“可安祿山的前鋒部隊,立刻就用繩索和船隻,開始搭建浮橋。”
李今越的語氣變得無比荒誕。
“然而,誰也沒想到的是,此刻,就連老天爺,也沒有站在大唐這邊。”
“第二天,天降大雪,寒流驟至。一夜之間,千裏冰封。”
“黃河,凍住了。”
光幕之上,原本波濤洶湧的黃河,竟化作一片平坦的冰原,叛軍的鐵騎洪流,踏著堅實的冰麵,如履平地,潮水般湧向南岸。
那道被唐軍寄予厚望的黃河天險,就這樣成了一個笑話。
“叛軍輕易占領了河南延津縣的古黃河渡口,第一道防線,被輕而易舉地突破。十二月八日,陳留失陷。”
“隨即,叛軍又摧枯拉朽般拿下滎陽。緊接著,安祿山立刻揮兵,直取洛陽身前的最後一道屏障——虎牢關!”
聽到“虎牢關”這三個字,李世民的精神猛的一振,這個名字,對他而言,意義非凡。
那是他當年一戰擒雙王,奠定大唐基業的地方!
然而,此刻,他卻隻能眼睜睜地看著曆史重演,隻不過,攻守之勢,已然顛倒。
“而此時的封常清將軍,也已經在洛陽招募到了六萬兵馬,準備死守洛陽。但當他率部抵達虎牢關,第一次與安祿山的先鋒部隊接戰後,封常清才猛然意識到,自己之前,把這群叛軍想得太簡單了。”
畫麵中,唐軍的軍陣雖然看起來人多勢眾,可那些士兵臉上的驚恐與茫然,根本無法掩飾。
而對麵,安祿山的叛軍,黑壓壓的一片,那股從屍山血海中磨礪出的殺氣,幾乎要透出光幕。
“正如我們之前所說,這些新兵,一天正規的軍事訓練都沒受過,他們哪裏見過這種陣仗?當安祿山的鐵騎發起衝鋒時,那山崩海嘯般的氣勢,瞬間就擊潰了他們最後一道心理防線。”
畫麵中,安祿山的鐵騎發起了衝鋒,黑壓壓的一片,帶著撼天動地的氣勢。而唐軍陣中那些新兵,哪裏見過這等陣仗,許多人甚至連武器都握不穩了,臉上滿是驚恐。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幾乎是一個照麵,唐軍的軍陣就如同被熱刀切開的牛油,瞬間崩潰!
“虎牢關,一觸即潰。”
“但封常清並未放棄,他立刻收攏殘兵,在虎牢關後的葵園,再度列陣迎敵!可惜,再度潰敗!隨後,他又率領親兵死守城外的都亭驛,三敗。最終,他隻得退守洛陽東門,可叛軍的攻勢實在太過凶猛,封常清隻能從西牆一處坍塌的地方逃走。”
“可封常清依舊心有不甘,於是,他再度聚攏被打散的殘部,在洛陽西郊,與叛軍展開了最後一次決戰!”
“可惜,依舊是一場慘烈的大敗。”
“至此,封常清也無力回天了,他隻能率領著僅剩的殘兵,向西逃往他的老領導高仙芝所駐守的陝郡。”
“而隨著他的失敗,大唐在東都前的兩道防線,徹底崩潰。”
“留給大唐的,隻剩下最後一道天險,潼關。”
聽到這裏,李世民長長地吐出了一口濁氣,胸口憋悶得厲害,他還是很佩服這位封將軍的。
明知不可為而為之,屢敗屢戰,血戰到底,這無愧於大唐名將之風!
奈何,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在陝郡,封常清見到了高仙芝。而此刻的陝郡太守早已逃之夭夭。”
“封常清立刻向高仙芝進言‘賊鋒不可當,且潼關無兵,若賊豕突入關,則長安危矣。陝不可守,不如引兵先據潼關以拒之。’”
“高仙芝將軍顯然也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他當即采納了封常清的建議,迅速集結了麾下所有兵馬,放棄陝郡,全軍後撤,退守潼關,開始構築大唐心髒前的最後一道防線。”
看到光幕地圖上的戰局變化,李世民憑借著自己豐富的軍事經驗,下意識地點了點頭,沉聲分析道
“不錯。”
“如今,叛軍鐵騎鋒芒正盛,封常清所率的六萬新兵乃‘市井白徒’,實在不堪一擊。而高仙芝從長安帶來的禁軍,也久疏戰陣,戰力存疑。陝郡無險可守,此刻戀戰,無異於自取滅亡。”
“退守潼關,是唯一,也是最正確的選擇。”
“若朕在此,也當扼守潼關,同時,絕賊歸路,聚攏兵力,深溝高壘,待其師老兵疲,再尋機破之。”
“此外,還當立刻派兵控製蒲津渡、風陵渡等黃河渡口,防止叛軍從側翼迂回,威脅潼關後路。”
“若叛軍持續猛攻潼關,則需派遣精銳輕騎,不斷襲擾其糧道,使其首尾不能相顧。”
“屆時,隻要能守住潼關,拖住安祿山的主力,便可配合此刻身處北線的郭子儀,郭將軍直撲安祿山的老巢,如此,不出一年,叛軍必敗!”
“啪啪啪!”
李今越聞言立刻鼓起掌來,由衷地誇讚道“不愧是二鳳陛下!!您分析得實在是太精準了!當時,高仙芝和封常清兩位將軍,也是這麽想的!”
“但是……”
李今越話鋒一轉,目光中帶著一絲莫名的同情,看向了李世民“二鳳陛下,您猜猜,為什麽一個在您看來,不出一年就能平定的叛亂……”
“最後,為何會足足持續了八年之久呢?”
轟!
李世民聞言,心裏又是一個咯噔,他深吸一口氣,用一種不可置信的眼神死死盯著李隆基。
不……
不會吧……
在如此清晰明了的局勢下,在已經有了正確應對方案的情況下……
這個孽障,他……他又幹了什麽蠢事吧?!
喜歡直播現代生活被祖宗們圍觀了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直播現代生活被祖宗們圍觀了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