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3章 安史之亂(10)退位

字數:7029   加入書籤

A+A-


    “當時,就在一行人準備出發的時候,後麵突然傳來了一陣喧嘩。”
    光幕中,殘破的隊伍正準備重新出發,就在這時,驛站後方傳來一陣喧嘩,眾人回頭一看,竟是數不清的當地百姓追了上來,將隊伍團團圍住。
    這時,一個老者排開眾人,對著李隆基的座駕方向大聲喊道“陛下!陛下啊!這兒就是京師左近,宗廟、陵寢都在此處,您您這是要去哪兒啊?”
    此話一出,周圍的百姓也紛紛哭喊起來。
    李隆基坐在車中,聽著外麵的聲音,一張老臉漲得通紅,羞愧難當,哪裏還有臉麵出去見人。
    最終,他隻能狼狽地揮揮手,讓太子李亨出麵去安撫百姓,而他自己,則催著隊伍緩緩向前,在不遠處等著李亨。
    隨即,光幕的視角,便聚焦在被百姓圍在中間的李亨身上。
    百姓們越聚越多,黑壓壓的一片,一眼望不到頭。
    “太子殿下!您不能走啊!您走了,我們可怎麽辦啊!”
    “殿下!留下來吧!”
    哭喊聲,哀求聲,此起彼伏。
    這時,一個須發皆白的老者,對著李亨重重一拜,聲淚俱下“殿下!聖上既然執意西狩,我等不便強留!但懇請殿下留下,我等願率家中子弟,追隨殿下,向東討賊,收複長安!”
    “若殿下也隨聖上入蜀,那我中原億萬百姓,將以誰為主啊?!殿下!!!”
    老者的話,字字泣血,問得李亨愣在當場。
    他看著周圍一張張期盼又絕望的臉,嘴唇動了動,最後隻能憋出來一句“諸位……吾尚未與陛下麵辭,且此事事關重大,吾還需請示陛下。”
    他雖然沒有立刻答應,但那份猶豫,那份動搖,已經被所有人看在眼裏。
    民眾們看到了希望,漸漸安靜下來。
    而就在此時,或許是李隆基等的有些不耐煩了,派了一名內侍快馬趕回,查看情況。
    於是,李亨便將百姓的請求和自己的想法,告知了內侍。
    內侍飛馬回報,將一切原原本本地告訴了李隆基
    李隆基聽完,久久不語。
    他抬頭望向灰蒙蒙的天空,最終發出一聲長歎,那歎息中充滿了無奈、落寞,或許還有一絲如釋重負。
    “天意也!”
    說罷,他下令,從護駕的禁軍中分出兩千兵馬,又撥了數百匹戰馬交給李亨,父子二人,就此分道揚鑣。
    看著光幕上,兩支隊伍朝著不同方向,漸行漸遠,李今越也感慨道“就此,大唐的曆史,也進入了一個全新的階段。”
    她話鋒一轉,嘴角勾起一抹古怪的笑意。
    “雖然吧,這個新階段的開端,確實……讓人比較尷尬。”
    李世民聞言不由得皺起了眉頭,看向李今越,不明白她這話是什麽意思。
    太子臨危受命,順應民心,留下來領導抗爭,這難道不是一樁美談嗎?
    何來尷尬一說?
    李今越看著李世民那副不解的神情,嘴角的笑意更濃了“其實說到這裏,後續的發展,咱們也能猜出個大概了。”
    “李隆基遁入了煙雨飄渺的蜀道,苟延殘喘。”
    “而另一邊,太子李亨則帶著分給他的兩千兵馬,一路北上,前往了朔方軍的治所——靈武,準備重振旗鼓。”
    光幕之上,畫麵一分為二。
    左邊是李隆基淒淒慘慘的隊伍,在泥濘難行的蜀道上,狼狽前行。
    右邊則是李亨的隊伍,雖然人數不多,但旌旗招展,向著西北的朔方,一路疾馳。
    “李亨一到靈武,就立刻表現出了與將士們同甘共苦的姿態,安撫軍心,聯絡各路勤王兵馬,很快便獲得了朔方軍上下的擁戴。”
    “於是,在心腹李輔國等人的策劃和朔方軍的集體擁戴下,大家一致懇請太子就地即位,以定天下人心。”
    李今越說到這,笑了笑。
    “當然,必要的政治表演還是要有的。麵對群臣的勸進,李亨先後推辭了四次,每一次都說自己德行淺薄,不敢僭越,要等迎回聖駕再議。”
    “直到第四次,他才‘順應民意’答應下來。”
    “至德元載七月十二,李亨於靈武城南樓舉行登基大典,改元‘至德’,遙尊遠在蜀地的李隆基為太上皇。”
    說到這裏,李今越忍不住笑出了聲。
    李世民的眉頭擰成了一個疙瘩。
    這……這不就是變相的逼宮嗎?
    “那李隆基呢?”他沙啞地問。
    李今越笑道“這不就是最尷尬的地方嗎?另一邊,剛逃進四川,還什麽都不知道的李隆基,正準備下詔,打算重拾舊山河呢。結果呢?詔書還沒發出去,自己剛任命的‘天下兵馬大元帥’派來的使者就到了。”
    “信使帶來的消息,簡單概括一下就是爹,您歇著吧,別指揮了,您現在是太上皇了。”
    光幕上仿佛能看到李隆基拿著那份還沒發出的詔書,呆立當場的滑稽模樣。
    李世民已經麻木了,隻覺得荒唐。
    “李隆基心裏也肯定不爽啊,但他也知道,自己大勢已去,人心向背。自己還能怎麽辦?隻能表現出一副‘吾兒順應天意,朕心甚慰’的高興樣子,爽快地交出了所有權力,承認了李亨的合法性。”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李今越說著,又補充了一句“其實我們後世也有人說,其實李隆基當時根本不想放權,所以故意給李亨埋了個雷,派永王李璘出鎮江淮,這才搞出了後來的‘永王之亂’,但是,我覺得這個說法,可能性不大。”
    “因為李隆基派永王去當節度使的時候,他還不知道李亨已經登基了。他是等李亨登基一個月後,使者到了蜀地,他才知道這事。所以時間上對不上。”
    但,此刻李世民的太陽穴已經又開始突突地跳了,他擺了擺手,示意自己知道了。
    得。
    安史之亂還沒完,現在又來一個永王之亂。
    他李家的江山,就沒一天能安生的嗎!
    就在李世民心頭一片灰暗之時,李今越忽然話鋒一轉。
    “不過呢,就在大唐這邊忙著權力交接,父子倆上演尷尬對手戲的時候,安祿山那邊,也發生了一點小問題。”
    “那就是,安祿山死了。”
    “噗——咳咳咳!”
    李世民剛喝進嘴裏的一口可樂,差點直接噴在光幕上。
    他猛的嗆咳起來,瞪大了眼睛看著李今越。
    這叫一點小問題?!那可是叛軍的頭子死了啊!
    李今越看著他激動的樣子,笑著繼續說道“安祿山在洛陽稱帝以後,身體就每況愈下。後來又得了眼疾,視力越來越差,到最後,幾乎完全失明。隨之而來的,是他的性情也愈發暴躁乖戾,身邊人稍有不順他心意的,他就又打又罵。”
    “這麽一來,他就惹毛了三個人。”
    “一個,是他身邊最親信的宦官,李豬兒。一個,是當初攛掇他造反的謀士,嚴莊。還有一個,就是他的親兒子,安慶緒。”
    “至於安慶緒為什麽要殺自己的親爹,原因也很簡單。安祿山晚年越來越寵愛段夫人所生的小兒子安慶恩,甚至有廢長立幼的意思。安慶緒感覺自己的太子之位岌岌可危,索性一不做二不休。”
    “於是,這三個人湊到一起,就在一個夜裏把安祿山給殺了。”
    “之後,安慶緒接了安祿山的班。但是安慶緒的能力比較一般,根本壓不住史思明那些叛將。所以叛軍內部,也開始打起了自己的小算盤。”
    李世民總算順過了氣,他點了點頭,主帥被殺,內部必然不穩,如此看來,叛軍離土崩瓦解,也為時不遠了。
    然而,李世民還沒幸災樂禍多久,李今越立刻又給他潑了一盆冷水。
    “但您別看叛軍那邊一團糟,其實唐軍這邊,也好不到哪兒去。”
    李世民心裏猛的一個咯噔。
    不是,那個孽障都已經退位當太上皇了!怎麽還能出事啊!
    李今越的臉上也滿是無奈“之前咱們不是說到,李光弼和郭子儀兩位將軍,在河北打得風生水起,已經快把範陽給圍死了嗎。”
    “可問題是,現在李亨在靈武登基了啊。新皇登基,你這做臣子的,總得回來拜見一下新老板吧?所以,不管他們在河北打得多出彩,戰局多有利,都得立刻放棄所有戰果,千裏迢迢跑回靈武去報道,畢竟,這可是大是大非的政治問題啊!”
    “唉,所以說啊,這種形式主義,真的讓人頭疼。”
    李世民聞言也不由的抿了抿嘴,不知該說什麽好。
    “不過,唐軍也不是沒有好消息。”李今越又說,“李亨登基沒多久,就獲得了一位非常重要的智囊。後世稱他為,神仙宰相,李泌。”
    “但同時,也有一個壞消息。”
    “那就是,這位神仙宰相的完美布局,李亨,隻采納了一小部分。”
    李世民已經不想說話了,他覺得頭疼,麻了,真的麻了。
    李今越指著光幕上浮現出的大唐地圖,開始講解。
    “當時,李泌給李亨提出了一個堪稱完美的平叛方略。他對李亨說‘陛下,叛軍搶奪的金銀財寶和人口,全都運往了範陽老巢,這種純粹的強盜行徑,豈能得天下人心?依臣判斷,最多兩年,叛軍必定內亂自潰。所以,咱們切莫急於求成!’”
    “‘王者之師,應謀萬全之策,現在,可命李光弼將軍嚴守太原,扼住井陘關,向東牽製;命郭子儀將軍收複馮翊,挺進河東。這樣一來,史思明就不敢離開範陽,安守忠他們也不敢離開長安。’”
    “‘之後我們再故意留出關中的通道,讓他們在範陽和長安之間千裏奔波,不出一年,他們的精銳騎兵必被拖垮!’”
    “等到明年春天,再派建寧王李倓,從北邊南下,和李光弼形成南北夾擊,直搗範陽老巢!”
    “到時候,叛軍退無可退,守無可守,我們四麵合圍,必定能將他們全殲!”
    李今越說完,看向李世民。
    “二鳳陛下,您看這地圖,此計,是否完美?”
    李世民盯著地圖,目光如炬,連連點頭,聲音裏帶著一絲激動“釜底抽薪,圍點打援,以逸待勞!此計若成,叛亂不出兩年必平!好一個李泌!當真是王佐之才!”
    李今越點頭笑道“是吧,計劃是完美的。問題是……”
    “李亨,他沒聽啊。”
    “而且,他還在這個用人之際,他聽信了後宮的讒言,因為忌憚和猜疑,殺了自己最能打的兒子——建寧王李倓。”
    李世民聽到這話,一口氣堵在胸口,差點沒上來。
    “這……這還不算最上頭的!”李今越的聲音也帶上了一絲抓狂,“更離譜的是,李亨因為忌憚武將,居然讓一個根本不懂軍事的文官房琯,帶著一群書生,去統領朔方軍的精銳南下!”
    “而這個房琯,居然在公元八世紀,搬出了春秋戰國時期的‘戰車陣法’,要去跟叛軍最精銳的‘曳落河’重騎兵軍團硬碰硬!”
    李今越說到這裏,自己都忍不住扶住了額頭,一副沒眼看的樣子。
    “更要命的是,李亨為了盡快收複兩京,鞏固自己的政治合法性,徹底無視了李泌‘先取範陽,後取長安’的戰略方針。至德二年九月,他任命自己的兒子李俶,也就是咱們之前提到過的唐代宗李豫,擔任天下兵馬大元帥,郭子儀為副帥,集結十五萬大軍,準備強攻長安。”
    “而也引出了一場在這幾年很有名的大戰。”
    “香積寺之戰。”
    喜歡直播現代生活被祖宗們圍觀了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直播現代生活被祖宗們圍觀了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