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江表議和

字數:5787   加入書籤

A+A-


    秋風蕭瑟,卷起軍營中的塵土,發出沙沙的聲響。東關城外的軍營裏,曹帳中的燭火在風中搖曳,將人影拉得忽長忽短。曹璟站在沙盤前,眉頭緊鎖,目光在代表敵我雙方的木塊間來回遊移。連日來的對峙讓他的麵容略顯疲憊,眼下浮現出淡淡的青影,但那雙眼睛依舊銳利如鷹,閃爍著不容忽視的鋒芒。
    "報——"帳外傳來急促的腳步聲,副將掀開厚重的帳簾,帶進一陣冷風。他單膝跪地,拱手稟報:"將軍,東吳又派使者來了。"
    曹璟冷笑一聲,手指在沙盤邊緣輕輕敲擊,發出沉悶的聲響。"這是第幾次了?"他的聲音裏透著幾分不耐,又似乎帶著某種期待。他轉身走向主座,玄色戰袍在轉身時帶起一陣微風,腰間佩劍與鎧甲相碰,發出清脆的金屬聲。
    "讓他們進來吧。"曹璟在主座上坐定,右手無意識地摩挲著劍柄,目光如炬地望向帳門。
    東吳使者緩步入帳,神色間帶著幾分刻意的謙卑。他身著錦袍,卻故意將衣襟敞開,露出內裏的素色中衣,以示誠意。使者深深作揖,幾乎將腰彎成了直角:"曹將軍,我家陛下深感戰事勞民傷財,願以廬江、九江二郡相讓,隻求兩國休兵罷戰,重修舊好。"
    帳中諸將聞言,紛紛露出驚訝之色。有人交頭接耳,有人不自覺地挺直了腰背。唯獨曹璟麵不改色,隻是手指輕輕摩挲著案上的兵書,那本《孫子兵法》的邊角已經被翻得起了毛邊。
    "議和?"曹璟的聲音平靜得可怕,他抬眼直視使者,目光如刀,"本將沒有這個權力。"他頓了頓,嘴角勾起一抹諷刺的弧度,"若孫權真想議和,就該派使者去洛陽,麵見我家陛下。這才是應有的禮數,不是嗎?"
    使者臉色驟變,額角滲出細密的汗珠,在燭光下閃閃發亮。他張了張嘴,似乎想要辯解什麽:"將軍,這...這其中或有誤會..."
    "送客。"曹璟不等他說完,便揮手示意,那動作幹脆利落,不帶一絲猶豫。他的目光已經重新落回沙盤上,仿佛剛才的一切不過是無關緊要的插曲。
    待使者悻悻離去後,他立即喚來文書:"備筆墨,我要上書陛下。"
    文書官不敢怠慢,連忙取來上好的絹帛和筆墨。夜深人靜,燭火搖曳,在營帳內投下晃動的光影。曹璟伏案疾書,筆鋒淩厲如刀,每一筆都仿佛帶著殺伐之氣。
    "臣璟啟奏陛下:"他運筆如飛,字跡剛勁有力,"東吳勢窮力竭,此乃天賜良機。臣以為,與其索要城池土地,不如取其根本——請陛下要求東吳交出船五百人,鐵匠五百人,以及吳郡陸氏全族。"
    寫到這裏,他的筆尖突然懸停在半空。燭光映照下,他的眉頭緊鎖,眼中閃過一絲深思。陸氏在東吳根基深厚,門生故吏遍布朝野,若能將其全族遷至洛陽...
    想到這裏,曹璟的嘴角微微上揚。他蘸了蘸墨,繼續寫道:"吳人擅水戰,其船匠技藝冠絕江南;鐵匠能打造精良兵器。若得此二者,我大魏水軍必將如虎添翼。至於陸氏,乃東吳名門,若能遷至京師,既可彰顯陛下仁德,又能斷絕東吳臂膀。"
    最後一筆落下,曹璟擱下毛筆,輕輕吹幹墨跡。他站起身,負手踱到帳門前,掀開簾子望向外麵漆黑的夜色。遠處東吳使團的營地還亮著幾點燈火,想必那使者正在連夜寫奏報吧。
    "孫權此刻必定如坐針氈。"曹璟低聲自語,嘴角浮現出一絲冷峻的笑意。夜風吹動他的衣袍,獵獵作響。
    與此同時,在東吳使團的營帳內,使者正滿頭大汗地伏案疾書。他的手不住顫抖,墨汁幾次濺落在絹帛上,暈開一片汙漬。
    "啟稟吳王:"他寫道,字跡因為緊張而顯得歪歪扭扭,"曹璟態度強硬,堅持要我國派使前往洛陽...臣觀魏軍營寨嚴整,士氣高昂,恐非虛張聲勢..."
    寫到此處,使者停下筆,擦了擦額頭的冷汗。他想起方才曹璟那銳利如刀的眼神,不由得打了個寒戰。帳外傳來巡邏士兵的腳步聲,更讓他心驚肉跳。他深吸一口氣,繼續寫道:
    "魏軍戰船密布江麵,旌旗遮天蔽日。臣恐...恐其已有渡江之意..."
    最後一筆落下,使者癱坐在席上,仿佛用盡了全身力氣。他知道,這份奏報送回建業後,必定會引起軒然大波。
    —————————
    建業吳王宮內,燭火搖曳,映照出孫權那張陰沉如鐵的麵容。他死死攥著手中的竹簡,指節因用力過度而泛白。突然,他猛地將竹簡摔在地上,發出"啪"的一聲脆響,驚得殿外守衛都不由自主地抖了一下。
    "這個曹璟小兒,竟敢如此不識好歹!"孫權咬牙切齒地罵道,聲音裏透著壓抑不住的怒火。他額頭上青筋暴起,像幾條扭曲的蚯蚓,在燭光下顯得格外猙獰。他像一頭被困的猛獸,在殿內來回踱步,沉重的腳步聲在空曠的大殿內回蕩。
    侍立一旁的張承低著頭,連大氣都不敢出。他清楚地看到孫權握刀的手在微微發抖,那柄象征王權的古錠刀在刀鞘中發出細微的震顫聲。張昭知道,這是主公怒到極點的征兆。他悄悄用袖子擦了擦額頭的冷汗,生怕一個不小心就會引火燒身。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孫權猛地轉身,眼中燃燒著熊熊怒火:"孤好言相勸,他竟敢如此羞辱於孤!"他的聲音突然拔高,震得殿內的燭火都跟著晃動起來,"這份回信,簡直是把孤的顏麵踩在腳下!"
    張承小心翼翼地抬頭,正對上孫權那雙充血的眼睛,嚇得趕緊又低下頭去。他從未見過主公如此失態,即便是當年赤壁之戰前麵對曹操的大軍壓境,主公也從未像今天這樣暴怒。
    孫權突然停下腳步,深吸一口氣,胸口劇烈起伏著。他閉上眼睛,似乎在極力平複自己的情緒。過了許久,他才緩緩睜開眼,聲音低沉而克製:"罷了!"
    張承暗自鬆了口氣,卻聽孫權沉聲對侍從道:"傳步騭之子步闡來見孤!"這聲音雖然平靜,卻透著不容置疑的威嚴。
    第二日,建業城的晨霧還未散盡,步闡便已整裝待發。孫權親自將密令交到他手中,沉聲道:"此事關係重大,務必速去速回。"步闡鄭重地接過密令,隻覺得手中薄薄的絹帛重若千鈞。
    "臣定不負使命。"步闡深深一揖,轉身躍上早已備好的快馬。馬蹄聲漸遠,孫權望著他的背影,眉頭緊鎖,心中暗自盤算著這次談判的勝算。
    一路上,步闡不敢有絲毫耽擱。白天策馬疾馳,夜晚也隻敢在驛站稍作休憩。每當困意襲來,他就用力掐自己的大腿,生怕耽誤了軍國大事。沿途的風景在眼前飛速掠過,他卻無心欣賞,滿腦子都是如何完成這次使命。
    半個月後,當洛陽城巍峨的城牆終於出現在視野中時,步闡已是風塵仆仆。他的衣袍沾滿塵土,麵容憔悴,但眼神依然堅定。在驛館稍作梳洗後,他立即請求麵見魏帝。
    紫宸殿內,步闡恭敬地跪拜行禮:"外臣步闡,拜見大魏皇帝陛下。"他的聲音略顯嘶啞,額頭上的汗珠順著臉頰滑落,在光可鑒人的地磚上留下幾點水痕。他小心翼翼地抬頭,偷眼打量著端坐在龍椅上的曹叡,試圖從這位年輕帝王的臉上讀出些許端倪。
    曹叡麵無表情地看著殿下的吳國使者,修長的手指輕輕敲擊著龍椅扶手。他心中卻在盤算著曹璟的建議:既要給東吳一個下馬威,又不能逼得太緊。想到這裏,他故意重重拍了一下扶手,厲聲道:"九江、廬江本就是大魏的疆土,還需要孫權老兒割讓?簡直是笑話!"
    步闡被這突如其來的怒斥嚇得渾身一顫,連忙跪下,額頭幾乎貼地:"陛下息怒,我主絕無此意..."他的聲音微微發抖,後背已被冷汗浸透。殿中群臣的目光如芒在背,讓他如坐針氈。
    "夠了!"曹叡打斷他的話,眼中閃過一絲銳利的光芒。他緩緩豎起三根手指,一字一頓道:"若想吳軍平安撤離淮南,必須答應朕的條件!"他每說一條,就放下一根手指:"第一,東吳上好鐵匠五百;第二,船工五百;第三,既然陸抗已經投降大魏,就把陸氏全族也交出來,省得吳主為難!"
    步闡聽得目瞪口呆,這些條件一個比一個苛刻。他硬著頭皮道:"陛下,這...這未免..."話到嘴邊又咽了回去,生怕再次觸怒龍顏。他的手指不自覺地絞緊了衣角,心中飛快思索著對策。
    "怎麽?不願意?"曹叡冷笑一聲,目光如刀般銳利,"那就讓孫權繼續在淮南耗著吧!"說罷作勢就要起身離去。
    步闡見狀,連忙叩首:"陛下且慢!容外臣修書請示我主..."他的聲音裏帶著幾分哀求,額頭上的汗珠不斷滴落。此刻他心如擂鼓,既擔心完不成使命,又害怕答應條件後回去無法交代。
    曹叡看著殿下惶恐的吳使,嘴角微微上揚。他重新坐回龍椅,慢條斯理地說道:"朕給你十日時間。十日後若無答複,就休怪朕不講情麵了。"說完揮了揮手,示意侍衛送客。
    當步闡戰戰兢兢地將曹叡的條件原原本本地寫在竹簡上,快馬加鞭送回建業時,吳王宮中的氣氛頓時凝固了。
    "什麽?要我們交出三百名鐵匠、五百名船工,還要陸氏全族?"顧雍拍案而起,花白的胡須氣得直顫,"魏國這是要斷我吳國的根基啊!"
    步騭也皺眉道:"鐵匠和船工都是國之根本,若是交出,我吳國的軍備和水師必將大受影響。"
    大殿內眾臣議論紛紛,有人主張斷然拒絕,有人建議討價還價。唯有孫權沉默不語,他枯瘦的手指輕輕敲擊著案幾,發出沉悶的"篤篤"聲。
    "都住口。"孫權突然開口,聲音不大卻讓殿內立刻安靜下來。他眯起眼睛,心中盤算著:鐵匠和船工雖然重要,但並非不可割舍;至於陸氏一族...想到陸遜當年在夷陵之戰立下大功,如今其子陸抗又投降魏國,孫權眼中閃過一絲陰霾。
    "陸氏..."孫權喃喃自語,手指無意識地摩挲著案幾上的紋路,"既然已經離心離德,留在吳國反倒是個禍患。"他猛地抬頭,眼中閃過一絲決絕:"傳令下去,答應魏國的條件!"
    張承聞言大驚:"大王,這..."
    "不必多言!"孫權一揮手打斷他,"即刻準備交割事宜!"
    十天後,淮水之上,一艘大船緩緩駛向合肥。甲板上擠滿了陸氏族人,男女老少足有百餘口。陸老夫人坐在船艙內,手中緊緊攥著一串佛珠,渾濁的淚水無聲滑落。幾個年輕婦人抱在一起低聲啜泣,孩子們則懵懂地依偎在母親懷中。
    "我們這是要去哪裏啊?"一個稚嫩的聲音問道。
    "去...去新的家。"母親強忍著哽咽回答。
    船頭處,陸凱迎風而立。江風吹亂了他的發髻,卻吹不散他眼中的複雜情緒。他望著越來越近的合肥城樓,心中百感交集:有對故土的眷戀,有對未來的迷茫,更有對那個素未謀麵的年輕將軍的複雜情感。
    "曹璟..."他輕聲念出這個名字,仿佛要從中讀出什麽。身後傳來族人的歎息聲,陸凱握緊了拳頭,指甲深深掐進掌心。他知道,從今往後,陸氏一族的命運將徹底改寫。而這一切,都源於那個在合肥城中運籌帷幄的年輕將軍。
    大船緩緩靠岸,岸上早已列隊等候的魏國士兵整齊劃一。陸凱深吸一口氣,第一個邁步下船。他抬頭望去,合肥城牆上旌旗招展,在夕陽下顯得格外耀眼。
    喜歡後三國之曹魏的棋局請大家收藏:()後三國之曹魏的棋局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