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觀星台生死局
字數:4293 加入書籤
觀星台的火光照亮半邊夜空,李淳風被玄甲軍的長槍抵住後背。長孫無忌踩著滿地算籌走來,靴底碾碎竹簡發出哢嚓聲響:"逆賊,現在還想狡辯?"
少年抹去嘴角血跡,目光越過人群望向觀星台上的李世民。帝王手持虎符立於火海之中,衣袍被熱浪掀起,卻像尊凝固的石像。本該在掖庭受審的武媚娘此刻竟站在他身側,金步搖在火光裏泛著冷芒。
"陛下要殺臣滅口?"李淳風的聲音在喧囂中清晰可聞,"就因為臣算出了玄武門之變的真相?"
回答他的是破空而來的箭矢。袁天罡突然從陰影中衝出,桃木杖橫掃擊落利箭:"夠了!天象示警,此時妄動殺念,必遭天譴!"老道的道袍已被血染紅,顯然剛經曆過惡戰。
李世民終於開口,聲音混著火焰爆裂聲:"李淳風,你說朕自導自演,證據何在?"
"證據就在虎符。"李淳風掙紮著起身,"真正的玄甲軍虎符應刻有二十八宿紋,而陛下手中這枚......"他指向火光中反光的虎符邊緣,"隻有北鬥七星。這是袁道長道觀裏常見的紋飾。"
觀星台陷入死寂。袁天罡長歎一聲,從懷中掏出半塊虎符殘片,與李世民手中的合二為一:"陛下,老臣當初就說過,瞞不過懂星象的人。"
原來三年前,袁天罡為李世民推演天命,算出"貞觀十年有大劫"。為保大唐基業,君臣二人策劃了這場戲——借"女主武王"的讖語挑起朝堂紛爭,再以玄武門之變假死脫身,暗中培養新的勢力。
"但你們算漏了兩件事。"李淳風拾起燒焦的《推背圖》,"其一,武才人手中的虎符殘片是真;其二,天象從來不是用來操控的工具。"他展開殘卷,被火燒出破洞的畫麵裏,戴冠女子腳下的屍體正在流血。
武媚娘突然輕笑出聲,摘下金步搖把玩:"李大人果然聰明。那虎符是我從先帝遺庫裏找到的,本想用來保命,沒想到成了揭穿好戲的關鍵。"她轉向李世民,眼神裏再無敬畏,"陛下,您以為殺了所有人就能改寫命運?"
觀星台的火勢越來越大,房梁發出不堪重負的呻吟。李淳風趁機撞開身邊士兵,衝向存放渾天儀的密室。他必須趕在大火吞沒一切前,完成最後一次推演。
密室裏熱浪灼人,渾天儀表麵的青銅已被烤得發燙。李淳風將龜甲嵌入儀器凹槽,顫抖著撥動星軌。卦象顯示的結果讓他瞳孔驟縮——無論如何變化,最終指向的都是同一片火海。
"原來如此......"他喃喃自語,"不是要改變結局,而是要完成預言。"
當他抱著一摞竹簡衝出密室時,正撞見李世民與袁天罡對峙。老道的桃木杖抵住皇帝咽喉:"陛下,再執迷不悟,真的會萬劫不複!"
"讓開!"李世民揮劍砍斷桃木杖,"朕為大唐征戰半生,豈能被區區天象左右?"
李淳風突然將竹簡拋向空中:"陛下請看!"燃燒的竹簡便如流星墜落,照亮了他用血寫在牆上的卦象——那是比"熒惑守心"更凶險的"萬星墜獄"之兆。
"此天象百年難遇,預示著隻有以帝王之血祭天,方能保住大唐國運。"李淳風跪在滾燙的地磚上,"袁道長算出的"大劫",不是陛下的死期,而是大唐的劫數。"
觀星台的房梁轟然倒塌,千鈞一發之際,武媚娘拽著李淳風滾向角落。李世民被煙塵吞沒前,她看清了帝王臉上的複雜神情——有不甘,有釋然,還有一絲解脫。
大火熄滅時,東方已泛起魚肚白。李淳風在廢墟中找到奄奄一息的袁天罡,老道將半塊虎符塞進他手中:"帶著《推背圖》離開長安,記住......"他的聲音越來越弱,"真正的天機,藏在人心。"
三日後,長安傳出消息:李世民在觀星台遇刺,臨終前傳位太子。新皇登基大赦天下,卻無人注意到,有個背著渾天儀的少年出了城門。他懷中的龜甲裂痕更深了,而《推背圖》的最後一頁,不知何時多了行小字:"天機輪轉,唯善不破。"
武媚娘站在宮牆之上,望著遠去的身影輕撫鬢角。她腰間掛著從廢墟裏找到的金步搖,上麵的鳳凰栩栩如生。"李淳風,"她對著晨風低語,"我們還會再見的。"
此後數月,長安流傳著各種傳說:有人說觀星台大火那晚,看見滿天星辰都在流淚;也有人說,李淳風帶著能預知未來的奇書雲遊四海。而真正的真相,隨著那場大火,永遠埋在了觀星台的廢墟之下。
唯有太史局新來的年輕官員,在整理檔案時發現了奇怪的記載:貞觀元年夏,欽天監觀測到異常天象,所有星軌都指向同一個坐標——已焚毀的觀星台舊址。而在檔案的最後,有人用朱砂寫了句沒頭沒尾的話:"天命不可違,卻可渡。"
離開長安的李淳風,沿著渭水一路西行。隨身包裹裏,除了殘破的《推背圖》和龜甲,還有袁天罡臨終前塞給他的半卷密信。信上字跡潦草,畫滿了交錯的星軌與符號,唯獨一行小字清晰可辨:“岐山有秘,勿信傳言。”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暮色降臨時,他在渡口遇見了那個身披蓑衣的老者。對方獨坐船頭,竹篙輕點水麵,驚起一群白鷺。“小哥要渡河?”老者嗓音沙啞,卻在看清李淳風腰間龜甲的瞬間,瞳孔猛地收縮,“龜甲刻北鬥,帛書繪天機,你可是從長安來?”
不等李淳風回答,老者突然將竹篙橫在船頭:“先別急著走,老朽這兒有樁舊事,或許你想聽。”船行至江心,老者望著翻滾的濁浪開口:“二十年前,有個叫李播的天文學家,曾在岐山留下半部星圖。後來他因言獲罪,那星圖便下落不明......”
李淳風的手死死攥住船舷。父親的麵容在記憶中浮現,臨終前那句“去岐山找......”終於有了回響。可還未等他細問,岸邊突然傳來馬蹄聲。十餘名黑衣騎士勒馬停駐,為首者摘下鬥笠——竟是消失許久的長孫無忌。
“李淳風,你以為逃出長安就能躲得過?”長孫無忌冷笑,腰間佩劍出鞘三寸,“交出《推背圖》,饒你不死。”話音未落,老者突然將竹篙狠狠刺入水中,激起的水花遮住眾人視線。李淳風趁機躍入江水,在沉入水底的刹那,瞥見老者與黑衣騎士廝殺在一起。
三日後,岐山腳下的小村莊。李淳風渾身濕透地敲響一間草屋的門。開門的是個瞎眼老嫗,枯瘦的手卻準確無誤地抓住他的手腕:“星象大亂那日,我就知道你會來。進屋吧,你父親的東西,我替他守了二十年。”
屋內油燈昏黃,老嫗從床底摸出個檀木匣子。打開的瞬間,李淳風屏住了呼吸——裏麵是半卷泛黃的星圖,圖上標記的星位,竟與他推演的“萬星墜獄”之象隱隱吻合。更驚人的是,星圖背麵用朱砂寫著:“武氏代唐,乃天道輪回,然變數藏於......”字跡戛然而止,像是被人匆忙截斷。
正當李淳風仔細研究星圖時,屋外突然傳來異響。老嫗摸索著取出一把鏽刀:“他們還是追來了。從後門走,去三清觀找玄......”話未說完,一支箭矢破窗而入,正中老嫗胸口。李淳風抱著星圖奪門而出,身後傳來長孫無忌的怒吼:“別讓他跑了!”
狂奔中,李淳風竟不知不覺跑到了三清觀舊址。斷壁殘垣間,玄清道長的桃木劍斜插在瓦礫堆裏。他握住劍柄的刹那,突然發現劍柄處刻著細小的卦象。順著卦象指引,他在廢墟下挖出個鐵盒,裏麵竟是父親的完整手記。
“淳風,當你看到這些時,我或許已經不在了。”泛黃的紙頁上,父親的字跡力透紙背,“岐山星圖藏著能改變國運的秘密,但切記,天機不可盡窺。當年我就是因為算出了不該知道的事......”文字再次中斷,墨跡暈染開來,像是滴落的淚水。
此時,追兵的馬蹄聲已近在咫尺。李淳風將星圖、手記和《推背圖》塞進貼身衣袋,握緊父親留下的龜甲。他知道,自己已經沒有退路。轉身麵對圍上來的黑衣騎士,他突然舉起龜甲高聲道:“長孫無忌,你以為得到這些就能掌控天下?告訴你,真正的天機,是民心!”
話音未落,天空突然烏雲密布。一道驚雷劈下,正擊中李淳風手中的龜甲。耀眼的光芒中,他仿佛看見父親站在雲端,朝他微微點頭。當光芒消散,眾人驚愕地發現,李淳風竟消失得無影無蹤,隻留下滿地焦黑的龜甲碎片,和一句刻在石頭上的話:“順天應人,方得始終。”
長孫無忌撿起碎片,氣得渾身發抖。他不知道,此刻的李淳風正躲在岐山的一處山洞裏。借著閃電的光亮,他翻開父親的手記最後一頁,上麵畫著個奇怪的卦象——而這個卦象,與《推背圖》的最後一象,竟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
喜歡天算長安請大家收藏:()天算長安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