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0章 舉一反三,孤例難證
字數:4219 加入書籤
【什麽叫劫富濟貧,浚河修路享受最大利益的,難道不是需要縮短運輸成本,減少灌溉壓力的商紳和地主大戶嗎?普通人家一畝三分地,自己挑水都能滿足需求,一輩子可能走不出鄉鎮去,而普通人家的柴米油鹽醬醋茶,隻要花錢商紳就有得賺,賺錢的時候,他們怎麽不嫌普通老百姓窮呢?】
朱元璋到底是年紀大了,接收新鮮事物的能力不如朱標。
朱標聽完這話,已經會舉一反三,想到了開海後要收的“海平稅”。
商人重利!
隻要有足夠的利益,就能說服商紳按照英兒所設定的繳納稅款。
而將賦稅加派到商紳的頭上,哪怕有什麽地方產生了漏洞,或是地方官府作威作福,私增稅目,商紳群體也能有效的揭發出來。
看似商紳交稅交得多,可人口一旦爆增,他們所賣的東西會增加,收入也會隨之增加,而商品流通性增強,需求量增加,那麽手工業製造者的工農,也會相應的得到更多的收入!
“父皇!”
玉階下的文武百官,正等著陛下在兒子和孫子之間說的話做選擇。
朱標突然喊了一聲,差點把他們三魂七魄給嚇得當場離體。
朱元璋也被嚇了一跳,但他知道標兒這是有了主意,連忙笑著比劃。
“快說!”
文武百官愕然地看向陛下。
陛下和太子殿下剛才有過什麽交流嗎?
怎麽給人一種,當著他們的麵,交流了許多他們不知情內容的感覺呢?
朱標可不管那些朝臣怎麽想的,他把英兒所想的,還有他所想的,融合過後,和盤托出。
“兒臣認為,在登記黃冊時,丈量全國耕地以及可開荒的田地,登記在冊,往後將所有賦稅全部折算成銀兩送至戶部統計,這樣就能減輕地方官府為收稅奔波的麻煩,為了減輕百姓們的負擔,增加人口與商品的需求數量,從此不再征收人頭稅,隻收有主的田稅,並且按擁有多少田地畝數的檔次來收稅。”
無論是百姓還是官紳,都無一例外。
這話朱標默默地按在了心底,沒有說出來。
不再收人頭稅,並且按田地畝數來收稅以後,隻要落實到底,再無百姓造反之事發生。
那麽,士農工商,就隻剩下官紳兩大群體。
曆來改革不能一蹴而就,想要讓新稅法推行下去,不能一下子對這兩大群體動手。
就像鬆江府的事一樣,支持楊家而打壓沈家,借力打力的同時,讓朝廷來當他們發生衝突的判官。
等商紳群體習慣了新稅法,再對官員手裏擁有的大量田地清查,該抄家的抄家,該交稅的交稅,相信到了那時,得到朝廷大力扶持發展商貿的商紳們,一定會樂意推動官員交稅,從而減輕他們的賦稅。
就算減輕不了,多交的稅用於修橋鋪路,增加軍費支出,保障他們在更廣闊的土地上經營商貿,也會樂意站在朝廷這一方的。
“陛下,老臣認為太子殿下的想法,順應民意,陛下可以考慮。”
劉基率先站出來,提出支持。
另外,他還專門補充了兩點得罪人的細則。
“老臣認為,既然由朝廷統一造黃冊,那麽各項雜稅,鹽糖酒等物由朝廷統一負責,剩餘的商稅則由地方官府按當地情況來收,徭役也由朝廷統一管理;凡征召徭役,必按工時付錢,一應支出則由浚河修路的船稅和商稅裏統管。”
這樣一來,地方官府雖然沒有了統一稅收的權力,但有管理各項賦稅用法的餘量。
在新稅法實施的時候,反抗的壓力就會大大降低了。
朱標聽到劉基的補充過後,當即朝著劉基拱手行了一禮。
不愧是曾輔助父皇,在新朝建立之初,繼承宋、元定製改製的劉老先生,一下子就把利益點平衡好了。
最重要的是,這兩點提出來,特別容易得罪人,由朱標來提的話,便沒有了緩和了餘地,但由劉基來提,朝廷在實施的過程裏,還能試用與探索。
劉基這分明是以一己之身,托舉新稅改的實施。
【妙哇!】
就連朱雄英都忍不住,給劉基鼓了鼓掌。
“老先生說得好!”
文武百官朝著玉階之上的軟椅裏看去。
見小小的皇太孫,竟一臉激動的鼓著手掌,根本不像是外行看熱鬧,反倒像是內行看門道一樣,大家心中一震。
皇太孫可真是天縱奇才,竟真聽得懂他們所議之事的幹係。
那麽,方才皇太孫找太子殿下的茬,就是故意的。
本來陛下加上太子殿下,父子兩代人,就足以將大明國詐支撐半百而不衰退,如今再加上皇太孫,大明,說不定能重複當年盛唐榮光!
這一刻,無論誰心裏對這個新的稅法,有任何的反對心思,哪怕目光長遠的,看得出太子殿下絕不僅限於,提高對富商與地主的稅收,還可能會衝著別人去,在祖孫三代齊心協力的情況下,也隻能收起自己滿心的小算盤,跟著國策往前走。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陛下,臣認為太子殿下所說的新稅法,可以一試!”
“臣附議!”
朱元璋每次改製,都會遭遇到一些人的反對。
唯有這一次,明明撬動了許多人的利益,但他們還是願意配合。
官場風氣清朗,確實能夠事半功倍啊。
等到附和聲落下,朱元璋哈哈一笑。
“好,那咱就把這件事,交給太子去辦,老先生輔佐,先推進試點,這試點嘛,一事不煩二主,就選在鬆江府,大家認為如何?”
之所以選鬆江府,除了地方太醫分院已在穩步構建中,土改翻案進行得差不多了,改稻為桑能夠增加當地商紳收入以外,更重要的是鬆江府有出海口,而且河道水渠還沒疏通完。
正好可以當作稅改後,自百姓到商紳,自下至上,雖然有人多拿了稅,但集體收入全部暴增的正麵例子。
誰知就在這時,朱雄英又開口了,還往朱元璋頭上潑了一盆冷水。
“爺爺,孤例難證。”
文武百官剛放下的心,再次懸了起來。
童言無忌。
皇太孫可比皇太子敢說多了!
希望皇太孫往後還是少上朝吧,不然他們遲早嚇出心病來。
不過,皇太孫所言倒是有理。
而朱元璋對於別人當麵提出不同的意見,隻要是對大明有利的,他是願意虛心接受的,更何況提意見的還是自己的乖孫。
“乖孫,那你認為,還要選哪處當試點?”
京城?
還是……
喜歡大明皇孫老朱偷聽我心聲哭懵了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大明皇孫老朱偷聽我心聲哭懵了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